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 视角下的城市老旧街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小学周边街区为例

2022-02-01 03:42广州大学孙宇萱
工业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越秀区中路放学

广州大学 孙宇萱

儿童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也是儿童活动最频繁的场所。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街区环境却越来越不适宜儿童的健康成长。1996 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环境会议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建议创建安全、包容、符合儿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区,确保儿童拥有游戏社交的安全场所[1]。2022 年6 月1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导则指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应在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层级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的适应化改造和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等[2]。

1 城市老旧街区公共空间设计现状

城市老旧街区一般指建成后使用超过30 年的街区[3]。第一,这些街区内的建筑大多建成于20 世纪70 至90 年代,多为当时的单位房、房改房,因为建设历史比较久远,建筑破旧,道路空间狭窄,所以人车混行情况突出,出行体验感及安全性较差;第二,老旧街区土地资源紧张,缺乏绿地及公共活动空间,儿童活动空间严重不足;第三,近些年,政府虽然有针对老城区的综合片区进行更新改造,以期改善人居环境品质,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但是城市更新的大方向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缺乏对儿童需求的关注,导致街区公共空间设计缺少童趣,儿童游乐设施单一且无趣;第四,城市老街区的学校分布密集,学龄儿童往返于家校之间的路径是其日常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之一,但是学校周边环境缺乏合理规划,没有明显的标识提醒,导致放学时段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场面混乱,不利于儿童独立上下学,加重家长接送的负担。

2 “儿童友好”视角下的城市老旧街区公共空间设计意义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存在很多留存历史肌理的老街区,这些街区往往区位条件优越,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人口密度高,老年人及学龄儿童多。然而,老旧街区缺乏道路规划,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儿童独立出行的安全性越来越低;街区内土地资源紧张,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越来越少;学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儿童户外活动时间越来越短。孩子出行没安全感、没地方玩、没时间玩,缺乏与大自然的沟通互动,导致我国少年儿童出现各种健康问题,比如近视低龄化、肥胖、注意力难集中、缺乏恒心毅力、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善于社交、不懂合作分享、缺乏探索精神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社交性格的发展。儿童作为旧城居民的构成部分、城市发展的未来、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理应成为街区更新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对象[4]。因此,应改善城市老旧街区公共空间环境,为生活在此的儿童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环境。目前,国内关于城市更新的条例比较完善,相关案例也颇为丰富,但是涉及老旧街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的案例却不多,相关研究也寥寥无几,缺乏系统的规划思考与实施细则。文章从分析国内城市老旧街区现状出发,结合儿童放学后的行为特征,提出城市老旧街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策略,以期能够引起社会对生活在城市老旧街区儿童的重视,为老旧街区实现“儿童友好”提供目标及方向。

3 “儿童友好”视角下的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小学周边街区公共空间设计

3.1 项目概况

广州是一座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越秀区则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下辖18 个街道,是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这里享有广州大部分的优质公立学校教育资源,截至2022 年,越秀区辖内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07 所,辖区内市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占比86.7%[5]。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很多家长跨区在此购买学位房,为了孩子上学搬来居住生活。区内人口年龄结构中0—14 岁占比13.64%,少年儿童人数达到14 万余人。

先烈中路小学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7 号,原为军民小学,学校周边有很多部队资源,学校学区路段主要有先烈中路81 号大院、先烈中路100 号大院、永福路等,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典型的房改房和单位大院房建筑(如图1、图2)。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新建的住宅楼比较稀缺,以单体楼居多,周边依然没有活动场地及绿化(如图3)。

图1 越秀区永福西约内住宅

图2 越秀区先烈中路81 号大院内单位房

图3 越秀区金悦东山国际公馆

3.2 先烈中路小学周边街区公共空间的现状分析

3.2.1 学生出行安全性较差

先烈中路小学位于越秀区先烈中路道路旁,从校门出来就是城市主干道,毗邻先烈路与内环路交叉路口。位于交通复杂地段,学校周边却没有醒目的标识来提醒来往车辆(如图4)。每到上下学时分,接送孩子的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行人互相抢道,人车混行,各种车乱停乱放,或者在道路上逆行穿梭行驶,接孩子大军已经将原本的四车道占掉了三个车道,安全性较差。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交通负担,也使得学校周围的交通环境更加不安全。

图4 先烈中路小学前宽阔的城市干道

3.2.2 学校周边缺乏积极的户外设施及场地规划

放学时段是学校门口情况最为复杂的时候,虽然学校会错开每个年级的放学时间,但还是会有不少家长提前到达校门口等候,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家长。小学生下午放学时间早,太阳西晒厉害,特别是遇到台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家长们无处遮阳避雨。

相较于早上上学的单一通勤行为,下午放学后学生的行为更为多样。数据显示,上学日放学后74%的儿童直接回家,而有约14.4%的儿童会在学校附近、回家途中、途中的小商店、住宅附近玩耍[6]。小学生在放学路上乐于探索和交流,也有一定的自我空间需求,具有游憩和社交属性的特点[7],从而伴随着多种行为发生,比如聊天、追逐打闹、购物等,如表1 所示。儿童放学行为方式由家校距离决定,一公里以内主要采取家长陪伴或结伴步行的方式,一公里以上大多数儿童主要靠家长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接送。少数跨区上学的学生,由家长开车接送。学校周边并没有针对学生放学的各种情况而设计的设施及场地规划,导致放学时学校周围场面混乱。

表1 儿童放学行为分析

3.2.3 学校国防教育文化墙设计理念没有向周边延伸

先烈中路小学原为军民小学,位于革命文化底蕴深厚的先烈中路上,周边部队资源多,红色革命精神是这所学校的特点。目前,学校外围墙是一面长55.6 米的、名为《红色羊城》的国防教育文化墙(图5),表现了“中共三大”会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广州解放”等事迹,铭记着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此设计不仅能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国热情,还给周围的社区居民带来爱国思想和国防教育的洗礼[8]。但是,仅仅在学校门口体现出来了,没有将这种爱国教育理念在学校周边做更好地延伸。

图5 先烈中路小学国防教育文化墙

3.2.4 住宅附近缺少有趣的儿童活动空间

学校附近的居住区都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住宅楼。周边没有活动场地,只有小型的硬质开放空间或狭窄的人行道可供居民逗留玩耍。楼间空地挤满了机动车、电动车,部分大院内的绿地景观较差,处于荒废状态。周边虽然有广州市动物园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两个大型绿地,却不是学龄儿童日常活动空间,街区内儿童活动空间不足,缺乏符合儿童行为特性的活动场地和游戏设施,忽视了儿童的权益与需求,空间乏味无趣且不安全。

3.3 设计思路

3.3.1 营造安全的步行和骑行路径

1)设置儿童友好标识:参考借鉴荷兰代尔夫特城市儿童友好街区改造相关案例,通过色彩鲜艳和内容明晰的卡通图标,以童趣化的手法提醒儿童及其他街道使用者注意儿童的出行路线,保障儿童的出行安全。比如,在靠近学校路段地面绘制彩色斑马线和减速标志,提醒司机减速行驶;增设多条非机动车道,在步行道地面设置励志语等,营造安全有趣的上学路径。

2)划定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在距离校门100 米处划定非机动车停车区,禁止家长骑车到校门口等待,保证校门口区域的有序、通畅。

3.3.2 点线结合优化街道空间设施

儿童的行为具有自发性和随机性,容易忽视身边的危险,一些非正式的活动空间,如街道也会成为孩子玩耍的地方,考虑各类儿童群体的不同需求特征及其在城市空间中的日常生活轨迹[9]。可将儿童日常的出行路径串联形成安全有趣的“廊道”,打造儿童专属步行空间,将学校、住宅、家长停车点、课后托管班、活动场地、小商店等都由廊道连接,做到点线结合,提供可以驻足休息、交流的各种设施。此外,廊道中可以布置监控,保证其安全,为儿童独立出行创造条件。廊道靠近学校100 米上空可做顶棚设计形成风雨连廊,起到为孩子及家长遮风挡雨的作用。顶棚可以以星空为绘本,描绘宇宙星空的奇趣,白天可以作为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通道,夜晚则变为街区的艺术通廊,寓意莘莘学子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怀揣梦想。

3.3.3 设计多元化活动空间

儿童友好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充分考虑儿童需求,儿童的健康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老旧街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可以参考学习丹麦哥本哈根的点状游戏场创造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合理利用街边的临时停车位、街区内碎片化的绿地等点状空间,植入趣味性景观设施[10]。为儿童正常社交行为提供场地,形成适宜儿童户外活动的空间网络,设计多元化的活动空间。

1)开辟小型自然体验空间。住宅附近的公共空间是孩子日常生活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场所与社交空间,然而老旧街区内的公共空间活动场所受自身规模的限制,比较缺乏。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碎片空间、荒地,开辟小型绿地,让孩子能在大自然里释放天性,自由地攀爬、奔跑、跳跃、游戏。通过辨认岭南特色花草树木,观察植物生长规律,感受广东的季节变迁,感受鸟语虫鸣,建立自然观,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或者将一些荒凉的不实用绿地改建成小块农场,由家庭申请负责打理,让孩子在城市环境中也能够体验田间劳动的野趣,真实了解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生长规律,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通过种植农作物,创造绿色环保、美观实用的再生花园,从而让孩子学会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热爱生命,懂得感恩。

2)建设智慧互动空间。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街区空地散点建设智慧互动空间,实现与儿童互感、互知、互动,激发儿童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3)弘扬红色文化。先烈中路小学位于革命文化底蕴深厚的先烈中路上,周边部队资源多,还有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的红色革命事迹、红色革命精神应该在街区的大环境中进行渗透和弘扬,利用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元素,把对革命历史的沉淀、红色文化的传承,融入整个街区的规划设计中,潜移默化地使其成为儿童学习爱国教育体验的场所。

4)根据儿童需求设计游乐场地。学龄期的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活动特点,设计适宜各年龄段儿童玩耍的场地,避免投放单调无趣的游乐设施。

3.3.4 重视儿童共同参与和持续维护更新

儿童的行为、观察事物的视角及兴趣点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异,作为空间的使用者,儿童视角能让现状问题更准确,方案更合理,使建成的空间更好用。儿童作为街区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诉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且应为其建立恰当的表达渠道,比如设置儿童友好信箱,收集儿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合理采纳并付诸实践。老旧街区的学位房流动性大是其主要特点,大部分家庭等到孩子读完小学或中学后就会转手卖掉学位房,街区又会迎来新的业主,这就需要广大街坊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宣传儿童友好街区的理念,持续更新。

4 结语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个复杂工程,要根据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因地制宜地确立建设方案,需要政府及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通过规划与管理等措施,提升原有街区的儿童友好度,建设更加完善的儿童友好型街区。

猜你喜欢
越秀区中路放学
我们都是追梦人
盘活越秀区存量老旧物业的对策研究
致敬抗疫情英雄
当奥迪RS5 Sportback的性能,邂逅乌鲁木齐中路的潮流与复古
放学
瞌睡虫找朋友
基于中船中路项目谈深层软基处理设计要点
吃火锅的发现
快放学了!
放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