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色住宅设计研究

2022-02-01 03:42中国矿业大学胡金鸾
工业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户型庭院住宅

中国矿业大学 胡金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水平在逐年提高,然而我国的农村人口仍然是国内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农村住宅水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活需求,这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在我国“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实施产业兴旺、乡村文明、生活富裕等乡村发展方案,从国家层面大力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乡村当中有很多自建的民房,这些民房功能单一、消耗大、使用性差,在农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许的背景下,无法满足当前的多元化应用需求。由于在传统观念、外来文化等各方面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且这些传统民房并未使用科学的建造方式,使得乡村住宅的改建水平一直较低。此次研究希望能进一步让农村居住者意识到传统民房的缺点,提高人们对农村住宅宜居性的重视,并且为乡村住宅的实际改造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 农村住宅设计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传统农村住宅的改造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拆除新建;二是既有农村住宅的改建,从节约资源和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采用既有农村住宅改建的方式更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国外的学者对于乡村住宅改造的研究开始时间比较早,20世纪60 年代开始就有很多发达国家展开了乡村居住环境的研究工作。美国在针对乡村住宅环境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主要特点在于依托于传统的“草原式住宅”风格,注重农村住宅的功能分区合理、相应配套设施齐全,以及外观等方面。日本的乡村住宅的改造特点则主要体现在其精细化的建筑水平和独特的轻质建筑结构,在外貌风格上依旧保持传统的日式风格样式,既保留了其独特的人文特色,又使得乡村住宅的环境及功能更加丰富。德国乡村住宅的改造方面则主要突出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国内的学者对于乡村住宅的改造研究相对较晚,但是近些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中,宋晔联合苏南地区农村住宅设计实践案例,研究了生态环境及地区气候对于乡村住宅设计及改造的影响[1]。郭冰洁则从乡村的生活模式出发,论述了生活方式对农民乡村住宅需求的影响,为乡村住宅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

2 农村特色住宅设计的意义

2.1 理论意义

从住宅的整体概况、院落空间布局、户型设置、外观风格等方面对农村特色住宅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提高农村住宅的居住舒适度。文章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农村特色住宅改造的理论研究,为提高当下农村特色住宅的宜居性提供一定思路。

2.2 现实意义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亟需改善农村居民的住房环境,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方面对农村住宅进行特色化设计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避免对老旧农房的拆除,降低建成新建筑所消耗的资源;另一方面,对农村住宅进行改造,可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和幸福感,是体现社会公平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体现了绿色环保、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为住宅用户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环境,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3 农村特色住宅设计的思路

3.1 农村特色住宅庭院规划设计

3.1.1 功能分区

乡村庭院具有多功能性,村民工作、生活、日常交流都与其息息相关。在综合掌握农村居民居住现状的同时,使用绿色住宅理论、绿色住宅设计技术开展乡村庭院设计。一方面要保证乡村庭院的功能性,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提高土地使用率,避免建筑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3]。因此,应该做好农村住宅房屋的功能分区,明确房屋本体的位置、停车位的位置、活动空间和厨卫等空间分布。

3.1.2 平面设计

在设计农村住宅时,应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遵守坐北朝南的布局观,保证原宅基地的定位准确。进行住宅平面设计时,在考虑空间规模、功能分配的同时,将环境噪声、采光等相关环境因素也应考虑在内[4]。对样本住宅庭院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空间配置紧凑”的原则。在满足其居住需求的基础上,空间规模应尽可能小,居住使用面积也应更小,这样可以减少制冷和供暖的能耗。

2)“功能简单合理”的原则。住宅功能分配要保证简单,以满足基本的空间使用需求为主,尽可能地减少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房间的通风性。

3)“节能降耗”的原则。住宅的白天采光通风采用半开放模式,住宅周围会有部分噪音、内部散热性能比较差。设计生产大厅时,以满足功能使用需求为主,在此基础上设计日间采光、隔音等相关方案。

3.1.3 庭院空间规划

庭院在村庄生活、生活空间当中是必不可缺的一个单元,对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由于不同的农民家庭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所以各个院落的布局也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受村庄所在地文化、生活习俗的影响,各个村庄的庭院设计也可以综合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5]。部分学者以建筑学为基础展开庭院概念的叙述,他们认为庭院指的是住宅当中前后,以及周围闲置土地、水域综合形成的部分。庭院由围墙和庭院建筑围成。每到冬季,设计者应该针对植物的高度、植物与住所之间的距离、植物与植物之间的距离进行思考。保证住宅南边绿树的种植距离、种植高度合适,距离一旦过大、树木高度太大时,夏季室内的通风性、遮阳性可能会降低。围栏墙是院子里一种独特的围栏结构。除了住房和保护功能外,它还应该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居住环境在改善的同时,一方面要重视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学会将本地的文化特色与设计相结合。墙起到了连接庭院内外空间的作用,其是反映当前农村居住环境现状的一个重要标志。

3.2 农村特色住宅居住建筑设计

3.2.1 住宅设计要求

农村地区住宅设计需要满足的内容如下:

1)建筑层数在 2 至3 层。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进一步扩大集中居住的实施规模、实施顺序、实施范围。可以建设单院落,也可以建设双联院落;在建设小型单层住宅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住宅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保证能够满足基本的住房需求。

2)设计的住宅要能够充分满足农民的生活及使用需求,功能简单、结构合理,经济性高,符合当地的建筑文化特征。此外,还可以适当的加入创新元素[6],推动农村生活的进一步发展。

3.2.2 设计要求分析

功能分区合理:农村设计的住宅要以满足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需求为基础来明确其功能。在掌握农村家庭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的同时,设计功能分区,分配好住宅空间,从而满足在农机停放、粮食存储等各方面的应用需求[7]。

设施完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当前有很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的都十分完善。但是,因为农村的居住密度并不高,所以并没有单独建立停车场。这就需要每个家庭自行修建车库、停车场。

绿色生态:一方面针对住宅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融入地域文化。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传统民居的典型建筑元素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提取传统民居中的典型造型元素、代表性色彩和材料。

3.2.3 户型设计与分析

1)农村住宅的主要类型。不同的家庭产业结构和当地农民的人口结构导致了对农村建设活动区域需求的多元化。宜居农村住房要在个性化农村住房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这样才能够满足农民在生产和住房上的多元化需求。总的来说,由于农民对活动类型、功能空间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使用需求,所以可以进一步将农村住宅分为水平与垂直两种方式。

2)各功能空间的连接方式。根据对农村住宅现状的调研可以发现,区域性农村住宅功能空间的连接包括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通过主厅或客厅的辐射连接,这也是该区域现有农村住宅空间连接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其主要优点是可以节省交通空间,实现整体空间的高效利用;另一种是以走道为基础连接功能空间,优势在于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空间的高效区分。但是,受到交通空间的影响,这种连接方式的空间使用率并不高。

3)农村住宅组合的模块化分析。朱宝良指出“模块”主要是指以家庭人口数量、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各种各样的条件和要求为基础[8],将各种功能空间进行自由组合并连接,得到能够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组合模式,从而高效满足在生产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对农村居住房屋进行设计时,应将住宅内部空间的布局、大小作为模块,在此基础上使用道路连接法将内部空间进行连接。

4 农村特色住宅设计案例

文章将从两个具体的住宅设计案例来介绍农村特色住宅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户型一:这栋房子的面积是188.16 平方米。房子的场地长19.2 米,宽9.8 米。整栋建筑为竖向布置,建筑面积330.05 平方米。共有三层,第一层高3 米,第二层和第三层高2.8 米。这种类型的家庭适用于一般的农业家庭和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在密集的农业活动后外出工作的家庭。

户型二:宅基地面积为200 平方米。宅基地长17.1 米,宽11.1 米。整个建筑为水平布局,建筑面积288.6 平方米,建筑总共有三层。地面一层高度为3 米,其余两层高度为2.8 米。这种家庭结构主要是三代人的第二家庭模式,分别包括一对老年夫妇、一对中年夫妇、两个当前在工作的子女,这种家庭结构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

4.1 户型一案例分析

这种类型住宅对应的生活方式包括家务劳动类型、耕作类型、交流类型和娱乐类型。中年夫妇以农业为主要活动,淡季在家做家务或上班。因此,在住宅一层设置了一个储藏室用于粮食储存,并设置了一个车库用于停车或农业机械。家里的大多数成员都是老年人,所以农舍一楼的卧室是为老年人设计的。房间内设有老年人无障碍厕所,内部干湿分离;此外,该地区的中年人和老年人有从社区到家庭沟通的习惯。因此,大客厅和餐厅是为老年人的社交晚餐而设计的。三楼有带书桌的卧室供孩子们学习,带工作室的卧室位于三楼,如果后期需要,可以将其转换为独立工作室。这是一个垂直的模型,有一个前院和一个后院。前院西侧是种植蔬菜、瓜果的播种区,前院主体铺有硬质地板。家禽养殖区可设置在后院,靠近院子东侧的围栏。使功能分区更清晰,避免干扰。庭院东侧种植竹子,为庭院空间增添趣味,窗户附近种植冬青,引导室内气流,调节庭院小气候(如图1)。

图1 户型一外立面

对于户型一的外立面设计,根据设计策略,一楼底部为前面的深灰色砖墙裙,顶部为绿砖灰色,给人一种稳定感。二楼和三楼都涂有彩色涂料,满足了传统的建筑色彩分布。屋顶部分大多是两个斜屋顶组合起来,中间部分使用的是平屋顶,其主要可以用来晒粮食、晒衣物。建筑墙体使用混凝土砖砌筑而成。乡村房屋墙壁及阳台大多是使用气蚀技术建立而成,其主要作用是能够让房屋的正面形象变得更加丰富,保留传统乡村的特征。

4.2 户型二案例分析

家庭产业:这类家庭主要是在农业收获季节结束之后又转移到城市工作的家庭,这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在城市当中的工作,家庭当中的子女也都有了更好的教育环境,这些家庭的教育水平高于农村地区的平均教育水平。大多在乡镇企业、县内工作,每天下班便能够回到家中。国内的年轻人通常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公寓四合院为水平式,有前院和侧院。前院西侧有一个种植区,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前院主体采用硬质路面。院子西侧有一个停车位。院子的中间是一个带木铺面的木廊框架。家禽养殖区可设置在侧院。前院和侧院之间种植竹子,形成竹墙。同时,竹子还可以丰富庭院的景观效果,将侧庭院与家禽养殖可能造成的干扰隔离开来,并在窗户附近种植冬青,引导室内气流,调节庭院的小气候(如图2)。

图2 农村住宅户型二外立面

户型二的整体结构与户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将花砖用在窗户的设计当中,能够在通风的同时保证室内的隐私,提高室内光影的丰富性。

4.3 住宅室内装修设计

室内装饰将农村住宅室内环境特征结合在一起,保证所设计的室内空间更舒适、更实用。在遵守“3F”“5R”原则的同时,室内设计工作应该以满足自然、人的需求为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9]。除此之外还需要遵守统一、回收、减少消耗等各方面的原则。文章以农村室内装饰存在的问题为主展开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制定解决方案。农村住宅室内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家电选择、功能空间分配、绿色植物布置等各个方面[10-11]。

表1 室内装修常见处理方法

5 结论

文章以宜居设计策略为基础,进一步针对农村住宅设计展开分析。以不同农村地区家庭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之间的差异性为主,推动住宅设计方案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结合户型设置、外观风格等各个方面综合设计农村住宅,提升住宅的宜居性,同时制定了两套方案,以期为我国农村住宅的建造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猜你喜欢
户型庭院住宅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Jaffa住宅
侨城一号A&E户型
回到庭院
庭院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庭院中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