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解放前夕的大学校园

2022-02-04 16:28张刃
工会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梅贻琦南飞大公报

□张刃

1949 年1 月3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北平和平解放。此前两个月,北平一直处于解放军的包围之中。文化古都战云密布,国民党当局自顾不暇,教育界的学习、生活更是完全打乱了正常秩序。根据当年大公报记录的围城中的北平各大学动态,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948 年11 月初,辽沈战役结束,下旬,东北数十万解放大军挥师入关,华北进入战时状态,平津逐渐被围困。22 日起,国民党华北“剿总”命令,包括平津、唐山、张家口、承德、保定在内的全地区实行戒严。

北平局势日益紧张,当局宣布实施战时体制,要求“无关重要工作酌情停止”。社会人心浮动,搬家迁徙者日众,平津间火车连车顶都坐满了旅客,且常常误点。北平求购机票南下者,登记已至1949 年初。各地难民纷纷涌来,政府无力救济,宣布暂停登记。与此同时,当局加强了户口检查。鉴于北平征兵缺口过大,当局决定抓捕散兵游勇抵补,再以漏报户口的壮丁补足。

早在解放军围城之前,北平各校就在讨论是否南迁的问题。11 月24 日,北大召开教授会,胡适主持,通过了“北大决不迁校”的决议。校方并决定借款给教职员,每人暂发9 月份旧薪以济急。26日,胡适又与梅贻琦等人讨论华北局势,一致认为,人力、财力、时间上均有困难,决定各校均不迁移。

12 月12 日,胡适(北大)、梅贻琦(清华)、袁敦礼(师院)、陆志韦(燕大)四校长联合宴请北平警备司令周体仁、警察局长杨清植等人,希望在此艰苦时期,能经常与治安当局取得联系。胡适表示,为治安上的必要,如有任何措施,应与学校当局取得合作。如此民主墙上有若干言论,当局认为不妥,即通知训导处纠正,此种方式最好。周体仁希望各校力持镇静,照常上课,治安当局决依法办理。各校当局当表示对于学生方面当力为疏导。

12 月14 日上午,胡适对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说:“照旧筹备50 周年纪念,我也绝不会离开北平。”下午,北大即到处传说“胡校长走了”。傍晚,大公报记者徐盈赶到东厂胡同胡适公馆一探虚实。在胡宅门口,停着一辆满载行李的汽车,胡适正在迎接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到访。胡适对徐盈抱怨:“为什么要把一个瞎子(指陈寅恪)留在北平,不肯让他飞走?陈先生是中国的国宝,我们不能让他受损失。”对于自己的去留,则避而不答。

同日,平津交通中断,北平各机场均已不能降落飞机。北平成了“孤岛”,谣言四起。

12 月15 日,国民党军队放弃海淀后,西郊的清华、燕京两大学即与市内失去联络。清华校长梅贻琦于此前进城,称校方已宣布自14 日起暂行停课。燕大亦陷停课状态,校长陆志韦日夜留居燕园,与巡逻员工同甘苦。惟胡适于当天飞离了北平,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12 月17 日是北大50 周年校庆。本来,已经筹备了两个月纪念活动,应该是极富历史意义又热闹的场面。但大公报报道称,当天早晨“市郊战火更趋惨烈,枪炮声又近又密。北大红楼屋顶只多添了一面五色校旗。各院原已邀妥47 位名教授作学术演讲,讲题公布后,多少人都准备往听。炮火毁灭了一切希望,学术演讲停止。”

同样是17 日,在南京的北大校友集会,纪念北大50 周年校庆,胡适到会讲话。大公报南京消息说,胡适“以沉重语调叙述北大之长成及历次所遭之忧患,并祝愿北大能如以往平安渡过此次灾难。胡氏于述及离开北大六千余教员及学生来京时,连称‘无面目再见大家’,言时泪下如雨。会场空气极为沉重,聚会于简单之酒会后散会。”

19 日,北大学生自治会急电胡适:“北平吃紧,学校惶懼;罗道庄发生战事,农学院部分师生未克撤离,情况不明,请设法营救,并请宽筹经费,火速返平主持校政。”可惜,胡适一去不返。

同日,清华大学两次被国民党空军误投炸弹。据走小路进城的清华学生说:“国民党军队退出海淀后,清华、燕大虽在解放军控制范围内,但解放军并未入校,仅有一次解放军某部主任偕政工人员到两校参观过,并且在清华校门贴出布告,不许解放军入校骚扰,另有林彪布告一张,说明解放军的城市政策。现在留校的师生都很安全,照常上课。在两不管的状态下,清华、燕大或可免于炮火。”

1949 年1 月7 日,南京政府教育部又接走了第二批教授。天津北洋大学校长张含英自行悄然南飞,激起师生愤怒。北大学生包围了主持校务的郑天挺、周炳琳、汤用彤等三人,要求同甘共苦,不准离平。此前,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评《送文教界名流南飞》称:

北平文化教育界巨头名流将于日内飘然南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留者自留,飞者自飞。……北平多年来远离市朝,学术思想比较保有几分自由,三五学府还吹拂着一阵阵独立自由的清风,荡漾着一丝丝活泼新鲜的空气。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争学术自由的人们则萃集北平,钻研讲习。而也正因这文化界斗士大群的坚贞支撑,所以万流仰镜,四方来学,蔚为风气,示范全国。这学术方面的一些业绩,一点果实,其实却与今朝急急南飞的所谓文教界名流巨头无甚关涉。责有人负,美不可掠:这在名流自己,心坎里当然分明。

1949 年1 月中旬,大公报北平通讯:

时局紧张,学校在闹财荒、粮荒、煤荒,校方负责人及教授一批批南飞,不能不使学生心理受到极大影响。北大在胡适寓所门外高挂校长公馆名牌,北大一部教授助教迁入,以免被兵占住。十二月三十日,当局命令,清华燕大学生禁止往来城乡,出城不准再入。燕京照旧上课,文教界对坐镇贝公楼负责到底的陆志韦校长咸表钦佩。

北平私立的辅仁大学,于放寒假后又在本月七日开学,每个学生必须选一门课,由神父或修女教授,目的是防备学校驻兵。朝阳大学在围城后几次演出血案,校外的人到校内打学生,打得遍体鳞伤,且不许出校门,各报也不敢刊登这类新闻。朝大在恐怖中结束了本学期。中国大学一向被称为北方的三民主义堡垒,现在是青年自救先锋队的总部,训练着调集的各校大中学生,协助保卫北平的战争。保定、冀东、热河随军退到北平的中学生,还有三五千人,在吃不饱、穿不暖地过着难民生活,几次在北平的报纸上看到他们呼吁救济的函件。在“军事第一”的口号下,无力顾到这几万师生,他们也只好“苦撑待变”了。

1949 年1 月15 日,天津解放。半个月后,北平和平解放。

猜你喜欢
梅贻琦南飞大公报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大雁南飞
候鸟南飞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大雁南飞时
大雁南飞
《大公报》报史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大公报:从民办到“官媒”的转变
梅贻琦的“落荒而逃”
落荒而逃的梅贻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