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22-01-09 16:41郎朗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6期
关键词:病房护理人员疾病

郎朗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的疾病治疗成为我国医疗系统卫生服务发展的重点与难点。老年患者常见各种慢性病,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为高发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极高[1]。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较多,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出量,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转,慢性心力衰竭情况危急,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故临床的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2]。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中心思想指导下,当前护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本文拟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当中实际应用效果与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30例纳入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按照入院治疗顺序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65例,男女比例为36∶29;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3.35±9.07)岁;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为1~6年,平均为(2.40±1.50)年;疾病类型:冠心病32例,高血压心脏病15例,扩张型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3.21±9.29)岁;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为1~6年,平均为(2.30±1.70)年;疾病类型:冠心病31例,高血压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临床病理检查、病史资料分析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家属均知悉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原发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肾、肝功能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症状规范监护护理、药物管理护理、健康指导护理、对症预防护理等,按照医院以及病程护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内容如下。①建立舒适护理小组:建立舒适护理小组,由科室主任以及具有资深护理经验的护士进行带头,分析当前科室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特点,结合护理基础条件,制定舒适护理的相关内容,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健全完善舒适护理制度,同时分析参与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针对性执行培训措施,落实护理职责,展开培训的同时制定考核制度,方便后续护理工作质量追踪。②环境舒适护理: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与患者积极的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感与陌生感,主动了解患者的喜好,尽量为患者提供单独病房,按照患者的喜好可以适当的增加病房内的装饰,包括植物、书画、壁纸挂饰等,同时可为患者播放喜好的音乐、戏剧等。完善病房内的安全设施,包括栏杆、床上扶手、呼叫设备等,同时加强病房内医疗器械检查,保证器械能够正常使用。此外,需定期进行病房清洁,保证病房通风透气,温度与光照适宜,同时需制定严格的探望制度,保证患者用于足够的休息时间。②舒适心理护理:患者年纪较大,儿女通常忙于工作,缺乏陪伴,患病住院后患者更有孤独感,加上疾病存在,患者往往有较多负面情绪,舒适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心理分析与语言技巧的能力,尊敬、安慰性的语言是必须的,在分析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后,护理人员应站在晚辈的位置,采用合适的心理引导方式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劝解,常见方式包括语言暗示、情感聆听、转移注意力、社会关系支持等,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心理护理方式,使得患者处于舒适的交流氛围中,极大的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③体位舒适护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伴有水肿,同时可能伴发呼吸道感染,因此呼吸质量较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引导患者取适当体位,通过对体位进行舒适度的调整,适当调节床头位置,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提高呼吸的顺畅度与轻松度。④输液舒适护理:老年慢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负荷能力较差,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操作时,首先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发生率,其次应当对药物选用、液体输注速度、剂量调节等进行规范管理,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液的注意事项,严格禁止私自调节输液速度,如果输液过程中患者感觉不适,需提前告知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不能处理时则需告知主治医师协商解决。在操作时,必须严格规范无菌原则,合理控制氧流量,定期更换湿化瓶,避免出现感染事件。⑤呼吸训练舒适护理:患者呼吸能力改善尤为重要,因此护理人员需针对性的引导患者展开呼吸训练,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与年龄的患者尽量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示范,观察患者的表现并且温和的指导改正,引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期间护理人员需做到耐心且语言温和,循序渐进的提高患者的呼吸训练强度,达到改善呼吸能力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②负面情绪改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③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4]进行评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越好。④护理满意度:采用通用护理服务质量量表进行分析,分为满意(80~100分)、一般(60~7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3个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改善时间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时间比较(d,)

2.2 负面情绪改善情况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SDS评分为(11.30±2.20)分,对照组为(17.50±3.70)分,t=11.612,P=0.001;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为(11.60±1.90)分,对照组为(17.10±3.30)分,t=11.645,P=0.001。

2.3 生活质量 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6.70±8.10)分,对照组为(71.20±4.40)分,t=13.558,P=0.001。

2.4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49例,一般14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24例,不满意10例。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92%(63/65),对照组为84.62%(55/65),χ2=5.876,P=0.015。

3 讨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为各种类型的心脏病终末期归转,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指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临床可出现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肺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各种症状与体征[5]。该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舒适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护理体验,以患者为服务中心[6]。首先建立舒适护理小组,从影响患者疾病预后因素出发制定护理内容,包括病房护理、舒适心理护理、舒适体位护理、输液舒适护理、呼吸训练舒适护理,护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帮助患者拥有积极的治疗心理,而其他护理则同时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强了药物的治疗效果[7-8]。舒适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科学性、整体化的护理方式,也被称为双C护理模式,有效的结合患者的身心,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心,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极大的改善了预后,临床应用效果十分理想[9]。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水肿消退时间、气喘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接近,证明本研究结果符合当前临床研究预期[10]。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各项指标缓解时间,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与负面情绪,达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猜你喜欢
病房护理人员疾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更正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