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核事业的“拓荒牛”

2022-01-12 08:24聂容止
中国新时代 2022年1期
关键词:彭士禄彭湃核动力

聂容止

“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因此获得了一些奖项,这些成绩与荣誉不仅属于我,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事业人。我不是什么‘之父,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拓荒牛。”

2021年3月22日,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彭士禄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他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彭湃之子。

他自幼父母双亡,曾两度被抓进监狱,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他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两次为新中国掀起“核巨浪”,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卓越不朽的功勋……

他是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从无到有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从国外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了第一座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

他一生专注造核潜艇、建核电站,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

坎坷的童年

彭士禄,曾用名彭保禄,1925年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是彭湃的次子。彭士禄对父母并没有太多印象,只有一张与父亲和哥哥的合影。照片上有父亲亲手写的字:“彭湃及他的小乖乖”。

彭湃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出生在广东潮汕大地主之家,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国后却带头烧了自家田契,带领贫苦农民翻身求解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士禄小时候一直跟随在母亲蔡素屏身边。1928年,彭士禄3岁时,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1岁;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年仅33岁。

4岁的彭士禄不仅成了孤儿,也成为敌人的“眼中钉”,成为被悬赏搜捕的“通缉犯”。“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亡。”这是彭士禄人生中最早的记忆。从那时起,他过起了姓百家姓,穿百家衣,吃百家饭的生活。

彭士禄生前回忆起童年,饱含深情:“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彭士禄回忆:“我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奶妈背着我东逃西藏。不久,我被转移到潮州一带,开始过着姓‘百家姓的生活。我有20多个‘爸‘妈,他们都是贫苦善良的农民,对我特别厚爱。平时他们吃不饱,我吃得饱;逢年过节难得有点鱼肉,我吃肉,他们啃骨头。最后,我住在红军哥哥陈永俊家,我叫他母亲‘姑妈,还有姐姐,我们三个相依为命,过着贫寒生活。”

由于叛徒出卖,1933年,8岁的彭士禄和“姑妈”被捕,被关进潮安县监狱女牢房。在女牢里,他又见到曾经抚养过他的“山顶阿妈”。

敌人不仅逼供让彭士禄承认自己的身世,还给两位“妈妈”实施酷刑。这两位“妈妈”忍受着各种残酷的刑讯逼供,也不供认他是彭湃的儿子。

1935年,彭士禄终于被营救出狱。这个只有10岁、已经被折磨得双腿无法走路的孩子,硬是一路顺着轨道爬了十几公里,膝盖爬得全部都是血,才终于爬回了潮安养母的家里……

1936年夏天,祖母周凤才费尽周折找到彭士禄,把他带到香港,第一次读上了书,也终于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对于父母为之献身的革命事业,彭士禄也有了难言的向往之情。随后,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下,彭士禄毅然与堂弟偷偷逃离香港回到广东惠阳平山,参加抗日游击纵队。

在老百姓的掩护和帮助下,彭士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艰难地幸存了下来,被周恩来派人接到了重庆。周恩来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孩子,我终于找到你了。”

彭士禄后来回忆:“那一刻,我才终于感觉,自己的天亮了。”

1940年年底,15岁的少年终于辗转被送抵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中学,彭士禄继承父亲的遗志,好好学习,积极劳动,一度成为模范生。彭士禄说:“我们的父母亲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才换来这个学校,要不好好学习,怎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对得起党?”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抚,感染了我热爱百姓的本能。父母亲把家产无私分配给了农民,直至不惜生命,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品格。总之,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彭士禄的女儿彭洁回忆说,父亲经常和他提起,贫苦老百姓所给予他的爱,深深地埋在他心里,植根在他的心中。他老是覺得,自己就是工作一辈子、几辈子也还不完这个恩情。

随后,党组织先后安排彭士禄到延安自然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莫斯科核动力院学习和进修。

1945年8月1日,彭士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历经磨难的少年,双眼含泪,握拳起誓,将信仰、责任、人民、国家放在了自己生命的前面。

彭士禄在自述中写道:“我坚信共产主义必胜无疑,作为共产党员,我将为之奋斗终生!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极端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彭士禄一辈子不怕艰难困苦、乐观向上的性格,更激发出了他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新中国成立后,彭士禄25岁时才意外得到一张彭湃的清晰照片,照片上的彭湃风华正茂。

这是彭士禄第一次看清父亲的容貌。他久久凝视,眼中泛泪,动情地在相纸背后写下:“这是中国革命英勇的斗士!这是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我的爸爸——彭湃同志!”

只要祖国需要

1951年,彭士禄被派往苏联的喀山化工学院化机系学习。当时,苏联教授每教一节课都要收中国另外80卢布的报酬,彭士禄说:“这是老阿妈用血汗钱叫儿崽上洋学堂,我们能不努力吗?”抱着学好本领,奉献祖国的坚定信念,彭士禄坚持每天学习16个小时以上。最终他以全优的学习成绩毕业,获得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

在彭士禄留学期间,在美国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件——美国的核潜艇“鹦鹉螺”号首次试航,这使得美国真正成为了具备核反击能力的国家。

1954年1月,美国东海岸,“鹦鹉螺”潜入太平洋,游过墨西哥湾、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回到了美国东海岸。在它下水后的3年多时间里,总航程达到6万多海里,其间未加过一次油,仅靠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铀燃料提供补给。如果用石油做燃料,那便需要整整90车节的石油才能满足此次航行,这一消息可谓举世震惊。

发展中国自己的核潜艇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业。1956年,彭士禄毕业后正当准备回国时,一次简单但意义深远的谈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正在苏联访问的陈赓将彭士禄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已31岁的彭士禄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

一声毫不犹豫地回答,便将彭士禄的一生从此与中国的核事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很快,彭士禄被派往莫斯科动力学院原子能动力专业进修深造。短短两年时间,他完成全部课程回国。

1958年,为打破发达国家对核潜艇技术的垄断,中央批准研制导弹核潜艇。这一年年底,彭士禄被安排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主攻核动力。

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中苏关系出现裂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明确提出口号:“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不仅改变了彭士禄,更是改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962年2月,彭士禄被任命为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主持核潜艇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但彭士禄这个副主任并不好当,整个研究所每个月的办公费只有5元钱,所有的数据都得靠着自己手动记录。不仅如此,团队里除了五六个人是核动力专业之外,其他人都是来自其他学科的科技人员,大部分还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很多人都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怎么造出核潜艇更是不知道!

没有图纸资料,没有权威专家指导,大多数人也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这是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彭士禄鼓励大家,困难中孕育着机遇,我们一步一步来!

但一切从零开始谈何容易?彭士禄深知,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这需要把自己和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转化,同时吸收新的知识。

于是,彭士禄和所里为数不多几个懂核动力的同事一边自学,一边给大家开课。俄语资料没有了,就改看英文资料。为了获取前沿知识,他带领团队恶补英语,用两年时间攻克了英语阅读关,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彭士禄说:要脑袋尖、屁股圆,脑袋尖钻进去,屁股圆能坐得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1965年中国第一个核潜艇工程上马。

彭士禄告别妻儿,与一支几百人的先遣队一起,静悄悄地来到四川青衣江畔的深山里,开始秘密建设中国第一座潛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在这里,他们是一群“搞水电的”神秘人物,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成都一个信箱号。他们在半年不见太阳、毒蛇蚊虫肆虐的深山里,吃着地瓜面窝窝头,干着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器。彭士禄曾回忆道:“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彭士禄和科研人员计算出了10余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成功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最终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1970年8月30日,中国建造的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实现了满功率运行。

在启堆试验之前,身为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岗位空缺)、基地技术负责人的彭士禄来到北京向周恩来汇报工程进展。时任核潜艇设计师的张金麟院士回忆说,周恩来当时非常认真地听,问彭士禄启堆安全性如何,心中有数的彭士禄信心满满,“不在话下”。

4个月后,1970年12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艇上零部件4.6万个,需要的材料1300多种,全部实现自主研制。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4年后,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

彭士禄生前回忆:“在国外资料被严密封锁的情况下,在乱哄哄中,我们这一群人硬着头皮,用一股犟劲,只用6年时间硬是把它搞了出来,真是奇迹!靠的是什么?除了中央的决心和领导的支持外,靠的是爱国之心、群体智慧和一股犟劲。在这一宏伟工程中,我和他们一样,努力尽职尽责,做了铺砖添瓦的工作。”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情壮志,新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

甘为“拓荒牛”

在中国核潜艇和核电站的发展史上,彭士禄这个名字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作为我国第一代核动力专家,从研发核动力潜艇到指挥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彭士禄走的每一步,都是新中国从未有人走过的。

在中国核工业发展的道路上,彭士禄是名副其实的“拓荒牛”,终其一生,都在为新中国的核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力量。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时,作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1979年9月,为了加强核潜艇工程的技术抓总和协调,国防科委、国防工办任命彭士禄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1983年,彭士禄从核工业部调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南下出任广东省核电站建设指挥部指挥长。

57岁的他再次创业,又做起了我国核电发展的“拓荒牛”。

从军工领域转到民用领域,彭士禄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关键作用。他还提出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

他先后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成功让我国实现了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在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他提出股份制,建立董事会制度,是将招投标制度引入核电工程的第一人。

因功勋卓著,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时,在工作现场因为急性胃穿孔,他被切除了3/4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

彭士禄说:“我父亲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导,开创了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纪元。我远不如我的父亲,我要学习他的精神,为中国核动力事业拼搏,甘当中国核潜艇、核电站的开山、铺路人,甘当老黄牛。”

女儿彭洁说:“他心里头装的和爷爷(彭湃)一样,就是全天下劳苦大众。在他心里有一种更大的胸怀,就是要回报祖国,回报党和人民对他的养育之恩。”

猜你喜欢
彭士禄彭湃核动力
俄罗斯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彭士禄: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核动力第一舰
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启事
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启事
倘若“菲莱”使用的是核动力
彭湃入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