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育信息化同行

2022-01-19 01:25本刊编辑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杂志信息化信息技术

本刊编辑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周岁了,弱冠之年,风华正茂。

20年,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园地里,我们初心不改,坚守付出,倾力打造,一本期刊从稚嫩走向成熟,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的一面旗帜。作为教育专业期刊,我们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参与者,是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我们刊发过的文章曾多次荣获北京市教育专业报刊好新闻奖、教育期刊奖等多个奖项,受到行业的认可、专家的赞许和读者的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界领导的关怀与助推,离不开行业专家的引领与指点,离不开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更离不开在这本期刊耕耘过的同仁的汗水和心血。20年弹指一挥,20年转瞬即逝,下一个20年,乃至更多的20年,本刊将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继续以“居科技前沿,观教育发展,做教育信息化的好参谋、教育技术应用的好助手”为己任,与教育信息化发展同频共振。

专题策划,信息时代的教育瞭望者

20年,200余期专题策划,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得更远,看到更精彩的世界。每一期专题策划都是一次跋涉,是一次攀登,都是编辑部精心选题、潜心策划、悉心实施的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搭乘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时尚”列车一路相随,并肩而行。从《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及正在研制的《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一系列政策推动着教育信息化大踏步向前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顺势而动,策划了《信息技术教育风雨二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见证基础教育信息化巨变》《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等专题,于高处观察,于根处剖析,做信息时代的教育瞭望者。

20年,我们聚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和学科建设,策划《信息技术课程,何去何从?》《学生眼里的信息技术课》《洞察 思辨 厘清——审思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问题》《课程育人模式的转型升级》等,见证了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科建设逐步走向成熟。

20年,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等,信息化浪潮不断冲击教师教学内容和模式,教师“被迫”转型升级。我们聚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升,策划《马立司长谈“教师教育信息化”》《综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当“国培”插上远程培训的翅膀》《新时代机遇与挑战—— 成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助推教师顺应时代发展,赢得“未来战场”。

20年,信息技术不断走进课堂、变革课堂,我们紧随技术前沿,我们策划《交互白板走进课堂》《移动学习:让未来学习的梦想照进现实》《“电子书包”:小荷又露尖尖角》《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教育遇见VR》《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区块链重构教育》等专题,引领技术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

20年,我们在不断前行的同时,也在不断“回头看”。“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来自实践的报告”“创新时代”“在线教育”等一些系列专题的策划与实施,也是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的深度思考,并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策略。

人物访谈,记录信息时代的教育声音

翻阅20年以来、10年以来,杂志刊登的众多人物访谈以及对话,依旧能够感受到彼时彼刻时代脉搏的跳动,很多的观点和思想在今天仍然高屋建瓴,让人感慨“先见之明”的预言者的洞察力和前瞻性。

“教育信息化伴随教育生态的构建,突显了‘融合’的特点,是教育、教学、教科研的融合……是课内外的融合,是渗透在每一个人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融合。”2007年,时任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的李奕同志在本刊卷首的描述,现在看来已经常态化了。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作用日益凸显,即使是人们普遍认为革命性变化最慢的教育领域,这种革命也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融合所产生的变化将越来越剧烈。”多年前,时任中央电化教育馆王珠珠馆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的陈述,如今也已成为现实并将持续。

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教育的发展同样与所处的时代背景、舆论观点倾向、政策导向、前沿科技发展密切不可分,杂志多年来坚持开设“高端访问”“人物访谈”栏目,把访谈的对象聚焦于在信息技术领域深耕的专家、学者;将话筒摆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面前;让处于教育一线的校长们发声;对话走在时代潮流最前头的企业家们。从更权威、更专业、更广泛的视角、更高的站位、更前沿的透视,引领读者们去洞悉政策出台背景、前沿观点、办学理念、先进科技等,除却聚焦信息技术的层面,我们也在不断调整访问人物的宽度,试图从一个大的教育观审视信息技术的发展,窥探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记录每一年“大教育”背景下的重大事件和研究方向。

访谈内容议题也是时代的见证与缩影,从信息技术课程到底有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对其开设失去了信心,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从理论与实践的交融,看信息技术课程变革的方向与路径,到信息技术能否“颠覆”和“变革”学校教育、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只有一“墙”之隔。从技术如何施力教育,助力深化教育領域综合改革,破解教育的公平、均衡难题,到未来学校的走向是什么,再到项目制学习、创新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督导评价等。很多的议题并没有结束,如今依旧是我们所关注的。

我们面对面的人物有的虽已故去,其言论却深深影响了一代人,比如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何克抗教授,教育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何克抗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如何应用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这也是全世界在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重大挑战。陶西平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作用反而更加凸显,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品格。

这本杂志也记录了很多现在仍活跃在各自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思路的形成,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认为,从技术本身来说,学校要对技术有比较客观的判断,任何一种技术的采纳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我们称之为“技术采纳曲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余胜泉教授提出,数据将是学校最有价值的资产,比学校的大楼都值钱;互联网不可能取代学校,但是可以改变学校的基因;基于大数据建立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董艳教授提出,项目式学习重新回到教育者的视野中,还需要将项目学习与学科知识进行通整,甚至需要跨学科设计。

20年来,全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教委领导以及部分区域的主管教育的正副区长、教委主任、副主任等接受了我们的访谈,访谈将带着温度的经验策略、发展模式,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记录和传递,引领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

教育改革前沿,信息技术助力创新教与学方式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2000年,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等重要文件。课程名称从“计算机”改为“信息技术”,这样的定位更加准确、内涵更为宽泛、视角更趋国际化,这奠定了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形态。

2003年,根据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该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2017年,根据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要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提供技术多样、资源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识别与分析问题,抽象、建模与设计系统性解决方案,理解信息社会特征,自觉遵循信息社会规范,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中国公民。

2020年,教育部推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要更新教育理念,指出课程设计应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育人因素,引导学生健康的技术价值追求,提高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与创新的能力。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征,设计活动情境,注重学生在项目中学习;依托快速发展与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工具,保持对新技术成果的开放性,鼓励师生共同学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过程,是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面向未来,为了不错失,乃至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未来各行业的发展对于信息技术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育人目标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宣传推广教育信息技术新进展、新理念、新经验,助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推广与应用。杂志刊发过许多专家与一线教师关于微课制作技术、智慧校园、混合式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课程、翻转课堂、机器人教学、计算思维培养、人工智能、研学旅行等理论与实践文章,对其中有些内容还开设了专栏,这给教育行政人员与中小学教师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开展工作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我们将继续牢记国家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初心,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教育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与管理中的运用,更好地发挥中小学信息技术独特的育人价值,助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

技术应用,赋能教育改革创新动力

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来说,内容建设的切入点是信息技术,在杂志20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跟随技术的升级和迭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是建设驱动,区域和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如火如荼。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资源平台与技术支持下的课程,无论是教学设计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完善,还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方面,对学校和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这也促进了学校基础建设的改变,校园空间设计、数字校园建设都成为学校主課题。

这一阶段,杂志刊登了全国各地“校校通”和“城域网”建设的情况,重点关注了校园网应用平台搭建和资源体系的构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以此为开篇,关心和关注农村远程教育。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杂志更多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兴起,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走向技术与学科融合。杂志相继推出《“电子书包”:小荷又露尖尖角》专题,详细解读和清晰界定“电子书包”及其作用。杂志先以“现象观察”栏目的形式,讨论了平板电脑进课堂的利与弊和其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影响。而后推出专题《平板电脑试水课堂教学》,探讨了平板电脑及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变革。同时,杂志还推出了翻转课堂和游戏化教学的专题策划。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三通两平台”建设成为重点。杂志又推出专题《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聚焦“三通两平台”建设》,并将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内容做成系列。同时,杂志还推出了《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这也标志着微课走进课堂教学;杂志又相继推出了《中小学,慕课来了——多元在线教育形态的探索与实践》《创客教育与教育创新》和来自实践的报告等系列专题,报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实践和创新。杂志在2015年第1期推出《公平与质量:北京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程》专题,并从当年第4期起开设“北京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栏目,助力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2016年被称为“VR元年”,杂志在第11期呈现了专题《教育遇见VR》,阐述VR教学带来的体验、机会与挑战,述说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后续又专门开设专栏,刊登VR教学的探究实例。

从2017年起,我国进入教育信息化2.0阶段。这时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这一阶段,杂志关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STEM+创新教育、项目式学习、“未来学校”建设、课程育人模式的转型升级、课堂改革和育人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教育部实施“停课不停学”政策,是对教育信息化多年来的“资源、应用、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的巨大考验。杂志跟踪连续报道了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与困惑。

近年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信息化,从技术辅助教学、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再到常态化的技术应用,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将会打开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广泛的学习环境。

“杂志+”线上线下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

近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打破纸媒的“束缚”,坚持“杂志+”理念,我们以杂志栏目内容为核心,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研训活动。活动的主题既有专家的专业引领,又有区域的经验分享,还有教师现身说法,教学实践案例分享。线上线下活动,不仅凸显了媒体的传播功能,更为读者提供了精准的服务。使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实现了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连接”。

正是因为线上线下的活动平台,我们相互走近,彼此结缘,交流碰撞,共同播撒希望,收获成功与快乐。这些年,为了体验教育的魅力,为了追求教育理想,为了分享教育智慧,我们一次次地汇聚在一起。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交流研讨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广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2010年,杂志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高峰论坛”。2011年,杂志举办“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高峰论坛”。这两届论坛聚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数字校园建设,为处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迷雾之中的校长指点迷津,论坛具有首创性和引领性。

2012年~2016年,长三角地区基于平板电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始进行电子书包、创新教学、智慧教学的相关探索。杂志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连续举办了“长三角电子书包创新教学研讨会”“全国中小学平板电脑创新教学展示交流研讨会”“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教学展示交流研讨会”“Pad及创新教学实践观摩研讨会”。推动平板电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课程整合,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愈加显现。2015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在杂志社设立二级协会“创新教育实践工作委员会”。杂志社借助行业协会的影响力以及自身聚集的专业力量,于2015年、2016年,分别在云南昆明、上海嘉定连续举办“中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创新课程研训会”,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7年开始,杂志创立了“面向未来 重构生态”这一活动品牌,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逐年递增。2017年,举办“面向未来 重构生态——2017教育创新实践研训活动”;2018年,举办“面向未来 重构生态——教育创新实践研训活动暨教学课例展示交流会”;2019年,举办“面向未来 重构生态——创新教育实践研训活动暨新时代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会——研究性学习课程与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2020年~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杂志社全体同仁排除各种困难,积极为线上线下的活动开展创造条件。我們共开展10余场“云聚未来 重构生态”线上系列活动:人工智能与创新课程设计、项目式学习与STEAM教育、怎么上好人工智能课、构建面向未来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落地探索、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与学习方式改革、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双减 聚焦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信息技术助力“双减”实施、携手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教育等等。

20年,近30场线上线下大型活动,我们邀请教育信息技术行业各领域的专家,立足专业优势,对接一线需求,为一线教育管理、教学提供专业引领与服务。这一系列活动既有精彩的经验分享、交流互动,也有新技术带来的快乐体验,在专家和一线教师之间建立起了畅通的渠道,让先进的理念、鲜活的经验充分碰撞,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20年来,本刊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立足实践,引领未来,从历史、战略实践的视角,策划了一系列宏大的选题和活动,刊载教育信息化实践中的好文章,注重权威性、实践性、应用性,服务于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引领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学科的创新发展。面向新时代,我们将继续满怀热情,以敬畏之心、匠人之心,创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下一个20年的辉煌。

猜你喜欢
杂志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杂志介绍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