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绿梅街唐墓发掘简报

2022-01-09 07:49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墓道底径墓室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郑州高新区土地储备中心郑华程测字〔2019〕第G010号宗地项目位于郑州高新区花柏路东侧,绿梅街南侧(图1)。为了配合该项目的建设工作,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区域内所见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清理出了一批时代特征明显、随葬品丰富的墓葬,现以该墓地发现的4座唐墓为重点,简报如下。

图1 郑州高新区绿梅街唐墓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

(一)M11

1.墓葬形制。M11,方向为350°,开口于②层下,为竖穴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平面为“日”字形。(图2)

图2 M11平、剖面图

墓道,位于墓室北部,竖穴土坑式,直壁,平底,平面为长方形,长1.4米,宽0.6米,深1.5米。墓道内为灰褐色填土,土质较干,并含有大量的料礓石颗粒。

墓室,位于墓道南部,高于墓道底部约10厘米,土洞式,直壁,平底,弧形顶,南部略窄,平面为梯形,长 1.6米,北宽 0.6米,南宽 0.4米,高 0.5米。墓室西壁北端有一个小龛,面阔0.2米,进深0.2米,内叠放置瓷碗、盏各1件。墓室北壁东侧,置一瓷罐。

2.出土物。双系瓷罐 1件。标本 M11∶1,侈口,卷圆唇,短束颈,圆肩,肩部饰双耳,残断,腹部斜下收,假圈足外撇,底边外削一周,平底。器物下腹部近底部不施釉,其余地方施酱色釉。口径10.2厘米,腹径 17.2厘米,底径 9.2厘米,通高16.1厘米。(图3-1)

图3 M11出土物

瓷碗1件。标本M11∶2,侈口,尖圆唇,斜直壁,玉璧形足,通体施白釉。器底有3个支钉。口径14.6厘米,底径6.8厘米,通高4.5厘米。(图3-2,封二-3)

1.双系彩绘陶罐(M16:4)

2.铜镜(M16:2)

3.瓷碗(M11:2)

4.瓷碗(M20:3)

5.瓷罐(M20:1)

6.石釜(M20:4)

瓷盏1件。标本M11∶3,侈口,尖圆唇,斜壁,饼形足。器物内壁、口唇不施釉,以下施豆青色釉。口径10.6厘米,底径5.6厘米,通高3.8厘米。 (图3-3)

(二)M16

1.墓葬形制。M16,方向为180°,开口于②层下,为竖穴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平面为“日”字形。(图4)

图4 M16平、剖面图

墓道位于墓室的南侧,竖穴土坑式,直壁,斜底,平面为长方形,墓道长3米,宽0.8米。墓室底部南高北低,深1.9~2.4米。墓道南侧有供人上下的脚窝,错落而成,面阔0.2米,进深0.12~0.15米。

墓室位于墓道北侧,直壁,平底,弧顶。平面为长方形,长2.5米,宽0.78米,高1米,墓室北侧可见颅骨,其顶端可见铜质发簪。铜镜位于颅骨的东侧,其上放置河蚌1件,铜镜南侧置有双系彩绘陶罐1件,墓门附近放陶盒1件内里有瓷碗1件。

2.出土物。双系彩绘陶罐 1 件。标本 M16∶4,敛口,束颈,溜折肩,肩部饰两耳,耳呈桥形,一耳残断,腹部斜下收,平底。器物通体施一层白色化妆土,颈部以下饰有红、黑圆弧形花朵纹。口径15厘米,底径11.6厘米,肩径23.2厘米,通高22.6厘米。 (图 5-1,封二-1)

陶盆1件。标本M16∶5,泥质灰陶,敞口,口唇肥大,腹壁斜收,壁较薄,平底。口径27.2厘米,底径14厘米,高9.4厘米。(图5-6)

图5 M16出土物

瓷碗 1 件。 标本 M16∶6,侈口,尖圆唇,弧壁,饼形足。器底有3个支钉。通体施白釉。口径13.2厘米,底径6.7厘米,通高4厘米。(图5-2)

铜簪1套 2件。标本 M16∶1-1,铜质,为“U”形,顶端轧平,锻铸三瓣花朵,尾部残断,残长6.5厘米。(图5-4)标本 M16∶1-2,铜质,圆铜丝弯制成两股“U”形,尾端渐细,为尖圆状,全长24厘米。(图5-5)

铜镜1件。标本M16∶2,万字镜。圆形,圆纽,背面饰水波纹,铜镜以纽为中心饰有一“卐”字形纹饰。直径15.6厘米。(图5-7,封二-2)

铜钱1枚。标本M16∶7,钱文为“开元通宝”,钱径2.4厘米,穿径0.7厘米。残破。

蚌壳1件。标本M16∶3,形体较大,周身打磨光滑,口宽8.2厘米,长9.2厘米,厚0.3厘米,其用途应是放置化妆品所用。(图5-3)

(三)M18

1.墓葬形制。M18,方向为 163°,开口于②层下,为竖穴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平面呈弧背刀形。(图6)

图6 M18平、剖面图

墓道位于墓室的南侧,竖穴土坑式,直壁,底部微斜。平面为梯形,长1.9米,南端宽0.6米,北端宽0.8米,深2.7~2.8米。

墓室宽于墓道,墓室东壁与墓道东部相连略弧外拱,西壁较直。底部较平,低于墓道约10厘米,弧形顶。墓室长2米,宽0.9~1.16米,高0.8米,墓室西侧有棺灰痕迹,棺长1.8米,宽0.56~0.64米,残高0.18米。在棺痕间,有人骨1具,仰身直肢,头向北,面向略偏西。墓室西侧随葬陶罐、瓷碗各1件。在墓室内发现铜钱2枚。

2.出土物。陶罐 1 件。标本 M18∶1,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束颈,溜圆肩,斜腹,平底。口上置盖,圆饼状,有菌状纽。通体施一层化妆土,脱落严重。口径12.5厘米,腹径18.8厘米,底径10厘米,通高22.4厘米。(图7-1)

图7 M18出土物

瓷碗 1 件。 标本 M18∶2,侈口,方圆唇,斜壁,浅腹,玉璧形足,圈足外削一周。器内侧浅黄色釉,外侧施黄釉不及底。口径14.8厘米,底径7.6厘米,通高3.8厘米。(图7-2)

铜钱2枚。标本M18∶3-1,钱文为 “开元通宝”,钱径2.5厘米,穿径0.7厘米。(图7-3)

(四)M20

1.墓葬形制。M20,方向为190°,开口于②层下,为竖穴墓道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平面为“甲”字形。(图8)

图8 M20平、剖面图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平面略呈梯形,长约2.7米,南窄北宽,南端宽约0.44米,北端宽约0.76米,竖穴,直壁,底部微斜,南高北低,深2.1~2.4米。墓道南端两侧有供人上下的脚窝,共计7对,两两相对。

墓室略宽于墓道,直壁,平底,弧形顶。平面为长方形,长1.9米,宽0.8米,墓门高约1米。墓室中部放置有随葬品数件,有瓷罐1件,瓷碗2件,陶罐1件,石釜1件,铜钱2枚。

2.出土物。双系瓷罐1件。标本M20∶1,侈口,圆唇,束颈,两个对称耳,圆鼓腹,平底,饼形足。内壁施黑色釉,器身釉色不及底。形体略矮,圆润美观。口径9厘米,腹径14.4厘米,底径8.6厘米,通高10.2厘米。(图9-1,封二-5)

图9 M20出土物

瓷碗2件。标本M20∶2,敛口,尖圆唇,弧壁,玉璧形足,圈足外削一周。器底有3个支钉痕迹。器物内侧施白釉,外侧釉不及底。口径13.6厘米,底径7.8厘米,通高4厘米。(图9-2)标本M20:3,侈口,方圆唇,弧壁,底部略平,玉璧形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细腻。圈足不施釉。口径14.7厘米,底径7.3厘米,通高3.6厘米。(图9-3,封二-4)

陶罐 1件。 标本 M20∶5,灰陶,直口,方唇,唇面中部有一周浅凹槽,口部微敛,束径,溜肩,斜弧腹,平底。器表尚有化妆土残存,颈部与上腹部可见红黑色颜料痕迹。口径14.6厘米,底径10.1厘米,腹径19.8厘米,高 18厘米,壁厚 0.5~0.6厘米。 (图9-5)

石釜1件。标本M20∶4,灰白砂石质,盘口,宽沿,圆唇,敞口,弧腹圜底,底部渐平,器物外侧烟渍较厚。口径15.7厘米,底径6.7厘米,高5.2厘米。 (图 9-6,封二-6)

铜钱2枚。标本M20∶6-1,钱文为 “开元通宝”,钱径2.5厘米,穿径0.7厘米。(图9-4)

二、结语

M11墓葬形制为“日”字形,出土了瓷罐、瓷碗和瓷盏。根据出土物,其中双系瓷罐与郑州市上街区供销社唐墓中的SGM1∶2相似[1],与郑州永威鑫城所见M1∶1形似[2];该墓葬所出土的瓷盏与郑州市西陈庄唐墓所见瓷盏形制、釉色基本一致[3]。该墓葬还出土了一件玉璧形足白釉瓷碗。根据郝红星先生所著《玉璧底碗的年代特征》可知,该墓葬所出的瓷碗应该是中唐时期的。综合考虑这一唐墓的时代应该是中唐时期。

M16墓葬形制为“日”字形土洞墓,墓道为斜坡式,其内随葬品有陶罐、瓷碗、铜镜等,其中陶罐为双系罐,其上饰有黑红白三彩,此类陶罐多发现于唐代墓葬,其中M16∶4同类的器物在郑州市上街区碘加工厂就曾发现过,该墓地SDM1中就曾出土过2件此类双系罐,其中一件也带红黑彩绘[1]。与三门峡印染厂墓地M143出土的双耳彩绘罐中M143∶1相似,均为黑红彩,覆莲状花纹[4]。其中墓葬中所出的铜镜与刘家渠唐墓中所出铜镜的纹饰相同,均为“卐”字形[5]。根据墓葬随葬品可知,该墓葬的时代为晚唐时期。

M18墓葬出土器物4件,墓葬形制为弧背刀形墓,这一墓葬形制与三门峡印染厂出土的B型Ⅱ式相近[4]。墓葬内出土的双系彩绘陶罐与上街南阳冷饮食品厂出土的同样器物(SNM1∶6)相似[1]。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可知这座墓葬的时代应该是盛唐时期。

M20墓葬的墓道为梯形,此类墓葬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该墓葬中出土的1件黑瓷双系罐,器形较矮,肩腹圆润,口部较大。此件器物与上街区郑逢墓所出此类器物相似[6],与郑州市世纪家园小区所见的器物较为相似[7],与新郑华南城范阳卢氏夫人墓所出土的双系瓷罐形似[8]。据此,我们认为M20的时代应该是在唐代晚期。

该墓地出土了几件颇具时代特征的随葬品,其中“卐”字形铜镜是唐代晚期的典型纹饰,“卐”是唐代武则天时期所定的字,读音为“万”,寓吉祥万德所集之意,这类铜镜盛行于晚唐时代,反映出当时佛教文化的兴盛。

石釜在唐宋诗词中多有提及,而出土实物相对较少。此类器物在河北衡水汇龙中学唐墓中曾有出土[9],在河北鸡泽县唐墓中也有发现[10],这两地发现的石釜与此次发现的形制基本一致。1956年咸阳市底张湾唐墓出土的刻花石锅沿上立两墙式耳,造型较为奇特[11]。此类器物一般为煮茶之器。在唐代,喝茶风俗极为盛行。这件器物外侧皆是烟渍,应该是实用器,由此可知墓主人是个爱好品茶的人。

领队:刘文科

发掘:赵福乐 王春生 王鹏飞

绘图:樊丽君 王庆丽

摄影:郝世华

执笔:刘文科

猜你喜欢
墓道底径墓室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江苏常州金坛方山土墩墓D2发掘简报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王文治论书绝句三十首之十二》
墓室探秘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简评《墓道》中的宋若虚形象
明孝陵地宫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