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素的六角模型探索

2022-01-10 12:51陈中永
关键词:科学模型研究

陈中永

(1.内蒙古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2.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健康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137400)

健康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重视的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健康的概念也由简单直观上升到了抽象理论阶段。关于健康的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健康科学因此应运而生。健康科学涉及众多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探讨。本文先从健康的概念、健康科学特点论起,重点探讨健康的要素,并以简易模型予以描述。

1 健康

自古,人类就有一个追求:追求健康长寿,这也是当代人的普遍期盼[1]。

健康从内涵外延的理解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具体通俗的理解、分析综合式理解、抽象概括式理解,反映了人们对健康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

在具体通俗理解水平上,“无病就是健康”,健康就是“身体壮、精力充沛”。这种理解从日常生活和常识水平上概括了健康的表现,虽然概念模糊、学术化水平不高,但易于理解,具体形象。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分门别类地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式研究,产生了众多“学科”,从而也使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进入了分析综合阶段。与健康这一问题直接相关并蓬勃发展的学科群主要是人体解剖生理学和医学以及一系列相关学科,使人们不断加深对各种各样疾病的认识,并从技术上想方设法地予以治疗。在当代医学中,从生理病理为主的生物学模式,逐步进入到了生理—心理模式,近几年又过渡到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模式。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概念的新说法是: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地指没有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人的心理还涉及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这反映了对健康分析式学科研究进入了综合阶段[2]。

现在讨论的重点是对健康认识的第三个阶段:抽象概括阶段。这一阶段认识的出发点是起源于生物学研究的系统论(又称系统科学)。将人、人类社会视为一个“自组织系统”,所谓“健康”就是这一自组织系统良好存活的状态。

自组织理论(self -organizing theory)是关于在没有外部指令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能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之自组织现象的一种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这一理论已经具有了自己的体系,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协同动力论、演化路径论、混沌论等等[3]。

对于人类健康这一复杂问题,自组织理论有很好的拟合性:对人体内各生理功能系统的协同作用可以进行很好的理论描述;对疾病等不健康的原因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古典中医理论、养生文化与当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有促进作用;对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之间的关系,即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给予了拓展概括。

健康是人、人类社会这一自组织系统的状态,“良好”(也可以说“理想”)一词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状态的期望。根据自组织理论,“状态”是动态的描述。健康与不健康(甚至疾病)不是互相对立的两类事物,而是从健康到不健康的一系列连续变化过程。

从自组织理论看待健康这一复杂问题,使人们将健康的认识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同时系统论的观念又使人们尽可能全面地考察影响健康的种种因素(或称子系统),从而对健康的认识达到高度整合的水平。

2 健康科学

健康科学(health science)或者说健康科学与技术(heal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以人的健康为主题进行科学研究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其主要任务是揭示健康的本质、健康的客观规律,以及维护、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方法、技术。从学科本质上说,是“科学发现—科学理论建设—方法技术发明”一体化的新学科[4]。简单地说,健康科学就是回答“什么是健康”和“怎样才能健康”的学问;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服务的学科,并应该具有引导人类趋向幸福和向善的功能。

从三个层次的健康定义可以看出,人类的健康问题是一个高度复杂综合性的问题,所以健康科学就必然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当然,其综合性是建立在不断细分研究基础之上的。

因为人是具有智慧的社会性动物,从系统科学角度看,是巨大而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所以研究人的健康就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这使健康科学这门学科同时具有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门类科学的特点。从生物性角度看,人类遵从生物学的所有一般规律;从社会性角度看,人类遵从社会科学的所有一般规律;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形成了人类社会的文化,并生存其中,所以人类健康也遵从人文科学的一般规律。

与健康研究最密切的一组学科分别是:①生物学门类中的人体科学,尤其是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5];②心理学,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具有了高级心理机能,把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人文性结合在了一起;③医学,从本质上说,医学也是关于人类健康的综合科学与技术,但其关注的焦点是病人的疾病治疗,而健康科学关注的是所有人的健康问题;④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文学艺术;⑤教育学(包括体育学)。

健康科学兼具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特性。科学主要是“发现”,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是“发明”,运用科学发现的成果,辅之以其他条件创造出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新事物。健康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既要探索、揭示健康的本质和规律,更要致力于维护、促进、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一个国家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身心、素质和生活幸福程度。

健康科学还具有文化性和职业性。健康的理念和实践是一种文化(广义地说,一切科学技术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总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人类就很注重健康,并创造出了养生保健文化,如我国古代发明出的健身气功、五禽戏、穴位按摩、食疗等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养生文化。中国的养生文化是当代健康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一,蕴藏着宝贵的健康科学思想、方法和技术,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扬光大。在世界其他文化体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文化现象。

在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后,国内冠之以“大健康产业”之名的企事业活动非常活跃。虽然有资本活动的深层次原因,但健康产业化也对健康科学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形成了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健康产业也为学习和研究健康科学的人提供了职业岗位,除了大量医学界的“职业岗位”外,“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管理师”“健身教练”等也有成为热门职业的趋势[6]。

从方法论上说,健康科学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进行。换句话说,哲学是健康科学研究的顶端指导思想[7];具体而言,系统科学以及其他横断科学(如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等)是健康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论。

从研究模式上说,健康科学需要分析式研究和综合式研究并举。分析式模式是现当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模式,有其固有的特点和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既不能过度推崇,也不能一味排斥。由于健康是系统性问题,所以综合研究模式应是主要模式,具体化在健康科学研究中,就是多采用“问题为中心”的综合研究方法。例如抑郁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常见心理疾病,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就需要以这一现象为中心,从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人成长经历几个方面探讨抑郁的成因、症状,再从药物、心理行为辅导、社会关怀几个方面探索抑郁治疗的方法、方案。

健康科学是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可以预见到的几个方面如下:

(1)经过不懈的努力,健康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会逐渐形成,研究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技术逐步完善,具体研究成果(尤其是重要课题的探索)日益涌现,使健康科学成为科学之林中的重要成员。

(2)伴随着健康科学的发展,会促进相关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在高等学校也会形成相关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健康科学成熟的研究成果也会转化成学校教育的课程,并成为社会公众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健康科学会成为大健康产业的学术支撑,并促进健康产业、服务业的发展。

3 健康要素的六角模型

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整合多学科多方面关于健康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将健康的内涵归纳概括为六个方面:精神健康、心理健康、生理(躯体)健康、行为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环境健康。将上述六个方面分别排序为a、b、c、d、e、f,六个方面的整体效应用0表示,置于中心,并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概括起来,即“健康要素的六角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健康要素的六角模型Fig.1 Hexagonal model of health factors

(1)精神健康(a):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没有精神病学所界定的精神疾病[8];第二层含义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信念、理想的正常、积极状态。在这一模型中,主要指第二层含义。

(2)心理健康(b):指人的认知机能、情绪情感调节机能、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正常和完善状态。具体到个体主要是人格和个性的良好发展[9]。在医学中,精神疾病常常就是心理疾病严重恶化的结果,这使精神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界线模糊起来。但本文所述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而是指心理品质更为优秀,心理生活呈积极状态。

(3)生理健康(c):是传统意义上的健康,也叫躯体健康。一般指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身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对疾病抵抗能力较强、自愈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而抵抗对身体有害因素的致病作用。

(4)行为健康(d):一方面是指一个人没有不良嗜好和损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及其他不良成瘾行为;另一方面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锻炼身体、注意劳动保护、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

(5)社会适应健康(e):能遵守社会法律、讲究社会公德,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尤其在家庭生活、恋爱婚姻、养育子女、孝敬老人、邻里和睦诸方面有正确的行为和修养。具有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他人的能力;比较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工作或劳动的能力和技能;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6)环境健康(f):认识环境对身心健康影响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积极主动地适应或改变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如不乱丢弃垃圾,不损害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等),能随四季气候变化安排衣食住行,调理身心状态[10]。

(7)整合状态(0):六角模型的功能是形成整体健康状态。为研究和讨论的方便,将健康要素划分为六个方面,但这六个方面互相密切联系,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健康状态,在模式图中以0标示。

六角模型是充分归纳健康研究多方面已有成果的概括性结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六角模型本质上是一个抽象的健康内涵的模式,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包括大量具体内容和研究领域,所以模型要充分具体化,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第二,六个方面的划分是相对的、互渗的、有些标准是模糊的,例如精神健康与心理健康在内容上和现实中就有很大的交叠,心理健康和行为健康也不能机械的分开;第三,现实生活中,关于健康的课题不仅需要前述因素中的若干因素结合起来研究,还可能需要与模型之外的相关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4 六角模型的具体化

模型的作用是以简明、直观的方式表达人们对人类健康这一复杂问题的抽象思考,代替不了各方面的具体研究和实践。所以,以这一模型的具体化为题,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4.1 六个方面的深入具体研究与实践

在六角模型中,积累知识最多的是生理健康方面,其代表性学科就是医学以及生物学中的遗传学、生理学、生化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等。当代药物研发和医疗器械研发以及医疗技术发明大多是在这一水平上进行的。在这一领域聚集了众多学科的科学家,建立了许多科研机构,许多大企业及大资本构成了行业实体。生理健康是其他各方面健康的基础,有人将之比作为数字“1”,事业、学业、生活等都是这“1”之后的零,这个比喻是有道理的。

近几十年来,心理健康受到了高度重视,相应的咨询、治疗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个表观现象是社会科技、经济、文化越发达,对心理咨询、辅导、治疗的需求越强烈,这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印证。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同样的表现,以至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印发了相关文件,并做出了相应的工作部署。同时,身心的辩证关系也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心理机能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心理健康也成了人们普遍的企求,但遗憾的是心理学无论是从理论建设上还是适用人才培养上,距现实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行为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整体健康的这两个方面在现实中常常结合在一起,如有害的成瘾问题,既是行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在这两个方面尚有待于研究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环境健康问题已成为世界性课题。据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的《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2021 年度报告》,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危险趋势。这份报告是一项国际合作项目,追踪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44 项全球健康指标,所有指标均显示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有增无减。由此,环境健康必须纳入健康科学体系中[11]。

最为薄弱的是精神健康方面的研究。前已述及,精神健康有两个层面,在第一个层面关于精神疾病的防范、治疗、康复方面已有医学界精神病学的大量研究[12]。第二个层面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精神健康中的不少内容与心理健康合为一体,使第一个层面的精神健康研究有了大量的知识积累。第二个层面的研究涉及世界观、价值观、信仰、信念等问题,有待于今后深入的探讨。

六个方面的整合状态,或者说健康的整体状态也是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领域,具体要涉及测量、评估技术的运用以及结构与功能诊断、弥补或促进措施的实践研究。

健康科学作为一门科学来说,一方面需要在以上诸方面进行分析式深入研究探索,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关理论,增加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则需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综合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4.2 怎样达到良好的健康水平

与纯粹探讨未知世界的认知性学科不同,健康科学既要探索健康的本质和规律,更要探索如何维护和提高人的良好健康状态。六角模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使人达到良好整体健康的主要措施:教育和健康教育。

关于教育的本质、功能和意义,本文不予以赘述,仅就促进大众健康的三方面教育予以讨论。

(1)是社会普及宣传教育。把正确的健康科学知识宣传普及于大众,并转化为生活实际行动。例如新冠肺炎在刚发生时,令人闻之色变。但随着关于这种病毒研究的知识普及,使人们逐步冷静下来客观地看待这种新型传染病了。而仅仅“戴口罩”“隔离”两项措施就有效地遏制了这种病毒的传播。反之,那些伪科学、封建迷信性质的“养生”知识传播,使许多人成了受害者。社会健康教育能以最小的成本取得大众健康的最大效益。

(2)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这就体现了六角模型的真正涵义。 不少学者还呼吁在德智体美劳之后增加“ 心育”,或称心理教育(psychological education),更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力措施。

(3)是个人自我修养。六个健康要素的形成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学习和实践,所以以个人修养为主题的自我教育是使人达到理想健康水平的重要机制。“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成为人们终身维护自身健康的主要方式。

可以套用某一社会流行的句型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健康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没有疑义的。

4.3 健康理念的“外溢”

自组织系统一方面绝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系统都归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否则它是不能存活的。将健康定义为人这一高度复杂自组织系统的理想存在状态,而人又归属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大系统中,所以关于人的健康理念对于更大系统来说也是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 “理念的外溢”[13]。

在六角模型中,精神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本身就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环境、天文地理环境紧密联系,行为健康则是利用人的生理—心理能力作用于外部环境的活动。

健康理念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被人们用于社会生活之中,诸如“社会病”“教育病”“金融健康”“市场健康”“习俗病”等说法都透露出了健康的理念。而人的健康也离不开社会文化、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健康。此外,工业、农业、商业、娱乐业都有健康涵义的使用。所以,把人类健康与人类社会健康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应该是健康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5 六角模型的潜在价值

本文提出的六角模型,可能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应用价值。

从理论价值上说,六角模型是系统科学的观点方法在健康科学中的具体化,对健康科学的具体研究有理论指导作用。对健康科学学科架构建设来说,该模型也有基础的框架作用。该模型将很多不相同的学科知识以健康为中心联系在一起,有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结合,促进科学创新,惠及大众。

从应用价值上说,六角模型扩大了研究的视野,丰富了选题的来源;六角模型作为指引性的思想方法,会促进健康领域的发现、发明和创新;在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的方案设计中,六角模型会成为基本的设计思路。在教育中也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六角模型也不例外。健康要素的归纳是不是六个方面?健康的六个方面有着怎样的相互关系?六个方面作为六个子系统其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诸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对这一模型内涵和外延的阐释,是今后一项艰巨的任务。获得学界、业界的共识,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猜你喜欢
科学模型研究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