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Dysferlinopathy临床病理与基因突变分析

2022-01-08 05:02廖冰黑梦莹魏丽红侯晓涛叶志高董愉姚晓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肌病组织化学肌纤维

廖冰 黑梦莹 魏丽红 侯晓涛 叶志高 董愉 姚晓黎

Dysferlinopathy(Dysferlin肌病)是一组肌病的总称,以DYSF基因突变导致肌纤维Dysferlin蛋白表达减弱或缺失,引起肌无力等多种症状为特征[1]。Dysferlinopathy临床亚型有多种,根据早期受累肌群不同,分为四肢近端肌、盆带肌受累起源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2B型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 phy type 2B,LGMD2B)或称 LGMD隐性 2型(LGMD R2)[2]、以腓肠肌受累起源的 Miyoshi 肌病(miyoshi myopathy,MM)、以胫骨前肌受累起源的远端型肌病 (distal myopathy with anterior tibial onset,DMAT),少见类型有近端和远端肌同时受累的近远端型肌病、先天性肌病、腰肌无力型和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1]。临床分型多样也造成临床诊断复杂化,其中部分病例易误诊为炎性肌病。本文归纳8例Dysferlinopathy的临床病理与基因变异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Dysferlinopathy临床表型特点;②肌肉病理免疫组化肌纤维Dysferlin表达缺失;③基因检测存在DYSF基因变异;④患者知情同意。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Dysferlinopathy患者共8例。

1.2 资料收集 回顾分析8例Dysferlinopathy临床资料、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电图、肌肉病理、基因检测结果。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起病年龄 16~36 岁,平均(22±7)岁。7 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以下肢无力为主,其中2例伴肌痛或肌肉酸胀感。另1例患者表现为高肌酸激酶血症,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患者体征主要为肌力下降,部分伴肌肉萎缩,其中3例以四肢近端肌力下降为著,3例以四肢远端腓肠肌肌力下降为著,2例四肢近端与远端肌力均为5级。实验室检查血清CK均明显升高,为正常值上限10~200倍。肌电图报告为肌源性损害或可疑肌源性损害。7例患者家族史无特殊,1例患者妹妹有类似肌无力症状但未做肌肉活检或基因检测。见表1。

表1 Dysferlinopathy患者临床资料

2.2 病理特征 见表2。8例患者肌肉病理均表现为肌纤维大小不等,可见肌纤维萎缩和变性坏死,变性坏死的肌纤维胞浆稍浅染、细胞轮廓不甚清晰,偶尔见组织细胞吞噬坏死肌纤维,3例可见肌束膜或肌内膜炎症细胞浸润,以肌束膜血管旁炎症细胞浸润更为常见,与炎性肌病的肌肉病理改变类似;5例肌束膜与肌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其中3例伴肌纤维圆形化、核内移,呈肌营养不良形态改变(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8例患者肌纤维膜及胞浆Dsyferlin均完全缺失;5例行MHC-Ⅰ免疫组化染色,其中3例个别肌纤维膜弱阳性,2 例阴性(图 2)。 Dystrophin-R/C/N、α-/β-/γ-/δ-Sarcoglycan、Caveolin-3、Calpain-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未见异常。

图1 Dysferlinopathy和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肌肉病理(HE染色) A~C.Dysferlinopathy病理,肌纤维大小不等、萎缩、变性坏死(A、B),伴炎症细胞浸润(B);肌纤维圆形化、核内移,肌内膜及肌束膜纤维组织增生(C)。D.特发性炎性肌病病理,肌纤维大小不等、变性坏死,伴炎症细胞浸润(D)。

图2 Dysferlinopathy和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肌肉活检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染色) A、C.Dysferlinopathy肌纤维Dysferlin表达缺失,肌纤维膜及胞浆均阴性(A),个别坏死肌纤维MHC-Ⅰ阳性,非坏死肌纤维阴性(C)。B、D.特发性炎性肌病肌纤维Dysferlin阳性(B),坏死与非坏死肌纤维均MHC-Ⅰ阳性(D)。

表2 Dysferlinopathy患者病理特征

2.3 基因检测结果 8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见表3,其中3例c.1375dupA杂合或纯合致病变异,2例c.1667T>C可疑致病变异,2例c.799 800delTT杂合致病变异,其余变异各1例。变异类型为移码突变6次,错义突变4次,无义突变3次,剪接突变1次。

表3 Dysferlinopathy患者DYSF基因突变结果

3 讨论

Dysferlinopathy是DYSF基因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骼肌疾病,也可散发,临床表现多样,以肌无力为主要症状,临床分型以LGMD2B(LGMD R2)和MM常见,常于20岁左右起病。LGMD2B和MM呈相对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时伴肌痛,血清CK值明显升高,使临床易误诊为炎性肌病[3]。本文8例患者无性别优势,起病年龄平均(22±7)岁,血清CK明显升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或可疑肌源性损害,LGMD2B(LGMD R2)和MM各3例,与报告的常见类型一致[4-5]。5例患者首次就诊时院外考虑为炎性肌病并给与激素治疗,经复习临床病史资料,并经肌肉活检病理Dysferlin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后,8例患者均明确诊断Dysferlinopathy,提示肌肉活检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肌肉活检对鉴别Dysferlinopathy与炎性肌病至关重要,但Dysferlinopathy肌肉病理改变有时也易与炎性肌病混淆,因为两者均可表现为肌纤维萎缩和变性坏死,尤其都可出现肌束膜或肌内膜炎症细胞浸润[5-7]。本文8例患者肌肉活检病理均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部分肌纤维萎缩、变性坏死,其中5例与炎性肌病形态类似,且3例伴炎症细胞浸润,另3例表现为肌营养不良形态。8例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纤维Dsyferlin完全缺失,符合Dsyferlinopathy病理诊断;3例个别肌纤维MHC-Ⅰ弱阳性,与报道的MHC-Ⅰ可轻度上调一致[7-8]。因此,Dysferli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Dysferlinopathy和炎性肌病鉴别诊断中不可或缺,肌纤维Dysferlin蛋白表达缺失可助诊断前者,而后者肌纤维膜Dysferlin阳性。同时需注意,肌纤维Dysferlin蛋白表达轻度减弱可能为LGMD2A、LGMD1C引起的Dysferlin蛋白继发性表达下降,需进一步行Caveolin-3和Calpain-3抗体免疫组织化学、Westerblot或基因检测。

Dysferlin蛋白属于Ⅱ型跨膜蛋白Ferlin家族成员,分子量230kD,由DYSF基因编码,该基因位于 2p13,全长 150kb,共 55个外显子[9]。 Dysferlin蛋白参与T管系统形成[10],其C2结构域通过调节肌纤维膜和囊泡相互作用,在骨骼肌纤维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11],同时其他信号也参与细胞膜损伤修复过程[12]。DYSF基因变异导致Dysferlin蛋白表达缺失或功能障碍,使肌纤维膜修复功能障碍而发生肌纤维坏死,而且,Dysferlin缺失可激活炎症通路[8],促进细胞损伤、炎症微环境以及肌肉功能障碍。因此,患者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症状外,也可出现炎性肌病样的肌痛表现,肌肉活检病理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使临床和病理易误诊为炎性肌病。

致病基因DYSF检测可进一步协助确诊Dysferlinopathy。本文8例患者均检测到DYSF基因突变,包括 10 种变异,分别发生于 15、19、8、51、29、7、26、30号外显子和15号内含子。其中,15号外显子c.1370dupA出现频率最高,与文献报道中国人群变异热点一致[4],19号外显子c.1667T>C(p.L556P)变异,文献报告似乎只在中国人群出现,提示DYSF基因变异的分布可能与种族背景相关[13]。另外,26号外显子c.2653G>T杂合致病变异、15号内含子c.1397+2T>G可疑致病杂合变异、30号外显子c.3304G>T杂合可疑致病变异均为本文首次报道。本文变异类型有移码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剪接突变,其中移码突变最常见。在全球突变数据库 (the Universal Mutation Database)中显示目前已发现DYSF基因416种致病突变,大多数为点突变,小的缺失/插入和内含子突变,变异类型包括移码突变、错义突变、剪接突变等,常检测到新变异[4,13-14],未发现DYSF突变显著热点,亦未发现明确的基因-表型相关性[15],即使有相同的纯合突变,甚至来自同一家族的患者,临床表现也非常多样,疾病进展也可不同[6,13],提示临床表型不只取决于 DYSF基因突变,还可能与环境、表观遗传和遗传因素等复杂作用相关。

综上,Dysferlinopathy好发病于青少年时期,临床表现多样,以LGMD2B和MM多见,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血清CK明显升高,肌肉活检病理可呈肌营养不良样或炎性肌病样形态,易误诊漏诊,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肌纤维Dysferlin表达缺失是重要诊断手段,DYSF基因突变是确诊的有力支持,且DYSF突变位点多样。本文旨在使临床和病理医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之处是研究样本量少,病例随访资料不甚完善,有待更多样本和资料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肌病组织化学肌纤维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猪白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探究羊急性白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
他汀类药物引起相关性肌病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