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与增强MSCT对腹部占位性病灶诊断效能对比*

2022-01-20 14:44李昱茜彭建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造影剂造影影像学

李昱茜 孟 欣 白 炜 彭建勇

1.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陕西 西安 710043)

2.日照心脏病医院超声科(山东 日照 276800)

腹部属于躯干的一部分,位于胸部与盆部之间,分为腹壁与腹腔两个部分[1]。目前,临床上对于大部分腹部占位性病变的致病原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既往有研究显示[2-3],由于腹部解剖结构复杂,部分病灶相对比较隐匿,且病变种类较多,故临床上出现漏诊和误诊的几率较高,从而使得临床对该类病变的处理较为困难和棘手,其中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及定性最为棘手。故寻找能够准确诊断且科学的检查方式提高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4]。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腹部占位性病变常用的辅助方法,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为了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本研究选取了68例腹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增强MSCT对腹部占位性病灶诊断效能,旨在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8例腹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活检证实。68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为19~71岁,平均年龄(47.74±5.51)岁,其中肝癌10例,肝脓肿14例,卵巢囊肿34例,胰腺癌12例。临床可见月经不规则、腹痛、腹部肿块、黄疸、便血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超声造影检查。

纳入标准:未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手段;影像学资料与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孕妇;既往有腹部肿瘤手术史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检查设备:德国西门子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前8h内禁止食用渣质食物,检查当天饮用适量水,充盈膀胱。患者扫描取仰卧位。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扫描层厚为5mm,间距为0.8mm,重建间隔5mm。先实施平扫后利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静脉注射80mL碘海醇试剂进行增强扫描,扫描注射速率3mL/s。超声检查采用3.5MHz的腹部探头,首先利用二维超声通过横向、纵向、斜向多方位观察记录肿块的大体情况,确定病灶位置,确定之后通过外周静脉注射2.4mL造影剂,观察超声造影模式下的病灶造影剂增强和消退特点,记录相关数据。CT扫描完成之后利用其专用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

1.3 观察指标分析超声造影、增强MSCT检查中病灶形态、大小、密度、造影剂增强与消退等影像学征象,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检查、增强MSCT检查诊断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上述结果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与更高年资医师讨论后作出最后结论。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超声检查、MSCT检查诊断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比较对比病理资料,超声造影检查共准确诊断患者60例,准确率为88.24%;MSCT检查共准确诊断患者64例,准确率为94.12%,高于超声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超声检查、MSCT检查诊断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比较[n(%)]

2.2 不同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肝癌:超声表现:病灶呈圆形,周围肝实质光点粗糙,内部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造影前可见点状血流信号。注射造影剂之后,肝癌动脉相增强以高增强为主,门脉相、延迟相均以低增强为主,为典型的“高-低-低”的“快出快进模式”。MSCT可见圆形或类圆形肿块,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图1),肿瘤周围可见假包膜,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动脉期强化明显(图2),不均匀,门脉期和肝实质期迅速下降。

图1 CT平扫可见肝左内叶镰旁见斑片状稍低密度灶。图2~4 CT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呈轻度强化。

肝脓肿:腹部超声显示均为单发病灶,其中5例为低回声肿块,7例为无回声。脓肿壁表现为强回声,厚薄不等,外壁光滑,内壁不平整。周围可见环状回声的水肿。注射造影剂之后,动脉相呈不均匀或以周边为主的高增强(图3),内部可见分隔状增强。门脉相、延迟相增强消退或呈等增强(图4)。MSCT表现为单发低密度区,边界较为清楚,3例可见气体或液平。增强扫描脓肿壁呈规则环形强化,表现为典型“双环征”,部分可见分隔状强化,脓腔无明显强化。

卵巢囊肿:超声检查显示32例囊肿无回声,囊壁薄且均匀有19例,其余13例囊壁增厚,呈乳头状,囊肿内部无明显钙化,彩色多普勒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可见囊壁光滑,强化均匀。MSCT表现为子宫附件或附近区均匀囊性病变,边缘光滑、清晰,内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囊内多无分隔,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

胰腺癌:超声检查显示6例为局限性占位,3例为弥漫性肿大,呈“分叶状”,边界模糊,轮廓不规整。肿瘤回声不均匀减低,伴有强回声斑和无回声区,后方回声衰减,6例可见胰管扩张,呈“截断样”,2例伴有腹水,超声造影示不均匀低增强。MSCT可见实性肿块,3例呈弥漫性肿大,腺体外形模糊,密度不均匀,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强化明显,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肿瘤远端可见胰腺萎缩和胰管扩张,10例可见典型“双管征”。

3 讨 论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5-6]。对于该类病变进行准确定性、定位是临床上制定下一步合理治疗方案的前提,但是由于腹部器官、部位较多,病变来源较广,给临床诊断增加了一定难度[7]。超声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腹部占位性病变的传统检查方法,该检查操作简便、费用低,可重复操作,因此,在疾病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检查容易受患者体型、体内肠气和超声波强度的影响,使其定性、定位诊断价值降低[8-10]。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超声造影技术的出现,在肿瘤的定性方面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化。与超声造影检查比较,MSCT检查不会受到患者体型与体内肠气的影响,对病变定性、定位诊断准确性更高,临床优势较为显著[11]。但CT具有辐射,且少部分患者对CT造影剂过敏,不利于短期需要多次检查或肾功能不全等患者。

本研究选取了68例腹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超声造影与增强MSCT检查诊断该类病变的准确率,结果显示,MSCT检查诊断腹部占位性病变的总诊断准确率高达94.12%,高于超声造影检查的88.24%,其中肝癌的诊断符合率最高,其次为卵巢囊肿、肝脓肿、胰腺癌,除卵巢囊肿外,其他几种病变比超声检查准确率略高。总结既往文献研究及本研究资料可知,超声检查除了具有上述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势之外,还因其在检查过程中无辐射损伤而被大部分患者选择[12-13]。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深入与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超声检查受其声波检测范围的影响,导致其对于腹膜后体积较小的肿块的检测缺乏一定的灵敏度,进而漏诊和误诊率较高。而MSCT检查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与超声检查比较,MSCT检查扫描范围更广,时间更快,空间和密度分辨率更高等优势[14]。其次,该检查还拥有强大的后处理技术,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对感兴趣区域进行任意轴位重建,获得图像清晰的多方位图像,但是该检查因存在辐射损伤、造影剂过敏等不足,无法成为临床首选影像学方法。

综上所述,超声与MSCT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MSCT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率更高,但超声具有无辐射,且价格低的优势,适合患者初筛或确诊后随访,临床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造影剂造影影像学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超声造影和x光造影区别?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