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相关工作回顾与探讨

2022-02-04 03:50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2年4期
关键词:上海市体质青少年

杨 漾

(太平洋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身体素质关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国家兴旺。2019年,上海出台我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经过3年的工作推进,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25%,但儿童青少年仍出现近视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心肺耐力素质下降等问题。本文回顾2007年“中央七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以来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和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1 上海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发展历程

上海市在积极推行各项体育制度的同时,尝试体育教学改革,摸索学生发展路径,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在不同时期开展了一些特色工作,主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1.1 基础建设时期(2007-2010年)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同年,教育部发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实施。上海市为推进此项常规性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成立“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负责每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每5年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2008年,上海加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体系,每2年开展一次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影响因素监测。通过分层随机整群大样本抽测调研,详细掌握本市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制定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推进学校体育卫生科学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快速上升时期(2011-2013年)

2011年,为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年)出台,该方案包含课程体系建设、体教结合、医教结合、体质健康监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及保障建设、社会联动等“八大行动计划”。2012—2013年,各区建设1所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 对本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干预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上海市教委发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各区、各校每年开展不同层级的抽样监测工作,联合教研员、专家通过现场督察、数据复核、报告分析等,优化学校体测环境,规范测试标准,发现工作弊端,优化奖惩制度。自此,上海基本形成“市、区、校”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常态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为学生提供“随时、多次、择优”的体质健康测试,提高学生日常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3 蓬勃发展时期(2014-2019年)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工作,上海积累了大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为更科学、专业地分析这些数据,为政府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市教委在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2016年,研究中心对体育健身环境、健身行为、健身效果等3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报告(2016年)》。该报告指出:社区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支持作用明显不足,制约了学校体育健身效益的延伸;儿童青少年静态行为时间过多、身体活动水平强度不足是影响其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2018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布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推荐我国儿童青少年每日进行至少累计60 min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并且公布了儿童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同身体活动对应的运动代谢量。同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国家要求开始每年对本市部分学校学生近视、肥胖、龋齿、脊柱侧弯等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开展监测,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健康基本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4 平稳发展时期(2020年至今 )

2019年全国第8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完成后,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相关工作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尽管2020—2021年国家连续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将学校体育、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学生体质健康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多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推进缓慢。2022年6月,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上海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评价、科普、培训、咨询、研究等打造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青少年健康促进服务体系。上海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即将展开新篇章。

2 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

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内容分为“体质”与“健康”两大块,其中,“体质”类指标主要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类指标主要为视力、肥胖、血压、脊柱侧弯等。本文从以上多个角度分析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

2.1 体质发展趋势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上海地区成果汇编》[1]和《2019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显示,与2014年相比,2019年上海市7~18岁中小学男女生身高、体重均有所提高。三围指标中,除城区男生胸围有所下降外,其余各指标城区和郊区男女生均有所提高。其中,11~17岁郊区男生、12~18岁郊区女生形态指标增长幅度较大。身体机能指标中,男女生肺活量均有所提高。身体素质指标:男生除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外,握力、50 m跑、立定跳远、50m×8往返跑、1 000 m跑、坐位体前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女生除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外,握力、50 m跑、1min仰卧起坐、50m×8往返跑、800 m跑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下肢力量及心肺耐力指标下降幅度较大。

2.2 视力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户外活动时间减少,上海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并随着年龄上升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步上升趋势[3-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6~22岁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男生为70.4%,女生为74.5%;2019年男生为70.3%、女生为77.1%,女生总体高于男生并有上升趋势;而且裸眼视力不良、屈光异常呈现低龄化趋势。张慧敏等[6]研究发现,上海市徐汇区4~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检出率逐渐上升,由2015年的8.57%上升至2019年的12.27%,建议未来视力防控工作需向低年龄段前移。

2.3 肥胖发展趋势

2018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所对上海市16个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进行调查[7]发现:全市超重率为19.37%、肥胖率为10.78%,较2009年分别上升2.43%和1.56%;男生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女生,12~14岁年龄段超重率最高,6~11岁年龄段肥胖率最高。这与2010、2014、2019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一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问题。霍言言等[8]对上海市静安区幼儿园3~7岁儿童超重、肥胖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超重率为9.3%、肥胖率为9.2%。与视力防控一样,未来肥胖防控工作建议向低年龄段前移。

2.4 血压发展趋势

由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评价标准有所不同,且不同文献的研究年份、样本年龄段存在差异,高血压筛查率不能进行单一对比。以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NBPR)为依据,对比相近年份、相似年龄组的研究发现,2010年上海市7~18岁男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3%、10.0%,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9],且高于北京(3.19%)[10]、长沙(3.1%)[11]等地。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发现,2019年上海男女生收缩压、舒张压整体均高于2010年,其中14~18岁乡村男生收缩压增长幅度最大。上海市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相比其他省市,上海市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而且郊区男生呈快速上升趋势。

2.5 脊柱侧弯发展趋势

近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家长的重视,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问题逐渐显现。DU等[12]2016年对上海市崇明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情况进行筛查,发现患病率为2.52%,女生高于男生,这与唐倩如等[13]2015年对上海市静安区初中生脊柱侧弯的筛查结果(1.91%)基本一致。亓德云等[14]2019年对上海市虹口区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男女生脊柱弯曲异常进行筛查,检出率高达7.2%。2020年,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区中小学校开展了脊柱弯曲异常的筛查,发现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6.58%)高于2019(5.90%),其中男生高于女生,中学生(7.42%)高于小学生(5.19%)[15]。2019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全国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2.8%,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不仅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引起重视。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海自实施健康促进工程以来,10年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相反部分关键指标还呈下降趋势,出现新的代谢性慢性病问题。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个角度分析政策实施、软硬件投入、家校合作、生活方式、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如下。

3.1 政策投入与文件落实存在不一致

根据《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每班每学年安排8课时用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但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无法保证规定的课时量,另一方面学校没有专职数据管理人员,导致数据统计、整理、上报工作无法保证。此外,无课时费补贴,教师工作积极性差。根据《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未按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如实上报数据的学校,在学校体育工作等级评定中认定为不合格。 然而每年学校体育工作评估都是采用“自评”的方法,缺少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海市的学校体育工作,除少数区能做到有效执行和科学评估外,其余大部分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缺少督察巡视和调研反馈, 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3.2 课程设置与师资短缺存在矛盾

上海市自2021年开始在小学全面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小学每周安排5课时,初中每周安排3课时,高中每周安排3课时。政策引领的背后却是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的现实。截至2020年,上海市中小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共计10 802名,在校人数1 572 387人,总师生比为145:1,其中小学最高为177:1,初中其次为119:1,高中最低为110:1(数据来源:2020年上海市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表)。即使学校通过外聘、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募兼职体育教师,上海市目前仍缺编2 000多名体育教师。政府想通过增加体育课时,加强学校、教师对体育的重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但师资配套严重不足,体育课教学效果差。而且按照课程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传授体育技能。当前学生的运动时间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运动强度。即使增加一节体育课,学生也很难真正达到每天1 h中高强度体育锻炼的要求。

3.3 低效运用学生体质健康数据限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主要有日常各校《标准》测试数据,“市、区、校”三级监测数据,国家级调研数据,各科研机构调研数据四大类。大批量数据经采集分析后形成各级各类报告、公告、内参、研究论文,但报告都聚焦在群体分析研究中,忽视了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干预。此外,行政机构将《标准》数据运用在体育中考日常考核、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学校绩效考评、政府工作报告、各区创优创全中,导致《标准》从一件简单的个人评价工具,沦落为政府考核的手段,并且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壁垒,导致数据运用反馈效能低,严重影响数据结果对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作用。

3.4 对体育重视程度不高是制约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现有的高考和升学制度下,学校、家长的主要精力都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大分值学科上,导致整个社会对体育教育不重视。在校内,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师培训方面存在不足;在校外,家长对体育锻炼不重视或对体育专业知识不了解,导致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参与体育的兴趣降低、自主性下降。同时,社区内体育器材缺乏、体育场地不足、体育指导的数量及专业程度、专业化体育培训机构不足等,都是制约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社会化因素。

4 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建议

4.1 利用信息化技术科学有效运用学生健康数据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壁垒,高效科学地采集学生体质健康、体力活动、静态活动、屏幕时间、睡眠、营养,甚至血液指标方面的数据。再应用科学的评估体系多维度、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全面测评,深入挖掘数据变化的规律和问题。最后利用App、小程序、公众号等信息化工具,及时反馈给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家长,对后续的政策措施给予有效的指导。

同时,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跨学段电子健康档案,即“一生一档”。根据学生健康档案显示的健康状况及不同健身需求,定制个性化的科学健身及膳食营养指导方案。为家长、教师、学生互动提供平台,加强健康教育 宣传工作,将健康教育与运动干预关键技术相结合,通过专家分析、解答学生健康问题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让健康教育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多学科合作,共促科学研究

学生体质与学生健康这两件关系紧密的工作,一直未得到有机的统一与整体布局。新时代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不能局限于体育、卫生2个学科,需要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环境监测、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体质监测、常见病筛查、健康档案的归集建立需合力为健康促进工作奠定基础。从服务设施配置、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教师观念、体育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机制、国家法律政策、学生认知观念、学习参与动机等方面,综合分析青少年体医融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深化青少年体医融合的突破路径,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推进体医融合进程,提供指导性意见和理论参考[16]。

4.3 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中国、小康社会、美满和谐的生活时刻离不开每个人的健康,更关系每个家庭的美满与未来。学生健康作为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着国家命运,尤其是在劳动力危机即将到来的时刻。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需要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并通过社会化产业将这项工作向前推进。

未来,应针对体育教师不足、课程设置等问题,联合社会、高校、企业、联盟等专业资源聘用专业教练员、购买特色体育课程,使各项政策有效落实,同时加强各级督导考核,加强引领宣传。改变体育教育评价模式,由体育技能评价向健康素养评价转变、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由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同时,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体育活动,通过改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借助社会企业、体育组织、专业机构的资源,增加体育场地供应和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实现双赢。

5 结束语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关系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更应思考这项事业的初衷与重要性。培养阳光、健康、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接班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必须担负的时代重任。

猜你喜欢
上海市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