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媒体传播的动态插画情绪表达研究

2022-02-01 03:42四川大学朱音洁
工业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观者插画动态

四川大学 朱音洁

伴随着大容量信息的高速传播需求,传统静态插画的形式正在向动态方向跃迁。动态插画正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引发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情绪共鸣,并朝着不断丰富受众情感体验的方向发展。如何发挥其在情绪表达上的优势,设计出符合情感需求的作品成为当下设计师所关注的重心。

1 数字媒体概述

1.1 概念

数字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影像、动画及其编码等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和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1]。数字媒体本质上是技术水平上的数字化、传播主体上的互动性,它能够使信息接收双方实现相对平等的交流,是一个具有意义生成性特点的概念。数字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在时空上的局限性,集多样化信息于一体;传播过程具有交互即时性,使得实时的交流反馈成为可能;传播主体多元个性化,极大地激发了受众的自主性,目前已逐渐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信息传播需求,成为当下主流的传播方式。

1.2 作用

1.2.1 推动传播载体发生转变

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传统传播载体和行业的运作方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连接互联网的电子设备正在广泛地取代传统媒体。过去,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纸张、电视等,具有单向线性的传播特征,人们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思维在单向传播的过程中会逐渐消散。而现在,传播载体已实现了终端移动的发展,通过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等移动设备就能完成数倍的信息传播与反馈,为图像化、动态化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2.2 促进阅读方式发生转变

从阅读理解到视觉直观,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方式呈现多元发展趋势,数字阅读、有声书、立体书、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VR)、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以下简称AR)等新型阅读方式进入大众生活。当移动端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时,就意味着阅读能力的逐渐下降。大流量、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感官神经,大多数人已难以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读屏获取的文字信息也仅仅是通过粗略浏览,大大降低了单一文本内容的信息传递效率。在读图时代,读物被大量通俗化,图像动态化信息的应用不仅能吸引阅读关注度,还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接收到大容量的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字媒体时代下受众的需求[2]。

1.2.3 符合受众审美心理变化

数字媒体时代,感官审美的最大变革就是感知的多样性与复合性,表现在:对视觉感性的偏执追求转向更简明扼要、更粗浅的感觉刺激;从对实质的深刻把握转向动态、直观的视听冲击体验;审美心理趋向于追求表面的感知愉悦和物质享受。以信息茧房为特征[3],即选择能满足个人情绪表达、意义一致的群体,受众更注重保持自身注意力与心理的舒适感。而审美感官体验的全方位聚合主要表现在:数字媒体时代的作品及衍生品结合了现有的艺术形式,以多种方式调动受众的视听,重构了感官的分化状态,使人能够全方位投入到动态的审美情境中[4]。

2 动态插画的特点

动态插画是传统静态插画与运动元素相结合的一种视觉信息传播新载体。可认为是经由某种技术形式的排列组合,使原本静止的插画内容形成一定的动态视觉效果。具体而言,需以插画作为基本形式,同时不仅仅只是一张会动的图像,往往通过图像本身以及声音等多种媒介组织起来展开叙述,其剧情、人物、镜头显得不那么重要,其主要目的是为观者营造一种置身情境的空间氛围。动态的部分具有循环性和相对性,通常是闭环效果,是图像的局部动态[5],旨在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或从另一个空间层面充分表达创作者的个人理念。

2.1 二维到多维

与静态插画相比,动态插画进一步拓展了设计空间,跳出了普通的二维平面,跃迁到一个有纵深的三维世界,可以说,时空的不同维度是二者最大的区别。静态插画是静止时间范围内的创作,画面被限制在一个特定边界内。涵盖时间这一维度以后,时间不仅成为了一个新的视觉观赏点,更为脑海中条理层次的构建预留了有效的空间。时间赋予的空间深度弥补了静态插画的缺陷,让原本有限范围的插画能够沉着地承载更多信息。

2.2 单一向多感官

对于动态插画中的“动”有这样的描述:“运动是引起强烈视觉注意的最有力的现象,人类的眼睛同样受到动的事物的吸引[6]。”动态插画延续了插画视觉叙事的维度,在意境的营造和情绪的表达上更加准确,画面的不断重复可以使叙事内容更加连贯,且动态插画只是局部图像的动态化,动静之间强烈的视觉冲突更能刺激受众的观感神经,引发多感官聚合式体验,动态插画以其打破视觉常规的绘画语言,表现出独特的视觉张力、生命力和包容性。

2.3 单向到交互

动态插画能给受众一种代入的互动感,使信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传统静态插画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不能满足实时互动的需求,只能是单向输出的单一线性传播。而以不同的动势呈现插画的静态内容,可以优化视觉交流体验,强化感官冲击,为插画注入新的活力。在轻松愉悦的互动审美体验中,触及受众,达到主动探究、理解、思考插画内容,以增强视觉记忆力,甚至形成反馈,为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情绪互动体验创造良性循环[7]。

2.4 繁琐到简明

以动态形式传播的插画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更多的信息,在信息概括能力上,它比普通文字叙事或传统插画更易于理解。简明生动的动态插画所传达的内容更能吸引观者主动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甚至能在一定时间内实现情绪共鸣,在观看过程中达到自我反思与和解,感受情绪的同时疗愈情绪[8]。随着如今时代传播载体的变化,动态插画在传播中更具优势,更利于信息推广,也意味着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3 情绪表达的心理需求分析

在心理学中,情绪的“表达”是一种展示需求,触发的“反应”则被认为是一种回应需求,以下将从展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艺术创作者的情绪表达心理。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为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向大众展示自我的途径,创作者将自己的作品作为一种可靠的沟通和表达工具,在隐藏的情绪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于感性的创作者来说,抛开传统的笔墨教条、抛开所谓的形式对立、抛开好坏的评判标准,一切基于自我内核表达,才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情感先行的创作方式。由于个人情绪语言的融入,在创作过程中,一切技法、材料等都不再是单一化的判断依据,只要情绪是真实的,作品中的情感流动就会是鲜活的。

通常情况下,许多创作者把他们自己的作品看作是一个完整故事的典型切片,而不是情绪的完全释放。一类型作者在创作时更注重自己的感受,以当下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为素材,投入到创作中,从个体视角传达自己情感,通过艺术创作形成不加修饰的、真实的情绪;另一类作者则善于隐藏和抑制个人情绪,试图沉淀和压缩画面的主观情感部分,对画面的内容进行简单、客观的描绘,防止情绪左右落笔,以免破坏画面的美感。无论这两类创作者是否将自身情绪融入作品中,作品在传播时仍有可能被投射出新的情绪反馈,并产生新的情绪连锁反应,形成一种回述和反刍的互动关系[4],进而为创作带来良性循环。

在研究了许多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后发现,情绪的表达并不总是积极的。创作有时就像情绪宣泄的渠道,是创作者从个人视角主动消解负面情绪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令人沮丧或痛苦,但每一次情绪的表达和释放都有可能疗愈自己或与观者达成情绪共鸣。

综上,情绪表达心理的展示需求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角度,为创作符合人文色彩的动态插画提供了新的方向。

4 动态插画情绪表达案例分析

以艺术家作品为例,美国插画师Rebacca Mock 是一位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者,她的创作主题基本围绕居住地纽约的生活展开。喧闹的城市中节奏快、压力大是常态,难免会使人产生厌倦和压抑的情绪。为缓解这种紧张焦虑感,她结合路途所见所闻,创作了一系列平淡生活的动态插画,真实中散发着慵懒与惬意,帮助处于高压下的人们放慢节奏,感受生活中的片刻安宁,并带来宁静治愈的力量。例如她的作品“The Quiet Car”中,高速行进的列车,几位乘客,安静的环境,窗外一幕幕飞速闪过的绿意,光斑跳动着掠过每个座位,乘客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周遭的一切都被抛到脑后。整幅画面只有窗外的景色在不断移动,窗外明媚的黄绿色调与车内蓝紫色的阴影形成鲜明对比,局部的动静结合烘托出安静温暖的气氛,使观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路途中与之类似的微妙情绪,进而莫名舒缓下来(如图1)。

图1 Rebacca Mock 动态插画“The Quiet Car”

自由艺术家Mienar 的治愈系动态插画作品主要围绕一个人独处时“周围的环境”和“身后的景象”,用舒适和缓的颜色以及细腻的场景氛围来传达寂静与沉默的美感。画面大多环境十分广阔,角色人物常以背面形象出现,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表情,却仍能感受到画面传递的情绪。当观者的视线停留在画面几秒,便会立刻被其中局部的动态形象所吸引,脑中自动展开联想(如图2)。

图2 Mienar 治愈系动态插画 独处时光

此外,还有美国动画师Olivia Huynh 这类以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创作者,她的作品“Dog Envy”系列不按常理出牌,以极其幽默的元素和创想令观者产生心理愉悦。同时,她还巧妙地运用动态镜头进行切换,延长画面时间线,使短短几秒一次循环的动态插画展现出故事的完整性和节奏感。

再如,“An everyday struggle”讲述女孩路上看到柯基并实施“抢劫”的过程,整个动态插画被拆分为四个镜头,但却清晰明了地还原出了全过程。画面最有意思的点在于故事出乎意料的情节设定。这种思维预期上的大转折,加强了画面的冲突性和戏剧性,引发了观者不同层次的情绪体验(如图3)。

图3 Olivia Huynh 动态插画“An everyday struggle”

5 基于数字媒体传播的动态插画情绪表达方法

通过动态插画情绪表达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创作者在传达情绪时共通的设计点。结合情绪表达的心理需求,总结出以下基于数字媒体传播的动态插画情绪表达方法。

5.1 光影明暗变化

不同的光线效果带来不同的情绪感触体验。在动态插画中,通过适当的动态描绘来记录光影变化,可以起到营造氛围、增强意境、调动感官、获得沉浸感的作用,并自然地引发观者进行下一步联想。此外,光影变化作为一种当时当下的情绪氛围,更容易通过数字媒体传播下动态插画“动”的形式传达。

5.2 色彩动态转换

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色彩的整体基调对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主导观者的情绪起着重要作用。就色彩属性而言,有彩色系在视觉会营造活泼、跳脱、生动的心理氛围,而无色彩系在视觉上则具有清爽、简洁、沉稳的心理暗示。基于数字媒体传播的动态插画,色彩的切换或渐变可以更好地传达出情绪的波动感,给画面带来更强烈的情感氛围。

5.3 场景氛围营造

隐喻式的物件组合或场景搭建可以创造一个想要传递的情绪空间,突出所表达的情感点。根据创作者的主观感受,这些“情感化的意象组合”可能是以反逻辑、舞台剧式布景的方式呈现,也可能是从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中提取出来的元素并重新组合。场景氛围的营造,能够将观者置身于情境中,使之产生共情心理。

5.4 叙事情节融入

叙事情节的添加,表达了艺术构思的重要性。在为不同群体设计情感化叙事情节时,应根据基本群体的认知水平来创作内容。在动态插画创作中,将个人宝贵的经验与记忆融入作品的内核,不仅可以传达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还可以拓宽受众的情绪感知范围,引发共鸣。例如,在选择叙事情节元素时,以还原或贴近个人的现实生活经历为主,并突出戏剧性,让观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5.5 局部动态循环

如若动态画面中所有元素都在运转,那么画面将没有重点,只会给观者带来一种杂乱无章的观感体验。在基于数字媒体传播的动态插画情绪表达中,对画面的局部进行动态循环,而其余部分为静止的设计方式,能够赋予画面一定的节奏感和秩序感,使观者快速有效地抓住视觉重心。值得注意的是,动态的部分需要与创作者所传达的情绪心理和创作主题密切相关,以动态方式营造出不同于画面其他部分的氛围感,吸引受众主动地感受画面中所表达的情感。

6 结语

现如今,动态插画作为视觉传达的表现载体,已经拓宽了传统插画艺术的发展维度。结合当下数字媒体时代,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也转而向更能满足个体情感表达、更多样性、更复合性的感官体验方向发展。文章所探讨的动态插画情绪表达,可以为相关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展望动态插画在未来的发展,应更加注重发挥其“动”的优势,在保持审美意境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特征,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观者插画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就要紧紧粘住你
国内动态
端午节观龙舟赛
动态
无脸小插画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