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探索

2022-01-25 19:03王少娜夏麟
时代汽车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享机制校企合作标准

王少娜 夏麟

摘 要:本论文从人才培養、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五个方面阐述了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标准和内容,旨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高职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对于开展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资源融合 共享机制 标准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andards and contents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resources from five aspects: talent trai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al service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article i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 study combination,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nd actively explores new ways of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resources,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developi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sharing mechanisms, standard

在《“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中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上海市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制造类企业对对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在为企业输送应用技能型人才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样的契机下,上海许多高职院校的装备制造类专业开始深入地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探索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因此,校企资源深度融合亟需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找到共同的契合点,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解决的更好。

校企资源深度融合通常是指高职院校与区域内行业企业优质的资源深度融合式发展,跨越学习与工作、学生与职工、学校与企业的界限,实现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作为资源深度融合的切入点,促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1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装备制造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在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机制下,面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沿着理实一体化的主线,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工程类职业能力的培养既包含了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还包括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改革以往“学校教学+企业毕业实践”这种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往“蜻蜓点水式”的企业实践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培养要求,取而代之,要根据政府、学校以及行(企)业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分段融合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宏观政策指导下,校企双方就资源深度融合应该达成一定的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方面贡献自己的优势资源。在学生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工厂进行认知实习,对自己所要学的专业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第三、四学期专业课的过程中,可以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与专任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一些必要的实验实训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第五、六学期,可以进行生产实习,对于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安排到指定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企业生产活动、运行流程有一定的认识,与自己所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对比,了解差距,完善技能。最后一个学期,完成毕业实习,针对实习的岗位,切实负起责任,独当一面,起到一个“准员工”的作用,这样校企双方可以互惠互利[1]。整个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细雨润物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逐渐深化,职业视野不断拓宽,业务能力更加扎实。

2 迈向技术创新新高度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有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不足30%[2],这也暴露了在高职院校中科研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与市场的需求不相匹配,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也导致了很多创新产品缺乏与生产环节的兼容性,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这也充分说明了技术创新需要学校和企业通力合作,尽可能规避各方面的风险,使科研成果能稳定转化到生产中去。

技术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首先学校层面需加大教师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项目的力度,在学校政策层面给予保障支持;其次,在进行选题之前,应该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者进行沟通,深度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请企业的专家加入到项目申报以及评审的环节中,从企业的角度来对科研项目进行指导与评估,科研成果应该面向市场,面向生产线,面向用户,从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有形的资产。同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吸收高校的科研成果也显得至关重要。

3 共迎就业创业新时代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振兴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们心怀梦想,思维新异,敢于打破原创,与时俱进。创业路上还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习近平有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高校云集了众多有理想的筹志者,为创新创业厚植土壤。

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调查中显示,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中,就业压力位列前茅。学校可以联合企业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与指导,就业与教学的联合,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定位,挖掘就业潜力,使自己不至于从社会经济生产中脱离;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企业优先从毕业生里面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员工,满足其多元化,多层次的招聘需求。利用校企资源融合的平台,高职院校可以直接从企业请“专家外援”来对学生进行指导[4]。学校可以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创业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使其感受到创新创业的乐趣,这样可以实现真正的毕业即就业。另外,从师资方面来说,可以将创业指导的老师培养成具有企业视角的指导力量,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社会资源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视野。

4 构建社会服务新格局

社会应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在校企合作中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就是把大学的资源和能力用于解决公共问题上来,比如区域技术及技能培训,新技术的推广等,具有鲜明的区域和行业特征[5]。

高职院校要树立服务社会的目标,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制度的建立,依靠政府的协调,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一些校外社会服务基地,将一些创新科技项目在实验基地进行实践,使高職院校成为区域技术推广以及考证培训中心。政府应该协调校企双方各方利益、弥补经费不足、规避市场风险,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与行业区域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合作模式,使其社会服务机能高效发挥作用。

5 谱写文化传承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指明了高职教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6]。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都会对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渗透在师生的观念、言行和举止中,体现在师生的科研、读书和做事的态度与情感中。好的风气风貌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的功能,同时又各有不同。企业文化在意识上进行宣导,在管理中实践,使员工的感受与文化产生共鸣,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

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该融入多元化的要素,使学生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动引鉴企业员工培养的文化意识形态,融合现代企业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工匠精神、智慧互联办公等先进要素,内化到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中,营造具有企业特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校企文化融合的最终目标是文化的互联互通,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6 结语

推进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探索和实践技术、设备和人才资源的深度融合,开展技术培训与合作,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五个方面完成内涵建设,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达到双赢的目的。

总之,高职院校的发展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市场需求,推进双方协作,加强与企业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产教融合的育人环境,不断改革创新,寻求更多有效途径,深化资源融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新时期行业需求的人才。

【基金项目】:上海市高职高专教学研究会教改项目“高职院校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的探索”,(项目编号A-ZH-2020-030)。

参考文献:

[1]许海鹏.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110-111.

[2]祝清兰. 高校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运行模式分析研究[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23)第一期 :63-66.

[3]吕海萍,龚建立,王飞绒,卫非.产学研相结合的动力-障碍机制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4)第16卷第2期:58-61.

[4] 吕俊海. 基于校企合作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广西:桂林理工大学,2019.3.

[5]待学钢,杨慧,李奇功.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系发展[J].营销界,2019(39):57.

[6]李修元,殷宝为,李雪媛. 校企融合视域下的新时代高职特色的文化建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第21卷第4期:10-13.

猜你喜欢
共享机制校企合作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机制
亚欧博览会绿地后续利用与共享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