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贸易促进的现状分析

2022-01-21 09:28张智涵四川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一带贸易指标

文/张智涵(四川大学)

一、引言

作为丝绸之路复兴计划的提出者,中国已经走在了最前方。从2013年9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到2015年《愿景与行动》将“一带一路”计划全面铺开,如今“一带一路”计划已经基本实现了欧亚大陆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化3.0的浪潮中走在了前列。中国现已与共计137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订共190分“一带一路”相关文件,六年以来,中国与各国在港口、交通、通信、金融、建筑等97个行业中展开了深度合作。

以前中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以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主要涉及周边国家,这样的开放模式受制强、风险大。经过发展,我国的资源禀赋已经发生改变,成为全球工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但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和产能过剩等矛盾日益突出,故“一带一路”计划成为中国对外经济的答案。

二、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关于“一带一路”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描述主要涉及以时间分段描述(周强等,2016);分为文明、战略、经济、外交等行业类别进行描述(王义桅,2016;胡燕、章珂榕,2017);以资源禀赋对国家分类描述(李敬等,2017);以产业链顺序对各国进行分类研究(杜龙政、林伟芬,2019;徐坡岭、那振芳,2018)。

关于“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周强等(2016)认为可以分为全球环境、美日战略、盟国环境、认知差异、行动节奏、中国能力、战略规划七个方面。具体来看,李敬等(2017)将沿线国家分为俄阿为首的石油资源群体、印度与新加坡为代表的群体、中国与西北欧为代表的群体三个群体,认为这三个群体内部贸易竞争较为激烈;方慧等(2017)认为,文化差异通过影响交易成本阻碍对外贸易,且文化因素对各商品贸易的影响显著不同;杜龙政等(2019)通过研究产能逆向溢出效应得出部分省份民企融资难问题制约了“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程度,且贸易在社会经济环境较差的东道主国效率很差;徐婧(2019)指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产品互补性不高是部分国家与我国贸易额下降的原因;陈薇丹(2019)指出,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我国企业品牌形象的问题会制约“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

对于“一带一路”的贸易通道优化,周强等(2016)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应该和“一带一路”建设相互促进、提升沿线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加强虚拟空间对接、设计政策防范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积聚。李敬等(2017)认为,根据互补优势建立自贸区、协调竞争关系可以强化沿线各国的贸易畅通指数;胡燕等(2018)指出,由政府主导文化交流和民间组织合作可消除文化对贸易的限制;方慧等(2017)发现制定针对各国的差异化销售策略可以减少文化差异造成的贸易壁垒;杜龙政等(2019)和徐婧(2019)针对贸易竞争的研究得出产业转移可以减少盟国贸易摩擦,可以将不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并加大R&D投入;徐坡岭等(2018)指出,我国应该展现大国担当,提高对沿线国家的话语权以突破贸易互信困局;陈继勇(2018)指出,应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积极促进贸易与金融的往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与东盟和欧亚经济同盟等区域一体化组织合作以增加国外直接投资和贸易。

近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贸易畅通程度的研究多聚焦于单一行业或某区域的单边贸易研究,抑或是沿线国家贸易的某一个方面的研究,缺少对于“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全局性双边研究。本文将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报告》中的贸易畅通指数进行修改与数据补充,以对截至2015年底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的贸易改善情况进行分析。

三、“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现状

(一)贸易畅通的进展

贸易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发点,带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各个方面,因此贸易畅通也是“五通”的核心。积极贯彻贸易畅通的方针是中国走向世界经济体系核心国家的捷径,中国与各国的贸易畅通,不仅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有积极作用,也对各国的发展大有裨益。

在优化贸易壁垒方面,积极推动与各国各组织的交流,用顶层设计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发展,其中RECP协定已进行三次协商、金砖国家领导人11次会晤、上经合组织开展了18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已生效、“中日韩+”合作概念协商完成、中国——欧盟领导人已进行21次相关会晤、中国——东盟“愿景”、中非命运共同体等深化区域合作的双边文件以及与各国领导人的会晤都为降低贸易壁垒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于我国上海等地建立的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20个国家级工业合作园区以及29个省级园区已经建立完成。此外,与多个国家已达成双边投资协议和关税协定,为我国的外贸商品流出扫除了诸多障碍。

在对外贸易方面,截至2018年底,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6.47万亿美元,平均每年贸易增长率高出总对外贸易增长率1.48%。根据《201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2018年沿线各国与中国进出口占总额27.4%——达到8.37万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3.3%。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从2012年的1565.29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418亿美元,上涨54.4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从2012年的1166.0亿美元到2018年底的1690.4亿美元,上涨44.97%;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劳务人数从2012年的27.84万人到2018年的26.5万人,保持基本稳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带一路”秉持着“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使我国和沿线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加速发展。

在直接投资方面,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金额为424亿元,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额从2012年的1129.4亿美元到2018年的1349.7亿美元,上涨19.5%;新设外资企业从2012年的2.49万个到2018年的6.05万个,上涨145.9%;对外投资净额从2012年的878.03亿美元到2017年的1582.88亿美元,上涨80.3%;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2012年底的5319.41亿美元到2017年底的18090.37亿美元,上涨240.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各国政府的交流,在各国企业方面的交流也更加深入。实际上,虽然各国国企拥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自身性质问题很难频繁地“走出国门”,而民营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类企业,其体量也限制其很难有机会对外交流,而“一带一路”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平台。

(二)构建贸易畅通指标体系

贸易畅通指标体系旨在衡量我国与2015年之前签订合约的“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通道优化程度,主要包括六个指标:净贸易条件、经贸合作区的建立、进出口增长、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变化、经济自由度。以下是对这些指标的分类概述。

净贸易条件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的净易货贸易条件指数,衡量国家对外货物贸易条件优化程度的指标,该值越大,表明贸易条件优化程度越高。本文的指数构建是将净货物贸易条件指数最大的作为分母,各国的指标作为分子进行运算。

经贸合作区,数据来源商务部“走出去”平台和中国一带一路网,衡量我国与该国经贸合作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经贸合作区建立越多分数越高,没有则该项不得分。

进出口增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衡量各国与我国签订协议之后的进出口增长幅度。将各国与中国签订协议之前一年的进出口总额与2018年的进出口总额进行比较,以得出“一带一路”合作对该国与中国的货物贸易优化情况。其中得分越高说明增长越高。

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2018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衡量各国签订协议前后与中国的投资平均流量变化。将各国与中国签订协议前到2010年的平均直接投资流量和签订协议到2018年底的平均直接投资流量做比较说明投资渠道的优化情况。

经济自由度,数据来源于《2018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该指数用0到100的数字表示各国经济的自由化程度,其中分数越高自由化程度越高,本文选出自由化程度最高的新加坡作为分母,各国的数据作为分子测算自由化程度。由于篇幅限制,表1仅展示排名前五以及后五共十个国家的计算数据。

表1 贸易畅通指标体系

(三)贸易指标体系分析

1.总体格局

根据测算结果我们得到贸易指数得分最高的“顺畅型”国家(评分大于3.5)有7个,平均得分为4分;次高的“良好型”国家(评分2.65到3.5之间)有21个,平均得分为3.05分;“潜力型”国家(评分小于2.65)有38个,平均得分为2.22分。其中新加坡最高为4.79分,最低的不丹仅有1.61分,总体得分方差为0.44,差距较大,表明这些国家贸易的发展仍体现不平衡的特征(图1)。

图1 分类国家畅通指数

此外,经过观察,前两类国家长久以来与中国有着良好的贸易往来,如:新加坡、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但是中亚、南亚地区国家的评分显然不高。原因可能有:这些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开放程度不高,有着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与我国长期往来的国家大部分贸易壁垒在协议签订之前已经被打通;中亚地区多为资源出口型国家,中国在这些国家面临的贸易竞争较为激烈,并且很多国家的政局长期不稳定,不利于贸易的进行。

2.分项指标

从分项指标来看,不平衡的特点依然存在,其中经贸合作区建设有待加强、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明显不够,且存在方差较大的特征。这说明,我国在“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下,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有了明显的加强,但是部分国家对我国的投资力度不够。原因可能是早期签订协议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结构中自然资源和劳动等占比较大,资本较为稀缺,向我国进行直接投资不符合比较优势;部分国家的政局长期不稳定、国际单边主义抬头也是原因(图2)。

图2 分项分布

此外,沿线各国的进出口额和中国对外投资两项指标表现较为理想,说明“一带一路”对我国“走出去”的目标贡献更为显著。这体现了中国与各国经贸合作的成果,为更进一步、更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三类国家的分指标分析,顺畅类国家的各项指标均处于较高位置,特别是中国对该类国家的直接投资以及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很明显,这类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畅通程度发展较为全面。

良好型国家除了营商环境:即净贸易条件和经济自由度与顺畅型国家差距很小,但是其他四个指标特别是经贸合作区指标均有明显差距,说明这些国家具有成为顺畅型国家的条件,只是与中国的合作有待加强,中国可以先解决与这类国家的主要矛盾即以经贸合作区来带动其他指标的增长。

潜力型国家的各项指标和其他两类都有较大的差距,这类国家首先亟须改善自身的贸易环境,消除贸易壁垒,中国也需要加强与这38国的合作,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图3)。

图3 分类国家各项指数

四、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现状

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没有将2015年之后签订协议的国家包含在内、直接投资的存量以及折旧问题没有考虑进去、某些国家的某些指标不合常识(如新加坡的净贸易条件指数)。但是总的来说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排名符合经验判断,结果大致准确。从本文的体系来看,“一带一路”的贸易畅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贸易畅通的水平仍有待提高,其中仅有7个国家与我国形成了真正通畅的合作,其余国家的贸易合作仍处于亟待加深的状态。

区域之间差别大,从总排名中可以得出,良好型、顺畅型国家大量集中在东南亚及周边国家,但是中南亚和非洲的国家大量存在潜力型国家,区域之间差异太大,制约了“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

分项指标差异明显,各国对中国的投资不足和经贸合作区建设不够多,这种情况造成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更多的是“走出去”而非“引进来”,想要真正成为开放型国家,需要“两条腿走路”。

(二)原因

中国与这些国家经济有待发展,所选国家除了新加坡等极少数国家外,其余多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困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会对投资、贸易造成很大的壁垒:关税、腐败、市场不完善等。

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仍然不高,在与美日等发达国家进行贸易竞争时多处于不利地位,使得我国在阿富汗、阿联酋、叙利亚等中亚国家的自然资源贸易中受到经济、军事等方面阻挠。

非贸易壁垒大量存在,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前多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这是比较优势决定的,导致中国在与一些国家刚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时,存在大量的体制、文化壁垒,这些壁垒短期难以克服,抑制贸易的进行。

部分国家设施极不完善,缺乏贸易进行的必要条件,导致贸易难以进行且投资发展也极其缓慢,因为作为主要投资力量的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耐心建设外部性极强的基础设施。

缺乏高水平的贸易合作机制,存在很多比较优势相似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与中国进行的贸易中进行竞争而没有很好的机制解决;欧亚经济联盟、海合会、OPEC等区域内经贸组织的内部合作制约了整个区域的一体化进程;此外,各贸易口岸的数据标准尚未统一,互认十分麻烦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通过2010年到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度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18年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以及商务部“走出去”服务平台、中国一带一路网等数据,做出一套衡量各国和中国的贸易畅通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的分析,得出现存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不平衡、各指标内部不平衡;不充分是指贸易畅通程度亟须提高,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处在“只通不畅”的状态,有待进一步加深合作。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贸易通道进行改进。加强政策沟通,营造良好经贸合作环境;加强和薄弱区域的区域性大国合作,发挥大国的带头作用;推进境内园区建设,加强投资“引进来”的建设力度。

猜你喜欢
一带贸易指标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贸易生命力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