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吉林省红色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2-01-14 02:35曲芳艾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吉林省红色文化

曲芳艾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2)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我省红色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元素。红色文化意蕴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有利于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格外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赓续红色血脉。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现挖掘红色革命文化,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基本内容,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教育方法,建立必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制度,以此保证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更加持续、更加稳定地发展。

一、“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红色文化教育”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红色文化,一个是教育。学界对于红色文化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大体之义是指,为实现中华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革命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包括在革命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和革命传统,以及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后及十八大后的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实践和理论思想,以及各行业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①“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广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②”可以说,红色文化教育是指以红色文化去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思想思维方式,用红色文化的为主要内容开展人的教导和培育工作。由此可见要做好“红色文化教育”主要应从教育内容,教育针对的人群,教育的形式,教育机制等方面着手。

二、吉林省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来自于吉林省红色文化的资源。吉林省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工作,印发了吉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及《吉林省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吉林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 年)》。2019 年11 月,在全国率先公布了《吉林省革命旧址名录(第一批)》《吉林省东北抗日联军旧址名录(第一批)》和《吉林省馆藏珍贵革命文物名录》。根据这些名录,整理如表1 所示。

表1:吉林省革命历史资源统计

其中,13 处为吉林省党员红色培训教育基地,12 处为吉林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可以说,这些资源构成了我省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除了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吉林红色文化当然还包括,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后及十八大后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理论思想,以及各行业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这些构成了新的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起步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初期,“一汽精神”和“长客精神”成为发展中国汽车和客车产业的精神动力,呈现出的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工作作风,充分彰显了“大国工匠”精神。长春电影制片厂被称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了大量反映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题材的红色影片,制作了《上甘岭》《英雄儿女》《白毛女》等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成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生动而极具感染力的重要文艺作品。位于长春市的空军航空大学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这里培养了英雄航天员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等一大批英雄模范。此外,吉林省还拥有享誉世界的名人及名人事迹,“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光学泰斗”王大珩,“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郑德荣,“两弹元勋”朱光亚,还有谭竹青事迹、黄大年事迹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吉林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形式

红色文化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实现。但针对不同的人群,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红色文化教育受众群体主要分为:一是学生(中、小学生和大、专院校的学生);二是党员干部;三是在岗职工;四是自由职业人员及退休人员。针对学生: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开展教育时基本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地传授红色历史,开设国旗、国歌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开展红色文化绘画比赛,诵读红色诗词,通过访问红色遗址遗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拜革命烈士陵园、邀请先进事迹人物进行讲课等方式进行教育。针对大、专院校的学生一般采取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及红色研学体验。目前,省内大学红色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形式单一等缺点,克服和解决这些缺点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这方面江西省的经验做法是,江西省教育厅开展了“大学生骨干培训班”项目,以培养大学生骨干为重点,由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着眼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这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的新方法新方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针对党员干部:主要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史学习活动、答题竞赛活动等来坚定党员干部的信仰意识。针对在岗职工:主要通过组织拓展训练、观看红色影片、组织红色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教育。针对自由职业人员、退休人员:一般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教育,建立红色主题公园(广场),利用社区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利用图书馆宣传红色文化,利用群众艺术馆组织革命历史人物和事迹的排练演出等。

四、吉林省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吉林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作用,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一是利用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重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省委省政府印发《吉林省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起包括宣传、党史、发改、文化、旅游、教育等单位和部门的沟通联系,避免了资源分散、多头管理的问题。开展“服务重点人群,服务基层群众”主题季活动,全省30 家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304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其中,140 余万中小学生和群众直接受益。二是结合“建党”“建国”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系列纪念宣传活动。举办以“壮阔七十年,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吉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成就展。在吉林省博物院通过3 个展厅、2400 平方米展陈面积、800 余幅照片、200 余件实物,全面展示了70 年来吉林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省内外238 个团体、6 万余人次现场参观了展览,创下吉林省同一内容展览团体数量和参观人次最多的历史记录。在长春、辽源、吉林举办大道同行—从“五一口号”到协商建国重要史事回顾展吉林省巡展活动。在国庆期间通过大规模悬挂国旗、宣传标语口号、宣传挂图、活动标识,在全省营造了“共庆祖国华诞,共享祖国荣光”的喜庆、祥和、欢乐浓厚氛围。三是围绕红色文化主题,推出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先后组织创作了舞剧《杨靖宇》、京剧《杨靖宇》、电影《杨靖宇》、电视剧《民族记忆》等作品。其中,京剧《杨靖宇》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并代表吉林省角逐国家文化大奖,电影《杨靖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为进一步弘扬抗联精神,吉林省正筹备拍摄反映抗联将士英雄事迹的电视剧《铁骨忠魂》、电影《731》、吉剧《女红军》、纪录片《吉林党史100 年》以及长篇小说《层林尽染》也在创作中。

五、加强吉林省红色文化教育的建议

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我省取得了一定成效,突出表现在红色旅游方面,用红色资源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但有些具体操作,还是需要加强和细化。提出几点建议:

1.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的培育和引领

需要各方力量协同,来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既要传播多元化,更要凸显时代性。吉林省委宣传部组织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要以重要节庆日为契机,推出优秀红色影视作品,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拍摄红色电影、电视剧;策划推出红色文化网络专题访谈活动等。全省各大纪念馆应推出各类红色文化题材展览,让其成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吉林省发改委应依托全省重要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等,利用VR 和AR 等高科技,普及和推广红色文化知识。省图书馆应建设吉林省红色文化党建信息库,利用公众号及重要信息平台向广大群众编发红色主题信息,举办重温历史瞬间的红色教育活动体验。省内各剧院、艺术馆均应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文艺演出。省教育厅应积极着手《吉林省红色文化教程》编写工作,努力创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应积极推动和广泛支持大中小学校园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2.努力构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体系

各地区应深入发掘本地真实的红色故事,要依托革命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作为党性教育和红色培训的大课堂,通过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探索出主题鲜明的吉林省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将红色资源与民俗活动结合。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传统节日中,使红色文化具象化、大众化、接地气、贴民心。将红色资源+(冰雪)旅游相结合。吉林省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类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我省已推出“抗联精神传承线”(长春—辽源—辉南—通化—江源—靖宇—桦甸),“抗战烽火铭记线”(吉林—舒兰—敦化—延吉—汪清—龙井—珲春),“坚守国门使命线”(珲春—图们—长白—临江—集安)等。我省是冰雪旅游大省,红色文化应与我省冰雪旅游相结合,通过冰雪旅游带动红色文化发展,增强红色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如我省冰雪旅游打卡地抚松县锦江镇木屋雪村,坐落在抗联密营旧址上,从而使红色文化让游客感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红色培训模式。吉林省涌现出一批通过红色旅游而摆脱贫困的乡村,包括通化县兴林镇、临江市大松树村、汪清县红日村等“红色村”。吉林省汪清县红日村自开发红色旅游以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促红色文化、撬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努力将红日村打造出延边的“小延安”,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此外,还应利用这些红色村庄打造红色培训基地,除了为村民增收外,还应充分发挥其红色宣传作用和教育价值。将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纳入选用和提拔干部机制中,党员干部参加红色教育培训情况作为选用干部考核标准之一,确保党员干部在进行红色教育培训过程中真实有效。

3.建立有效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化建设也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规范,这是保证其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有效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机制是用好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关键。省委省政府应制定和规范相关红色文化教育制度,并应细化到具体问题上。在校园应制定红色文化学习课程制度;社区应设立组织群众开展读书会,笔会,表演等红色文化活动制度;企事业单位应设定关于红色文化学习的考核制度;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设立组织红色文化活动制度。应成立红色文化教育专门监管机构,监督管理各个方面的落实情况。建立网络红色文化宣传机制,深化红色意识,强化红色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地位。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相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相信我省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一定会稳定快速的发展,并能获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吉林省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登泰山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反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