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影响

2022-01-08 07:01郑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肾小球白蛋白阳性率

郑红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福建 福州 35001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与长时间高血糖所致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及蛋白尿有关[1]。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DN发病率日益上升,现已成为各类肾小球肾炎后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原因[2]。由于DN患者普遍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状态,一旦进展至终末期肾病较其他肾脏疾病更难治疗,所以准确诊断早期DN,并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措施预防病情进展十分必要[3]。目前,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是DN患者的主要检测指标,但DN早期无明显症状,且进展缓慢,一旦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说明已步入疾病的中晚期,病情不可逆转,所以该指标诊断早期DN存在敏感度与特异度低等问题,开展效果仍有欠缺[4-5]。因此,亟需通过可靠的指标准确诊断早期DN,为患者进一步诊疗工作提供有利的参考与指导[6]。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该院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UAlbumin,UAlb)/肌酐比值(Creatinine,Cr)对DN早期诊断的效果,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7]中的诊断标准,DN符合《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8]中的诊断标准;该次研究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其他机体脏器功能严重功能性障碍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其他糖尿病合并症与并发症;其他原因导致的肾损伤性疾病;近1个月内使用过肾毒性药物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患有精神疾病。90例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两组,其中早期DN患者45例为研究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5~78岁,平均(55.46±8.05)岁。研究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4~78岁,平均(55.45±7.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CysC与UAlb/Cr检测,方法如下。CysC:受试前空腹8~12 h,次日晨起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血清分离后放置在-80℃的冰箱内保存待检。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西门子ADVIA1800,产地:德国)与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Alb/Cr:保存患者中段尿液10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留取上清尿液。通过半自动尿液分析仪(型号:爱科来AUTION ELEVEN AE-4020,产地:中国)用干化学法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爱科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CysC与UAlb/Cr水平。②比较两组患者单纯CysC、UAlb/Cr与CysC联合UAlb/Cr诊断早期DN的假阴性与真阳性率。根据试验盒中的标准,CysC参考值为0.55~1.05 mg/L,>1.05 mg/L为阳性;UAlb参考值<20 mg/L,Cr参考值10~300 mg/dL,UAlb/Cr>30为阳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ysC与UAlb/Cr水平对比

研究组CysC、UAlb/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ysC与UAlb/Cr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CysC与UAlb/Cr水平对比(±s)

组别CysC(mg/L) UAlb/Cr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2.40±0.26 1.02±0.24 26.163<0.001 96.52±12.52 17.65±6.50 37.505<0.001

2.2 早期DN患者单纯CysC、UAlb/Cr与CysC联合UAlb/Cr诊断早期DN的假阴性与真阳性率对比

CysC联合UAlb/Cr诊断早期DN的真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CysC、UAlb/Cr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单纯CysC、UAlb/Cr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早期DN患者单纯CysC、UAlb/Cr与CysC联合UAlb/Cr诊断早期DN的假阴性与真阳性率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群体不断扩增,随之所致的DN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9]。目前,一些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导致DN发生、进展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包括:血脂、血糖、遗传、血管紧张素等[10-11]。DN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损伤,并以微血管病变为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外基质增多、膜细胞增生等[12]。随着DN病情的进展能给肾功能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引起肾衰竭[13]。因此,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明确诊断DN,对于抑制疾病进展,维持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临床诊断DN的金标准主要以肾小球滤过率、肾脏病饮食试验与Cockcroft-Gault公式给予估算,但此方案需要多次检测血尿标准,操作程序复杂,患者依从性较差,不利于临床开展[14-15]。同时,有研究发现部分同位素标记造影剂能对DN患者的肾动态进行显像观察,但该类检查需要在具备核医学条件的医疗机构中开展,且检测费用高,存在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所以不利于基层医院推广[16]。因此亟需通过简便易行且敏感的指标保障早期DN的筛查与诊断质量。有研究发现,肾脏是清除CysC的重要器官,早期DN患者肾功能轻度受损,CysC作为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在此类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上升,利于早期DN的诊断[17]。CysC是由122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非糖基化碱性蛋白质,体内形成速度相对恒定,且无组织学特异性,不受性别、年龄、炎症反应、肌肉等因素的限制,检测干扰性较小[18]。同时,CysC广泛存在于体液与体内组织的有核细胞中,在肾脏中可全部由肾小球滤过,并不会进入血循环,血清与血浆内的CysC水平完全依赖于肾小球滤过率,可以有效反映出肾脏的肾小球滤过情况。

闫璞等[19]研究发现UAlb/Cr比值校正后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二者能通过公式相互转化,利于诊断早期DN患者的肾损伤情况。既往临床将24 h尿蛋白排泄率作为观察蛋白尿情况的主要标准,但24 h尿液收集存储不便,且人体尿量受情绪、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尿量随机波动较大,继而影响了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效果[20]。尿UAlb/Cr可以有效补充上述不足之处,其中UAlb是检测患者排泄尿白蛋白总量的指标;Cr由肾小球滤过,是肌酸代谢的终产物,在肾小管中很少被重吸收,每日排出量保持相对恒定,所以不会受尿量的干扰[21]。二者在正常状态下排出量会保持稳定状态,同时排出量波动则受相同条件的影响,所以UAlb/Cr可以为早期DN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22]。Arceo[23]选择11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DN组与非DN组,结果发现DN组患者CysC、UAlb/Cr水平高于非DN组。该文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相近,研究组CysC、UAlb/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CysC联合UAlb/Cr诊断早期DN的真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CysC、UAlb/Cr检测(P<0.05),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单纯CysC、UAlb/Cr检测(P<0.05)。可见,CysC与UAlb/Cr能够突破常规早期DN检测的局限性,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限于该次研究的水平,关于CysC、UAlb/Cr与早期DN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层次的论证。

综上所述,CysC、UAlb/Cr在早期DN患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进一步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参考,适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肾小球白蛋白阳性率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欧美的猫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