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大棚内草地贪夜蛾越冬情况初探

2022-01-17 06:06沈丽琼邓金祥黄吉惠葛林钦龙坤云郑科美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会泽县羽化夜蛾

沈丽琼 赵 林 邓金祥 何 平 张 琼 黄吉惠 葛林钦 龙坤云 郑科美

(1.云南省会泽县植保植检站 云南会泽654200;2.曲靖市植保植检站 云南曲靖655000)

会泽县地处北纬 25°48′~27°04′、 东经 103°03′~103°55′,平均海拔 2 099 m。 玉米是会泽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玉米种植面积3.3 万hm2。 会泽县于2019 年5 月6 日在雨碌乡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1],目前25 个乡(镇、街道)均有发生,现在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重大农业害虫[2]。 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在会泽县的越冬情况, 于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4 月在会泽县植保植检站(北纬 26°44′、东经 103°33′,海拔2 075 m)塑料大棚的玉米地里进行饲养,对草地贪夜蛾蛹的羽化、成虫产卵、卵块孵化、幼虫发育及下一代幼虫化蛹羽化情况做了观察记录, 为草地贪夜蛾的测报及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设置

试验地点选择在会泽县植保植检站监测圃塑料大棚玉米地内。 大棚总面积750 m2,分25 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 m2。 各小区之间用防虫网隔开,防止成虫及幼虫逃逸。

1.2 试验材料与器具

供试作物为玉米(苗期—抽雄期),供试草地贪夜蛾蛹537 头 (云南推动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筛 3 个,纱网 3 张,橡皮筋 3 根,喷壶 1 个,大棚专用温度计1 个,土壤温湿度仪1 台(顺科达),小刷子一把,镊子等。

1.3 试验时间

2020 年 10 月 13 日至 2021 年 4 月 14 日。

1.4 试验方法

1.4.1 蛹的羽化情况观察 将供试的草地贪夜蛾的蛹放置在塑料大棚玉米地内饲养, 在同一个封闭的小区内选择A、B、C 3 个点, 将土壤挖出一定深度放下养蛹网筛,使网筛上缘略高于土壤表面2 cm,在网筛里铺一层约3 cm 厚的土壤,把蛹分散放在3 个网筛中,A、B、C 网筛蛹的头数分别是 160 头、180 头、197 头, 然后再覆盖一层2 cm 厚的土壤, 用喷壶浇适宜的水, 用纱网将3 个网筛盖好并用橡皮筋固定好。 每天观察记录蛹羽化情况及土壤温湿度, 并将每天羽化的成虫放出养蛹网筛, 让其自主飞到玉米地内, 没羽化的再盖好。 成虫在小区中自由活动取食产卵。

1.4.2 成虫产卵情况观察 在成虫产卵期每天观察记录其活动及产卵情况,并收集卵块。

1.4.3 卵块孵化情况观察 将每天收集的卵块分别放入不同小区的玉米植株上, 观察其孵化及幼虫发育为害情况。 并于2020 年 10 月28 日,选取较为完整的卵块25 块, 放置到同一小区25 株玉米上并挂牌标记观察记载卵孵化情况。

1.4.4 幼虫发育情况观察 卵块孵化后, 对各小区内的幼虫龄期、数量[3]及棚内温度进行观察记录。

1.4.5 冬后残虫观察 到幼虫预蛹期之后调查玉米秸秆和翻挖土壤,查看化蛹情况,设置性诱捕器观察其越冬羽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蛹羽化时长及土壤温湿度情况

2020 年 10 月 13 日开始放置草地贪夜蛾蛹537 头, 棚内土壤温度为 15.2~20.5℃, 土壤湿度在27.8%~56.5%之间。 蛹羽化始期为 10 月 15 日,结束于 10 月 28 日, 羽化时长 14 d,537 头供试蛹共羽化成成虫340 头,羽化率63.3%,其中雌蛾200 头、雄蛾140 头。 期间10 月22 日下午棚内最高温度达47℃,可能由于温度过高,共计死亡蛾子45 头,其中15♀、30♂。 98%的雌蛾集中在放蛹后的第3~11 天羽化,82.86%的雄蛾集中在放蛹后的第8~13 天羽化,蛹羽化时长♂蛹比♀蛹长3~5 d,棚内羽化出的蛾子白天温度在20℃左右时,惊动或碰到都基本不活动。 在温度达到30℃时,惊动或碰到就比较活跃,大多能自行飞出网筛。 上午 9:00 至下午 5:00 羽化的蛾子非常少,多在晚上羽化(图1)。

图1 草地贪夜蛾蛹羽化情况

2.2 产卵数量

10 月13 日开始放置草地贪夜蛾蛹,羽化始期为2020 年 10 月 15 日,产卵始见期为10 月 24 日,结束于11 月11 日,产卵时长 18 d,在始卵期后第7 d 达到产卵高峰期,单日卵块数为133 块。 产卵期间棚内平均最高气温31.85℃,平均最低气温10.82℃。 产卵主要集中在始卵期后第3~17 天之间, 共905 块,占总数 913 块的 99.12%(图 2)。

图2 草地贪夜蛾产卵情况

2.3 卵块孵化情况

卵块孵化期间棚内平均温度在11.6~32.4℃之间。 11月2日卵块开始孵化,11月8日结束,历时12 d。供观察的25 块卵全部孵化,孵化率为100%(图3)。

图3 草地贪夜蛾卵块孵化情况

2.4 幼虫发育情况

2020 年 10 月 24 日至 11 月 11 日期间共收集卵块913 块,按时间的先后分别放在24 个小区中。 经调查,2020 年 11 月 13~27 日, 幼虫 95%为 2 龄、5%为 3 龄;11 月 28 日至 12 月 4 日, 幼虫 75%为 2 龄、20%为 3 龄、5%为 4 龄;12 月 7~24 日, 幼虫 70%在3~4 龄之间;12 月 25 日,幼虫 51%为 2~3 龄、49%为4~5 龄。幼虫生长发育缓慢,各虫态龄期各不相同,这与棚内温度密切相关。12 月26 日夜间棚内最低温度降至0℃,棚内玉米上部叶片被冻死,幼虫死亡80%左右。 2021 年 1 月 8 日调查到 8 头幼虫(7 头死亡,1 头成活), 幼虫死亡87.5%。 随后棚内最低温度降至-2℃。 2 月 4 日、2 月 24 日、3 月 2 日调查,玉米百株虫量依次为 3.2 头、2.8 头、2.4 头。

2.5 下一代蛹及成虫发育情况

2021 年3 月17 日,对棚内玉米秸秆进行抽样调查,共调查13 个点1 300 株,只调查到1 头6 龄末老熟幼虫。 对棚内玉米地块分13 个点,每个点1 m2,共13 m2进行翻挖,挖土(深约 10 cm)轻轻捣碎土块,检查草地贪夜蛾活蛹、死蛹和蛹壳数量,查找是否存在越冬蛹及幼虫,结果未调查到蛹及幼虫。 当天在棚内悬挂2 个科云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于2021 年3 月25 日诱到 1 头成虫,3 月 29 日诱到 4 头成虫,4 月2 日诱到2 头成虫。说明11 月进入冬季以后,在会泽县大棚环境下只有极少量的草地贪夜蛾可以过冬。

2.6 棚内外温度对照

棚内外温度对照见附表。

附表 棚内外温度对照

3 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调查, 对草地贪夜蛾在会泽县的发生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11 月进入冬季以后,在会泽县大棚环境下只有极少量的草地贪夜蛾可以过冬,鉴于大棚内外平均温差5.5~19.4℃,月最低气温相差3.1~7.9℃,由此可以推断,在当地自然条件下可以顺利越冬的草地贪夜蛾数量更少甚至没有, 因此会泽草地贪夜蛾的虫源主要是外地迁入。

猜你喜欢
会泽县羽化夜蛾
悼留民兄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会泽县黑颈鹤保护取得的成效与潜在威胁
会泽县中学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