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四抓四强” 普查防控并行推进

2022-02-01 10:20
农民文摘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样地普查监测点

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好国家相关部署要求。安排资金1500万元,多次召集协调会明确普查工作边界,落实好普查兜底责任。统筹委托贵州省科学院、贵州省林科院、贵州大学等专业单位,在全省开展普查工作,确保技术不走样。工作中,主要采取“四抓四强”推进普查工作。

一是抓试点,积累经验强推广。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积极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贵州省惠水县、关岭县等2 个县开展普查试点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踏查、样地调查、样本采集、疑难物种鉴定等,如期完成了普查。通过试点,积累了经验,探索了方法,培训了队伍,为全面完成普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抓布局,统筹安排强保障。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等相关厅局研究制定了《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贵州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实施方案》,建立了厅际协调机制,拟定了普查参考清单,制定了普查技术方案,编制了物种识别手册,成立了普查专家团队。全省普查范围共88 个县级行政区,参考普查清单267 种、重点调查种类93 种,以“国土三调”数据为工作底图,布设3276 个省级标准样地。

三是抓培训,组建队伍强素质。强化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的组织动员和技术培训,先后召开普查线上线下技术研讨会、培训会、推进会、调度会32 次,组建了22 个工作组211 人的普查工作队伍,对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中物种识别、图像采集、面上调查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APP 填报、质量控制等开展系统培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素质。

四是抓长远,建立机制强监测。

按照“一手抓普查,一手抓防控”的工作思路,在开展普查工作的同时一并推进防控工作。对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稻水象甲等农业检疫性外来入侵物种,坚持流动监测和固定监测相结合,全省共设置重大植物疫情固定监测点2000 个以上,流动监测点3000 个以上,监测对象20 余种,监测作物30 余种。对紫茎泽兰、福寿螺等农业非检疫性外来入侵物种,分物种分区建立固定监测点15 个,通过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入侵物种的消长状态,控制其蔓延。同时,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介,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样地普查监测点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15 年生鹅掌楸林分生长差异性研究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