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2022-01-08 07:01陈小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饮食新生儿血糖

陈小红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中医院妇产科,福建 漳州 363100

在临床医学中,糖尿病作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糖出现异常之后机体代谢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且具有遗传性和终身化的临床特点。而妊娠期糖尿病,一般在患者妊娠结束后,血糖水平就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不积极进行治疗,会让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存在羊水过多、早产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威胁[1-2],严重情况下甚至可造成产妇或新生儿围生期死亡,同步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围生期风险[3]。良好的护理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促进其恢复健康,并且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遗传率。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试分析其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妇产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所有患者,经过基础的饮食治疗3~5 d之后,空腹或餐前血糖仍然≥5.3 mmol/L或餐后血糖仍然≥6.7 mmol/L[4]。对照组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1.62±2.54)岁;孕程24~40周。研究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57±2.61)岁;孕程24~40周。两组患者的年龄、孕程等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既往无使用降糖药史,符合《妇产科学》第八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OGTT检查空腹、服糖后1、2 h的正常血糖值上限分别为5.1、10.0、8.5 mmol/L[5-6];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并同意签署该研究知情书;研究经由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性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含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①健康教育:患者就诊当天除开展口头健康教育外,同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疾病相关发作原因、药物机制、服药重要性、自我行为管理等知识的健康教育,后发放指导手册便于患者翻阅。②饮食指导:询问患者日常饮食偏好,纠正其饮食误区,叮嘱患者家属协助进行日常饮食监督管理。③运动指导:选择规律性且富有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体操,以及上肢活动,运动时间20~30 min/次,时间点选于餐后1 h,3~5次/周,运动过程中心率需<120次/min,切忌剧烈运动。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①病情监测。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家庭情况、病情状况,分析疾病可能的成因,为患者建立详细的病情档案,绘制并发放“血糖水平自测登记表”,引导患者每日定时进行餐前、餐后血糖自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为了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需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的变化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指导配合床检查,获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相应的检查结果,如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和诊疗信息、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并发症情况。

②营养支持。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和对新生儿的担心会变得十分脆弱。往往会产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情况,护理人员要促进患者的食欲恢复和身体状况调整,保证患者的血压值和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因不合理饮食引发餐后高血糖或者及饥饿性酮症。

③起居管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孕后期一旦感染风寒或其他疾病将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为了稳定病情、控制血糖、促进身体康复,必须做好患者的起居护理工作。远离噪音和污染严重的地区,保证环境干净舒适、室内通风透光,并定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另外在护理过程中也要保持动作轻柔和操作的集中,防止因护理工作频繁而打扰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休息。

④心理指导。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期间会感到紧张、焦虑,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和疏导,就会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过大,无法良好配合护理以及发生抑郁症等情况。这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和血糖控制。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加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提高治愈信心。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及时地沟通,增加对患者的陪伴时间以及进行相应的开导,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其内心压力。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控制患者的血糖,同时减少患者对用药及护理操作的抵触心理,建立亲密、信任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⑤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不能直接对其用药,需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胎儿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相关降血糖药物如胰岛素等,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加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检查。

⑥饮食调控。针对孕妇这一特殊群体,其在妊娠期的饮食需要在补充充足的营养的基础上,控制糖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可以对患者开展相应的饮食教育与指导,告知患者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尤其是妊娠期,其不仅会对孕妇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胎儿,发挥遗传作用。并且可以在针对孕妇自身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其病情制订科学的食谱,食谱的主要食物以五谷杂粮以及绿色蔬菜等为主,并且在此基础上,注意维生素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的补充,从而保持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现降低血糖的目的。即患者的饮食则是以少食多餐为主,避免增加肠胃的压力,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控制情况:通过对患者护理后血糖进行测量,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7-10]。

②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依照问卷评分情况划定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3个满意度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

③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早产、妊高症、羊水过多等。

④记录并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情况,包括新生儿窘迫、窒息、低血糖、黄疸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干预前,组间血糖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7.84±1.92 7.85±1.44 0.026 0.979 6.83±1.34 5.31±1.33 5.092<0.001 10.83±1.95 10.84±1.71 0.024 0.981 8.73±1.83 7.28±1.83 3.543 0.001糖化血红蛋白值(%)干预前 干预后7.82±1.82 7.84±1.52 0.053 0.958 5.72±1.24 5.58±1.34 0.485 0.629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满意度为72.5%(29/4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0.0%(36/40)。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0%(14/40),高于研究组的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新生儿不良结局为25.0%(10/40)较观察组5.0%(2/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现代人们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的概率越来越高,并伴有患者低龄化趋势,更是对妊娠期孕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1-12]。妊娠期糖尿病不但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产生不利影响,使患者食欲降低,营养摄入情况差,而且会给产妇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13]。患者紧张、焦虑,可能会发生抑郁症等情况,给顺利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生产风险,延缓产妇产后伤口愈合的时间[14-15]。且因分娩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调可进一步影响糖代谢紊乱,给患者的胎儿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威胁[16-17]。有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能有效改善孕妇的血糖水平,优化妊娠结局[18]。

该研究通过采取优质护理的方式,在血糖水平调控基础上实施了相关心理指导,对患者负性心理的缓解及生活质量提高均具重要意义[19]。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有重大影响,系统性的优质护理干预纠正孕妇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起居习惯,从源头上做出正确地指导和规范,缓解孕妇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抵抗力,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稳定病情、优化妊娠结局的根本目的[20]。

该研究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优质护理干预的内容,其中包括营养支持、起居管理、心理指导、病情监测和合理用药等护理的具体内容,实现了对每日餐前餐后血糖水平的动态掌握和记录,以及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和诊疗信息的实时了解。并且要对患者的饮食以及起居等进行科学护理,避免带来后遗症的产生[21]。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及时地排解以及消除,帮助其提高治愈信心,以及提高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在对患者的用药方面,要合理运用相关降血糖药物如胰岛素等,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加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妊娠期的饮食需要在补充充足营养的基础上,控制糖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糖尿病的病情[22]。在该研究中,以该院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护理模式,结果使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0.0%)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72.5%)(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为(5.31±1.33)mmol/L,餐后2 h血糖为(7.28±0.55)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6.83±1.83)mmol/L,餐后2 h血糖(8.73±1.83)mmol/L(P<0.05);研究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根据相关学者等关于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来看,其研究结果中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为(4.57±0.12)mmol/L,餐后2 h血糖为(5.88±0.49)mmol/L,与该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说明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此外,该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新生儿发生窘迫、窒息、低血糖、黄疸的概率(5.0%)低于对照组(25.0%),说明优质护理可显著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根据卢梅云等[23]研究显示,其文中选取1年间9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分别落实常规干预手段、优质护理模式,分析干预不同手段的价值,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为8.33%较对照组的29.17%低,与该文数据基本相符,证实了该文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验证该研究的主题,即妊娠糖尿病患者行优质护理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可稳定血糖水平,同步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有效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饮食新生儿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猪的血糖与健康
健康饮食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