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金融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机制研究

2022-01-08 02:11边俊杰刘明迪
会计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金融资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产权

边俊杰 刘明迪

【摘 要】 我国经济已走到了依靠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关口。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互动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文章基于知金互动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构建出一个包括一个主线、两个闭环、五个关键环节的理想机制。通过挖掘各环节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产学研用金”联动创新机制、构建以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条件的服务交易平台、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资本化模式、完善知识产权应用转化机制等建议,以促进产业升级并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知识产权; 金融资本;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理想机制

【中图分类号】 F8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01-0038-06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在我国当前,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相融合,对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大意义。2019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19)》,要求贯彻落实各类金融资本与知识产权资源的有效对接(以下简称知金互动),提高知识产权实用价值,实现创新驱动战略。2021年12月,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通过健全科技创新保障措施,为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法治保障。但就实践来看,当前我国存在金融服务限制条件多、金融产品少、融合深度不够,知识产权产权研发与金融资本缺乏互动、忽视供给侧、科技成果难以有效转化等现象,造成了创新创业需求侧管理与金融资本难以互动、知识产权与结构性供给侧脱节的不利局面。

围绕知金互动与供给侧的关系,国外的研究比较前沿,涉及到知金互动的作用、知识产权与金融的结合实现产业化等,如Kortum et al.[1]分析了1979年以来美国刺激风险投资筹资的政策对20个行业的知识产权的影响;Agmon et al.[2]揭示了在以色列企业知识产权形成过程中风投的正向影响等。

在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较早给予关注的学者是焦洪涛等[3],他们阐述了知识产权与金融融合的关系,但仅局限于金融领域;近年来,贾俊生等[4]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信贷市场发展对创新产出有显著促进作用;李梦雅等[5]分析了资本市场调节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王立军等[6]提出了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策略;董莎等[7]提出了市场化运作平台对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互动关系;王子文[8]、姚希等[9]、陈美佳[10]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资本化的问题;在供给侧改革与知识产权金融的关系上,高莉[11]从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与政府关系、增加创新型产品有效供给等角度提出了对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等。

总体来看,国内知金融合的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研究知金互动融合逻辑机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这对政府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实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知金互动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机制,结合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知金互动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

(一)知金互动融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

以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要求为引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转化与应用,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理论上讲,创新驱动、知识产权金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論逻辑如下:

1.金融资本支持知识产权研发转化

一是知识产权创新有不可预测性和风险性,金融资本的介入对于对冲科技创新风险有积极作用。知识产权资本化的合作资金尤其是风险资本降低了知识产权拥有者的风险,提高了其收益。这样就形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资本对知识产权研发水平的推动关系。

二是知识产权的研发活动引入资本化机制以后,通过政府政策,可以“主动”面向市场、对接市场,与资本互动,提升研发的市场针对性,同时知识产权金融衍生产品能够盘活知识产权的转化行为,这反而为金融资本服务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本身就是供给侧改革的体现。

三是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研发供给侧发生以后,在加强保护力度的前提下,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变小,其他企业技术引进或者侵权成本就会越高,创新的价值就会突显,为企业带来可观收入。由此,企业会更加注重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效率,推动整个经济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知金互动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知识产权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承载着企业核心科技,通过研发并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有效构建行业进入壁垒,保护产业内现有企业发展。

二是知金互动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于具有轻资产特征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蕴含的价值能够作为良好的融资标的,有助于解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通过知识产权资本化补充资金需求,从而有能力加大创新投入,专心开发产品。同时,通过金融服务使知识产权衍生化、商业化、有效转化,整个市场由此活跃起来,为市场主体提供良性循环的创新发展环境,进而推动供给侧改革。

三是知金互动具有产业升级功能。根据波特五力模型,以新企业进入和现有企业创新为特征,现有企业之间竞争激烈,鼓励更好的产品和工艺创新。可见,知识产权的贡献值不断提高,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

(二)知金互动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想框架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逻辑和我国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互动的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知金互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想状态支撑机制(如图1),具体内容包括一条主线、两个闭环、五个关键环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五个主体,包括政府、高校等研发机构、金融机构、中介平台和企业,形成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与运用的有效体系。

第一,一条主线。面向市场需求的有效知识产权研发、转化、资本化、交易各个环节,通过金融资本的干预,知识产权能够高效率落地,进而实现其商业价值,引发企业间创新竞争,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这一主线的实施,关键难点是有效知识产权如何推动企业行为和金融机构行为。

第二,两个闭环。第一个闭环:企业或高校、企业等科研机构自主研发,针对市场需求开发有效的知识产权,通过金融资本的介入,为企业创新提供动力。第二个闭环:通过金融服务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转化,盘活知识产权交易业务,引导金融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引导企业人才激励、制度激励、资本激励“三管齐下”,激发创新动力,提高创新实力,进而有助于促进研发机构与企业联动,研发出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效知识产权。从结构时空角度,这个闭环属于高层次的互动融合机制。

第三,五个关键环节。产业领域围绕科技创新开展的研发环节;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产学研平台建设等政策支持,引发面向市场的有效需求与有效知识产权供给的对应问题;知识产权研发形成的知识产权估值技术问题;根据知识产权估值对接金融资本实现资本化问题;知识产权转化所依靠的评估法律机构等市场中介以及以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条件的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问题。

三、知金互动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标上述理想状态支撑机制,结合“一条主线、两个闭环、五个关键环节”,我国目前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良性互动对供给侧改革的支撑机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如下。

(一)研发环节

在理想机制的两个闭环中,通过金融手段提升研发主体的活力,提升自主创新动力,打造自身产品品牌至关重要。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等研发机构为知识产权研发注入了不竭源泉。

从企业自主创新来看,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创新投入愈发重视,逐步意识到技术创新就是核心竞争力,仅2007—2013年间企业研发支出就翻了一番,达到1.76万亿元,占全球研发支出的20%,位居第二。2019年,随着更大范围的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如增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降低增值税税率等,科创板进一步推动企业走创新驱动道路,进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效果。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值约为2.3%,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低,企业研发投入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打击了企业自主研究的热情;二是虽然我国激励政策落地,但创新产出效率与商业化程度堪忧,科研创新大多并非实质性创新,研发投入的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经理人可能会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决策,而非有利于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最优选择。从深层次原因来讲,上述三个问题主要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研发支出税收优惠政策细分不完善以及企业绩效考核不恰当造成的。

从高校等科研机构来看,强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科技领域创新人才培训结合,通过产教融合赋能高端人才培养,推动产业人才与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此外,虽然我国许多领域的科研工作已逐步进入世界先进梯队,每年推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数以千计,但大多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70%左右最终仍在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20%,产业化利用率不到5%。从知识产权申请的视角,绝大部分为企业单独申请,产学研三方的合作仅占比为0.11%。由此可见,高校等科研机构没有从根本上做到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研发成果项目的科学管理,并未兼具市场针对性和科学实用性,形成的知识产权大多为无效知识产权,且知识产权研发主体间协作程度较低,难以得到实际应用和转化,进而难以有效解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

(二)政府引导环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在于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引导资源更多地流向有需求、經营绩效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好知识产权,对实现创新驱动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企业接受的政府补贴呈增长趋势,政府参与分担了企业风险,显著促进了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和授权数的提高,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知识产权质量的提升。我国企业授权知识产权中,高达27.6%的发明知识产权以及30.9%的实用新型知识产权被非正常放弃。因此,政府补贴可能会诱使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使用活动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产生大量缺乏利用价值的低质量知识产权。

同时,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对企业创新、转型发挥了很大作用,根据投中信息的统计数据,2012—2018年,政府引导基金数量从179支增长到2 065支,基金总规模从1 761亿元猛增到122 700亿元,可见其力度之大,如图2。这充分表明了政府意图通过金融杠杆得到了贯彻,知识产权的研发、产业结构的优化得到有效的支持。但是,由于基金募资对象单一、国有性质定位模糊、基金运行机制不畅、投后增值服务不足等原因,以及政府引导基金结存问题,如何调动、盘活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然国家法律已有规定,引导企业制定内部相关制度,但由于执法力度不够和权利人保护意识不强,现存的侵权行为的违法成本远远小于违法所得。加上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完善,权利人维权成本太大,以至于主动放弃追踪侵权人及其违法行为,助长了不正之风。因此,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细则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教育迫在眉睫。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减少,引进或侵权成本有所增加,自然而然地,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和良性竞争也会随之增加,进而实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

(三)估值环节

决策需要在可选择的行动路线之间做出选择,理性的决策人将会依赖于估值作为主要决策工具,寻求能够提供最大价值的可选方案。在交易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定价和估值就显现出其重要作用。

如何对单个专利的价值进行实现精确的定价或估值,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和微观主体所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国际公认的专利估值方法还没有出现。最常用的估值方法主要有市场估值法和模型估算法。当专利交易不活跃时,市场估值法便具有相当程度的局限性,且需要较大人力成本。模型估算法利用指标体系和模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研究兴趣,有些专利评估方法和模型已公开并得到广泛应用。

虽然各个领域对专利价值评估的需求比较强烈,但是专利评估方法的适用性还不确定。这是由专利的性质决定的,专利在投资、回报、风险等维度上是不确定的,这给估值机构带来了极大的信息输入挑战。专利法律稳固性的不确定性以及发明的潜在技术生存力和商业生存力的不确定性,使得用于专利的信息收集比用于许多资产种类的信息收集更为主观。同时,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距离成熟的市场还有差距,相关领域的专利交易数据缺乏,导致过去的市场交易价格并不能可靠地反映同类型知识产权的内在价值,专利真实交易价格的难以获取以及健全专利交易市场的缺乏加剧了这些挑战。

(四)资本化环节

知识产权的资本化过程是将“知本”资源转化为企业竞争资本、催生新产业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构性过程,需要实体企业和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资本的介入可以对冲创新风险,有效盘活知识产权,充分发挥其商业价值。出于资本的逐利性,知金结合带来的效益会推动技术研发,实现现有企业的扩张和新一代企业的迅速成长,激活市场竞争。当前,几种常见的知识产权资本化途径存在知识产权质押资金规模有限、专利保险品类单一、知识产权信托举步维艰、知识产权证券化存在特定风险、“互联网+”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知识产权资本化仍需创新和发展等问题,具体来看:

一是知识产权质押。首先知识产权估值仍存在难度,在大量的知识产权中银行较难甄别出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各大金融主体对知识产权变现难度的信心不足;其次是大部分知识产权与原企业分离后,效用下降,且特殊性较强,缺乏成熟的处置交易市场;再次是权利质押和登记的查询还不方便。

二是专利保险。2010年推出的专利侵权调查费用保险是我国首个专利保险,2012年初又推出专利强制执行保险,保障投保人为知识产权维权而付出的调查费和诉讼费。可见我国专利保险产品起步较晚,品类单一,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三是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信托的法律政策环境和配套的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信托的机构不够规范和专业,信托的监管和制度不成熟,成功案例较少。

四是知识产权证券化。尽管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应注意其特定风险,比如估值不准确、债权难以实现、权利范围不明晰、部分专利的公共财产性等。

五是“互联网+”视角下的知识产权资本化。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平台运行新模式和专利运营互联网中介服务平台。总体来看,推动互联网与金融领域的互动融合,提供开店铺、发项目、发服务、提项目需求、提需求服务、找专利等一条龙服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应用转化环节

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相关条文,知识产权的应用转化活动是指将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中解放出来,用于进一步改善开发,并投入到实际使用生产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内含价值,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供给侧结构。

近年来,虽然相关知识产权转化平台建设卓有成效,但对比上述理想机制的运作链条,我国在知识产权应用转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缺乏专业估值机构。目前很多传统的交易平台仅充当交易中介的角色,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估值机构,设计科学的估值模型进行准确的定价。二是银行对知识产权融资缺乏动力。由于知识产权变现不确定性较高,银行使用传统的有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和估值方法无法准确计量其价值,因此,虽然有政府的大力引导,大多数商业银行仍倾向于有形资产质押贷款,对此类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不积极。三是研发尚未对接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技术产品交易平台信息是基于供给侧问题导向,而非需求侧与市场实际的问题导向,同时信息不对称较严重,这导致技术产品交易平台与市场对接机制失灵,知识产权在研发阶段就偏离了市场需求,难以发挥实用价值。

四、对策建议

(一)在研发环节重点考虑建立“产学研用金”联动创新机制

在产学研用联动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的天使投资机构等金融力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校等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停留在实验室的问题,使得研发项目精准对接企业生产实际需求,重要科研项目应由企业主导,这样金融资本的介入能够有效地引导产学研用联动创新,实现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互补性。“产学研用金”能够打破原有的各个创新主体创新的范式中的资本瓶颈,打通联动链条,合作共赢,提高创新效率和知识产权的实用价值,使其真正为企业生产制造服务。

金融资本的介入,从高校方面讲,可以结合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导向,调整培养方案和重心,有效科研与实践并重,着重培養应用型高端人才。此外,“产学研用金”一体化进一步地强调资本引导下的技术应用和服务于用户,突出了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必须以企业为技术主体,以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将科研成果落实到“用”上。研发前,必须充分调研用户需求与行业痛点,减少盲目性,避免研发投入和政府补贴被浪费,从而有效降低知识产权的风险和成本,提高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

(二)在政府引导环节应通过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交易平台提升运行效率

在当前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交易平台,可以在政府盘活社会资金和提升知识产权创新效率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知识产权服务交易平台可以盘活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并带动社会资本推进企业创新、转型,降低围绕知识产权开展的技术创新行为的风险性,能起到缓释风险资金池的作用;同时,以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条件的知识产权交易,不仅能实现知识产权真正价值,有助于准确高效地评估知识产权价值,而且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与运用。

另一方面,政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率先积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行业内和跨行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便于企业间信息交流,建立行业专利联盟和行业自律组织,使得研发的事前调查更便利、权利人维权成本更低、知识产权配置和应用更有效率、政府监督执法更有据可循、知识产权价值更市场化,逐步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重重问题。

(三)在估值环节重点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

专业的估值机构能够为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交易流通和资本化提供基础,应注重发展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估值机构,设计科学的估值模型进行准确、公平、科学的定价。与此同时,学术界应进一步研究知识产权估值领域,提出科学准确的、可复制推广的估值模型和指标体系。

此外,由于大多数高新科技企业估值是基于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一旦知识产权失去保护或被窃取复制,企业本身估值将大幅降低。因此,在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企业价值评估体系时,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研发、保护和应用转化,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知识产权金融更好地发展,营造创新驱动的良好风气,同时运用决策树分解法分解出高质量的数据,综合应用期权定价等方法挖掘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

(四)在资本化环节要完善和创新知识产权资本化模式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市场上常见的资本化模式。知识产权已成为高新技术型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为企业补充资金,带来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金融机构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专利保险、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时,应考虑市场需求、企业状况和知识产权特点,不断创新知识产权资本化模式,积极设计新的知识产权衍生工具,拓展产品种类。同时,企业间可以相互合作打包多个知识产权成果,探索解决单一知识产权价值较低、融资难的问题,丰富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要从企业商业化角度实现知识产权货币化。将有效专利等知识产权视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商业业务,如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持有的企业的专利组合进行分析和授权战略支援、鼓励市场主体与专利专门机构对接,开展防御性专利管理,形成知识产权金融与企业知识产权商业化相结合的市场体系。

(五)在应用转化环节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应用转化机制

一是要实现知识产权与中介机构的对接交流。一方面,鼓励知识法律服务机构代为检索侵权人或审视预计维权成本,专家团队分析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鼓励专业评估机构基于大数据技术支撑,积极开发在线评估系统,形成专业有效的估值模型,根据法律、交易市场、实际应用等影响因素参考定价,为知识产权的流通转让提供前提,提高交易效率。

二是要建立专业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平台。由政府牵头,在各类金融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建立相关一体化平台,加强五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对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汇总并整合各类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延伸服务链条,开展一系列专业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企业技术再开发的良好环境。

三是要加强政府规范。企业通过以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的交易平台,在政府的制度规范和监督下,活跃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良性的创新竞争,产业供给创新效率得以提升,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动力资源供给结构调整和社会研发投入结构调整,最终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 KORTUM S,LERNER J.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venture capital to innovation[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59(2):601-621.

[2] AGMON T,MESSICA A.Financi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 role of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s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firms from emerging markets[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9,49(1):11-26.

[3] 焦洪涛,林小爱.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与知识产权”专题研究之二[J].科技与法律,2004(1):69-71.

[4] 贾俊生,倫晓波,林树.金融发展、微观企业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视角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7(1):99-113.

[5] 李梦雅,严太华.企业社会资本门限效应下风险投资和创新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9,16(10):1498-1506.

[6] 王立军,范国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业,2016(25):110-112.

[7] 董莎,陈汉君.创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初探——以天一生水网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为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4):80-81.

[8] 王子文.知识产权的金融价值[J].中国金融,2016(18):81-83.

[9] 姚希,唐甜甜,易方,等.专利资本化不同途径的比较与探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6(3):114-118.

[10] 陈美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与选择[J].财会通讯,2019(2):125-128.

[11] 高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治创新[J].群众,2016(11):46-47.

猜你喜欢
金融资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产权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指导意见公布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金融资本挑战产业资本时代
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融合障碍何在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