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

2022-01-09 16:40孙荀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6期
关键词:脊髓型通络颈椎病

孙荀

(辽阳县中医院,辽宁 辽阳 111200)

脊髓型颈椎病属于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以及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等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和体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相关调查统计发现,在颈椎病患者中,脊髓型颈椎病的占比达到了5%~10%,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2]。手术是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方法,可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但是手术容易损伤脊髓,导致患者术后存在残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不佳,而益气通络汤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脊髓功能。本文将35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益气通络汤对患者颈椎功能、疼痛程度以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例数有35例,观察时间在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观察对象是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各自有10例、7例;患者最低年龄40岁,最高年龄78岁,平均(56.47±3.28)岁;患病时长在3~42个月,平均(22.58±10.16)个月。研究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各自为10例、8例;患者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56.39±3.26)岁;患病时长区间范围在4~42个月,平均(22.63±10.27)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信息,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35例患者经DR、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②患者同意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及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③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等症状。④本次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研究并签字。

排除标准:①患者曾经接受过保守治疗。②患者并发帕金森、肿瘤或脊髓侧索硬化性疾病等疾病。③患者的精神异常,不能配合完成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抗感染与补液治疗,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1 d,镇痛治疗3 d。

在常规抗感染与补液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展开益气通络汤治疗,方组:黄芪60 g,川芎、当归、红花以及葛根各12 g,芍药和丹参各15 g,土鳖虫10 g,地龙9 g,炙甘草5 g。使用方法:将上述药材混合后倒入砂锅中,加入500 mL清水浸泡30 min,随后开大火煎煮,煎煮至300 mL药液方可关火,分三次服用,一次100 mL,每日1剂,一个疗程7 d,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颈椎症状、疼痛程度以及颈椎功能 连续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的颈椎症状、疼痛程度以及颈椎功能。①颈椎症状评估标准参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量表内容包括主观症状,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临床体征三个部分,总计10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患者症状越轻[3]。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按照无痛到剧烈疼痛划分为0~10分[4]。③颈椎功能评估标准参照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从疼痛程度、抬起物品、注意力、工作、生理等10分方面进行判断,总计5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5]。

1.3.2 统计脊髓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①采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法进行评估,总计4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脊髓功能越良好[6]。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标准参照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量表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计为0~10分,总计100分,分数越高,评定为自理能力越好[7]。

1.3.3 血管内皮功能、神经损伤以及炎性反应 检测方法: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做好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速度控制在每分钟3000 r,获取上清液后保存在-20oC的冰箱中备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厂家: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检测患者的ET、NO、NSE、S100β蛋白、IL-1β以及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评价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以及脊髓功能的差异 从表1的结果能够发现,治疗前,在CASCS评分、VAS评分、NDI评分、脊髓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上,两组的分数较为相似,差异不大(P>0.05)。连续治疗4周后,在VAS评分以及NDI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在CASC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评价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以及脊髓功能的差异(分,)

表1 评价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以及脊髓功能的差异(分,)

2.2 评价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治疗4周后,在ET水平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在NO水平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评价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pg/mL,)

表2 评价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pg/mL,)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损伤和炎性反应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治疗4周后,两组的NSE、S100β蛋白、IL-1β以及TNF-α水平降低,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损伤和炎性反应()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损伤和炎性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且患病人数逐渐年轻化。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早发现和展开治疗,进而控制病情。脊髓型颈椎病侧重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保留脊髓残留功能,避免病情恶化,但是手术治疗期间容易损害脊髓,导致残留脊髓功能恢复不全,影响手术治疗效果[8]。

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后,常常给予患者抗感染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长时间用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9]。随着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与完善,中医疗法引起了临床的关注与重视,并逐渐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治疗中。中医学将颈椎病划分到“头痛”“颈肩痛”“痹症”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血虚、血瘀等所致,临床治疗的关键为益气、活血、通络[10]。本研究组采用益气通络汤进行治疗,方组中的黄芪可以补气升阳、养血生肌;当归、芍药、土鳖虫、葛根以及地龙能够活血通络、柔肝止痛;丹参与红花可以进一步增强活血效果;诸药联合使用可以发挥行气益气、活血通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1]。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经益气通络汤治疗后,其CASCS评分、VAS评分、NDI评分、脊髓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通络汤的效果更佳,可以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与脊髓功能,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临床研究发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容易损伤脊髓,诱发炎性反应,形成脊髓神经功能障碍[12]。NSE与S100β蛋白是临床衡量神经损伤的常用客观因子,其中NSE是一种烯醇化酶,主要来自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够有效反映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且NSE水平越高,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越严重;S100β蛋白会刺激大量的炎性因子,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或死亡,且S100β蛋白与脊髓损伤后疼痛及痉挛的发生息息相关。炎性反应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出现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过量的促炎因子会损伤神经组织,加剧神经元死亡,是修复神经元和改善神经功能的巨大障碍[13]。因此,通过监测炎性因子水平能够评估患者的预后效果。IL-1β和TNF-α是临床常见的炎性因子,也是促炎因子,当机体发生脊髓损伤后,IL-1β和TNF-α的水平会异常升高;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IL-1β和TNF-α水平会慢慢降低至正常水平[14]。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的NSE、S100β蛋白、IL-1β以及TNF-α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是益气通络汤对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发挥恢复神经功能和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其中红花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15]。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发现,在ET与NO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通络汤可以调节机体血液中的ET与NO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益气通络汤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的效果显著,在改善颈椎功能与脊髓功能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有效减轻痛感,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脊髓型通络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