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2022-01-10 06:56徐冬梅袁建邓小渝
医疗装备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效贴肌电生物反馈

徐冬梅,袁建,邓小渝

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新余 338000)

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尤其是步行功能障碍[1]。患侧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或胫前肌力差增大是导致步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命质量[2-3]。肌内效贴布贴扎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于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两者的联合使用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尚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肌内效贴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肌内效贴组、生物反馈组和联合治疗组3组,各20例。3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卒中类型及偏瘫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通过CT 检查或MRI 检查确诊为卒中;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分>33分,患侧存在足下垂且无明显痉挛;性别不限;年龄30~70岁;具备步行功能,可无辅助行走50 m。排除标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27分,存在认知障碍;治疗期间存在严重的重要脏器疾病,如尿毒症、冠心病等;肌肉、骨骼急性损伤;对肌内效贴过敏。

1.2 方法

3组均给予步行功能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常规治疗。肌内效贴组接受肌内效贴治疗,即将肌内效贴剪裁成20 cm×5 cm 的条形贴布,贴于足中部及小腿前中部,每周连续贴扎5 d,每日更换1次,所有贴扎治疗均由同一治疗师完成。生物反馈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采用CJ-WL-022双通道生物反馈系统(上海寰熙医疗有限公司)进行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刺激胫骨前肌,电脉冲频率30~50 Hz,刺激电流强度20~100 mA,每次脉冲持续5 s,间歇10 s,共治疗20 min/d,且确保患者能够听清楚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能够看清楚反馈仪荧光屏上的肌电值,便于将连续不断的声音及图像及时反馈给患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联合组同时接受肌内效贴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3 组每周均连续5 d 实施以上治疗,共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步行功能、生理耗能指数(physiological cost index,PCI)及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1)步行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10 m 步行能力测试(10-meter walking test,10MWT)评价患者的步行功能,以足印法测定,记录10 m 步行时间(精确到0.01 s),测试3次,取平均值,并计算步行速度,速度越快表明步行能力越好。(2)PCI:治疗前、后,嘱患者静坐3 min 后,测量静态心率,然后嘱患者以最快速度步行3 min,测量心率并计算此过程中的步行速度,PCI=(步行3 min 后心率-静态心率)/ 3 min 步行速度。(3)AROM: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关节肌肉功能评定量角器测量患者侧踝关节背屈AROM。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10MWT 速度和PCI 比较

治疗前,3组10MWT 速度及PC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10MWT 速度快于肌内效贴组和生物反馈组,PCI 小于肌内效贴组和生物反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10MWT 速度和PCI 比较(±s)

表2 3组10MWT 速度和PCI 比较(±s)

注:10MWT 为10 m 步行能力测试,PCI 为生理耗能指数

组别例数10MWT 速度(m/min)治疗前治疗后tP肌内效贴组 2018.72±1.4326.05±2.013.478<0.05生物反馈组 2018.35±1.1625.33±2.133.361<0.05联合治疗组 2018.64±1.3931.95±3.474.702<0.05 F 0.6355.172 P>0.05<0.05组别例数PCI(bts/m)治疗前治疗后tP肌内效贴组 20 0.84±0.11 0.54±0.082.615<0.05生物反馈组 20 0.83±0.09 0.52±0.072.604<0.05联合治疗组 20 0.85±0.12 0.39±0.054.172<0.05 F 0.7644.227 P>0.05<0.05

2.2 3组AROM 比较

治疗前,3组ARO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AROM 大于肌内效贴组及生物反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AROM 比较(°,±s)

表3 3组AROM 比较(°,±s)

注:AROM 为主动关节活动度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P肌内效贴组 2061.35±9.67 82.71±12.64 3.815<0.05生物反馈组 2062.71±9.31 83.51±11.37 3.806<0.05联合治疗组 2062.28±9.57 98.74±14.81 5.904<0.05 F 1.2518.793 P>0.05<0.05

3 讨论

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常出现踝关节功能障碍,如足下垂,其主要表现为足跟不能很好地触地,不仅影响患者的步行及站立,而且延缓了康复时间[4]。在各类曲面关节中常用到肌内效贴的功能矫正贴扎技术,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易的优点,能持续提供感觉输入,改善运动表现和平衡能力,因此,对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利用脑组织的功能性重组和可塑性,先放大瘫痪肌肉的微弱肌电信号,然后将肌电信号转化为光电信号,最后将光电信号反馈给患者,刺激其主动锻炼,促进条件反射的建立[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10MWT 速度快于肌内效贴组和生物反馈组,AROM 大于肌内效贴组和生物反馈组,提示肌内效贴和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使用能够加强肌肉和关节的正常伸缩,维持机体正常运动功能。肌内效贴可持续作用于患者关节和肌肉,持续增强关节和肌肉的本体反馈,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可更好地增强肌力,保护组织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不断改善患者的运动模式[7]。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脑神经功能重建有关,其通过刺激肌肉反复收缩,使病灶区域部分存活的脑细胞发放冲动信号,引发神经元重组,促进肢体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实现神经功能再塑[8]。此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还可强化正常信号、弱化异常信号,促进关节炎症和积液的吸收,提高患肢收缩力,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9]。PCI 可用于评估患者的步行能量消耗,目的是综合衡量疗程前后的治疗效果,方法简单且应用广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治疗组的PCI 大于肌内效贴组和生物反馈组,表明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肌内效贴或肌电生物反馈单独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肌内效贴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不仅能够增强神经肌肉运动功能,还能改善主动踝背屈运动能力,提高其运动表现。

猜你喜欢
效贴肌电生物反馈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肌内效贴对女性大学生膝关节肌力的影响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