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岩崎文库藏《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天正旧钞本异文研究举隅

2022-01-24 11:44王明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异文写本大明

董 璐 王明娟

(1.延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清人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义传疑而并存例》曾言“凡著书者,博采异文,附之简策。如《管子·法法篇》之‘一曰’,《大匡篇》之‘或曰’,皆为管氏学者传闻不同而并记之也。”此处所言“异文”,就指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除了上述含义之外,异文还特指“不同的版本和经说”,如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曰“汉定天下,立群师,置群弟子,利禄之门,争以异文起其家,故《易》《书》《诗》《春秋》之文多异。”从以上对“异文”的定义可以看出,造成这一现象既有因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而产生者,亦有如“汉定天下,群师弟子”等诸多历史性因素。

从共时性和历时性角度来看,汉字作为东北亚地区共同的文化遗产,具备共时性特征。在历史某个特定时期,汉字曾是东北亚地区共通的文字和精神文化财富,是文化交流相通性的重要语言文字基础。而在历时性视域下,汉字载体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从甲骨文到金石文,再到简帛、纸张,其文本形态表现为写本、刻本、石本等。以写、刻本为例,其时间则含摄了六朝至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可以说,汉字文化圈是异文研究共时性的基础,汉字载体、书写文本形态和特定时代的用字等则是造成异文现象的历时性因素。共时性是异文研究的骨骼、经脉和血肉之躯,历时性则是以此为基础呈现出的不同面貌,或美或丑,或胖或瘦,或高或矮,或俊或秀,可谓“十人十色”,正是写本研究常言“一本一世界,一字一乾坤”。镰仓、室町时代,有不少宋元典籍传入日本,得到五山学僧的青睐和广泛阅读,有两部以“风月集”命名的僧诗选本,《江湖风月集》乃是其中之一。这两部选本在室町后期广为流传,产生了不少注本。《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是日本临济宗僧人东阳英朝为《江湖风月集》所作汉文注释,其主要本子均收藏于日本,包括写抄本和刻本。在诸多写抄本当中,岩崎文库藏《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天正旧钞本很有可能是该注本进入刊本时代之前最后一部较为完整的写本。

本文就以日本岩崎文库藏《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天正旧钞本中的异文为研究对象,考其源头,究其成因,在历时性视域下观其概貌和类型,以便发现异文在共时状态下的文本关联。

一、异体字形

下面所举《渊明》诗注,就存在因异体而造成的异文。《渊明》注云:

晋·陶潜,字符亮,谥曰靖节先生,初字渊明也。为彭泽令,郡守遣督邮至军,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咲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乡里小人’。

关于此处陶潜究竟是“叹曰”还是“咲曰”,实际上关乎陶潜彼时的心境。由于此段文字在宽永七年本中不存在,依据宽永九年本,此处应作“叹”,岩崎本作“咲”。岩崎本中“笑”的写法并不统一,如三山偃溪闻和尚《褙语録》“路不赍粮笑复歌”一句中,“笑”亦作“”。此类写法在敦煌写本中多有出现,右侧“关”有作类“美”字结构的情况。[1]453岩崎本《送人归沔水》“子归无口笑岩头”处,“笑”又作“”。《渊明》诗注中作“咲”,单从字形判断,应是“笑”字。此段文字出自沈约《陶潜传》、昭明太子《陶渊明传》,查之皆作“叹”[2],世传版本未见作“笑”者。由于此字关乎陶潜心境,更体现陶渊明形象在域外的传播与接受。如“叹曰”,则有无奈不甘之心,如“咲曰”,则释然或嘲笑。

“歎”字又作“嘆”,岩崎本中“嘆”多作“歎”,如《送人归沔水》中“祖庭秋晚之叹乎”,就用“歎”字。又《送人之江西》注文引“《般若多罗》谶马祖云:‘金鸡解衔一粒米,供养十方罗汉僧。’”其中“罗汉”的“汉”字作“”。

由于不能确定岩崎本《略注》参考的底本,此处或有底本的确为“咲”的可能。如此反推,因此处有“叹”作“咲”,故三山偃溪闻和尚《褙语録》“路不赍粮笑复歌”一句中的“笑”因写作“”,或此处有底本作“叹”的可能。因所见各本皆作“笑复歌”,“叹复歌”亦可作一参考。

事实上,此处将“咲”归为“叹”字的异体字并不完全正确,从抄手书写的心态和认知角度来看,他一定是将之按“叹”字来对待的,这一点毋容置疑。但是,从书写结果来看,此字又非“叹”字,而是“笑”的异体字。因此,简单将此处的“咲”认定为讹字似乎并不妥当。由于“文本的传抄,必然带来相应的文字舛误,其中原因较为复杂。除了抄写者主观上的删削,抄写者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及其抄写时的心理状态、所处环境、抄写方式或宇文所安所言‘抄写和重抄时认真程度的不同’”[4],这些都是造成文本异文产生的原因。

此处“叹”作“咲”异文虽然是孤证,但从写本异文的角度出发,这一现象提示出的文本意义在于,必须重新审视陶渊明辞官归隐前后的心态变化,包含对辞官行为本身的文学心理考察。

三山介石朋和尚《渊明》第三句“眼底悠然见不见”,诗眼在“见不见”三字,故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为释例。按《略注》的注解“此三四句面,谓逍遥自得之见,絶比伦之趣也。言中盖言渊明为侃玄孙,志在复晋室。故虽见南山,不入心,虽采菊,聊尔耳。但忧国感时之心而已。”又《江湖风月集》收录温州横川珙和尚《寄石林》其三诗云“大法兴衰关繋重,出头不得缩头难。春来残雪消镕尽,四面开窗看远山。”《略注》言“看远山者,或谓石林虽在乱世,忍持大法而无衰也。犹如雪后青山无变色。或云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是心中忧晋乱,故看山耳。”

晚宋时期,因大元入侵导致国破山河在的凋敝局面,触发了诗人的爱国热情。面对亡国的危机,诗僧们将自己的家国情怀寄托于偈颂之中。《略注》引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渊明》《寄石林》注释,并非单纯指明诗语的出处,将“见南山”和“看远山”相结合,认为渊明“看山”行为其实暗藏了忧国感时的心境。这一解读相当中肯而准确,身为方外之士,介石朋和横川珙不便用太过直白的语言表达忧国之情,遂借用渊明“见南山”来言说自己身处乱世,忧国感时的心境,颇有几分春秋笔法。

二、一字多形

裘锡圭指出,汉字“多形”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汉字存在异体,二是用来表示某一词的字往往并不固定,可以替换,或用本字,或用假借字,或用分化字,或用同义换读字。[5]因为一字多形,便产生出不同的异文。如下面的“休”和“体”。

《越上人住庵》注云:

歇处者,发明处也,体歇地也。

京大本、宽永本作“休”。“休歇”,意为停止,《胡笳十八拍》有“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休歇”在禅籍中多有出现,《五灯会元》青原和尚见山见水三重境界处就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此处“休歇地”,“地”同“处”。

笔者推断,可能岩崎本使用底本书写较为潦草,因在草书中,“休”字下方会有一横,如《草诀百韵歌》(图③)中所言“休助一居下”[6],就是指在写“休”字时候不能忘记下面要加上一“_”,如此,“休”字事实上有“休”和类似“体”的两种写法。如赵孟俯书《仇锷墓志铭》(图①)《归去来辞》(图②)中,“休”字皆作类“体”形:

在米芾的《吾友帖》中,“体”字作“体”(图④)。虽然京大本、宽永本皆作“休”,而岩崎本作“体”,有细微的异文差异。但基本可以断定,岩崎本此处作“体”,事实上应该是“休”,抄手的写法不标准,误将“”字写成了“体”。

以上所举,均是中国的例子。在日本的写本体系中,“休”字亦呈现出类似的特点。如:

永德元年《后愚昧记》中的“休”字就有如图⑤图⑥这两种写法,从形态上看,图⑤的写法与“体”字非常接近。图⑦则是天正9年10月29日伊势守心得书写的《上井觉兼日记》中的“休”字,由于岩崎本书写于天正14年,与此写法在时间上较为接近,故此能反映出此时相较固定的书写方法。(以上字例均引自东京大学史料编撰所资源库)

三、符号异文

在岩崎本中,有一些因为连字符而导致错讹的异文。连字符是写本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符号,主要作用是为了标示需要连读的两个字或者是固有名词不可分割。如《销印》中的“田地”二字,中间就有连字符,但是岩崎本此二字作“甲地”,很明显,误将连字符与“田”字混合成为“甲”字,属于因符号导致的异文。

《销印》注云:

或云拟罢参甲地也。

宽永本、京大本作“田”。因“田地”二字为一整体,故岩崎本“甲”字疑似连字符号。与“田”字中间“∣”相连而讹为“甲”字。

四、形近而异(讹)

此类异文的产生,主要原因为字形过于相近,故而书写中疏忽误抄。此类情况也是岩崎本异文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以下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佽-似 诀-訳

《览上方语》注云:

荆似飞得宝剑,有两蛟夹其船,几没。佽飞拔剑,斩蛟得济云云。世传孔子厄于陈蔡间,使穿九曲珠。过桑间,女子授以訳云:“密尔思之,思之密尔。”岩崎本“似”,宽永本、京大本共作“佽”。

案:其后“佽飞拔剑,斩蛟得济”处,岩崎本亦作“佽”,故前之“似”是形近而讹,敦煌写本《双恩记》“似闇室内一盏明灯”“只似如今弹指顷”中“似”在字形上均作“佽”[1]384。《康熙字典》解“佽”作“又佽飞,即佽非,古剑士,汉取为武官名。《前汉·宣帝纪》募佽飞射士。《注》轻疾若飞也。”可见此处的“佽飞”应是指古剑士,不作“似”。

又“诀”字,岩崎本作“訳” ,形近而讹。

案:“訳”为日本汉字“译”的简体字形。在日语中读作“やく”或“わけ”,意为“翻译”,即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另作名词时,有“意思、理由”之意。“诀”字,案《说文》“诀别也。一曰法也。”又《康熙字典》:“《韵会》方术要法谓决定不疑也。《列子·说符篇》卫人有善数者,以诀喻其子。《魏书·释老志》大禹闻长生之诀。”故此处应是指桑间女子传授给孔子的“诀”,即指方法。

(二)且-旦 姿-婆

《马郎妇》注云:

案:京大本、卍续藏均作“且”,恐非。按上有“至明”,下与之对,“旦”为确。又下文“至期”,亦可为对。“且”“旦”相讹之例,在敦煌王梵志诗“主人无床枕,坐旦捉狗亲”[7]校释中就有出现,可见较易相混。梁晓虹认为此二字“俗书往往相同”[8],故此造成讹误。

“姿貌”,京大本録作“婆貌”,恐讹。案《干禄字书》,“鼓”字俗书右侧“支”为“皮”,与“欠”字草书形近,极易讹抄。京大本释“婆”字,恐未识其形。

(三)恬-怗

《大慧塔》注云:

一日,因议及朝政,与师连坐。师怗然。

宽永本、京大本共作“恬”。

案:“怗”“恬”二字皆有表静的意思。“怗”字,《玉篇》释义为“服也,静也。”《太平广记》中有“怗然无声”,此处作副词,意思为安静。“恬”字,《说文》释义为“安也”,又《广雅》“静也”。从字书韵书的解释来看,因两个字均表达平静安然的意思,因此须从出处底本判断。据《嘉泰普灯録》卷十五“临安府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此处作“恬然”。岩崎本形近而讹。

关于这两个字形近而讹的释例,还见于敦煌愿文写本之中。依据钟书林、张磊对《敦煌愿文集》之《儿郎伟》的补校,编号P.2058写本中有“并交守分帖然”一句,此处的“帖”字,实为“恬”[9]字之误。可见在写本中“巾”与“忄”,“占”与“舌”极易相互混淆。

(四)大朝

千峰如琬跋文云“大朝更化,雪窦以寓半檐”,诸本有“大朝”“大明”两种情况。岩崎本作“大朝”,宽永本作“大明”。

案:“大明”“大朝”含义颇多,具体所指不详。依据《辞海》对“大明”的解释:

①指日或月。《礼记·礼器》:“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文选·木华·海赋》:“大明辔于金枢之穴。”李善注:“大明,月也。”亦兼指日月。《管子内业》:“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尹知章注:“日月也。”

② 唐宫殿名。

③《诗·大雅》篇名。

④ 年号。(1)南朝宋孝武帝年号(457-464)(2)南诏杨干真年号(931-937)。[10]依据“大明”后有“更化”一词,故“大明”应指朝代或政权为确。芳泽译注本列《添足》无着道忠之考,犹言此处“大明”盖是人名,非以降之明朝。言大明和尚移雪窦度化,松坡以受知,借雪窦寺房半檐寓居。无论是《辞海》第④条解释还是明朝,均与当时宋末元初的时代相距较远,其余解释又与后面“更化”不接,作人名似易解。又大明,或为寺庙之号。经查,国内以大明为山门之号的寺庙共有十座,其中位于浙江的有嵊州大明寺和三门县大明寺两座,但均距杭州较远,其名气亦与径山、灵隐等不可同日而语,故作寺名亦不确。

据此来看,“大明”还是释作“大朝”为确。关于“大朝”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一些。据《穆天子传》卷一:“癸丑,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后汉书·礼仪志中》:“每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大朝会万方,天子正临轩。”这里的大朝指天子大会诸侯群臣。又《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乾元殿,即唐之含元殿也,在周为外朝,在唐为大朝,冬至,元旦,立全仗,朝万国,在此殿也。”亦指朝会的场所。除此之外,郑谷《寄边上从事》诗:“高垒观诸寨,全师护大朝。”《旧五代史·僭伪传一·李景》:“景愿割濠、寿、泗、楚、光、海等六州之地,隶于大朝,乞罢攻讨。”《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时江南称中原为大朝,贫弱不能有为,熙载终以北人故,不自安,因弥事荒燕,殆于废日。”等文献[11]之中“大朝”皆指居于正统的朝廷。

又2009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南郊长安区韦曲对大朝刘黑马墓进行了挖掘整理,出土了墓志铭《大朝故宣差都总管万户成都路经略使刘公墓志铭并引》[12]。依据该墓志铭的记录,元朝正式建国号为“元”之前,曾经使用过“大朝”这一国号。据此,大朝应指大元,是国号。遂“大朝更化”之意,便指朝代更迭,由宋朝进入元朝,与“更化”,意思顺达。

(以下图片均引自《西安南郊大朝刘黑马墓发掘简报》)

墓志铭局部

刘黑马墓具体位置

五、版本异文

如《慈峰千佛阁》注文:

此篇离事相,指出理相,然而从华严宗旨见之,则理事无碍法界也。大小圆融也。宾主交参也。一多自在也。事事无碍也。莫认阁子。东坡《宿东林》诗云:“山色岂非凈清身。”

朵朵湖山千古佛,重重烟树一楼台。

善财到此不弹指,尽大地人归去来。

谓山河大地悉皆毘庐身土,草木国土莫非弥勒楼阁。然则不劳弹指,尽刹界众生可归此阁中者也。善财事见《华严经》。

按《苏轼诗集》,此句应作“山色岂非清净身”,《略注》所引作“净清身”。《宿东林》诗原题《赠东林总长老》,《略注》所引题名为《宿东林》,关于“一诗二题”的现象,需从收録文献的来源考察。依据《嘉泰普灯録》《五灯会元》等禅籍,东坡此诗的确题名为《宿东林》,如:

(临安圆智讲师)乃谒护国此庵元禅师。夜语次。智举东坡《宿东林》偈云:“也不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云:“只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曰:“是门外汉耳。”云:“和尚不吝,可为说破。”曰:“却只从这里猛着精彩觑捕看,若觑捕得他破,则亦知本命元辰落着处。”智通夕不寐,及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曰:“东坡居士大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持以告此庵。庵曰:“向汝道是门外汉。”智礼谢。[13]

除此之外,另有鸟巨雪堂禅师《削东坡〈宿东林〉偈》曰:

溪声广长舌,山色清净身。八万四千偈,明明举似人。[14]据此可知,东坡此诗在禅籍中题名与别集中并不相同,而《略注》使用的是《宿东林》这一诗题,由此可以窥见,东阳英朝阅读和接受此诗,应是来自传日的禅籍,恐非东坡的别集。由于《东坡诗集》中并未就此进行任何校勘和说明[15]218,因此,关于此诗题目的异文,或有为《东坡诗集》增补之必要。

从征引目的来看,《慈峰千佛阁》中并未出现任何与之相关的词语,故此处引东坡此诗,是为了提示主旨。“朵朵湖山”便是坡诗中的“山色”,所谓“千古佛”,则是“清净身”。按施注,《千佛名经》“清净法身,毘庐遮那佛。”[15]1218如此,与《略注》所言“山河大地悉皆毘庐身土”的“毘庐”便能对应起来,可见此处征引“山色岂非清净身”是妥当的。

另外,关于这首诗在日本中世禅林的传播,道元《正眼法藏》“溪声山色”一章亦是明证。但按其所引,该诗作“山色无非清净身”,天头注“无,福本作岂”[16]。可见存在“岂”“无”异文。

六、俗字异文

金华复岩已和尚诗作及注文:

洞山价和尚辞亲三书,见于《诸祖偈颂》下卷。(中略)

娘回云:‘吾与汝夙有因缘,始结母子。恩爱情分,自从怀孕,祷神佛愿生男儿,胞胎月满,性命丝悬,得遂愿心,如珠宝惜,粪秽不嫌于息恶,乳哺不倦于辛勤。稍自成人,送令习学,或暂逾时不归,便作倚门之望。来书坚要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赖。子有抛娘之意,娘无舍子之心。一自汝往他方,日夜常洒悲泪,苦哉苦哉。今既誓不还乡,即得从汝志。不敢汝如王祥卧冰,丁兰刻木,但愿汝如目连尊者度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谴在,切宜体悉全。’

异文是研究写钞本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基本问题,虽然经过分析,“叹”“咲”异文属于书写结果问题,而非抄手的认知问题。但藉此可以引发对域外陶渊明形象接受与影响的再度思考,特别是关于如何解读陶潜辞官归隐前后以及其行为背后的心境,此处的异文实际上提供了一剂良药。藉由渊明的心态,可进一步思考南宋晚期诗僧群体的家国情怀处于怎样的状态,这些都是因异文所产生的良性刺激。不仅如此,《略注》中提示出苏轼诗歌题目的异文差异,亦可为研究苏轼诗歌提供校勘材料,弥补《苏轼诗集》校勘中未曾列出的异文。

事实上,本文所列举出的仅仅是岩崎本异文的一小部分,亦是笔者在文本细读和逐句逐字的校勘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可以发现,异文生成过程往往伴随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对于如何认定文本变异之后产生的“异文”,或许还需要重新加以探讨。究竟如何认定本文中所提到的“叹”与“咲”、“休”与“体”这类抄手在认知层面并无问题,属于呈现结果问题的异文,希望有能方家不吝赐教。

猜你喜欢
异文写本大明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到延安去
最美的背影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Clear cell sarcoma in unusual sites mimicking metastatic melanoma
西夏写本《佛前烧香偈》考
西夏文写本《整驾西行烧香歌》释补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敦煌藏文写本的回顾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