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写不具体的八大根因与对策

2022-01-22 09:32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绿萝卫生间画画

◇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黄 胜

初学作文及作文基本功较弱的学生常常面临一个老大难问题——作文写不长,写出的段落或文章像兔子尾巴——长不了。这一问题的根因是什么呢?有什么对策呢?小眼睛老师在此举例讲解。

根因一:思维没有发散开去,对事物观察的角度(维度)单一

有的学生写绿萝,只写了绿萝长得绿油油的,有很多叶子,看上去很舒服。然后就没话可说了。只注意到绿萝的这一点点信息,作文如何能写长?

对策:

我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观察绿萝,感知它的特点,感受它的可爱之处,掌握丰富的作文素材。

从大处看: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它?

它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茎长长了是什么样子?吸引人不?

绿萝在生长上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养绿萝,它有哪些作用?

养绿萝有哪些注意事项?

从小处看:

以叶子为例:什么颜色?怎样的形状?叶面有光泽吗?整盆绿萝的叶子看上去又有什么特点?

多方面观察了、感受了,再教孩子画个思维导图:

有了这么多维而细致的观察所得,何愁写不具体呢?例如:

我的植物朋友

张 语

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绿色的植物朋友,就是绿萝。绿萝常见于学校、办公室和人们的新房子里。把绿萝放在新家,新家的毒气就会被它吸收。(这里写了绿萝在哪些地方常见、有什么功能。)

它刚长出的嫩叶子是浅绿的,长大的叶子是深绿的,老的叶子是黄色的。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是爱心形状。看起来油亮亮的,特别美。(这一小段从颜色、形状、光泽等方面写了绿萝的叶子。)

绿萝一年四季都绿油油的。用手轻轻摸它的叶子,滑溜溜的,就像婴儿的皮肤,舒服极了。把鼻子凑前去闻一闻,一股淡淡的青草味扑鼻而来,令我神清气爽。(这段话从触觉、嗅觉方面继续写了绿萝的叶子。)

看着绿萝长得这么茂盛,真想摘下一片叶子来做标本。这时,风一吹,每一片叶都在频频点头,好像在说:“选我,选我!”看了这一片,又错过那一片,应接不暇,真不知道挑哪一片!(这段借采标本的想法,用拟人的手法写了动态的叶子的可爱。)

太阳出来了,我会抱着绿萝去晒太阳,它也好像很享受一样,懒洋洋的,默默地陪伴我。但遇到太阳太大时我可不抱它出去,因为它和我一样,怕暴晒。(这一段,小作者用生活经历写出了关于绿萝晒太阳的知识。)

我家的绿萝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季节,它成了我最喜爱的植物朋友!(结尾灵活交代小作者家绿萝的种养时间,并表达了对它的感情。)

根因二:所列事实、依据比较缺乏,以致内容空洞、抽象

来看李欣同学的第一稿:

我爱画画

李 欣

下课了,许多同学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就会画画。

我经常画画,每天都要画。我画起来很着迷。妈妈叫我吃饭,我也不听,还要画。妈妈叫了好多遍,我才去吃饭。一吃完饭,我又跑回房间画起了画。我有一次画到晚上十点多才睡觉。

我最喜欢画画了。

文中空洞的地方有:

第一段,“许多同学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做哪些事呀?比如:玩游戏、聊天、看课外书等。

第二段开头:“我经常画画,每天都要画。”“经常”没有具体化,通常在哪些时候画呢?要让读者明确地知道,就应当列出日常画画的时间。

第二段中间的几句话也很空洞,只讲了个大概,没有把“我画着画而迟迟不去吃饭”这个事例写具体。

第二段结尾更简单,那一次“因画画而不按时睡觉”的事,连大致情况都没讲。

对策:

把这些地方具体化,讲清事实,拿出依据,举出事例,就不空洞了。请看充实后的第二稿:

我爱画画

李 欣

下课了,许多同学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有的看书,有的聊天,有的做游戏,有的嬉嬉闹闹……而我就在画画。

每到课间,我就画画。晚上,我写完作业看到还有时间,我也拿出画笔和画本来画画。

我画起画来很着迷。有一天,我正画着画,妈妈叫我吃饭,我就说:“等一会,马上就来吃饭。”又过了一会儿,我画好了,可我还想画第二幅画,妈妈又来叫我吃饭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画笔去吃饭。吃饭的时候我老惦记着回到房间后该怎样画。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好了,我大口大口地扒饭。一吃完饭,我又跑回房间画起了我刚想到的内容。

有一次,我画着画着就着了迷,连时间都不记得看了,到了晚上十点多,我才想起要睡觉了,这才赶紧关灯睡觉了。

我最喜欢画画了。

根因三:事件的中间过程(情节)被省略,或没有展开

来看一篇有这方面毛病的短文:

华 清

有一次放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老家。

到了老家,刚下车,我突然感觉肚子痛。我像射出去的子弹一样飞快地冲向卫生间。在我打开卫生间的门时,一低头就发现地上有一条大约四十厘米长的蛇,全身都是黑色的,像披着铠甲一样。后来我叫爷爷把这条蛇弄走,爷爷拿了个铲子,把这条蛇给弄走了。

前面的起因写得还不错,但当时“自己”遇到蛇的反应如何?后来怎么面对的?怎么处理这条蛇的?这应是事情的经过,却被省略了。小作者马上就交代结果了——“爷爷拿了个铲子,把这条蛇给弄走了。”读者正想见识一下这件有点刺激的事呢,他却草草收场了。

对策:

我让该生把事情展开写,把经过写清楚了,文章也就具体了:

华 清

有一次放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老家。

到了老家,刚下车,我突然感觉肚子痛。我像射出去的子弹一样飞快地冲向卫生间。在我打开卫生间的门时,一低头就发现地上有一条大约四十厘米长的蛇,全身都是黑色的,像披着铠甲一样。

我吓得张着嘴巴,不敢发出声音来,生怕惊动这条蛇。听妈妈说过,蛇是会咬死人的,它的牙齿有毒。我死命忍住,不敢去大便了,我轻轻地向后退,一退出卫生间,就大喊:“爷爷奶奶,卫生间里有条蛇!好恐怖!”

爷爷闻声从房间出来,到卫生间瞧了瞧,转身到厨房找出一把铲子和一根棍子,回到卫生间。只见爷爷双手配合,一边铲起蛇的腰身,一边用棍子压住离蛇头几寸的位置,然后慢慢地将蛇移出家,抛到门外的田野里。

这时,我才感觉我的肚子又痛起来,赶紧向卫生间跑去……

那个暑假,每次上卫生间,我都要仔细查看一下地面和各个角落,担心又出现一条蛇。

根因四:只是简单笼统地叙述了大致过程或情节,缺乏细节

举个这种情况的例子:

玩飞机

星期天下午,我和爷爷带着飞机来到广场玩。

我打开飞机开关,放在没有风,人又少的地方。我慢慢地让飞机往上飞,我还能让飞机旋转呢。突然,不知怎么回事,飞机飞得很低。我说没电了,爷爷说可能是飞机坏了。我们回家充了一小时电,它又能高飞了。

这篇日记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了,可没有一处写了细节,“小作者是怎么玩飞机的”这一主要内容只让人了解了一个大概。这叫只有枝干,没有枝叶;只有骨架,没有血肉。自然不具体。

对策:

将每个环节或情节加以扩展,拉伸开来,将一句话写成一小段话。重要的情节里还得填充各种细节,事情才能丰满起来。

按照这个对策,我们来加工第一个情节:

第一个情节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我打开飞机开关,放在没有风人又少的地方”。先把这句话的顺序调整一下:我和爷爷找到个没有风人又少的地方,把飞机放到地面,打开飞机的开关和遥控器的开关。

有哪些细节需要表述清楚呢?

第一,找到的地方要交代清楚:我和爷爷找到个没有风人又少的地方——广场舞台的后边,这儿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墙,南面是一片树林。我想:我的飞机在这块宝地上空一定能自由翱翔!

第二,启动环节要写细致:我把小飞机底部的开关一推,指示灯发出黄色的亮光——开关打开了。接着,我将飞机平稳地放到平整的大理石地面上,后退几步,手握遥控器,“滴”的一声按下开关。只见小飞机背部的螺旋桨开始“呼呼呼”地转动起来,飞机开始起飞,徐徐上升……

这样,就将环境的具体景象、人物的具体动作(包括连续动作)、飞机启动环节的变化状态(包括亮灯、转动螺旋桨、上升)、发出的声音等细节都写清楚了,作文就变具体了。当然,细节远不止这些方面,人物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番心理活动,以及景物的一个动态或静态细节,只要是能表现中心的细节,都应去捕捉并描写下来,用它们来为文章增色。

根因五:思路枯竭或中断,没有往下接话或延展内容

暑假到了,有位叫阳阳的孩子在家长的要求下开始写日记。这天早上,阳阳在妈妈的督促下拿出了纸和笔。可是写什么呢?妈妈提示他:既然昨天白天没有出门,只有晚上才出去过,那就写昨天晚上的事吧。

可是,阳阳只写了一句话就不知怎么往下写了:

昨天晚上,吃过晚饭,我没有看电视,跟奶奶散步去了。

阳阳为什么只写了一句话就无话可写了呢?主要是阳阳在被动的状态下思路枯竭。一来他没有去领会家人不让他晚上继续看电视的良苦用心——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很不好,要调节生活,活动活动;二来他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发现不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物、事情。因此,他跟奶奶出去散步一圈,脑子里什么也没留下,毫无感触。最终,他陷入“无话可说,无话可接”的困境。

对策:

培养孩子的心智,丰富孩子的积累,敏锐孩子的审美。

要是孩子心智提高了,积累较丰厚了,有审美情趣了,当家人劝他不要看电视了时,他的内心会有反省:是啊,我白天看太多电视了,不能再沉迷电视了,要活动活动,要做点别的。有了这份觉醒,在“没有看电视”前面,他或许会把妈妈劝说他不要再看电视的话写下来:

妈妈对我说:“你今天看了一天电视,这可不好,要看看书,到外面去做做运动也好。看电视太多毕竟有不少坏处!”

妈妈的话他听进去了,印象很深了,他自然就会想起来,写下来。继而接上“我觉得妈妈说得很对。因此,我没有再看电视了。”这样,前面补上必要的话,讲清缘由,内容就“变长”了。

要是孩子有这些好的素养,跟奶奶来到外面,一路上必定有收获,有感受,有思考。于是,后面就能接上不少话,比如散步时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事物。比如,后面可以接话:走到滨江公园时,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后面可以将看到的美景细细地写下来。)

这样,内容就丰富了,具体了。

根因六:一闪而过的念头没有捕捉到,没有细细刻画人物内心

我看过学生的这样一篇日记:

考试

星期四的上午,我们进行了一次语文测试。

预备铃刚响,只见黄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我看到试卷,心里十分紧张。

有的同学赶紧抓住那五分钟,在争分夺秒地看书。

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心里又有了一阵恐惧。做第一面了,一看:这些是我拿手的题目,我很快就做完了。看到第二面的阅读题时,我就感觉不好了,有三四个题目都很难,做不出来,只好空着。

写作文一直是让我头痛的。写了四五行就无话可写了,我想啊想,一直想了很久,终于想到几句话,赶紧写上去。写到后面实在是想不出了,就赶紧加个结尾。

“丁零零”,考试结束了,我真希望试卷被风刮走,老师不要批改,不要发下来。

这篇日记没写具体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抓住这场考试过程中“我”的内心想法。因为对于读者来说,考试的过程司空见惯,没有什么看头,但考试过程中每个人的心理历程则是各有千秋的“神秘地带”,才是文章的可看点。日记中,有几个环节产生的内心反应、心理活动都被忽略了。所以文章显得空洞。

对策:

抓住当时的想法、感受来充实心理活动及生理反应:

1.第二自然段末尾:“我看到试卷,心里十分紧张”。怎样的紧张呢?当时内心紧张些什么?有些什么想法?紧张时有什么反应?补上。

2.第三自然段:看到同学在抓紧开考前的五分钟进行复习,也应当有想法呀,是不是也及时抱佛脚了?还是觉得没必要?这时的看法和选择也可捕捉下来进行分享。

3.第四自然段:“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心里又有了一阵恐惧”,为什么恐惧?恐惧什么?要表达出来,让读者看到,而不是只告知“恐惧”就完了。

4.第五自然段:做作文中思路停止时的“想啊想”,可以透露想了些什么,使内容更具体。

考试

星期四的上午,我们进行了一次语文测试。

预备铃刚响,只见黄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我看到试卷心里十分紧张:哇!要考试了,老师来个突然袭击呀!我根本没算到,一点也没复习,毫无准备呢!试卷容易还好办,要是很难……我越想越害怕,不觉双手抱住身子。

有的同学赶紧抓住那五分钟,争分夺秒地在看书。我却想:这样临时抱佛脚有用吗?一本书厚厚的,天晓得老师会出哪里的内容来考呢!才这几分钟,能记住多少知识呢?我还是不浪费力气好了。

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心里又有了一阵恐惧:这次没有复习,心里没有一点把握,要是有很多难题怎么办?要是考砸了,80分都没有,我怎么向妈妈交差呢?她会不会又像上学期那次一样,把我骂得很惨?

做第一面了,一看:这些是我拿手的题目,我很快就做完了。当看到第二面的阅读题时就感觉不好了,有三四个题目都很难,做不出来,只好空着。

写作文一直是让我头痛的。作文题目是“XX,我想对您说”。写到四五行我就无话可写了,我想啊想——还有什么可以写?还有什么话要对爸爸说呢?他很少回来,很少陪我,能有什么话呀……一直想了很久——我看了一下电子表,大概用了15分钟吧,终于想到了,我赶紧写上去,写到后面实在是想不出了,就赶紧加了个结尾。

丁零零,考试结束了,我真希望试卷被风刮走,老师不要改,不要发下来。

写作文就是这样,不但要还原当时看到的和做过的情景,很多时候,事件发生时人物内心会起波澜,会产生一个或一系列念头、想法,写作者要捕捉住这些念头、想法,根据需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家们总是能把事件中闪过的不到一秒的念头写成几百字,所以他们不存在写不具体的问题。

根因七:不善于展开对话描写,文中的人物多为“哑巴”

这里有一篇我收藏的问题日记:

难过的一天

早上,我上学迟到了,被同学们说。

上午上课,不怎么认真,读错了题目,又被同学取笑。

下午上科学课的时候,我开小差,没听清老师听写的内容,不知写什么,被老师发现,批评了我一顿。

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因为老师拖堂,让来接我的爸爸等了好久,爸爸却怪我拖拉。

吃晚饭的时候,我从桌子边走过,一不小心,碰掉一个碗,又被妈妈狠狠骂了一通。

今天我经历太多倒霉事了!真难过。

如果只是记录这一天遇到的倒霉的事,表明这天“经历太多倒霉事了”这一感受,这篇日记所列依据是比较充分的,做到了紧紧围绕了中心来写,毫无问题。但如果要追求作文的生动具体,让读者更清楚、更真切地体会到小作者的“倒霉”或“惨兮兮”,那这篇日记就有较大的修改空间。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展示人物的语言,文中的每一个材料都有语言描写的机会,但小作者让文中人都“成了哑巴”,没让他们说半句话。

对策:

写人记事的作文,只要人物说的话能表明中心,只要不是无关紧要的话,都要合适地记述下来,以增强现场感,让画面显得有声有色。对作文写不具体的孩子来说,写好人物说的话,更是一把金钥匙!有人总结得真好:人物一开口,字数不用愁。

上面那篇日记,我们来感受一下,人物“开口”之后,是不是不一样了呢:

早上,我上学迟到了。一进教室门,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张诗惠迟到了!”“张诗惠,这下你惨了,要写检查了!”……听了这些议论,我忐忑的心更紧张了,不觉流下了眼泪。

上午上课,我不怎么认真,老师突然点我读题目,我将“小军的身高为135厘米”读成了“小军的身高为135米”,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有的说:“哈哈,135米的身高,不吓死人吗?”有的说:“张诗惠,你的眼睛太不好使啦!怎么会掉字呀!”我顿时面红耳赤,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根因八:缺乏词汇,且没有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力不从心,写不清楚,难以写翔实

这里也举一个例子:

炎热的夏天

夏天真是炎热,我们到了公园,看见花儿被太阳晒得凋谢了,树木也被太阳晒得软软的,低着头。小河里面的水也被太阳晒干了。

路边的狗吐出了舌头。树上的知了热得一直叫:“知了知了。”有的人家开着电风扇,有的人家开着空调。打开自来水龙头,水都是温温的。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这么两小段话,还是在老师教了各种取材角度后写下来的,原文的错别字已改过来,标点符号也大部分进行了纠正和补充。其实,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哼哧哼哧写了半天,终于写了这么两段话,已经尽力了,是他当时的“力作”了。

但是,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这么点总让人不太满意,觉得这个作品水准较低,写得不具体,不清楚,更不必说生动有趣了。其根因是心智未开、积累不丰、语感缺乏、内部语言含糊、掌握的词汇和句式太少,还不足以通过遣词造句表达得确切又清楚。

对策:

不消多说,面对这样的学生,对策当然是让他多读书思考,多揣摩运用文字,平日增长见识,博闻多记,大量积累,提升语感,同时丰富内心,增强体验,逐步变得能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最后,再来看看上面两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后的样子吧:

炎热的夏天

今年的夏天真是炎热呀!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公园里所剩不多的花儿竟被晒得快要凋谢了,花瓣儿卷卷的。树木也被太阳晒得低着头,无精打采的样子,树叶儿变得软软的,蔫蔫的。小河里面的水比春天时少了很多,大概是被太阳大把大把蒸发去了吧。

路边的狗趴在树荫下却还吐着舌头,大口大口地哈着气。树上的知了热得一直在叫:“知了,知了,知……”

家家户户的人都躲在家里,有的成天开着电风扇,有的整日开着空调。中午,打开龙头洗手的时候,水都是热热的,像冬天时的洗澡水那般热。晚上洗澡,也根本不用打开热水开关了,洗“冷水澡”也一点不感觉冷。

……

还值得一提的是,习作能否写具体,还在于一个重要因素——习作者的作文态度。以上分析与对策是针对想写好而暂时力不从心的孩子来讲的。如果态度马虎,乱写一通,敷衍了事,写不具体是必然的。再怎么教也无济于事,纯属对牛弹琴。

猜你喜欢
绿萝卫生间画画
我的植物朋友——绿萝
一家公司的卫生间能有多惊艳
我的植物朋友
卫生间抢劫案
我帮你上卫生间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爱我家的绿萝
跳完了吗
我爱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