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传统图形在桦树皮器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01 03:42齐齐哈尔大学牛春怡郭丽萍
工业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鄂伦春人桦树皮鄂伦春

齐齐哈尔大学 牛春怡 郭丽萍

1 鄂伦春族传统图形概述

1.1 鄂伦春传统图形的造型特点

1)抽象性。鄂伦春族以游猎为生,他们的生活与动物、植物密不可分。因此,鄂伦春族人将动植物的样子通过夸张、抽象、重组等形式刻画出来,使其成为鄂伦春民族传统图形的主要题材。

2)多样性。鄂伦春族传统图形取材于自然环境与鄂伦春族人的日常生活,因此鄂伦春传统图形题材十分丰富,除了动植物图形外,几何图形也是鄂伦春族传统图案的组成部分之一。除此之外,鄂伦春族尽管有可参照的传统图形样板,但他们创作时往往更加随性、灵动,鄂伦春人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无穷无尽的灵感,即兴创作,不受拘束,随心所欲。同时,鄂伦春人也会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来描绘同一种事物,比如常见的蝴蝶图案形式多变,美轮美奂。

3)象征性。尽管鄂伦春族人的生活环境并不那么舒适安逸,但是鄂伦春人依旧热爱自己的生活,并对更美好的生活报以无限的向往,他们会将这种美好的祝愿融入图形的创作当中。因此,大多数鄂伦春族的传统图案大多丰满、灵动,有着幸福、吉祥、团圆、和谐的美好寓意。

4)借鉴性。时代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各民族之间也开始逐渐融合,鄂伦春族也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加入到本民族的传统图样创作当中,如八宝纹、盘羊纹和回纹等。在研究鄂伦春族文化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鄂伦春族传统纹样丰富多变,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传统纹样的创作灵感,又将传统纹样应用在生活当中装饰生活,这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样是鄂伦春人审美情趣的直观体现,它是鄂伦春族对幸福生活美好祝愿的一种表达。

1.2 鄂伦春族传统图形的情感表达

鄂伦春族有其特殊的民族文化,他们没有发展出本民族的文字,但为表达与传承鄂伦春族的民族文化,他们将各种图形作为文化的载体。鄂伦春族传统图案造型丰富,十分优美,是鄂伦春人对幸福生活、美满家庭、平安健康深切向往的表达,其朴素、热烈、奔放的造型能使观赏者直观地体验到鄂伦春人追求生机盎然与淳朴天然的审美倾向,也能体验到鄂伦春人质朴、善良、勤劳的民族风尚。

最具代表性的鄂伦春族传统图形是团花图形,对于鄂伦春人来说它是吉祥的图案,其不仅是鄂伦春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望,也是鄂伦春人与恶劣生活环境相斗争的坚定意志与不可动摇的决心。通过不断深入探究鄂伦春族传统图形,可以更广泛地了解鄂伦春族的民风习俗,推动鄂伦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1.3 鄂伦春传统图形的构成形式

鄂伦春族传统图案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混合纹饰、二方连续纹样、角隅纹样、边缘纹样等。

1)单独纹样。即一个独立图案,如花、草、树、蝴蝶的单独纹样多出现在桦皮摇篮和桦皮盒上。

2)适合纹样。适合纹样是图形与一定形状的外轮廓相吻合,鄂伦春图案中有大量的适合纹样,团花就是一例,它大量存在于背包、手套、桦皮摇篮上。

3)混合纹饰。混合纹饰是多种纹形结合的图案,在鄂伦春的服饰、器物中大量存在,如皮衣的开衩处、手套、香包上的图案等。

4)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的图案,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排列,构成无限连续的纹样。鄂伦春桦皮盒上存在大量的二方连续图案,有T 字纹、植物纹、回纹、波浪纹、三角纹、鱼鳞纹等。

5)角隅纹样。角隅纹样也叫角花,是用于器物一角或对角、四角的装饰纹样。鄂伦春的角隅花多以三角形云头纹及其变形为主,构成图案的外围,中心有一定的图案。

6)边缘纹样。边缘纹样也叫边饰纹样,是适用于器物周边的装饰纹样,它必须与器物边缘的变化相适应。这种纹样多出现在袖口、衣边、靴口、帽檐等。

2 桦树皮器物概述

2.1 桦树皮器物的工艺

首先,修整桦树皮。桦树皮上有着天然的树皮、树节、树苔等肌理,并且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和较高的可塑性,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工艺就是利用桦树皮的这些特点,选好所需的灰树皮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刀用白煤灰画一个圆,垂直在画出的区域。并且像直刀一样,用另一把刀在竖切的刀处拉起一个小角度,然后用手沿着切口延伸。树皮被很容易的拨下来。剥开的树皮表面会有很多凸凹不平的疙瘩,再用小刀刮下就平整了,这样一张桦树皮经过刮除表皮、浸泡等一系列工艺。其次,桦树皮制品上的各种图案,多数都是在制作整个制品之前就要把装饰图案刻制完。如图1 所示,装饰手法有很多种,不论选择什么样子的图案,都要先画出底稿来。先是把树皮放在平面上,裁剪出大体轮廓,拿刀或是尖锐的铁器描出最初图案,再进行制作通过缝合、捆绑、绘画等加工手法制作各类器具,把鄂伦春族各种具有美好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描绘在这些器具上,将其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

图1 鄂伦春族桦树皮盒

2.2 桦树皮器具的特征

2.2.1 特色性

桦树皮器具有其独具地域特色的观赏价值,具有一定的特色性,鄂伦春族桦树皮器具的使用价值更为突出,以草木花卉驯鹿等各种自然物作为纹饰图案的主要题材,在鄂伦春桦树皮器物上一般都刻有纹饰图案,如祥云纹、回纹等。纹饰图案通常是用兽骨针直接在桦树皮上扎压刻制,或是将剪切完成的图案嵌贴在器物上。使他们的桦树皮手工艺品独具特色,从而显示出其审美意识。

2.2.2 艺术性

现在虽然桦树皮制品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用性功能,但游猎民族手工制品纯朴的美感,还是震撼着我们,民间艺人们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对美的感受融入作品中,不仅制作出精美的桦树皮工艺品,而且赋予其艺术价值。这些器具质朴耐用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价值,同样也是鄂伦春族独具一格的审美具体体现。

2.2.3 装饰性

鄂伦春族桦树皮桦树皮器具的装饰手法很多种,其装饰手法也丰富多样,如剪贴、压印、拼接、雕刻、熨烫、编绘等。如图2 所示,装饰技艺让鄂伦春桦树皮器具有了十分鲜明的生活气息。

图2 桦树皮制品

3 鄂伦春族传统图形在桦树皮器物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3.1 传承鄂伦春族传统文化

我国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时,许多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是濒危但仍有保护价值的,鄂伦春族的文化遗产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4 项,其中就包括鄂伦春族技艺[1]。鄂伦春族传统图形在桦树皮器物设计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器物再设计将图形进行传承,比如通过鄂伦春族传统手工艺的桦树皮再现了人们原始的生产、生活场景。更主要的是利用桦皮艺术,反映了鄂伦春人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品格道德等更深层次的思想追求,传承了鄂伦春族的传统文化。

3.2 创新桦树皮器物设计的新思路

鄂伦春族传统图形有非常强烈的形式美感,因此鄂伦春传统图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鄂伦春人通常会在日常服饰和生活器具上画出传统图案,使之具有形式美感。因此,在桦树皮器物设计中运用鄂伦春族传统图形,可以为桦树皮器物设计提供新的创作新思路。

3.3 恢复桦树皮的生产工艺

作为古老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因传统狩猎业和渔业而发展出十分完善的狩猎捕鱼器具制作工艺[2]。但是,鄂伦春的狩猎文明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历史上的传统狩猎方法与渔业方式逐渐消失在现代化洪流当中。而传统的农业生产形式及制作相应器具的工艺也不再适应这个机械化的时代,成为历史中尘封的回忆。因此,将鄂伦春族传统纹饰应用在他们世代传承的狩猎、渔业、农业等生产生活器具上就能够使鄂伦春族历代沉淀凝结出来的人文、历史、信仰、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发展。由于对桦皮器具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鄂伦春族的非物质文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护。尽管最原始的桦皮制作工艺已经几乎无法得到考证,但是出土的相关文物与耳口相传、亲身传授的工匠能够使桦树皮生产工艺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3]。

4 鄂伦春族传统图形在桦树皮器物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鄂伦春人从原始狩猎活动中获得无限的灵感,通过对称、重复、均衡、缩放等形式使鄂伦春传统图案具有律动的节奏美感与规整的形式美感。从这些纹样当中可以看出鄂伦春人模拟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中的场景,通过简化、抽象、重组的方式将其意象化表达出来,这种抽象至简的创作思维为鄂伦春器物传统图形的审美倾向奠定了基础。

4.1 从大兴安岭的丛林中生产中提取植物图形

对于原始装饰艺术来说,植物图形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因此,植物纹样也是人类历史上相当经典的装饰纹样。鄂伦春族在大兴安岭的丛林中生产,因此,鄂伦春女性便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类植物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可以大致概括为:“花瓣”纹、“花朵”纹、“树叶”纹、“树干”纹、“幼芽”纹等。植物纹样通常与其他纹样组合起来,以植物纹样为主体,通过对称、放射等手法形成连续的质朴、豪放的纹样描绘在桦皮用具上,如图3所示。

图3 鄂伦春桦皮用具的盖子上的植物图形

4.2 从日常生产生活中提取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通常由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线条或圆点经过弯折、交叉,通过规律地排列,形成各种规则的纹样,如菱形纹、波浪纹、折线纹等。这些纹饰从鄂伦春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获得灵感,最终又装点了鄂伦春人的生活。鄂伦春桦皮器具上所刻画的几何图案正是从鄂伦春民族女性的生产生活中抽象概括而来。鄂伦春女性将生活中的元素精炼提取,使其极简抽象,通过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与变形意象化表达出来,如“直线”纹、“⊥”形纹、“L”形纹、“T”形纹、“菱形”纹、“山”字纹、“波浪”纹、“折线”纹、“螺旋”纹、“鱼鳞”纹等,鄂伦春人从渔猎活动中参照贝壳、鳞片、水波抽象凝练出“螺旋”纹、“鱼鳞”纹和“波浪”纹;从游猎活动中参照山川走势抽象凝练出“山”字纹和“菱形”纹;从缝纫活动中参照针线粗细松紧抽象凝练出“折线”纹;“⊥”形纹、“L”形纹、“T”形纹......这些丰富多姿的纹样都是鄂伦春几何纹样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这些高度抽象、极简凝练的符号无法作为单独的图案纹样出现,通常情况下是将它们经过重复组合形成连续的纹样刻化在桦皮器具上,如图4 所示。

图4 鄂伦春人桦树皮器具上的螺旋纹

4.3 由现实事物中提取象征图形

大多数鄂伦春传统纹样都具有吉祥寓意,其中有很多主题都与美满的婚姻和忠贞的爱情相关。“南绰罗花”“珠勒都很”“奎热格音”等就是这种具有甜蜜爱情气息的纹样主题。象征性图形通常是由现实事物经过抽象提炼重组而来的。鄂伦春人将迎春花高度抽象后与其他纹样组合形成了名为“南绰罗花”的图案纹饰,如图5 所示。同时,迎春花也是鄂伦春族人的对美满爱情向往的情感寄托。鄂伦春的新娘们通常把“阿达玛勒”放入自己的嫁妆当中,这份嫁妆通常会在箱身或盖子边缘刻画“奎热格音”,以此期盼能与爱人携手一生,在盖子顶部刻画“珠勒都很”祈愿夫妻能够永远团圆美满;象征甜蜜爱恋的“南绰罗花”同样也会刻画在盖子上。大量刻画传统纹样的桦皮器物都能表明这种特殊的器具制作形式已经融入鄂伦春人的生产生活之中。

图5 桦树皮箱子

4.4 通过文化融合借鉴图形

随着时代发展,各个民族之间交流更为密切,文化也在互相融合[4-5],鄂伦春族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带有美好祝愿寓意的传统纹样化为己用,如“回”纹、万字纹、“盘长”纹等。这些纹样几乎不会独立体现在装饰图案上,通常情况下它们会和其他纹样组合在一起形成代表吉祥、幸福的图案。“回”纹顾名思义形状像是“回”字,如图6 所示,桦树皮皮桶,它具有长寿、富贵的祝福寓意,鄂伦春族将其融入本民族的传统纹样当中[6-10]。

图6 桦树皮皮桶

5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使得它们的保护与发展注定会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如何能让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得到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应当持续关注的话题。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出鄂伦春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依靠口耳相传、亲身传授的桦皮工艺品更是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众多保护与发展的主要项目之一。鄂伦春桦皮器具在鄂伦春民族生产生活及精神世界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桦皮器具上的纹饰正是鄂伦春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是鄂伦春族人生产、生活的倒影,更是鄂伦春人对生活愿景、宗教信仰、精神品质的崇高追求。

猜你喜欢
鄂伦春人桦树皮鄂伦春
鄂伦春族的“雪屋”
新媒体时代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以桦树皮画为例
桦树皮制作技艺
亲亲的鄂伦春
从《最后的山神》看鄂伦春族民族文化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的形式功能及传承意义
鄂伦春:用一杆枪,作春天的诗
论鄂伦春族生态意识
桦树皮艺术文化传承
密林深处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