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深基坑内支撑拆除中的应用

2022-01-22 01:07王华燕章伟洋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1年22期
关键词:格构外墙底板

武 俊,张 波,王华燕,章伟洋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45)

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BI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深基坑工程地下室结构施工受内支撑制约,内支撑拆除风险高,施工难度大,严重制约施工工期。为解决此类问题,利用BIM技术指导内支撑拆除施工,可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项目成本,实现预期目标。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锦顺名居项目为例,阐述BIM技术在深基坑内支撑拆除中的应用。

1 工程概况

锦顺名居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项目占地面积18 264m2,总建筑面积177 880m2,地下3层,局部2层,主要功能为住宅、公寓、商务办公及商业。基坑采用荤素咬合桩+锚索+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深11.5m,周长为557m。

地下室结构施工按后浇带位置分为A~G 7个区,结合分区情况与内支撑支护形式,将内支撑拆除划分为Ⅰ,Ⅱ,Ⅲ 3个区域(见图1)。I区为小环撑,对应A区;Ⅱ区为对撑,对应B区;Ⅲ区为大环撑,对应C,D,E,F,G区。各区内结构施工达到内支撑拆除条件后,独立拆除,通过分区拆除,可降低内支撑对地下室结构施工的影响。

图1 基坑支护三维效果

项目基坑支护设有1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74根钢格构柱,环形内支撑梁尺寸为1.6m×1.2m,矩形内支撑梁尺寸为1.0m×1.2m,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侧壁间净距为1.2m,腰梁外侧与地下室外墙间净距为0.2m,内支撑梁顶标高为-4.000m,底标高为-5.200m, 地下1层楼板面标高为-5.600m,内支撑梁底部与地下1层楼板顶部间净距为0.4m。内支撑与地下室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内支撑与地下室位置关系

2 施工工艺

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过程,具体流程为:地下室底板及换撑板施工→拆除与塔楼墙柱冲突的格构柱→地下3层结构施工→地下2层结构及换撑梁施工→拆除内撑梁及剩余格构柱。

2.1 地下室底板及换撑板施工

换撑板强度等级及板厚同地下室底板,采用素混凝土,如图3所示。浇筑时应充分振捣,保证换撑板与支护桩充分接触。在底板上450mm处预留地下室外墙施工缝,采用止水钢板挡水,待地下室底板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地下3层结构施工。

图3 地下室底板及换撑板施工

2.2 拆除与塔楼墙柱冲突的格构柱

塔楼墙柱为主要竖向受力构件,不能后浇,因此需找出与塔楼墙柱冲突处,对格构柱进行换撑处理。利用BIM技术对基坑支护模型与地下室结构模型进行碰撞,共发现内支撑与结构墙柱冲突8处。

换撑采用临时回顶钢管立柱桩,用20mm厚、φ700钢管及30mm厚钢板制成。底板浇筑前,预埋钢板和地脚螺栓,并在底板面设置钢板,钢板与临时立柱桩底焊接,支撑梁处采用植筋,植入地脚螺栓与钢板连接,后与临时立柱桩底焊接,完成立柱桩安装,临时支撑与底板连接如图4所示。施工前,利用BIM技术制作格构柱换撑施工模拟动画,进行三维交底。

图4 临时支撑与底板连接

2.3 地下3层结构施工

底板及换撑板施工完毕后,进行地下3层结构施工,依次进行墙柱及梁板钢筋绑扎、架体搭设、模板安装及加固、混凝土浇筑,在地下室底上450mm处预留外墙施工缝并焊接止水钢板。

施工时格构柱与结构冲突,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1)格构柱与梁冲突 格构柱与梁冲突处,梁纵筋尽量拉通,若梁纵筋遇格构柱无法拉通时截断,将截断的纵筋弯折,按要求焊接到格构柱角钢上,进行角钢补强,在格构柱周边0.5~1m范围设置施工缝,同时预留梁纵筋,并采用支撑架进行回顶,四周支撑架≥2排,待地下室施工完毕且拆除格构柱后再进行此处施工,梁纵筋截断后,二次施工时采用机械连接,如图5所示。

图5 格构柱与梁筋冲突处理

2) 格构柱与板冲突 格构柱与板冲突处,板钢筋尽量拉通,不能拉通时,板纵筋在格构柱周边0.5~1m 截断预留,并采用支撑架进行回顶,待内支撑及格构柱拆除完毕后进行该处结构施工,如图6所示。板筋截断预留时,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应满足对应的接头百分率要求,也可采用双面焊接5d(d为钢筋直径)进行连接。

图6 格构柱与板冲突处理

2.4 地下2层结构及换撑梁施工

待地下3层结构施工完成,进行地下2层结构施工,地下2层施工同地下3层,换撑梁与地下2层同步施工,采用植筋方式,施工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地下2层结构与换撑梁施工

换撑梁施工时,其面标高同地下1层楼面标高,在基坑侧壁钻孔,将换撑梁钢筋植入基坑侧壁内,另一侧锚入地下室外墙,换撑梁布置间距为1.8m,与钢筋混凝土支护桩一一对应。换撑梁尺寸为400mm×500mm,面筋、底筋均为3φ22,腰筋为2φ22,箍筋直径为10mm,每间隔300mm布置1道。

由于换撑梁与腰梁间上下净距仅0.4m,为满足换撑梁混凝土浇筑空间,在换撑梁处地下室外墙安装0.1m高吊模,从吊模上方灌入混凝土,其余位置地下室外墙吊模高0.5m,换撑梁与外墙交接做法如图8所示。

图8 换撑梁与外墙交接做法

格构柱与墙柱、梁板冲突处理同地下3层。

2.5 内支撑拆除及吊运

施工前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以进度、成本、安全为主要考虑要素,合理安排施工。待换撑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拆除内支撑。项目内支撑划分为Ⅰ区小环撑、Ⅱ区对撑梁、Ⅲ区大环撑3部分,根据各区域工期安排,可对优先施工区域独立拆除。采用金刚石绳锯对内支撑梁进行分区域、分段切割。内支撑切割分段如表1所示。

表1 内支撑切割分段

内支撑切割时,尺寸为1.0m×1.2m的对撑梁切割长度≤1.8m,尺寸为1.6m×1.2m的环梁切割尺寸≤1.2m,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切割。

切割完成后进行内支撑梁的吊运,利用BIM技术提前规划运输路线,采用叉车和汽车式起重机进行吊运,共设置3个起吊点,运送时按规划路线运送至起吊点,由汽车式起重机吊出。内支撑场内运输路线如图9所示。

图9 内支撑场内运输路线

切割的内支撑梁块,由汽车式起重机吊出基坑后,转运至幼儿园区域进行粉碎,粉碎后回收其内部钢筋,将混凝土碾碎成石粉,用于地下室外墙的回填,可提高回填质量,变废为宝,降低施工成本,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3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为保证有效传递基坑侧壁土压力,消除安全隐患,换撑板浇筑时需使换撑板与支护桩充分接触并振捣密实。

2)内支撑梁底标高为-5.200m,地下1层板面标高为-5.600m,净距为0.40m,在结构墙柱与内支撑梁冲突位置,墙柱混凝土振捣困难,为保证浇筑质量,在内支撑梁上开φ70圆形洞口,将振捣棒通过圆形洞口伸入墙柱内,进行墙柱混凝土振捣。

3)叉车路过后浇带时,为防止后浇带周围出现裂缝须铺设钢板。

4)换撑梁与地下室外墙交接位置施工缝位于楼板上200mm,此位置为防水薄弱点,换撑梁混凝土浇筑不易密实,换撑梁与地下室外墙交接阴角位置也为防水薄弱点(见图10)。为加强薄弱点防水能力,采用BIM技术制作施工动画进行施工模拟,利用BIM技术可视化指导防水施工。

图10 钢筋混凝土撑换梁防水示意

5)内支撑拆除前进行施工作业或将其作为人行通道时,应在内支撑两侧设置安全防护。

6)为保证施工安全,内支撑切割时应严格控制切割尺寸。

7)内支撑拆除时,在支护桩顶冠梁设置监测点,监测拆除过程中基坑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各设16个监测点,当监测数据变化异常或达到报警值时,立即停止拆撑。

4 结语

以深圳市龙华区锦顺名居项目为例,依托BIM技术对内支撑拆除进行施工模拟,提前解决施工难题,依据BIM技术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利用BIM技术可视化优势,对内支撑拆除的复杂工序进行可视化交底,提高工人的接受能力,降低质量安全风险,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格构外墙底板
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施工工艺
外墙防渗工程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判断:哪位洗得快
浅谈工程边坡治理的应用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预应力锚索格构技术在边坡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板上叠球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硐室底板加固技术实践与应用
铝蜂窝复合材料客车底板性能研究及应用
双肢格构柱钢支撑在大跨度洞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