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2-01-10 08:53王淑慧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期
关键词:硫辛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良反应

王淑慧

摘要: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1年3月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每组各60例。单独治疗组采用依帕司他单独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SNCV、MNCV及正中神经SNCV、MNCV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独治疗组;治疗后,两组患者VAS、TSS、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患者VAS、TSS、TCSS评分低于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疗效较单独依帕司他治疗显著。

关键词:硫辛酸;依帕司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3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1--01

前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于糖尿病并发症,有约90%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会引发DPN,DPN可累及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临床多表现为四肢疼痛、麻木等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出现肌无力、糖尿病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每组各60例。联合治疗组患者中男38例(63.3%),女22例(36.7%);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7.2±9.5)岁;糖尿病病程5~13年,平均病程(9.2±1.4)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7年,平均病程(5.6±1.2)年。单独治疗组患者中男40例(66.7%),女20例(33.3%);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6.4±9.2)岁;糖尿病病程4~13年,平均病程(9.0±1.7)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7年,平均病程(5.2±1.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单独治疗组

让患者口服50mg依帕司他,3次/d。

1.2.2联合治疗组

采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依帕司他用法用量同单独治疗组一致;给予患者静脉滴注600mgα-硫辛酸(规格:12ml∶0.3g/支,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7)+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3周后让患者改为口服600mgα-硫辛酸,2次/d。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SNCV、MNCV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SNCV、MNCV及正中神经SNCV、MNCV分别为(40.8±2.0)、(36.4±2.4)、(40.4±1.7)、(43.2±1.6)m/s,治疗后分别为(51.6±3.7)、(49.3±3.5)、(51.7±2.3)、(53.4±2.6)m/s;单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SNCV、MNCV及正中神经SNCV、MNCV分别为(40.7±2.5)、(37.5±2.4)、(41.2±1.6)、(42.6±1.9)m/s,治疗后分别为(48.6±3.2)、(44.5±2.6)、(46.6±2.4)、(47.5±2.8)m/s。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SNCV、MNCV及正中神经SNCV、MNCV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TSS、TCSS评分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分别为(2.5±0.6)、(3.9±0.6)、(6.4±0.7)分;单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VAS、TSS、TCSS评分分别为(7.5±0.9)、(7.2±1.0)、(10.7±1.7)分,治疗后分别为(4.7±0.8)、(4.5±0.7)、(7.6±0.8)分。治疗后,两组患者VAS、TSS、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即指在排除其他原因条件下,糖尿病患者发生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及体征。该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深部刺痛、钝痛,痛温觉缺失,肢体麻木等感觉异常与运动障碍,可造成自主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损伤。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但无特效疗法。因此,需探寻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依帕司他属于醛糖还原酶抑制药,可通过抑制与糖尿病性并发症发病机理有关的醛糖还原酶,减轻细胞内山梨醇的积聚作用。依帕司他主要用于治疗、改善、预防糖尿病末梢神经障碍、心搏异常与振动感觉异常,改善患者餐后高血糖。长期高糖条件下,致使患者多元醇通路活性提升,由醛糖还原酶生成的果糖和山梨醇因无法分解而过多地堆积在周边神经,促使神经细胞内渗透压上升,造成神经细胞纤维性坏死或水肿。而依帕司他对醛糖还原酶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山梨醇的合成,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但单独应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达到的效果并不理想,还应将其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SNCV、MNCV及正中神经SNCV、MNCV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TSS、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主要为,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能够促进依帕司他疗效的提升,并对多元醇代谢紊乱进行改善,对氧化应激进行抑制,为神经髓鞘中脂蛋白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减轻外周神经损伤程度、促进受损神经修复速度的加快,从而对外周神经传导进行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疗效较单独依帕司他治疗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凯善,罗敏,魏静,朱建伟,顾梦祝,殷丽平.“通荣”理论探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03):318-320.

[2]胡慧英,张征宇.运动干预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05):769-772.

[3]朱翠翠,张社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20,33(06):75-78.

猜你喜欢
硫辛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应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药足浴联合腺苷钴胺、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观察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α—硫辛酸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安普贴在缓解硫辛酸静脉滴注过程中引起疼痛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