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加固面罩在ICU脑卒中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吸氧中的效果观察

2022-01-21 00:35王姝邹圣强徐华兰冷倩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耳廓面罩移位

王姝 邹圣强 徐华兰 冷倩

(1.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江苏 镇江 212005;2.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江苏 常州 213017)

脑卒中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人口统计学的逐年变化,预计脑卒中的患病概率会进一步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将脑卒中称之为21世纪即将到来的流行病[1]。随着脑卒中患者人数的增加,卒中后治疗及护理质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2]。有创通气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严重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而面罩吸氧是ICU脑卒中患者拔管后的重要氧疗形式。但临床工作中发现,脑卒中拔管后患者由于舒适度改变、烦躁与神志尚不完全清醒等原因[3],面罩易发生移位,导致氧疗效果不佳。同时,临床护士为加强面罩固定,往往会更加收紧面罩松紧带,导致患者鼻根及耳廓皮肤受到压迫,引起皮肤发红及破损,增加了患者痛苦及ICU护士的工作难度[4]。因此,笔者研制了改良加固吸氧面罩,并将其应用于ICU拔管后的脑卒中患者吸氧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ICU 2019年5月—2020年12月诊断为脑卒中并进行呼吸机支持呼吸后成功撤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审批号:202101)。纳入标准:(1)进入ICU时诊断为新发脑卒中。(2)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4 h。(3)气管插管前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12分。(4)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2)怀孕及妊娠者。(3)有精神疾病障碍者。(4)面部及耳廓皮肤存在发红和破损者。最终纳入患者共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72±11.78)岁,体质指数为(22.66±2.64),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为(17.91±4.92)分,机械通气时间(137.33±50.23)h,拔管后GCS评分为(11.04±1.41)分;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1.54±10.71)岁,体质指数为(23.21±2.7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为(17.50±4.98)分,机械通气时间(134.76±48.91)h,拔管后GCS评分为(10.96±1.10)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在成功撤机拔管后佩戴常规吸氧面罩,按照科室统一的气管插管拔管后氧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每个班次接班时查看患者面部及耳廓皮肤。床位护士在患者拔管后及时评估患者面罩佩戴有无发生移位,并及时调整面罩位置,保持有效吸氧。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用改良加固吸氧面罩进行吸氧。该面罩的结构主要包括面罩主体、枕部托盘及固定带,见图1。

注:1.面罩主体;2.第3固定带;3.吸氧管;4.第2固定带;5.第1固定头;6.第1固定带;7.第4固定带;8.第2固定头;9.连接扣;10.第6固定带;11.第5固定带;12.枕部托盘。图1 改良加固吸氧面罩结构示意图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吸氧1 h内面罩移位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进行面罩吸氧1 h内面罩移位发生例数,即吸氧过程中患者面罩偏移,导致面罩无法遮盖患者口唇、鼻腔的任何一处视为面罩发生移位。面罩移位发生率=移位例数/总例数×100%。

1.3.2压疮发生率 包括患者面部及耳廓皮肤压红和破损的发生率。压疮的发生根据国际上最新修订的压疮分级评定标准[5]进行判断,压疮等级分为1~4期压疮、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和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红指一期压疮,指压时皮肤红斑不消失,但局部皮肤完好;破损指部分皮层缺失。若出现压红或破损任一情况视为压疮发生。压疮发生率=(压红例数+破损例数)/总例数×100%。

1.3.3吸氧1 h后指标 责任护士对患者吸氧1 h后的P(O2)、P(CO2)、RR及HR进行监测并记录。

1.3.4护士使用满意度 由研究人员自行设计护士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由随机分配至2组的各18名护士对使用2种面罩的移位情况及面部、耳廓皮肤压疮情况2个方面进行调查。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各项内容进行评价,很满意为10分,满意为8分,一般为6分,不满意为4分,很不满意为2分,总分为2~1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使用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2组患者拔管后吸氧1 h内面罩移位发生情况及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拔管后吸氧1 h内面罩移位发生情况及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2组患者吸氧1 h后各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吸氧1 h后各指标比较

2.32组护士对2种面罩使用后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护士对2种面罩使用后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改良加固面罩能有效降低ICU脑卒中患者拔管后吸氧1 h内面罩移位发生率 面罩吸氧法是危重患者重要的给氧方式,能快速改善患者氧疗效果[6]。而保障氧疗效果的关键举措之一在于保证面罩安全固定且不移位。常规吸氧面罩是采用一根松紧带从面部穿过耳廓绕到枕后的方式进行固定,对于躁动患者易导致面罩移位和脱落[7]。改良加固吸氧面罩改变了传统面罩的固定方式,将固定带从鼻根往上及两侧下颌角往后进行固定,结构更具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面罩移位情况的发生,保证氧气充分进入患者呼吸道,避免氧气泄露。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拔管后吸氧1 h内面罩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良加固面罩能有效降低ICU脑卒中患者拔管后吸氧1 h内面罩移位发生率。

3.2改良加固面罩可有效预防ICU脑卒中患者拔管后吸氧时压疮的发生 临床上持续使用面罩吸氧>48 h,皮肤发生损伤的概率高达70%[8]。患者由于鼻根部骨隆突处缺乏脂肪组织的保护,加上面罩长时间的压迫,易出现压力性皮肤损伤。同时,为了防止易烦躁的ICU脑卒中患者面罩移位的发生,护士往往会拉紧面罩松紧带,使面罩尽量贴合患者面部,较易忽视增加的压力会加剧对患者鼻部及两耳廓皮肤的压迫,从而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改良加固面罩通过面罩主体的3根固定带与枕部托盘3根固定带在鼻根及两侧下颌角处进行连接,改变了受力部位,尤其是第1固定带的作用,通过向上的拉力,减少了面罩对鼻根部皮肤的压迫,有效解决了常规面罩引起的压疮不良事件发生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面部及耳廓皮肤压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虽然2组患者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面部及耳廓皮肤破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加固面罩可有效预防ICU脑卒中患者拔管后吸氧时压疮的发生。

3.3改良加固面罩的应用可改善ICU脑卒中患者拔管后的氧合状况 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差,易遭受氧自由基攻击造成不可逆损伤[9]。如何积极有效地吸氧,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改良加固面罩确保了面罩佩戴的稳定性,有效遮盖患者口鼻,使氧气得以顺利进入患者呼吸道,减少了无效吸氧的发生,从而纠正缺氧状态,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尽早转出ICU。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吸氧 h后P(O2)及RR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吸氧1 h后P(CO2)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加固面罩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ICU脑卒中患者拔管后的氧合状况。

3.4改良加固面罩的应用提升了临床护士使用满意度 临床医生和护士对ICU脑卒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吸氧情况尤其重视。护士在给患者佩戴面罩时,尤其是对于神志尚未完全清醒甚至烦躁的患者,为保证吸氧的有效性,临床护士需多次拉紧两侧松紧带增加面罩牢固性,不仅增加了其工作量,也易导致压力性皮肤损伤这一潜在问题的发生,由此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对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影响、对责任护士工作自信心的打击和职业认同感的怀疑。改良加固吸氧面罩由于降低了面罩移位发生率,减少了患者面部及耳廓皮肤压疮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氧疗效果,从而减轻了ICU护士的工作压力,解决了护理工作中面临的难题。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使用改良加固面罩后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加固面罩的应用提升了临床护士使用满意度。

综上所述,改良加固吸氧面罩结构稳定,实用性强,能有效降低ICU脑卒中患者拔管后吸氧1h内面罩移位发生率,有效预防吸氧时压疮的发生,改善氧合状况,提升了临床护士使用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耳廓面罩移位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理想面罩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搓耳
——护肾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读编往来/评刊表
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