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2-01-09 16:40刘晓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6期
关键词:体温发作家属

刘晓丹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辽宁 鞍山 114100)

高热惊厥是指体温超过38.5 ℃后出现的以局部或者全身肌群阵挛性或者强制性收缩,双眼发直、凝视或者斜视、上翻,伴有意识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并排除因颅内感染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惊厥,常见于6个月至4岁的儿童[1]。其发病原因为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体温在38 ℃以上,会引发神经功能损伤。疾病发病急,具有反复性,患儿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失禁、发绀、眼球斜视上翻、牙关紧闭、全身非随意性收缩等[2]。小儿高热惊厥后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脑组织耗氧量增加,如果处理不及时,惊厥频繁发作,会导致脑组织受损,影响患儿智力发育[3]。因此,临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目的为及时控制病情,改善预后[4]。当小儿因高热出现惊厥时,护理人员要予以及时、合理的干预,避免惊厥造成的损伤。研究指出[5],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综合护理干预下可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对改善患儿病情状况起着积极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及分析,笔者对高热惊厥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54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患儿27例,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为5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83±0.52)岁。体温:39~39 ℃10例,>39 ℃17例,原发病:化脓性扁桃体炎10例,腹泻12例,支气管炎4例,其他1例。对照组组患儿27例,其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为4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94±0.72)岁。体温:39~39 ℃11例,>39 ℃16例,原发病:化脓性扁桃体炎9例,腹泻13例,支气管炎4例,其他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符合高热惊厥诊断标准。②本次研究经患儿及其家属知晓,并自愿参与其中。③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无其他影响研究开展相关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排除标准:①中途失访者或退出者。②不愿参与本次研究内容。③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④合并病症等。

1.2 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3-7]:①环境护理。患儿病室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好,温度和适度适宜,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患儿衣物薄厚适中且要宽松透气,避免剧烈运动,汗出较多时要及时擦干身体,更换衣物。②输液护理。患儿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后观察液体输入是否顺利,局部有无红肿、瘙痒等不适,静脉留置输液针时要做好封针及消毒处理,静脉用药后要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体温骤然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③病情观察。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脉搏、体温和意识变化,记录患儿惊厥前后的表现、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30 min后复测一次体温,一般肛温降低至38.5 ℃,腋温降低至38.0 ℃,说明降温效果良好。退热药物应用过程中,观察患儿是否存在虚脱症状,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并观察患儿基础生命体征状况及神志改变,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④惊厥急救处置。患者出现惊厥时要将其去枕平卧于床上,松开衣领并将头偏向一侧,仔细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分泌物,用压舌板按压舌头,预防舌咬伤和舌根后坠影响呼吸,发现喉中有分泌物时要及时用吸痰管吸出。持续吸氧,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反复发作的患儿可静脉输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仔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神志的变化,预防坠床发生,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⑤降温处理。用比患儿体温低1 ℃左右的温水擦拭患儿的颜面部、腋窝、腹股沟以及四肢等部位,擦浴过程中患儿如果出现发冷或者皮肤苍白等表现时要立即停止并保暖。患儿后颈部、前胸和腹部不能擦浴,新生儿及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能用酒精擦浴。物理降温体温下降不理想的患儿可予以药物降温等,5周岁以下的患儿也可以肛门塞入退热栓。发热汗出较多的患儿要增加补液量。⑥心理护理。患儿高热惊厥时家属会极度恐惧、紧张,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跟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说明病情,耐心的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⑦饮食护理。患者清醒时要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油腻食物,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可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⑧健康教育:依据患儿家属文化程度,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及时消除患儿家属紧张情绪,配合家属心理疏导,加强患儿家属对治疗信心,使其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为患儿家属讲解及时增添衣物、合理添加辅食、增加日常运动、保证营养及常备退热药物重要性,感冒流行季节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等基本知识,并指导家属掌握患儿惊厥时,采取何种措施避免发生舌咬伤等,掌握急救要点。⑨出院指导。宣教高热惊厥的科学知识,讲解惊厥时的症状及正确的护理操作。合理膳食,适当增加患儿日常活动,提高免疫力。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后静脉用药、吸氧、气道护理、降温等。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惊厥消失时间和高热消退时间。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显效[6]:经过护理后,患儿体温下降至正常,咳嗽、气喘等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惊厥症状消失;有效:经过护理后,患儿体温下降,咳嗽、气喘等各项临床症状减轻,惊厥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缩短;无效:经过护理后,患儿体温仍高于38 ℃,咳嗽、气喘等各项临床未减轻甚至加重,惊厥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无变化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情绪变化,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7]、抑郁自评量表(SDS)[8]对护理前后患儿家属情绪变化进行评估,每项总分为80分,分值越高,表明家属不良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81.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住院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惊厥消失时间、高热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各项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住院各项指标比较()

2.3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于上呼吸感染或者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早期,Siba Prosad Paul等[9]研究认为小儿惊厥的发生是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对各种刺激的分析能力较差,较弱的刺激就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放电出现惊厥。但另有研究认为[10],高热是导致惊厥发生的条件,而遗传才是诱发惊厥的主要因素。小儿惊厥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但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预防惊厥发生时出现坠床、舌咬伤等并发症的关键,而且患儿频发出现惊厥时,不论患儿还是家属的心理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延误疾病的治疗,因此对高热惊厥的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1]。

综合护理是融合小组护理和责任制护理于一体的系统化护理,整个护理过程协调一致,环环相扣,护理操作更加科学、规范,护理过程包括住院护理规划、心理干预、饮食搭配、出院指导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12]。相比较常规护理模式,其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其应用干预上,可依据患儿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降低因护理期间所致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儿病情康复起着积极临床意义。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惊厥消失时间和高热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同时,经合理护理干预后,患儿家属整体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综合护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是基于患儿住院的每个环节、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全面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儿体温,缩短惊厥发生时间,减少惊厥发作频率,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促进患儿康复[13]。通过合理有效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包括患儿居住环境、急救干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多种护理对策防范及干预,最大程度保证患儿健康,降低因疾病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14]。研究指出[15],高热惊厥患儿首次发作后后1年内再次发作比例高达35%,所有需加强对家长高热惊厥相关知识培训。对护理人员而言,当患儿准备出院时,应当详细交代患儿病情,解释惊厥发病原因及其诱因,并告知家长及时控制体温为预防惊厥关键,并宣教常用、易掌握有效降温方法,强调降温过程中各项注意事项。同时,并加强对患儿惊厥发作时急救演练,家中常备体温计、压舌板等急救物品,并熟练知晓其使用方法[16]。若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指导其以游戏形式观察患儿是否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以进行早期治疗家康复锻炼[17]。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小儿热性惊厥常见发病因素,对家长而言,需做好防范工作,加强患儿户外锻炼,养成良好卫生及饮食习惯,提高机体对细菌、病毒抵抗能力,从源头上防范惊厥发生。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改善患儿家属不良情绪,临床整体应用干预中并发挥着显著成效,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体温发作家属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