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机内部管路的消毒与污染危险因素分析

2022-01-12 07:59李菲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凤城118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4期
关键词:麻醉机管路消毒

李菲 辽宁省凤城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辽宁 凤城 1181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麻醉机内部管路污染的危险因素,为科室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医院Ohmeda麻醉机40台进行对比分析,正常使用7d,每天对内部7个区域进行采样检验。收集采集信息,分析麻醉机污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总共检出污染部位数为121个。污染数占比前三名分别为:呼气口端单向阀、呼气口端、钠石灰管入口。分别为28.10%、23.97%、22.31%;年龄、性别、是否经腹腔镜手术、平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对比差异显著,均是污染麻醉机内部呼吸管路的危险因素,P<0.05;是否有体外循环,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对高风险污染因素,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对腹腔镜手术、术中体位更换频繁、年老等危重患者手术,应及时、多次清理或消毒,尽可能降低麻醉机的污染风险。

麻醉机是全麻中提供呼吸支持的唯一设备,而且麻醉机通过外管路与呼吸道直接相通。因其使用频率高,加上其特殊的构造,内有怕腐蚀的电子部件和传感器,给清理消毒增加了难度[1]。临床研究表明,全麻气管插管后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23%[2],高水平的感染发病率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源是降低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关键。因此,根据麻醉机的特殊结构与组成,做好麻醉机消毒对预防患者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特通过分析麻醉机内部管路的污染危险因素,探讨一种麻醉机回路专用消毒机对麻醉机内部进行消毒,对比传统消毒措施的消毒效果。全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9年1月~2019年10月医院的Ohmeda麻醉机40台,每天对内部7个区域进行采样并细菌培养,持续15d。共收集471例患者手术资料(包括基础资料、诊治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消毒机选用ZJ-XD_1麻醉机内部呼吸回路专用消毒机。

1.2 采样方法与部位

两组麻醉机:使用无菌采样棉签在试管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2m L,用浸湿的棉签在采样区域进行表面采样。除气囊内侧采样面积取100cm2外,其余部位的采样取全部表面。

1.3 采样时间

对本院40台麻醉机进行为期15d的收集采样。

1.4 内部回路污染的判断标准

根据国家医院卫生消毒标准: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菌落总数≤20cfu/cm2,不得检出原病菌;麻醉机内部管路的7个采样区域任何一个区域污染则视为整个麻醉机污染。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麻醉机内部管路不同部位污染情况

经统计,总共检出污染部位数为121个。污染数占比前三名分别为:呼气口端单向阀、呼气口端、钠石灰管入口。分别为28.10%、23.97%、22.31%,见表1。

表1. 麻醉机内部管路不同部位污染分布及占比

2.2 麻醉机内部管路污染因素分析

经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是否经腹腔镜手术、是否有体外循环、手术体位等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其中年龄、性别、是否经腹腔镜手术、平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对比差异显著,均是污染麻醉机内部呼吸管路的危险因素,P<0.05;是否有体外循环,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麻醉机内部管路污染因素分析

3.讨论

麻醉机是临床较常见的医疗器械,当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麻醉方式中的常见操作,但有不小几率可能增加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不仅会造成患者术后身体状态恢复受到影响,还可能因感染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相关研究表明,患者手术期间处于全麻气管插管状态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可达到20%以上,此类医源性感染必须受到重视,而控制感染的各项举措中,麻醉机通气系统的消毒与清洁问题尤为重要[2]。作为全身麻醉中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的重要且唯一设备,麻醉机在外管路的连接下与呼吸道相通,按照麻醉机的结构设计,有效消毒并控制污染对于预防下呼吸道医源性感染尤为重要。麻醉机呼吸内股管路与患者呼吸道直接相连,在给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会随呼吸通道分布到呼吸回路密闭湿热的环境中来,导致麻醉机内部被污染[3]。

麻醉机直接连通患者呼吸道,其组件中若存在污染细菌,会随着麻醉机的使用直接进入呼吸道,尤其对于手术过程中的患者以及连台手术情况,通常同一台麻醉机需要分配给多位患者,进一步增加了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4]。在手术相关呼吸道感染类型中,麻醉因素所致可达到50%以上。按照我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使用后麻醉机存在明显污染情况且污染率达到36.4%,麻醉机表面的感染菌落数可达到10万cfu/cm²。简单来说,麻醉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无法彻底消除,若清洁消毒不当会极大增加患者呼吸道感染风险。因此必须加强针对麻醉机使用后的消毒处理,同时全面分析污染危险因素,避免消毒不彻底、清洁不到位的情况。强调对麻醉机的规范性、高质量消毒清洁,真正控制麻醉机相关下呼吸道感染风险。

在麻醉机使用过程中,其结构组件与患者直接接触的部分包含面罩、螺旋管、储气囊等[5]。此类外部呼吸回路可通过高温高压蒸汽达到灭菌效果,也可使用一次性材料在使用完毕后直接按照医疗垃圾处理,此类外部呼吸回路的消毒问题难度并不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麻醉机内部管路,由于无法使用一次性材料且蒸汽灭菌可能存在消毒死角,金属呼吸回路的灭菌消毒难度较大[6]。随着近年来对麻醉机消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领域专家从多角度展开研究结果显示,若采用臭氧气体消毒通常在80m in左右可完成有效消毒,若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通常需消毒2h以上才可达到灭菌效果,若将组件浸泡在浓度为2%的戊二醛溶液种需要浸泡至少10h才可有效消灭病菌,若采用环氧乙烷消毒虽说可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但环氧乙烷存在毒性,无法在消毒后直接使用麻醉机,因此需放置一周才可应用于临床[7]。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前更建议采用在物体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以及医用消毒湿巾,通过擦拭方式达到消毒效果。含氯消毒剂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为1.18,医用消毒湿巾的对数值为1.23,这两种消毒方式在操作后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均在10cfu/cm2以下,处于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数值内。由此可见,对麻醉机呼吸回路的消毒若采用一次性含氯消毒纸巾,通过擦拭方式清洁的优势在于耗时较短且操作简单,在临床工作中更易实施,而采用消毒机对呼吸回路进行消毒后可更有效地降低染菌率。

在本次研究中,40台呼吸机在每日消毒后,持续15d内进行菌落采集中,共检出污染部位121个。其中呼气口端单向阀、呼气口端、钠石灰管入口污染占比最高,均超过20%。这就要求消毒管理人员在消毒作业活动中,重点清洗该部位。

污染危险因素方面,本次研究从多个维度展开对比,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是否经腹腔镜手术、是否有体外循环、手术体位等因素中,除了体外循环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几项因素均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手术是麻醉机使用最为频繁的手术种类之一,其通过CO2建立气腹,气腹建立时C02被人体大量吸走,容易导致动脉血CO2分压升高和pH值下降,刺激外周和中枢感受器使肺通气量增加。在这一环节中,容易形成分泌物增加、痰液增多,导致内部管路感染。本研究中有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机内部管路污染明显高于无腹腔镜手术下的麻醉机感染情况。在本次研究中,>60岁的老年人污染率更高。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自身细胞组织结构和自身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所致麻醉机内部管路污染严重。体位方面,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均不是人正常的体位,均会造成腹部受压,长时间高气道压力,为病菌进入麻醉机内部提供了便利。

麻醉机管路的污染一方面来源于管路在处理过程中形成的间接污染,另一方面在于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通气时对管路造成的直接污染。前者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交叉感染,往往造成较大范围感染情况;后者则主要由于患者胃反流物、呼吸道分泌物进入管路,所携带的病原菌沿着气流或管壁进入到通气管路并定植。污染病原菌种类大多为革兰阴性菌,包含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麻醉机内部管路消毒方式方面,内部管路可分为可拆卸内管路与不可拆卸内管路,其中可拆卸内管路的消毒较简单,与外管路采用相同方式消毒即可。对于不可拆卸内管路,可考虑采用在呼吸机的进气口、患者呼气管以及吸气管中各安装一个细菌过滤器,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定期更换。通过细菌过滤器净化气流,降低内管路污染风险。同时,还可使用呼吸过滤器(湿热交换器)达到增添保护屏障的效果,降低内外管路污染风险。细菌过滤属于物理消毒方式,让细菌被滤膜拦截,达到对病原菌的消除效果,消毒功效与滤膜的孔径大小存在直接关联。近年来,相关呼吸机细菌过滤器的型号逐渐增多,使用针对性明显增强,但若使用时间超过21d则净化效果会明显下滑,此时必须更换。日常清洁方面,当前多应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热力机械清洗消毒法,以往使用的化学消毒剂由于效果不稳定且可能存在残留已经逐渐被淘汰。麻醉机内管路的消毒多采用高效过滤器,同时辅以湿热交换器,达到彻底消毒、控制污染的效果。

综上所述,麻醉机内部管路的污染因素较多,细菌污染严重,值得感染科器械管理人员高度重视,针对高风险污染因素,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对腹腔镜手术、术中体位更换频繁、年老等危重患者手术,应及时、多次清理或消毒,尽可能降低麻醉机的污染风险。

猜你喜欢
麻醉机管路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消毒,大头有话说
医用麻醉机常见故障的维护与对策分析
医用麻醉机的故障排查方法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麻醉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改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