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个锦囊 向作家学习: 从创意阅读到创意写作

2022-01-19 15:32高翔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学奖文学作品作家

高翔,文学博士,创意写作导师,诗人,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政法学院中文系讲师。曾获第44届香港青年文学奖,拥有创意写作教具“编剧大师卡牌”专利。

通过10个锦囊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激活了写作的源动力,掌握了从发现灵感到提升文笔的各类创意思维,学会了人物设计、故事设计的各种创意方法。相比之前,你已经有了更浓厚的写作兴趣,想写,并能创意地写,写得更快、更好。不过,你离成为作家还差一步,那就是持续阅读,持续输入。

史蒂芬金曾说:创作的秘密就是多读多写。一个人再有创意,再有经历,和浩如烟海的阅读书库里的经验相比,仍是九牛一毛。所以作家在创作时,往往会大量阅读,学习前辈作家的经验,大量输入,才有高效输出和自我提升。仔细研究文学史,就会看到作家之间的师承关系。比如,莫言学习马尔克斯,马尔克斯又学科塔萨尔,而科塔萨尔的隐秘导师可能会追溯到荷马。

然而,不是读得多,就能写得好。想一想,你平时是怎么读文学作品的?可能有如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背课文式阅读。就是知识积累型阅读,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固化的文学史知识进行积累,比如背诵诗词、文言文和经典名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培养语感,积累写作语汇,但没有以学习写作的目标去阅读,没有以批判性思维、创意思维去阅读,对作品全盘接受,也就无法和自我的生活发生联结,无法从阅读的输入能力转化到写作能力。

第二种,是做题式阅读。也就是评论式阅读,把文学作品当作鉴赏、评论的材料,以答題的形式掌握简单的文学批评方法。比如,我们平时做的阅读题,主要是考察概括能力、修辞的作用、中心思想等内容,其目的是,以固定答案确认“你是否读懂”,但这只是基础的阅读层级。它停留在语言学、文章学层面,不能转化为写作的兴趣、写作的经验。因为,文学评论的方法,会用99种理论告诉你这篇作品为什么好,但是不会告诉你,作家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它会用各种道理告诉你,这位作家是如何伟大,但不会引导你探究,作家是怎样从新手成为大师的。

第三种,是大量粗读。也就是基于兴趣或学校的任务,大量涉猎各种文学作品。能够知道这部长篇小说大致讲了什么故事,但缺少细读和深入剖析。因此,许多人读了百万字的作品,但文学感受力、写作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写作是一种创意表达,是对阅读材料的自我内化、创意加工。理想的阅读状态,是读一篇作品,全身心代入,为之感动。它激活了回忆,引发了联想,产生了写作冲动,并有意识地去学习它的写作方法。

第四种,只读书评和讲书稿,不读原著。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自己不去细读原著,完全依赖老师、学者专家的书评讲解,只看二手的拆书稿。这样的阅读等于骑着学步车,想要飞起来,没有深入的完整的阅读体验,也就无法破解文学作品中的写作密码。

那么,作家是怎样阅读的呢?作家,是从学习写作手法的角度系统地、主动地细读作品,揣摩一篇作品背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设计的,然后联结到自我的写作冲动,进行仿写、加工、输出。这就好比是一个吃货和厨师都去吃一道菜,吃货只会知道这个好吃,但厨师在吃的时候,想的是这道菜是怎么被做出来的,有哪些调料被隐藏了,火候是怎样的。

像作家一样阅读,我为你总结了六步法,你可以按照这个步骤去训练:

第一步:六感阅读法。打开一部作品,全身心投入地细读它,置身其中,去听去看去品味去感受去触摸细节。这篇作品让你看到了什么奇观,在读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对话,你嗅到了什么气息,作家的文字读起来像是吃哪种美食。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和自己对胃口的作家作品,然后深入进去,读更多喜欢的作品;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可以先放一边。一般来说,你可以从世界各大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挑选,因为这些作品已经被评论家、出版商、读者验证过。从经典作家里调出自己喜欢的,再全身心投入到那个文学世界里去。比较权威的文学奖有:诺贝尔文学奖、布克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龚古尔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普利策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等“九大外国文学奖”,以及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三大中国文学奖”。

第二步:对话阅读法。读作品时,想象你是在和人物与作者对话。比如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想象着马尔克斯就坐在身边,他拿着小说非常真诚地等待你读完,然后问你有什么感受。读的过程中,和人物对话,问问他为什么这样选择。把每一个作品都当作好友的倾诉,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趣的灵魂去对话、去聊天。在读大部头文学作品时,尤其要用这种方法。

第三步:批注阅读法。像金圣叹那样读书,读到关键的段落、词句,要批注,写下它的妙处,并写下联想。当读的多了,这些批注就会变成非常好的书评散文。所以不要迷信讲书稿了,你自己细读后,没准也能写得很好!

第四步:讨论阅读法,也称为共读法。一个人读有乐趣,但是跟大家一起读,会发现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不同,这个讨论的过程会让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或延伸出的话题,你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大家交换意见,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刻、开放的理解。当然,在讨论时,注意揣摩作家的写作技法,讨论之后更有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第五步:比较阅读法。当你可以从一篇文章联想到一系列文章的时候,你就达到了很高的层次。比如你读阎连科的《斗鸡》,会发现跟余华的《活着》很像。而余华的《活着》在跨时空里面,跟加缪的作品在形式上是非常像的……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这些作家背后的师承关系和相互影响。

第六步:转化阅读法。读完一部作品之后,会进一步刺激你写作的动力,迫使你下笔去写。这个时候,你可能很快就会写出当初你最想写的那个故事。也就是读完以后要输出、创作。

这六个步骤需要层层递进,先从第一步开始训练,不断坚持,你就能发现,一部书居然有那么多精彩的部分,居然可以激发出那么多仿写的联想。像解谜一样读书,像对话一样读书,从一本书里读出作家的创作手法,读出疑问,读出写作的灵感,你就掌握了作家阅读的秘诀。

每读一部作品,除了批注、讨论,更重要的是仿写。有些作品可以仿写人物塑造的部分,有些作品可以专门仿写创意语言,有些作品可以专门仿写场景和对话,有些作品可以专门仿写思想和哲理表达。

下面,我們应用“创意阅读六步法”读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就可以这样读:

六感阅读:这篇小说文笔细腻,阅读时,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一幅“怀抱孩子哺乳”的温暖画面,就像看一幅油画。画面中,有惠嫂这样一个带着母爱闪光的留守女性,还有旺旺这样一个孤独可爱的留守儿童。他们都那样鲜活。因此,这是一篇写人类的小说,我们要学习毕飞宇如何借鉴绘画速写的方式塑造人物,如何用摄影构图的方式来写场景,学习这种绘画感。

对话阅读:这篇作品的情节着重写内在的心理冲突。阅读时,想象和惠嫂对话:为什么要给不相识的旺旺喂奶?面对村人的误解、嘲笑,心里是否有委屈?再想象和旺旺对话:是不是想妈妈了?对惠嫂的哺乳,是什么感受?通过对话,揣摩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投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展示人物心理和心理变化,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批注阅读:文中多处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都非常具有诗意,试着摘抄一下富有创意的语句,进行学习。例如:“瘦长的阳光带横在青石路面上,这边是阴凉,那边也是阴凉。阳光显得有些过分了,把傍山依水的断桥镇十分锐利地劈成了两半,一边傍山,一边依水。一边忧伤,另一边还是忧伤”……

讨论阅读:这篇小说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里面的心理冲突合理吗?小说为什么选择哺乳这个角度写作?和其他人讨论一下。如果运用第一人称,或者别的视角重述这个故事,是否可以?

比较阅读:和经典的写人类小说对比阅读,我们会发现,这篇和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或者契诃夫、毛姆、欧·亨利的人物类短篇小说的写法很相似。冯骥才抓住的是人物的“奇技”,安德森抓住的是外表上的某个怪异特征或者怪癖,契诃夫抓住的是神情动作的习惯与变化,而毕飞宇抓住的是一个特写的瞬间:抱着孩子哺乳的瞬间。

转化阅读:试着用这种速写的方式,想想生活中有没有哪个人物的瞬间画面很打动你,或者有没有什么电影、照片或动漫的镜头很打动你,试着写一个类似的故事,例如画画的男人、扣篮的少年……

创意写作练习

按照创意阅读六步法,选择你喜欢的作家作品,或者从文学奖获奖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创意阅读和仿写,将你的仿写作品分享给同学们。

猜你喜欢
文学奖文学作品作家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我和我的“作家梦”
文学作品与数学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奖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