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头·咸菜·粥

2022-01-17 13:27苗壮
北京纪事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铺绿豆粥窝头

苗壮

看了这个题目,凡是老北京人都会感到特别亲切。

从我记事起,记得每天的饭食差不多都是窝头,这窝头是棒子面做的,棒子面官名叫做玉米面,而北京人称它为“杂乎面”。那时是供给制,每人每月都有限量,按时发给粮票,这粮食又分为粗粮票(普通粮票,能买玉米面和白薯)和细粮(包括面票和米票)票,当时粗粮占70%,细粮只占30%。所以差不多天天吃窝头也就不奇怪了。当然,这玉米面还不单只是做窝头,还能做许多饭食,像我老妈能用玉米面做大馅团子(无非是大萝卜馅、白菜馅之类)。发糕、摇尜尜儿、金裹银花卷(多好听呀,其实就是用少量的白面卷着玉米面做的)等食品。

真正吃纯玉米面的窝头还不错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都吃不饱呀,怎么办?就往玉米面里加东西,如白菜帮、萝卜叶、白薯面,等等。那时人长叹:唉,什么时候吃上大白馒头多好呀!

咸菜不算是正经的菜,但它是咱北京人不可缺少的吃食之一。

过去在咱北京有两家有名的卖咸菜的店铺,一家是“六必居”,这家店铺在前门大街的大栅栏里。据说那儿的咸菜过去都是往宫里送的,是给皇上和老佛爷吃的。所以那儿卖的咸菜比较高档,价格也比较贵,不是咱普通老百姓消受得起的。另一家是“天源酱园”,这家店铺在西单路口十字街东南角。这两家咸菜店铺在北京可称得上是老字号。

我今儿给你说的不是老字号,而是我们家门口的一家小铺:“宛记小铺”。那时,像这样的小铺在咱北京的小胡同里挺多的,而“宛记小铺”就在牛街路西的糖房胡同中段。别看这小铺小,经营的商品可是咱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如:油盐酱醋、日常用品、烟酒糖(沒茶)等等许多东西,其中咸菜就是一项。我记得很清楚,靠西墙的大木制柜台里有隔板隔开,中间一格就是咸菜,咸菜摆了一长溜,都是装在小瓦盆(带釉的那种)里,种类有:水疙瘩、酱疙瘩、熟疙瘩、大酱萝卜、小酱萝卜、萝卜丝、八宝菜,等等。老妈有时候给我5分钱,说:“去宛记小铺买5分钱水疙瘩,晚上喝粥用。”为什么买水疙瘩呢?因为水疙瘩最便宜,5分钱就能买一个大个儿的。

老北京人都“讲究”。据说,过去的旗人,穷到只有咸菜吃的地步,每天也是要8碗8碟的。其实就是各种咸菜摆上。

说到粥,在老百姓的饮食中最平凡不过了,而北京人最爱喝粥了。

记得小时候老妈熬的粥不外乎那么几样:大米粥、红豆粥、绿豆粥,最多的是棒子面粥,因为棒子面最便宜。再有就是方便,快,一会儿就能得。三是粮食不够吃,棒子面粥熬稀点,能壮肚儿。

冬天老妈有时熬红豆粥,说是红豆耐热,冬天能驱寒。不知是真是假。夏天老妈熬绿豆粥,说绿豆能去火,能解暑,夏天喝最好。像我们同院的街坊李大婶,家里人口多,夏天把小饭桌摆在院子里,熬好绿豆粥后,盛了好几碗晾着,等凉了,下班的、下学的人都回来了,正好能喝。您瞧多好!

其实,粥作为一种饮食,太平常了,差不多家家都喝,没什么奇怪的。可是就是这平常的饮食,几十年后的今天,也成了一种美食。过去小吃店里有卖粥的,什么小米粥、红豆粥等等,但不是主营做粥。而现在,有专卖粥的粥店,超市里有卖灌装的八宝粥。这都说明了粥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猜你喜欢
小铺绿豆粥窝头
永远不变的情思
《迷迭香盛开的小铺》创作感言
迷迭香盛开的小铺
《迷迭香盛开的小铺》创作感言
迷迭香盛开的小铺
窝头
留香3
窝头
降火不当易引起胃肠不适
飘香的绿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