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同治”战略背景下的沈阳市城区水网建设总体规划

2022-01-20 11:09王玲侯莹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水系沈阳水资源

王玲 侯莹

【摘要】目前中央和省、市地方政府均将现代水网建设提升至重要战略地位,作为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伴随治水兴水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沈阳顺势而为,在“四水同治”战略部署指引下,认识和梳理沈阳涉水要素,围绕解决“水瓶颈”问题,提出打造“乐享水生活·水润大盛京”的战略构想,遵循多层次、分专项、有重点的设计思路,制定空间格局—建设行动—管控机制三大层面技术框架,探寻“四水同治”的“沈阳答案”。

【关键词】四水同治;城区水网;水资源; 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水管理;沈阳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1.050

1、时代与机遇:谋划地区水网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省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

1.1新时代治水新思想

水是城市的灵魂,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也为城市注入了别具一格的神韵。沈阳,因“沈水”得名,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洗礼,已发展成拥有常住人口900多万的东北地区唯一特大型城市,是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创新、交通物流和商贸会展中心。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治水兴水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新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中央“三新一高”要求和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对接国家、省水网工程建设的战略高度,结合沈阳实际,充分认识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 加快实施“四水同治”战略, 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要求地来勾画水网新格局,谋划重大水网工程,探寻管控体系,从而推进水利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沈阳水利事业发展新篇章。在此背景下,开展本次规划编制。

1.2地区水网战略意义

“四水同治”的城区水网建设在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城市风貌形象、传承弘扬历史文脉、优化城市发展格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她是城区水网建设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探索和有力实践;是推动沈阳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重要抓手;更是支撑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生态宜居之都的战略举措。

2、回顾与反思:沈阳市水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解析

2.1沈阳市历年治水历程

“水安则城安,水兴则城兴”,水系建设与各时期城市发展建设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开展了南北运河、浑河、蒲河三次大规模城市水系建设:南北运河的建设,为沈阳营造了百里环城水系;浑河生态治理,不仅为沈城打造了世界级滨水名片,而且彻底释放浑南地区改革发展的无穷势能;蒲河生态廊道建设,整合了沿线既有的资源,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事实证明每次水系改造都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发展格局。目前,沈阳由单一河湖治理改造迈向网络化提升建设新阶段,揭开了沈阳新一轮的河湖水网空间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2.2城区涉水资源概况分析

(1)研究范围

规划重点针对市内九区范围,包含和平、沈河、大东、浑南、沈北等9个行政区,总面积3482平方公里,涉及辽河、浑河、蒲河、北沙河等河流。

(2)水资源概况

自2010年起,沈阳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25.15亿m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341立方米,是全省人均的2/5,是全国人均的1/6,属极度缺水城市,人多水少,时空不均,且水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城市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城区内现有25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均为一级A,可用于再生景观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全市17个省考以上断面均已达标,但仍存在水质不稳定,优良率低的现象。

(3)水系现状分布

城区现拥大中小型河流渠52条,总长度约1300km,呈现横强纵弱、脉络单一、分布不均的态势。湖库水面53处,湿地4处,水域面积103km2,水域面積率达2.96%,位居东北地区前列。

2.3城区水网建设存在问题

历经千秋,沈阳市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自然条件、城市扩张、人口集聚等因素影响,仍然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生态恶化、水环境污染、水灾害频发、涉水经济文化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支撑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3、格局与构想:制定空间均衡、互联互通的生态水网框架

3.1制定生态水网架构

贯彻中央治水新思路,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四水同治”战略要求,结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围绕沈阳城市发展格局,全面开启沈阳治水新征程。

规划从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出发,统筹河、湖、库、湿地等各类水空间,发挥水优势,协调水量、水质、水域、水流等各类涉水要素,统筹协调好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和城市发展格局,构建系统性水网规划框架;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水城联接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景观及智慧水管理的需求,形成“4+2”类涉水专项。秉承强化落地实施的有效衔接、精准谋划项目的主旨,明确六类百余项工程和探寻逐级建管机制。该规划是基于不同层级间、不同功能间、不同行业间的协同融合,通过多部门的统筹协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多目标的“共创共赢”,高效发挥水网整体作用和综合效益。

3.2谋划水网空间格局

(1)制定规划理念

规划以乐享水生活、水润大盛京为理念,打造城市治水升级版,实现从单一河湖治理向网络化提升建设再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转型。以水网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以水润城、以水兴城的美好愿景。

(2)明确发展目标

以城区水网为依托,构建空间均衡、互联互通、四水同治的生态水网体系。建成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相适应、与国家和全省现代化进程相匹配的“空间均衡”践行区、示范区。

(3)水网功能结构

在全市生態框架的指导下,以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实现城市整体效益最优化为原则,梳理水脉大系统,处理好水系与城市各系统的关系,综合考虑调节洪水蓄泄关系、水资源时空分配及河湖生态节律的需要,总体上形成以浑河、蒲河、北沙河为主轴,浑北主城环城水系、浑南主城环城水系为核心,多处湖面水景和生态湿地为关键节点,以引棋入朱、引浑至北、引浑济蒲、引辽至蒲等重大区域性引调水工程和连通工程为纽带的一体化水网功能结构。

浑河、蒲河、北沙河三大主轴:浑河、蒲河、北沙河是沈阳最主要的行洪通道,也是区域乃至都市区极为重要的水源地、生态宝库和黄金水道。以“三河共建”高标准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轴承连带效益,加大洪水安全下泄能力,推进重要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建设,完善跨界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体系,开展干流及河口综合整治,为辽浑流域的高质量水利协调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浑北、浑南主城两大环状核心水系:浑北水环位于沈阳老城区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多元涉水邻水要素汇聚,经济发达、水问题交织;浑南水环地处城市向南拓展的核心地带,肩负着“创新高地、文旅名城”的战略地位。两环均为区域提供了重要的行蓄洪、水资源调蓄、水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是沈阳大水网的双核心。以洪水安全蓄泄、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重点,完善湖泊综合协同治理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双环在区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水利发展。

骨干廊道:沈抚总干、浑蒲总干、新开河等是沈阳大水网的骨干廊道,其中浑蒲总干承担着流域内行洪、供水、生态等方面的核心功能; 沈抚总干、新开河由南及北沟通区域内的东西向水系,为流域间的水资源输送、交通运输、文化交流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要充分发挥 3 条骨干廊道的综合传输效益,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系统治理。

关键节点:朱尔屯水库、辉山水库、上沙湖、曹仲湖、云溪湖等在内的重点湖泊,是沈阳水网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通过实施水系连通、退田还湖还湿及生态治理、综合调度等措施,进一步发挥湖泊在蓄滞洪水、调节径流、涵养水源、水资源调蓄、维系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水网的节点调节效益。

重要纽带:以引棋入朱、引浑至北、引浑济蒲、引辽至蒲等重大区域性引调水工程和连通工程,是延展区域大水网辐射范围、串联湖库、沟通河流的重要纽带,做好水源保护和控污治污等工作,致力打造水资源输送的清水廊道。

4、建设与管控:沈阳市水网建设专项行动与机制创新

4.1科学制定涉水行动计划

(1)以节水供水体系建设为基础,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民生水网

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在充分发挥大伙房输水工程、辽西北供水工程等骨干工程效益的前提下,推进辽西北二期工程后续,研究新辟辽河水网骨干工程,进一步扩大民生水网的调配水规模和辐射范围,均衡配水,全方位保障供水安全。

(2)以涉水生态空间保护为基底,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水网

推进东部引蒲入朱工程、南部沈抚总干提升连通工程、西部细河分水闸改扩建、北部辽河支流连通工程、南小河-蒲河连通工程等水系连通与引调水工程,加强蒲河、北沙河、朱尔屯水库、辉山水库等重点河湖以及东部水少地区的生态用水保障,强化水网连通性以及设施空间布局的均衡性。全力打造三带两环生态廊道,开展南湖、秀湖、丁香湖等湖泊治理,建设43处生态湿地,综合整治300km河道、改善河口、沿河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保障生态水网绿色化、健康化。

(3)以水污治理环境保护为抓手,加强宜居水环境塑造,建设景观水网

大力创新管河治河方式,稳步推进河湖水生态修复,努力建设示范河湖。同时提出水系廊道、水源涵养、水源地保护等水环境空间功能范围和空间管控要求。以“流域—水系廊道”为单元,统筹河湖水流连续性、空间完整性和水体功能保护要求,推进生态水系廊道保护和建设,全面提升河湖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4)以流域水系综合治理为重点,优化防洪除涝格局,建设安澜水网

结合城市防洪规划,将水生态空间进行功能管控分类,量身定制安全治理策略,将城区水系防洪、排涝、防潮体系全面提档升级,并兼顾其他安全风险,建立安全可靠的防洪排涝体系。同时开展城市排水泵站、老旧管网隐患改造项目、农村涝区治理等工程,优化流域水系综合治理,着力构筑水安全格局。

(5)以韵水美水文化惠民为主题,弘扬水乡滨水文化底蕴,构建文化水网

按照“水韵沈阳”的总体定位,以水网水系为脉,以沿线文化遗存为依托,深度挖掘水系水工的时代背景、人文历史,增强滨水空间主题文化建设,联合打造滨水文化带及城区生态文化圈,塑造“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亲水宜居环境,全面打造复合立体的文化水网。

(6)以水务监测信息管理为支撑,加强水网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水网

发挥区域科技与创新能力,侧重监测预警、数据传输、数据中心、综合业务四大方面建设,深化建设智慧化的监测网络、信息网络及管理网络,打造多网一体的智能水网工程。

4.2构建管施统筹协调机制

(1)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由市水务局牵头统筹编制规划方案,在做好四水同治工程的同时,将休闲设施、旅游资源以及河道景观和绿化景观等内容纳入水网方案,调整水系沿线的土地功能,策划一系列滨水开发项目,以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同时要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及各区政府全力配合,自然资源局、环保局、市政园林局和林业局全程参与规划全过程,通过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使水网规划的实施获得多方认可与支持。

(2)打造市区联动体系

形成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社会支持实施机制。完善规划标准,建立高效组织保障体系。做到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协同管理相结合,系统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结语:

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水网工程建设,打造“出门见绿,举目见水,碧水绕城”的生态宜居城市,实现以水润城、人水和谐、水城相融的美好愿景,使市区水域面积率由2.96%提升至4.11%,位居北方主要城市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子杰,徐驰.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水网思路探讨[J].人民长江,2021,52(增1):1-4.

[2]赵伟,杨晴,张梦然,刘青青,杨晓茹,张建永,基于“多规合一”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思路[J].人民黄河,2021年第2期:157-160.

[3]王平,郦建强,何君,郭旭宁,现代水网规划编制的战略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1年第9期:3-6.

作者简介:

王玲,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侯莹,工程师,设计人员,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水系沈阳水资源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最小和最大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