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毫米波、太赫兹通信技术

2022-02-03 06:13
移动通信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赫兹

专题客座主编

朱秋明

工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航天标准化理事会常务理事,导航系统仿真及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通信学会测试技术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140多篇,中英文著作3部,发明专利40余项,电子学会标准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项目等基金项目2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获得IET全球创新奖、日内瓦发明展金奖、中国发明学会一等奖、国防科技发明二等奖等,研究领域包括B5G/6G信道测量建模、电磁频谱态势测绘、无人机毫米波通信技术等。

那振宇

工学博士,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分会青年专技组委员。近5年发表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章节专著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GF重点实验室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纵向课题,研究领域包括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无人机通信、空基物联网、人工智能、无线智能网络与优化。

专题特邀编辑:毛开博士、华博宇博士

主编观点

万物互联正在推动数以百亿计的移动设备以无线形式连入网络。为了满足海量设备对无线通信的需求,5G系统采用了毫米波频段(30—300 GHz)的通信技术,但其仍难以支持百倍于现有网络的传输速率。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太赫兹频段(0.1—10 THz)进行通信被认为是满足未来B5G和6G需求的关键技术之一。

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的开发利用将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稀缺和容量限制的问题,因而最近几年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更短的波长虽然有利于器件小型化,但是更高的频率也会产生极高的传播损耗,以及由此导致的扩散损耗和严重的分子吸收。这些都给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的通信系统设计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技术挑战。

经过精心组织和严格筛选,本期专辑收录了国内高校、研究所和产业界的12篇学术论文,从毫米波太赫兹传播信道模型、波束优化方法、阵列天线设计、通信网络优化以及终端测试技术等方面,对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通信的最新前沿技术进行了介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朱秋明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那振宇

猜你喜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赫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室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基于双频联合处理的太赫兹InISAR成像方法
太赫兹低频段随机粗糙金属板散射特性研究
太赫兹信息超材料与超表面
2017 年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