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企业家精神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2022-01-12 12:46王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张謇职业教育

王淳

摘  要:张謇是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及政治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张謇能够坚持“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理念,创办诸多职业院校,并成为国内早期的职业教育奠基人与开创者。在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历程中,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已深度地融入职业教育理念中,并为后世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启示。对此,本文结合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职业教育思想,探究其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张謇;企业家精神;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72;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1-0-03

随着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逐渐成为国内经济、政治领域的热词,并频频出现在领导讲话、文件及重要会议中,这在某种层面上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在步入深水区的过程中,急迫地需要激发社会市场活力,保护并培养企业家精神。而立足中国历史、中华大地、社会心理,企业家应该“业”“才”“德”兼备,有才无德或有德无才都难以契合企业家的发展诉求,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家。按此标准和要求,张謇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杰出的企业家了。由于张謇同时兼顾企业家与教育家的身份,因此深入分析并凝练其企业家精神,摸索其对现代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切实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1]。

一、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内涵

第一,爱国情怀。爱国情怀贯穿着张謇实业事业的始终,是其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与根基。张謇深受中华传统爱国理念、思想及精神的熏陶,能够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历程中,为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健康发展,开辟出全新的方向和道路[2]。1895年清政府所签订的《马关条约》让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而半殖民地程度的日渐加深,使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掠夺资源,以此满足其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1895年,张謇在全面分析和探究《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后,提出“修建铁路”“预备巡幸”“派人游历”“讲求公正”“广开学堂”“设枪炮厂”“治海军”“练陆军”等建议,并指出实业振兴是中国富强的重要举措。随后,张謇在总督张之洞的派遣下,前往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弃笔从商是张謇异常艰难的选择,他的从商动力是爱国主义情怀和思想,是实业救国的理念,同时也是其成为中国近代最杰出实业家的根基。“为国争利”是其爱国精神的重要表征,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与“主体”。他创办纱厂的初衷便是认识到“为国争利”的必要性,在某次商业会议中,他直接指出,通州设纱厂,是为通州民生计,是为国家利源计。这种“为国争利”的理念,也是其商战思想形成的根基和契机。张謇将“棉铁主义”作为其商战思想的实践主导,让中国实业成为国家富强、国家强盛的根本。在理论研究上,张謇的“棉铁主义”通常表现为以“棉”为大宗输入品之首,以铁矿扩张为经济推动之根,通过“棉铁主义”,让国家有经济发展的“根”。在1915年前后,中国被迫签署了“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成为当时国民的心声。张謇作为农商总长,深刻认识到只有发展实业,才能为“提倡国货”建立根本,抵制日货才能切实有效。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内涵,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实业发展是中国富强的根基和抓手。顾全大局是其爱国精神最鲜明的特征。张謇认为“富非实业不张,国非富不强”,要想实现国家富强,就要不遗余力地投身实业救国的伟大实业中。对此张謇在实业振兴中,心怀“国家之发展”“国家之富强”之计,为振兴实业,同意并加入了他所“不满”“不懈”的袁氏内阁。但张謇并未同流合污,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的方式,让中国实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第二,儒家伦理。企业家精神和理念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熏陶,将传统文化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根基与底色,能够切实拓宽其发展道路。诚实守信是张謇在深度理解和渗透儒家思想的前提下所形成的治商理念,贯穿在张謇实业救国道路的不同环节与过程中。譬如,在张謇开办“纱厂”初期,由于资金周转困难,缺乏运营资金,张謇连夜前往上海募集資金。但是因为时局动荡,他毫无进展[3]。为维护股东的利益,张謇卖纱收钱,填补空洞,其诚实守信的理念可见一斑。而援儒入商是其“价值坚守”的基本特征。张謇将儒家伦理视为自己“道德操守”“职业操守”及“为人处世”的信条,将经商作为自己爱国、救国的途径和手段。张謇这种儒家理念和儒家思想在他的从商生涯中随处可见。譬如1896年,他在南通选厂址、建纱厂的过程中,取《周易》“天地之大德生曰”的“大”和“生”两字,作为纱厂的名字。1925年,有人在慈善公益支出统计中,发现所有人都有余款,唯独张謇处于“负债”状态。由此可说,张謇在公益事业上的慷慨和大度,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张謇“兼济天下”“仁者爱人”的儒家理念。除此之外还有开放意识。企业创办是项系统性、开放性的工程,需打破保守和封闭的格局,逐步形成合作与开放的态势。在张謇推进实业救国事业的历程中,其开放意识主要体现在寰宇世界上。

二、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

在教育思想上,张謇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并融通中西科技,使职业教育更契合当时中国的时局动态。首先,德智体全面发展。张謇非常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将“学做人”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提和标准,并提出“修公德、明公理”的治学理念。其次,智育。张謇指出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必须肩负起学生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并从“多看书”“少议论”“耐苦”“静心”等方面,提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要求。最后是体育。张謇提倡并注重“军国民教育”,要求学生除了具备高尚品德外,还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课程开设上,张謇认为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较为保守、封闭,难以应对当时局势之发展。因此提出“经世致用”的理念,将西方的“格致、公法、政治、汽、光、电、化、医、商、农、植物”之学融入课程,使中西教育成为近代职业教育的源泉。

在教育方法和模式上,张謇的教育根本是以教育服务实业、以教育复兴中华。在教育方法上,他非常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关注学生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及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虽然张謇明确指出“多看书”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但在“多看书”的层面上,他还提出“多动手”的要求,即通过“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真知识”和“真本领”。譬如在会议中,他提出“手脑并用”的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为方便学生和教师开展实习活动,张謇特意为银行专修学校、纺校、农校、医校、师范学校配备并修建实习基地。此外,张謇在教育上拥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文化意识,始终以最高要求来促进“学校”发展,并对高端人才的应用较为重视。在张謇邀请任教的人才中,有金泽荣、李苦李、诸宗元等书法大家,也有当时最负盛名的企业家、艺术家。不过通过对张謇职业教育思想与企业家精神的深入分析和探究,能够发现两者拥有鲜明的内在联系。企业家精神中的儒家伦理让张謇更加注重学生的“为人”;企业家精神中的开创意识,让张謇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这两种思想在某种层面上,是相互融合相互联系的,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挖掘其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价值,优化职业教育的体系、模式及机制。

三、张謇企业家精神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第一,张謇爱国主义情怀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张謇爱国主义情怀应从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两方面来探讨。在职业教育方面,现代职业院校应肩负起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时代发展诉求的重任,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抓手,推动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在经济、文化等层面,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在企业方面,企业需要在追逐市场效益、经济收益的前提下,肩负起社会责任,将职业教育作为其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媒介,从而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从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两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在未来的就业创业中,积极、自觉地投入“富强祖国”“报效祖国”的事业中,并从爱国主义角度出发,为祖国的繁荣复兴作出贡献和努力。简言之就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能够为祖国繁荣发展奉献力量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实践人才。总体来讲,在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上,职业院校应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蕴,使其价值取向聚焦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层面上。

第二,张謇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儒家伦理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源泉,同时也是其经商、立学的根本。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风俗、文明的总称,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底色是传统文化,也是儒家伦理。张謇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方面。社会责任是儒家思想中最为深沉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是张謇实业救国的担当和情怀。在儒家伦理的影响下,张謇游历日本,并对日本自治模式产生印象,从而将该模式融入南通的地方自治中。通过地方自治与实业教育,缓解了当时中国日渐激化的社会矛盾。随后其在南通等地构建了涵盖赈灾济民、水利交通、文化公益、学校教育的自治体系,切实推动了当地的社会化发展进程。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融合起来,丰富素质教育内涵,使其散发出全新的魅力,使职业教育事业能够肩负起推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将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也能使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及职业理念,譬如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等精神,可以帮助职业院校转变传统的理论传授格局,运用讲好文化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形成契合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诉求的道德品质。

第三,张謇开放意识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1901年中国在《辛丑条约》后彻底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更是肆无忌惮地掠夺中国资源。面对如此复杂而恶劣的形势,张謇寻访日本、意大利等地,通过探究工业、科技等世界工艺,以开放的思想和意识使中国获得更多先进技术和思想,为中国实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支持。而在现代,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当前应对经济新形态、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品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然而“创新”的内核是专业知识,而封闭保守的专业知识,将导致“创新”的实效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及时革新教育理念,将国外、西方、世界的技术知识、理论思想充分融入职业教育的不同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结合世界发展实际,创新机制、技术、设备、组织及理念,为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此外,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院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宽其认知角度,让学生从国际层面,看待创新,看待创业,使“创新”真正成为学生的本能。

第四,张謇的学生实践理念对职业教育的启示。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实业救国,是通过兴办实业的方式,复兴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政治等各项事业。而教育救国的实质是通过培养出能够满足“实业需求”的优秀人才来促进实业救国的进程。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是职业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的根基和抓手。张謇在实习基地修建的过程中,他外出游览、参观工程,将当时社会发展诉求,切实融入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中。在张謇实践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也为当时的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1918年,纺校学生协助厚生纱厂安装新型机器,1921年该校毕业生与机工、技工等工人完成了排车安装与设计工作。而在当代,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逐渐转变为“实业兴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也转变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满足特定行业、产业的用人诉求。然而国内部分职业院校依旧缺乏与当地企业、行业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较为封闭,只关注学生特定的实践能力,而对企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却不管不顾。所以,在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影响下,现代职业院校应与当地企业、行业融合起来,通过深入了解企业、行业及产业的发展,实时获取企业信息,以此来增强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特别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需要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让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当然学校也可以转变传统实践教学的模式和方式,让企业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体,通过“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第五,张謇追求极致职业品质对职业教育的启示。《道德经》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放眼国内外优秀企业和百年老店,无不以“臻于至善”和“精益求精”为企业文化的内在灵魂,员工对每个工艺流程的操作和对每件产品加工,均以追求极致为标准。只有在工作中养成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才能推动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源源不断地挖掘经济效益。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自古至今,优秀的工匠对自身怀有的技艺均充满自信和自豪,精于对技艺的钻研是中国工匠的共同特质。置于现今,只有对自身职业怀有高度的认同感,在岗位中甘于奉献,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使职业格局达到一定高度。而专于钻研和敬业奉献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只有以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做基礎,才能在岗位实践中做到专于钻研和精益求精。张謇先生在追求精益求精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变通,并将“变”作为心中较高的层次要素。目前,全球制造业均已步入创新发展的时代,因而中国制造必将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新一轮技术改革和升级创新的纵深推进,精进不休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成为新时代职业精神的重要内核。

四、结语

张謇是中国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其企业家精神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理念、传统文化思想及开放意识,能够为国家企业和职业院校更好的发展、满足国家发展的诉求,提供帮助。然而在深入探究张謇企业家精神对国家职业教育启示的过程中,教育者也必须深入分析其职业教育思想,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凸显并延伸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影响,提高现代职业教育的“水准”。

参考文献:

[1]刘浩.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推动涌现更多“当代张謇”[J].群众,2018(9):51-52.

[2]徐惠民.学习爱国企业家典范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J].群众,2020(17):44-45.

[3]孟德会.张謇企业家精神及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20,34(2):10-14.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张謇职业教育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称呼见人品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