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继承与表现
——浅谈紫砂壶作品《松溪待友》的艺术设计

2022-02-03 08:54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松针松树紫砂壶

范 萍

紫砂壶艺术是对中国陶瓷茶壶艺术的继承与延伸,也是饮茶艺术在茶壶艺术中的进一步拓展。紫砂壶创作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在表现形式上愈发多样化,但文化内涵始终是紫砂壶创作关注的重要方面,这与中国茶道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新的时代,紫砂壶创作对于文化的继承与表现显得更为重要,具有彰显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此件《松溪待友》便将松树、诗文等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特征的元素融入创作当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智慧,在融合的过程中,紫砂壶工艺的优势得以展现,对于传统元素来说也是一种发展,体现出紫砂壶艺术不只专注自身的表现,而是具有自觉的文化传承思路。[1]本文对《松溪待友》进行分析,从文化继承与表现的宏观角度探讨其艺术设计特征,综合表层形式与深层内涵说明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松溪待友》的经典化特征

紫砂壶的造型表现极为多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紫砂泥的质地较为柔软,易于塑造成各种造型;另一方面,紫砂壶始终为人们所关注和需要,所以在造型表现上只有不断进行探索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紫砂壶造型虽然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圆形与方形两种基本造型是最常见的,即使是一些创新造型也是以这两种造型为基础的,体现出紫砂壶造型的基本特征。

《松溪待友》运用了圆筒造型,属圆器一类。壶体高挑挺括,恰到好处的直径构成了壶体俊朗挺拔的风姿。筒身部分由弧面构成,圆器制作的难点与关键便在于此。“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停匀、圆中有变、转折圆润、柔中寓刚、隽永耐看。”就此壶来说,其筒身弧度控制得恰到好处,于柔和之中有明朗之感,能够凸显出作品性格中刚健的一面,与之后的松树装饰形成配合。

壶身顶面与壶身之间过渡自然,形成圆弧,简化了作品的结构,明晰了作品的轮廓。壶盖为简约圆片,嵌入壶身顶面,与壶身融为一体,作品造型便如同松桩一般,侧面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壶钮、壶嘴以及把手皆由简单圆线构成,三者镶嵌的位置经过创作者的准确测算,保证作品的使用效果,并起到了平衡作品结构的重要功能。

作品泥料为红润的猪肝色,色泽红润明亮,大气高贵,交织着健康与活泼之气。从泥料也可看出中国传统审美在紫砂壶中的延伸,以及紫砂泥的艺术优势和创作者精湛的做工。从造型和泥料两个方面来看,创作者继承了紫砂壶的经典特征,展现了紫砂壶独特的审美气质。

二、青松诗意

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是“岁寒三友”这一,这样的文化意义使松树成为各种传统艺术创作关注的重要元素,紫砂壶中就有松树壶、松桩壶等款式,是紫砂壶创作者对中国传统审美取向与文化精神的自觉继承。在《松溪待友》中,创作者主要是将松树元素作为装饰融合至作品中,再结合陶刻诗文装饰,赋予了作品以极高的文化格调。

首先,创作者选择的主要表现对象是松针,将之安排在壶盖与壶身之上,小小的圆形松针层次紧密而清晰,在壶体表面上形成了浮雕效果,精美且生动。为了使松针的形象更加逼真,创作者运用了绿色泥料来打造松针,与壶体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具中国风。由于不同的紫砂泥性质不同,在黏合之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松针装饰也体现了作品的工艺难度。在壶钮、壶嘴与把手上,创作者打造出立体的树疤与树皮纹理的图案,表现的是松枝,烘托松树的生命力。在壶身正面左侧,两句诗文纵向平行排列在其上,文字笔画清晰,陶刻水准极高,为作品增添了文化韵味。

作品中的装饰布局合理,表现生动。创作者将松针形态打造得极为形象,更关注到松树的气韵,再用诗文加以衬托,形成了文化氛围,直接体现出创作者对文化的继承与表现,体现出紫砂壶创作的文化视角。

三、紫砂壶创作继承与表现文化的思考

“正所谓,茶具之首紫砂壶,自古雅士第一玩。”[2]这句话点明了紫砂壶创作应该具备文化素养,才能展现独特的雅之风貌。《松溪待友》选择继承紫砂壶艺术传统,融合松树与诗文装饰,体现出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与文化自觉的精神。松树在中国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正直、勇敢、坚贞等美好品格,创作者关注到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故选择将松树融入壶中,紫砂壶工艺对于松树形象独特的表现方式,也潜在地体现了紫砂壶创作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时所具有的巨大潜力。通过《松溪待友》,人们能够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工艺水准所触动,也接受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这便是作品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四、结语

《松溪待友》通过继承紫砂壶经典审美风格,融合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松树与诗文装饰,形成了儒雅、智慧的艺术气质。紫砂泥气质独特,紫砂壶制作工艺丰富多样,都为紫砂壶实现文化继承与表现提供了便利,紫砂壶艺术将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继续展现着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彰显传统艺术形式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松针松树紫砂壶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松针扫把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松树
松树
松针是另一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