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间民俗文化介入创意产品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2-02-01 03:4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赵爱丽王黎明郭占斌
工业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产品设计黑龙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赵爱丽 王黎明 郭占斌

1 黑龙江民间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民俗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包括传统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民俗文化源于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多重维度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够通过吉庆节日、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传达和呈现,是时间和自然的积累和沉淀,是历史进程中的文化精髓。黑龙江民俗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一支,黑龙江文化底蕴深厚,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之地,有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2]。据统计,黑龙江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俗文化共计有77 项,如赫哲族婚俗、大马哈洄游节、哈尔滨冰雪文化、黑龙江农耕等,多民族的地域文化丰富多样,涉及的文化内容和形式繁多。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寒地少数民族风情,也使黑龙江具有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风貌[3]。因此,通过对黑龙江传统民俗要素进行分析,以功能产品载体实现黑龙江民间民俗传承机制的建构,将黑龙江民间民俗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之中,并研究黑龙江地域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策略尤为重要。

2 黑龙江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目标

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类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在现今历史条件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实现黑龙江文化及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也能够达到一些基本目标。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其关键环节就是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实现知识产权化表达[4]。民间民俗文化通过设计的手段再现为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市场化流通,这一过程要经过知识产权保护获得最终的传播目的。这一实现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民间民俗文化创意要甄选具有设计传播价值的文化符号和元素,并通过自主研发或者授权的方式展示自身特色。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品品质的优劣和传播途径也决定着是否能够获得有效的传播结果。

因此,想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遵守两个平衡理论,如图1所示。其一是商业目的与文化水平的平衡。在对民间民俗进行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时,单纯的追求市场利润或产品的艺术性,都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让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既有恰到好处的设计感,又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其二是民俗文化与大众消费之间的平衡。民间民俗文化产品的背后往往蕴含着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将这些文化内容带入生活,与大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是民俗文化创意产品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1 设计目标框架

3 黑龙江民间民俗文化要素分析

民间民俗文化是人们在经年累月的劳动生活实践中派生出的文化现象[5]。民间民俗各要素之间的构成关系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民间民俗构成的三个要素包括自然要素、情感要素、人的要素。“三要素”作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共同作用于地域民俗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过程之中,影响民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过程。

3.1 自然要素

民间民俗所涉及到的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某种崇拜或某些禁忌[6]。许多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基本维持了原生状态,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形式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民俗大多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而这一切又源于对自然的模仿和探索,通过时间的更迭和演变,呈现出民间民俗明显的自然符号特征与文化风貌。对于自然要素的分析是对民俗文化自然本源的良好认知,这一认知能够使设计与自然建立交互关系,并对自然元素展开探索,让人们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下能够获取设计衍生定位的基本信息,为文化创意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打破固有边界,实现生态可持续的创新设计。

黑龙江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通过对于民俗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形态、色彩、寓意、内涵等多角度的自然要素分析,甄别其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形成传达地域自然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如图2 所示,绥棱黑陶系列产品,通过鲜明的地方文化元素形象,传达了黑龙江绥棱地域黑陶文化的个性化特征。

图2 绥棱黑陶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3.2 情感要素

情感要素是地域民间民俗得以延续的根本。民间民俗所具有的故事性与符号性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衍生的基础,它具有典型的情感功能,能够通过文化符号及构成,形成文化创意产品结果,并以此为载体传达民俗文化情感,实现并强化民间民俗文化的回忆及联想功能,使文化与大众产生情感共鸣。如图3 所示的时尚腕表,就是将方正剪纸、赫哲鱼皮画等传统技艺作为表盘装饰,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符号性,让人们在使用产品时能够产生情感联想。

图3 多材腕表

另外,不同的民俗文化所具备的多样化要素内容和内涵,使其在情感功能的表达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别,一部分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是稳定的,主要依赖于传统形式(如藏品、工艺品摆件等)的更迭和延续,而另一部分则能够实现跨界融合,通过设计的手段以新的形态,实现创新和超越,并带来新的情感体验。因此,情感与产品相结合的具体表达倾向,是针对文化所产生的基于情感的判断和选择,只有充分重视情感的这种延伸意义和价值,才能建立产品文化认同感,形成文化内涵新知[7]。

3.3 人的要素

通过“人的要素”分析,明确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载体在传播历史及文化信息过程中的主体对象。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所吸引的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本地域用户或其它地域用户的人因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用户心理及行为特点决定着民间民俗文化创意的传承和发展价值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并在设计转化过程中,有效地抓住独具特色的在地形象。

1.事前管理不到位,造成税款流失。简政放权后,有很多税务事项取消行政审批,不需进行事前调查。同时,对税务机关进户执法进行了规范,税务人员进户检查的次数相对减少,这就有可能导致难以第一时间发现纳税人的违法行为。如纳税人领用10万元以下增值税专用发票,不需要税务人员做事前实地查验,有的纳税人趁机虚开发票后走逃。又如出口退税无纸化后,则很难对电子数据进行保存和核查取证,企业出现违规退税、骗税,难以追责,造成税款流失。

民间民俗文化是人在劳动或与自然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习惯的累积。因此,要想深挖背后的文化寓意,深度阐释故事脉络,使提取的文化符号在民族性和地域性获得高度的统一,就要充分研究民间民俗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实现民俗文化在地性和原真性。另外,对于人的要素分析能够使设计不再以设计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导,而是从人因的角度去分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突出黑龙江民间民俗的基本要素的特色,并最终通过创新设计手段,赋予黑龙江民间民俗产品以全新的文化载体和功能表现,从而满足用户需求,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价值。

4 黑龙江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策略

4.1 创意“气氛”表达

创意的“气氛”是对自然要素的有效表达。“气氛”一词源自气象学领域,人们通常把气氛分成情调的、通感的、运动暗示的、交流的和社会习俗的气氛[8]。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要具有自然特色的 “情调”,且这种“情调”的表达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形成文化“通感”,从而实现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良好文化体验和情感交流。气氛要通过消费者对于民俗文化产品的感官体验被知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但要在形态、功能、色彩上达到IP形象的再现转化,还要能够传达民间民俗文化的自然气氛,并以感官体验为“触点”进行产品设计。

气氛是知觉和被知觉共有的现实性。它是被知觉着的现实性,也是知觉者的现实性,就觉察着气氛的知觉者以一定的方式身体性地在场而言[8]。因此,要想在民间民俗文化创新设计的过程实现自然气氛的营造,就要对民间民俗自然要素进行深入且持续的研究,并通过产品功能载体实现传承和传播。如图4 所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要设计元素的文化创意设计,在有效传达民俗气氛的基础上,强化了产品的视觉效果,使消费者能够建立“通感”。产品的“气氛”源于自然感知,对于气氛的传达表现也要充分呈现对于“自然要素”的认知,充分实现可持续性自然力的表达。

图4 “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产品系列

4.2 情感功能表达

从黑龙江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来看,要利用民俗文化的创新形态来表达产品不同的美学特征和价值取向是十分重要的。民俗文化产品具有不同的外在表现要素和符号特征,它在形态上能够呈现民俗文化特质,通过情感功能的表达,让使用者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依赖,并从视觉表现上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民俗文化形象要与产品相结合,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创新的功能方式,达到优良的操作体验,实现民俗要素文化形象的情感化传达。因此,在民俗文化创意产品的操作功能的设计上相对于其它产品来讲,更倾向于简单的功能系统或结构设计,从而使文化创意产品载体能够达到良好的交互效果。

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具有强大的文化属性,其设计手段须以传达民俗文化价值为基础,所传达的信息,要能够打动人,传播的文化情感,要能够引人回忆与联想。富有文化气息的作品能激发人们的回忆以及联想,能将各种文化形态进行鲜活的展现,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沟通交流,帮助人们实现人文和自然相互沟通的审美境界[9]。黑龙江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的审美情感从传统文化中来,通过民俗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媒介,一方面能够促进大众情感的凝结,通过重新审视民俗文化精髓,让地方文化得以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能够进行文化传播,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等基本构成因素来输出文化造物表达文化情感。如图5 所示,C-Brain 公司所设计的Hanamokko 手表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该系列的细节处处透漏出地域文化的审美情感,产品整体呈现简约、柔和之美。

图5 Hanamokko 手表

4.3 以用户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概念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和网站设计中,后来逐步运用到大众化的消费品设计中,只有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出适合用户的、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才能得到用户的最终认可[10]。基于“人的要素”分析,对于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用户研究,可以从内容层、功能层和表现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在内容层上,民俗文化本身形象内容具备神秘感和膜拜价值,其在地性和原真性所形成的“光韵体验”能够使人产生一定的敬畏与震撼之感。在功能层上,通过用户的行为及心理需求分析,观察用户与民俗文化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其对于衍生品的需求态度,从而明确目标人群。在表现层上,通过明确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目标、类型及功能,设计完成的产品成为民间民俗产品的情感凝结和再现文化的载体。一方面,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能够充分表现其原有的精神内涵,具有优良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它也能够符合当代用户喜好,融入大众生活。

另外,基于人本要素分析,具有良好人机交互体验的产品,能够使民间民俗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力会增加满意感,而满意感的反馈复杂并且反映出消费体验的总体状况,包括环境、结果和贡献[7]。对于民俗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提炼文化符号及语义,进行设计开发与生产,并按相应标准,将所开发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可以延续民间民俗给人们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体验。现今,这种体验可以结合科技对于产品功能和形态实现视觉和功能的颠覆,通过功能复原、情境再现等科技手段实现文化的复兴,良好的互动性、体验感和全新的视觉语言,使文化创意产品呈现出动态、立体、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满足人的视觉和心理需求,并与人建立良性互动,展现民间民俗文化的新形态,如图6 为西安榆林民俗馆,以科技的手段对民俗文化进行了留存和保护,实现了对民俗的直观传播和展示。

图6 西安榆林博物馆的民俗科技展

5 结语

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对黑龙江民间民俗要素的分析,明确设计对象,使后续的设计研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提出黑龙江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探索适合民间民俗文化创意发展的有效路径,并最终通过多元化的实现方式让承载着民俗文化设计语义文化创意产品获得更加广泛的受众和更为迅速的传播途径,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另外,文章的研究内容也能够为其它地域民间民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相关研究做出有益补充。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产品设计黑龙江
智能产品设计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冷·暖》
《教堂之夜》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Write a caption
黑龙江弃风博弈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