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吸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积液的预防价值分析

2022-01-08 09:20姜建华吕绍江贾海全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口皮下换药

姜建华,吕绍江,贾海全

(1.滑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 安阳 456483;2.安阳市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河南 安阳 455001)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肿瘤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增速快等特点,其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比重较大[1]。近年来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2]。目前,乳腺癌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除开一些病情归属晚期患者,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经改良根治切除术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3-4]。该术式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切除时,往往还会对其患病部位处的侧腋窝淋巴结、脂肪组织等进行切除,这将会进一步造成手术创面大,手术部位出现渗血、渗液等不良状况。常规处理办法是通过加压包扎对创面予以处理,同时采用单管在腋窝处引流。但由于包扎压力不均匀、引流不及时等原因,往往会造成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不良状况,且加压包扎还会造成患者呼吸受限,引发患者的不适感;同时还会增加患者肺部感染风险,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3,5]。

乳腺癌患者术后多会伴随皮下积液等不良常见病症,其中皮下积液发生率较高,且由于皮瓣张力较大和皮下积液的存在,将使皮瓣漂浮、皮瓣无法与胸壁相贴,引发皮瓣坏死,延误伤口正常愈合,且容易诱发伤口感染[6-7]。此时低压吸引显示出了优势,本文探究低压吸引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积液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5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不同的术后吸引方式随机分为探究组23 例和常规组22 例。探究组年龄31~45 岁,平均(33.56±2.28)岁;TNM 分期:Ⅰ期6 例,Ⅱ期8 例,Ⅲ期9 例;左乳腺癌13 例,右乳腺癌10 例;平均肿瘤直径(3.56±0.37)cm。常规组年龄30~45岁,平均(33.76±2.87)岁;TNM 分期:Ⅰ期8例,Ⅱ期6 例,Ⅲ期8 例;左乳腺癌8 例,右乳腺癌14 例;平均肿瘤直径(3.18±0.62)cm。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等相关检查为乳腺癌确诊;②属于单侧癌变;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④年龄30~45 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发其他脏器功能严重障碍;②伴发糖尿病等延误创口愈合的慢性病;③伴发精神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④依从性差。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年龄、TNM 分期、肿瘤直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探究组使用双管并通过Y 形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引流3~5 d 后更换为双负压引流瓶;常规组仅使用单纯引流管引流。其他处理方法两组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疼痛度测评: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 d、10 d 后的疼痛程度。②恢复时长测评:测评比较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等情况。③比较两组总引流量、换药次数、抗生素用量等情况。④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治疗3 d、10 d 后VAS 评分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s,分)

2.2 两组恢复时长比较

探究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时长比较(±s,min)

表2 两组恢复时长比较(±s,min)

2.3 两组总引流量、换药次数、抗生素用量比较

探究组总引流量、换药次数、抗生素用量较常规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引流量、换药次数、抗生素用量比较(±s)

表3 两组总引流量、换药次数、抗生素用量比较(±s)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探究组术后1 个月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近些年来,女性患有乳腺癌人数不断增加,而临床治疗主要通过手术进行处理,其中多采用改良根治术,但其术后会出现皮下积液等不良并发症状况,且多位于患者的腋下,而产生积液的主要原因如下[5,8-9]:①手术操作过程中电刀使用不合理,引发脂肪出现液化;②较大范围的病灶剥离,导致创口内出血较多;③术中切开的小淋巴管结扎不完整严密,导致淋巴液外漏;④创面的冲洗不干净彻底,残留坏死组织;⑤创面包扎太松,皮瓣未与胸壁尽快平衡紧贴;⑥换药、护理不恰当也会导致产生较多的积液。皮下积液会造成皮瓣坏死,从而导致感染,若出现皮瓣感染,则会延缓创口皮瓣的愈合速度,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同时还会加大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与此同时,患者不得不推迟术后化疗、放疗等相关治疗,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为此,对出现术后积液的患者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低压吸引是一种促进患者切口愈合的方式,其特点在于:一是压力恒定为负压,形成组织内固定,保证创口压力平衡、减少冲击,加快患者创口愈合;二是低压吸引具有持久、彻底等特点,可尽量避免感染的发生;三是低压吸引可以避免术后创口加压包扎操作,从而避免了对创口的二次损伤。所有低压吸引可加快创面清理效率,避免出现血肿及感染[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予以低压吸引后,相较于常规组患者,探究组:治疗3 d、10 d 后疼痛度显著改善;引流管留置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总引流量、换药次数、抗生素用量均显著减少;术后1 个月出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状况均明显减少,比较有差异。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低压吸引能够明显缓解其疼痛程度、加快伤口愈合,且降低了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创口皮下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心灵创口贴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改良型创口贴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