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乐不可以为伪

2022-01-19 13:13林玲
乐器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性潮州古筝

林玲

杨秀明先生是我的恩师,我的筝艺人生开蒙于先生且从此与它相伴至今。

杨秀明先生1935年出生于潮州,2015年于耄耋之年卒于汕头家中。先生生前是“潮州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古筝演奏家,潮州筝艺术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生曾自叙:“余一生和中国音乐打交道已经有三十多年,50年代随徐涤生老师学习琵琶、筝,后受到许敦五、萧韵阁、高哲睿诸位先生的指教,70年代又向慧原法师学梵音,在诸位老师的指导下,使我略略窥见中国音乐的瑰宝——尽在音乐的追求中,求其‘静,取其‘神韵,所要者‘魂。”1981年2月,秀明先生在著名的现代中国古筝高等专业教育教学第一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曹正先生的大力推荐下,应邀至中国音乐学院执教潮州筝艺达十年之久。先生不仅以个别课的形式授课,还经常开办讲座讲授潮州古筝艺术。邱大成、李萌、周望等古筝演奏家及琵琶演奏家李景侠等均曾蒙其教诲。

1992年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洋溢着灿烂的金色。由汕头市文化局、中央乐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年鉴》编辑部、北京音乐厅八单位联合主办的“杨秀明古筝独奏音乐会”在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北京音乐厅举行。其时可谓高朋满座。如此高规格、如此隆重的音乐会不仅仅是对于秀明先生、即使对于潮州筝派以及整个潮汕传统音乐来说都是空前的!因此,我自然不会缺席。

正是这场与众不同的音乐会,不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且以至于秀明先生已往生多年后的今日,我仍时常历历在目、不能释怀……

在音乐会曲目中有一首《千声佛》,其主旋律通常演奏时长只有约一分钟,先生却在弹其中一个刮奏的同时顺势而立,纹丝不动地停在那里数秒后,飘飘欲仙般地回到座位上来。如此凝神定气耗时几十秒,先生竟然能够使其音乐的意境浑然一体!当时,先生的这种表现方式遭到多人非议。而我却被他夸张适度的演奏震撼到从心中油然升起了敬佩——这正说明我对先生有着灵魂深处的理解。

我与秀明先生的不解之缘可追溯至我的童年时代。那时的先生正在经历他人生最为痛苦的坎坷,其人生的轨迹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变故,性格内敛、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先生在汕头可信赖的朋友极少,其中就有我的父亲和母亲。一天,先生搬来一台古筝,我上前拨弄了几下即被它优美的音色深深吸引。这是我此生第一次亲近古筝。那时母亲已经教我学了琵琶,但我总是感觉琵琶抱着弹太累,于是央求母亲说想学古筝,母亲不但不反对而且还教了我一些筝的基本弹法,并请秀明先生听了,他很惊奇,说我是个“鬼精仔”。于是先生便默认了我这个弟子、并引领我走上了古筝学习之路。先生一肚子的潮州音乐是由母亲请他不断地把谱子写下来再拿给我弹的;另外母亲会唱很多潮汕小曲,于是她一边唱我一边模仿着弹。我从小受母亲日日温习琵琶的熏染,对潮州音乐有着近乎天然的悟性,经常会陶醉其中、弹得停不下来,因而几乎每天都能学会一首。母亲趁先生来时就请他听。每当此时,先生脸上总会流露出难得的和蔼。我就是这样学会了大量的潮州传统音乐及筝曲。

秀明先生传授筝艺并非如他人惯常的、每周一两次周而复始地回课、不厌其烦地讲解和手把手地教指法、讲曲意,而是不定期地唤我和其他学生去,当着我们的面摆开架势十分投入地彈奏他认为应该教我们的曲子,却从不告诉我们具体如何弹。我们只好边听边看,努力模仿其奏法以及音乐的表达。秀明先生经常提醒我们说,弹琴要用呼吸,勿用蛮力;不需要那么使劲,放一点就行……尽管我听得似懂非懂,可先生总是认为我是他一众学生中唯一懂得他音乐的人。不过我那时的确非常喜欢听先生弹琴,因为他弹得太好听啦!我被这种美诱惑得不能自已,于是就尽心尽力地模仿先生弹琴的手形、指形、身形以及运指、过弦方式、左手按变、呼吸气韵等等。因此,随秀明先生学琴,实际上是在悉心观察、聆听、再用全部身心去感悟,才能成为听得懂他的音乐的人,才能更进一步,弹得跟他一样好听!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回顾我大半生追求古筝艺术的跋涉之途,深深地感悟到,秀明先生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气、韵”二字,即“呼吸与意韵”。真正好听的音乐都是在一呼一吸间由内心自然形成的气与韵化出的。这是先生传授予我的最为珍贵的方法和理念。

秀明先生曾这样诠释音乐:“音乐,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是人类智慧之结晶,弘法利生、净化有情、开发智慧之法宝。人之生命有限,时空无限;舞台有限,音乐无限;表演有限,欣赏无限。”

先生对音乐言简意赅的诠释可谓精辟!同时这也是他对自己倾其一生所追求的音乐的形态及其精神内涵的总结。先生的音乐既没有被所谓“学院派”的正统、炫技习气所熏染,也未曾为民俗之气所蒙尘,而是从淳朴的民间音乐中升华而上的、以超凡脱俗的禅境为独特意蕴而著称、并为世人称道。

人的佛性因修而显。因为人有一种自觉和自律的意识和智慧,通过修行可以回归体性、清净自性的境界。六祖大鉴禅师慧能开悟时所讲“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本生万法”中所指自性,其实人人具足,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当你要用时它却会发挥作用。秀明先生对“音乐,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的诠释,与禅宗从根本上真真正正的无我、破执,无相、无住、无念,明明了了的自性、明明了了的本来面目殊途同归。

秀明先生常启发我,弹琴就一个“静”字。“人一静,百物出”是他抚琴中时常的参悟。“静”可为“净化”之意,但更直接的是演奏中随时会显露的清净自性;自性清净则万法生,宇宙诸物融为一体,自然不分彼此,随心所欲处处由手指的灵动自然流出,或许可以理解为“何其自性,本生万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体现。我还从先生的演奏中真切地体会到,先生在自己的音乐里,信奉的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唯心无境,不染尘劳,超凡脱俗。呈现的是无善无恶、无爱无憎的状态,只有了悟了缘起如幻,才有可能在莫大的舞台上,一呼一吸间站在那里数十秒纹丝不动,如入无人之境……

先生当年或许还不是佛教徒,但他天生的根性(佛性)和悟性却很通透。而且他对音乐的这种感悟我天然地能感受得到。因为在他所教过的学生中,唯独我的音乐他十分认可。

时至今日我豁然醒悟,为何作为民间音乐的潮州筝曲从先生的指间流出时,是那样的动听且超凡脱俗?原来万法唯心现量,乐由心生,所奏之乐当然所显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点含糊不得!秀明先生古筝艺术美的真谛也是由此而生。

琴、棋、书、画四艺并称的记载,可追溯至唐代书画美学理论大家张彦远的《书法要录》,至宋元,此四艺在文人士大夫阶层遂蔚然成风。作为修身、养性、怡情之必备,宋元文人精研琴棋书画,将诗与乐、书与画融会贯通,逐步演进为中国传统文化标志性的重要元素之一,亦已为中国传统文人之标配。

秀明先生深受此观念熏染,并以此为终其一生的追求。其中尤以欧阳修们所追求的“文人琴”调清雅、声直抒、韵疏迟以及苏轼等开创的“士人画”中“墨戏三昧”的水墨清纯表现为终极境界,以体现禅定时澄明寂静的心境,达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自然无我之境。因此,先生以其大半生的心力,潜心钻研,孜孜以求,以笔画展现其逍遥自适心态,体现其率真无我的君子品格。恰如田青先生多年前在为恩师的唱片所写的序中所言:“他的画,亦如他的音乐,自然脱俗,随意泼洒,直逼禅境。”也正因为如此,当年赵朴初先生在欣赏了秀明先生的独奏音乐会暨画展之后欣然为其所绘长卷题词曰:“海潮往复高低呗,林鸟和鸣大小弦。早许音声为佛事,不期画笔落梵天。溪头池角鱼蛙乐,牛背山腰岁月闲。画到未生前面目,雄鸡一唱破重关。”

为此,田青先生将恩师誉为“最后一位传统文人”。对此,我深以为然。在《杨秀明潮州筝曲艺术·合辑》付梓之际,为了这份铭刻于心的恩情,我欣然承接了恩师未尽之遗愿,将他生前付出了无数心血的《潮州筝曲集》精心梳理、编订出版。借此永久地感恩与怀念这位赋予我古筝艺术生命的父辈、潮州筝艺术流派的一代宗师。

此合辑中的潮州筝曲,是秀明先生受聘于中国音乐学院期间订谱的,也是他从事潮州筝乐传承、演奏几十年的艺术结晶。因此内容相当丰富,其曲目数量、质量以及所涵盖的范围,是目前所有已出版的潮州筝曲谱集所无法比拟的。它的出版不仅完善、丰富了我国传统筝曲的教材,同时对潮州筝乐的传承、演奏、传播均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自性潮州古筝
重思慧能的“自性”
——从体、相、用出发
寻找潮州
禅悟·自性·高山流水
以荣格原型理论分析《天之骄女》中马琳的悲剧
浅论荣格心理分析的自性观
古潮州府释道文化刍议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