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城市对策研究

2022-01-09 16:13张敬岳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2年2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武汉市

张敬岳

摘要:当前武汉正在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五个中心”建设与营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好的营商环境,“五个中心”很难建成,“五个中心”建成了,也就意味着营商环境在持续改善。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持续推动武汉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武汉市;营商环境;城市对策;五个中心

营商环境内涵丰富,涉及市场主体准入、运营与退出等全生命周期的体制机制;外延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法治、社会、人文、生态等一般环境。目前,国际层面上,世界银行发布了《营商环境报告2020》;国家层面上,国务院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城市层面上,上海出来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北京出台了《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3.0版》、深圳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因此,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营商环境优化研究已经成为各层级政府亟待厘清和解决的焦点问题。因而结合武汉地区实际情况,具体考察武汉地区的营商环境,分析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提升营商环境的优化对策。应该说,对于已有研究能够起到较好的补益作用。

1.武汉市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武汉市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通过加紧政策措施发布、加大营商环境整治行动等,初步建立起了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营商环境。根据2020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结果显示,武汉在全国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位列第十名,前九名依次为深圳、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杭州、南京和长沙。

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通过深化“四办”改革,落实“十必须十不准”,推进“五减五通”,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比例达到99.2%,企业开办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发放、一天办结、零收费,市场主体达到141.3万户,增长8.6%。

线上线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实现14个部门27套国、省垂直业务系统774项事项,15个部门17套市级自建业务系统1537项事项,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

多元评价手段发挥重要作用。在政务服务评价上,逐步由“自我评价”转向“多远评价”,运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好《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城市留言板等市民诉求互动平台,有力推动解决了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

对外开放不断增添新活力。跨境电商综试区快速发展,获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新一轮试点,新开通国际货运航线6條,开辟海铁联运国际中转新通道,进出口逆势增长10.8%。海内外关注度日趋提升,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2.武汉市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如街道等基层还存在有责无权,事重权小的问题;职能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互相扯皮、互相打架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还有像人才落户事项,有的城市已经实现网上审批直接办理,而在武汉,还需要到特定窗口特定部门进行人工审批才行,因此行政审批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

部分政府官员观念转变还不够,担当作为还不到位。实际情况中,有的干部缺乏责任担当、群众立场;一些部门对于企业遇到的困难、提出的要求,不是第一时间解决,而是拖沓推诿,办事手续复杂。

政务服务法治化水平还不够。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微企业还存在区别对待,办事过程还存在“讲关系”现象。

相关政策落实还不够,服务水平还不到位。比如一些惠企政策虽然很好,但知晓率不高,有些甚至落不了地,致使企业获得感不强,去年疫情期间,武汉出台政策额度很大,但实际真正享受到的还是比较有限。在用心用情服务上,还存在审批环节较多,办事效率不高,金牌“店小二”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

3.其他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

3.1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版方案

上海围绕优化政务环境、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5方面提出31项任务,共207条举措。

优化政务环境方面。现政务服务可网办能力达到95%以上,推广在线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等技术,实现企业高频事项全覆盖,推进一批(不少于100项)基于企业专属网页的精准化服务应用场景等。针对部分高频事项,实行“无人干预自动审批”等。为了让“无人干预自动审批”可以高效运行,上海已开始探索建立“窗口事务官”制度。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围绕市场准入,包容审慎监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执法,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六个方面深化改革。

在安商稳商服务企业方面。以“一窗通办”系统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市、区两级平台建设,实现区级平台实现全覆盖。

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保障方面。一如既往做好营商环境工作督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建立常评常改、以评促优的常态化评价机制。

3.2北京发布营商环境改革4.0版

投资建设环境更加高效。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接入标准,简化市政接入审批流程。将水、电、气“三零”服务、“非禁免批”等改革延伸至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设施接入领域;将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占道施工许可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各类市政接入项目平均办理时长再压减一半以上。

市场环境更加便利。对全市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不得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一般性经营。

外资外贸环境更加开放。通过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京津两地高级认证企业免担保等优惠待遇跨关区共享,固化疫情期间海关“灵活查验”“无陪同查验”等措施,实现北京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较2017年压减70%以上。

就业环境更加稳定。部分行业就业条件降低和简化,取消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和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动劳动者在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入职体检结果互认,减轻求职者负担。

政务环境更加優质。大力压减证明事项,简化企业群众办事手续,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风险较大的事项外,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提升到90%以上,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达到8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140项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服务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监管执法环境更加规范。加强全流程信用监管,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在事前监管环节,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对履诺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给予优惠和便利,对失信违诺的加大追责和惩戒力度;在事中监管环节,对信用好、风险低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列入重点信用监管范围;在事后监管环节,完善联合惩戒失信管理办法,明确认定依据、标准、程序、异议申诉和退出机制,让涉及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失信者承受跨行业、跨领域失信联合惩戒的成本。

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4.0版改革围绕调解、取证、鉴定、审判、执行等关键环节,提升司法效率,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力争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到80%。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将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对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的企业进行公示,对严重失信主体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进行限制等措施。

4.提升武汉营商环境的优化对策

精准定位营商环境中政府与市场的位置。实施权责清单,政府的各项行政职权事项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责任等都要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明确职责定位,充分解决政府职能定位不准导致的错位、越位等问题,把政府对资源的间接干预与市场对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进而使政府能够在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盯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和痛点,深入落实各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细化下放和调整,推进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便民服务代办点全覆盖,赋予街道更多审批服务权限,努力做到企业、居民办事“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男士不出区”,强化基层承接能力。

构建健全的营商环境法制体系。要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来抓,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推动办事向讲法治转变。深入落实出台配套《外商投资法》的相关法律和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营商环境的法治工作,通过法律为营商环境改善保驾护航、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力度,实施“线上线下”审批通道双向开通,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协同监管,要以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对监管模式进行创新。

创新优化政务服务。实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资料容缺办理,实行金融行业联合会商帮扶企业融资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要变管理者为服务者,主动换位思考,做到有求必应、无需不扰,减少干部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

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要参照国际先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各项指标,同时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结合武汉市的实际,在政府职能、政策优惠、科技创新、法治环境等方面,明确导向,科学施策。相关职能部门,要进行大数据汇总,为未来几年武汉市的经济发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为领导决策提供最直接最科学的依据,为建设武汉市优良的营商环境发挥指挥棒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浩,庞鹏.基于消费需求变化的营商环境优化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 2019,(31).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武汉市
穿盔甲,慢慢爬
扣子掉了
“火山”老妈
细雨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太阳“跟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