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发展理念的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

2022-01-10 12:51齐义军赵晓倩
关键词:引黄灌区黄河高质量

齐义军,赵晓倩

(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2)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指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要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1],而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黄河上游引黄灌区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在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大背景下①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的通知[OL].2019.http://www.moa.gov.cn/nybgb/2019/201902/201905/t20190517_6309469.htm。,为缓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升上游水源涵养能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聚焦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对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产业效益以及产业发展动力等角度进行阐述[2-3],本质在于全面提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等,促进农业业态多元化、拓宽农业增值空间[4-5],最终实现农产品、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社会的高质量[6-7]。目前,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产业融合不足、资源要素短缺、现代科技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完全等问题[8-10],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11-12],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13],倡导增加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14],推进农业发展新业态、新形式的演变[15],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为科学量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有学者从产品质量、产品效益、生产效率、经营者素质、国际竞争力、农民收入、绿色发展7 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16],还有学者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特征:绿色发展引领、供给提质增效、规模化生产、产业多元融合[17],通过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差异[18-19],进一步揭示农业高质量发展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

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现有定量分析多集中于国家和省域角度,缺乏对流域尺度的评估分析。本文尝试以黄河上游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表征2004—2018 年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分异特征,厘清内在作用机制,以期探索推动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为相关决策和制度的确立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包括河套灌区、青铜峡灌区和卫宁灌区,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北岸的冲积平原,宁夏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上游下河沿——石嘴山两水文站之间,沿黄河两岸地形呈“J”型带状分布,并以青铜峡水利枢纽为界,将其分为卫宁灌区和青铜峡灌区①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引黄灌区[OL].http://www.yrcc.gov.cn/hhyl/yhgq/.。研究区域以各引黄灌区行政区划为基准,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及行政单元完整性,确定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区域包括巴彦淖尔市、银川市、石嘴山市3 市,青铜峡市、中宁县2 县,以及利通区、沙坡头区2 区,其中河套灌区包括巴彦淖尔全市,青铜峡灌区包括银川市、石嘴山市、青铜峡市及利通区,卫宁灌区包括中宁县、沙坡头区。

1.2 数据来源

鉴于2004 年之前宁夏行政区域划分有变动,且2019 年统计数据不够全面,部分数据无法获取,本文选用2004—2018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区域数据参考《巴彦淖尔市统计年鉴》、内蒙古水资源公报、《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宁夏水资源公报以及各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部分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保险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少量缺失数据通过K 邻近法进行填充。

1.3 研究方法

1.3.1 评价体系构建 进入新发展阶段,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了以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享效率5 个维度的22 个指标所组成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Tab.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1)创新驱动。考虑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对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支撑作用,选取农业R&D 人员占比、万人第一产业专利授权数、农业R&D 投资强度三个指标。

(2)协调融合。表征农业与二、三产业协调融合程度,选取农村非农就业人数占比、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农业保险深度、互联网普及率四个指标。

(3)绿色发展。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农药施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污染治理投资强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单位农业GDP 用水量、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指标体现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4)开放合作。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评判标准,选取对外贸易竞争力和外贸依存度两个指标体现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开放合作水平。

(5)共享效率。农业共享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选取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经济份额、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民收入水平、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粮食供给稳定水平七个指标,体现共享水平。

1.3.2 评价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研究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用ArcGIS10.6 对研究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用障碍度模型剖析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变化趋势。

(1)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构建出最终判断矩阵,且均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

其中:A*代表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判断矩阵,A1代表创新驱动维度的判断矩阵,A2代表协调融合维度的判断矩阵,A3代表绿色发展维度的判断矩阵,A4代表开放合作维度的判断矩阵,A5代表共享效率维度的判断矩阵。

依据各判断矩阵,利用Python3.0 软件优化步骤,最终求得各权重系数,其计算原理为:

①依据行列式|λE-K| =0 求解最大特征值λmax。K为判断矩阵,E为单位矩阵,通过行列式化简和矩阵相关运算,求出行列式特征值λ,确定最大特征值λmax。

②通过关系式KW=λmaxW,求解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w1,w2,…,wn]T。

(2)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以黄河上游引黄灌区整体数据为准。

①采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Amax表示指标最大值,Amin表示指标最小值;Aij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值;Xij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m为评价对象,n为评价指标。

②求信息熵Hj。

当fij为0 时,则ln 0=0,fij代表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的比重。

③客观权重计算。

(3)组合权重。通过拉格朗日乘法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组合权重Wk为

其中:Wk是组合权重,w1k和w2k分别是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

(4)加权平均法计算综合指数

其中:n代表指标个数;Wk是组合权重;Sk代表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5)障碍度模型

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指标体系中22 个影响因子对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强度,障碍度越大,制约强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其中:Oij代表第i年第j项指标的障碍度;Wk为因子贡献度,即为组合权重值;Iij代表指标偏离度,Iij=1-Xij,Xij为单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时序变化特征

运用加权平均法得出2004—2018 年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和各维度指数,其变化特征如图1 所示。

图1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及各维度状况Fig.1 Overall and dimensions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2.1.1 总体特征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2018 年间指数由0.301 增加到0.776,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经历了“ 平稳发展期”(2004—2010 年)和“ 快速发展期”(2010—2018 年),“ 快速发展期” 平均增速达到13.52%,是“平稳发展期”增速的9 倍。除开放合作指数外,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发展、共享效率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对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2.1.2 各维度特征 (1)创新驱动指数。2004—2018 年,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指数持续增长,2015 年后均高于综合指数,2018 年在各维度指数中排名第一,对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2004-2018 年国家万人第一产业专利授权数从0.021 件/万人跨越到0.459 件/万人,农业科技成果明显增加,但2018 年农业R&D 人员占比只略高于50%,农业优质人才短缺。

(2)协调融合指数。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协调融合水平呈利好态势,2004—2018 指数由0.040 增加到0.932,农村非农就业人数占比从23.43% 增加到32.8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从1.9% 增加到3.1%,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了24.52 个百分点,农业保险深度进一步加深,2018 年达到2.07%,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88%),2007 年后,指数一直高于综合指数,成为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3)绿色发展指数。除2004 年、2006 年、2008 年以外,绿色发展指数均低于综合指数,一直是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问题。指数变化主要分为“不稳定”阶段(2004—2010 年)和“增长”阶段(2010—2018 年)。“不稳定”阶段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污染治理投入大幅度减少,在“增长”阶段,黄河流域各地区开始注重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水质达标率提高、单位农业GDP 用水量减少,但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减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幅度较小问题仍然存在。

(4)开放合作指数。开放合作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 年指数下降到0.261,在各维度指数中排名最后,经历了“下滑期”(2004—2009 年)、“平稳期”(2009—2012 年)、“浮动期”(2012—2018 年)三个时期,2009 年以后成为阻碍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下滑期”对外贸易竞争力下降48.83 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下降5.28 个百分点,“平稳期”开放合作指数稳定在0.20~0.26 之间,“浮动期”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进口、出口额度变化明显,国际竞争力不高,开放合作水平不稳定。

(5)共享效率指数。2004—2018 年,共享效率指数由0.195 增加到0.765,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了3 919.12 元/人,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均有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每人增加11 666.03 元,农村恩格尔系数缩小了10.72 个百分点,粮食供给水平稳定增长,由666.17 千克/人增加到779.87 千克/人。2009 年后,除2017 年、2018 年外,指数一直高于综合指数,促进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2.2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演化特征

运用加权平均法得到2004 年、2011 年、2018 年黄河上游各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及各维度指数,将指数等间隔划分为低水平(0~<0.2)、中低水平(0.2~<0.4)、中水平(0.4~<0.6)、中高水平(0.6~<0.8)、高水平(0.8~1.0),利用ArcGIS10.6 直观展示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各维度空间演化特征①创新驱动指数基于国家数据计算得出,无法反映各灌区创新驱动空间演化特征差异,在此不再进行讨论。。

2.2.1 总体空间演化特征 如图2 所示,2004—2018 年间,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北部、中部、南部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利好态势,河套灌区、青铜峡灌区、卫宁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分别增长到0.758、0.769、0.746,区域分布格局表现为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均达到中高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中部青铜峡灌区、南部卫宁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式特征,从中低水平向中水平再向中高水平发展,北部河套灌区在2004—2011 年间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近乎停滞,但2011-2018 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趋好,追赶上黄河上游引黄灌区中部、南部地区。

图2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等级划分Fig.2 Grade classif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index of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2.2.2 各维度空间演化特征 从图3 中可以看出,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协调融合水平整体发展趋势为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协调融合指数分别为0.79、0.96、0.82。中部青铜峡灌区、南部卫宁灌区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2018 年协调发展水平达到高水平。北部河套灌区协调融合程度提升较慢,从低水平向中高水平演变,2018 年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农村非农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低于青铜峡灌区3.3、32 个百分点,低于卫宁灌区1.45、27 个百分点,农业多元化发展辐射带动范围小,竞争力偏弱。

图3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协调融合指数等级划分Fig.3 Grade classification of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index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2004—2018 年间,黄河上游各引黄灌区绿色发展程度整体向好(图4),区域分布格局由中部地区>北部地区>南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北部地区=南部地区演化,绿色发展指数均已达到0.6~0.7 之间,为中高水平。南部卫宁灌区在2004—2011 年间绿色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但之后一直处于中高水平,北部河套灌区、中部青铜峡灌区经历了绿色发展等级“下降-上升”过程,绿色发展不稳定,黄河上游各引黄灌区面临绿色高质量发展瓶颈。

图4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指数等级划分Fig.4 Grade classific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index of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开放合作水平整体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图5),2018 年北部、中部、南部开放合作指数分别为0.44、0.31、0.44,呈现出“中部低、南北部高”的分层格局。2004—2018 年间,南部卫宁灌区开放合作水平一直处于中水平,北部河套灌区进出口额度增加,外贸依存度由2004 年的5.4% 提高到2018 年的30.2%,但贸易逆差现象逐渐凸显,开放合作指数减小了0.18,青铜峡灌区对外贸易竞争力减弱,外贸依存度逐渐降低,开放合作指数减小了0.45。

图5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开放合作指数等级划分Fig.5 Grade division of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pen cooperation index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北部、中部、南部共享效率水平稳步提升(图6),区域发展格局一直为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农业产业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8 年共享效率指数分别达到0.73、0.727、0.726,区域差距较小,但未达到高水平范围。新时期,应继续推进河套灌区、青铜峡灌区、卫宁灌区共享农业新动能,拓宽价值链,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效率和促进农民增收。

图6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共享效率指数等级划分Fig.6 Grade classification of sharing efficiency index of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

2.3 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分析

对指标体系中22 个指标进行障碍因子分析,剖析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根据表2 所示,统计各障碍因素出现频次可知,万人第一产业专利授权数(14 次)、污染治理投资强度(12 次)、农业R&D 投资强度(11 次)、农药施用强度(11 次)、农业R&D 人员占比(10 次)是影响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万人第一产业专利授权数在2004—2016 年间是阻碍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因素,其障碍度一直处于10% 以上,2017 年以后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制约强度逐渐凸显,2018 年障碍度达28.8%,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够问题突出。农业R&D 人员占比障碍度一直在7%~8.5% 之间,今后需积极探究建立农业科技人才供给长效机制,培育领军队伍。农业R&D 投资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制约强度变化较为波动,仍需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控制农药使用量,推进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表2 2004—2018 年黄河上游引黄灌区排名前六的障碍因素及其障碍度Tab.2 The top six obstacle factors and obstacle degree of the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areas from 2004 to 2018 %

3 结论与讨论

与已有研究相比,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存在异同。在农业高质量发展时序变化方面,黄河上游引黄灌区与全国趋势[20]相同,均呈上升趋势。从内在结构和制约因素来看,创新已成为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引擎,但创新要素活力仍然不足,创新红利还未充分释放;绿色发展指数整体低于综合指数,证实黄河流域绿色化水平偏低[21],生态保护资金缺口大,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仍是制约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开放合作指数在2004—2018 年间呈下降趋势,而黄河上游区域国际开放水平在2003—2018 年间为“下降-上升”趋势[22],说明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开放水平相对滞后,是黄河流域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短板;共享效率和协调融合水平对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则较为稳定。未来,应进一步促进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实现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和开放合作水平,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从区域分布来看,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北部、中部、南部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当,但结构性问题突出,各灌区表现为长处与短处并存,高质量发展面临瓶颈期。说明提高黄河上游引黄灌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能以偏概全、遍地开花,要因地制宜,根除薄弱环节,培育发展新动能,突破增长瓶颈。

猜你喜欢
引黄灌区黄河高质量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黄河』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丁庄引黄灌区存在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