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推动大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2022-02-05 07:07柯凌云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文化

○柯凌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一座‘富矿’,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大冶市将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并提出了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产业,传承特有文脉基因。在推进大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具有特色的地方红色资源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更应饮水思源,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这座“富矿”,从中汲取永不衰竭的澎湃动力,为城市发展增添精神力量。

一、大冶红色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基础优势

(一)基本情况

大冶市红色资源丰富。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从等级来看,9处革命旧址中有2个国家级、3个省级、4个县级革命旧址;从类别来看,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1个省级)和文物保护单位(1个国家级、3个省级、4个县级);从分布来看,大冶城区、刘仁八镇、殷祖镇、大箕铺镇和灵乡镇均有分布。

(二)基础优势

国家为保护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于1982 年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大冶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优势较为突出。

一是资源丰富。大冶丰富的红色资源是鄂东南地区比较独特的,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价值,且类型齐全、主题鲜明。革命历史遗址、烈士陵园、会议旧址、纪念馆、名人故居等类型齐全。刘仁八农民大暴动、大冶兵暴、彭德怀亲率红五军主力进攻大冶、建立红三军团等重大事件,贯穿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做好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工作,对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底蕴深厚。大冶拥有一批具有历史、社会、科学价值的工业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鄂王城遗址、中国近代最早的水泥专用码头和现代最长的水泥专用湖底隧道等工业遗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国际遗产。目前,金湖街道的上冯村、姜桥村、焦和村、门楼村,保安镇沼山村的刘通湾,大箕铺镇的柯大兴村、水南湾村被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同时,大冶被誉为中国龙狮之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三是政策支持。《中共大冶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大力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明确目标。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旅产业,用好红色资源,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大冶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力度不够

目前,部分红色资源尤其是党的初创时期的遗址存在“无专门机构负责、无专人管理、无资金维护”等问题。如,工矿区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大箕铺龙山读书社、最早一批党支部旧址等,既没有纳入县级文物管理保护序列,又没有列入文物普查项;有的烈士纪念设施的分级管理和保护亟待加强;革命遗址大多年代久远,自然环境变化导致有的遗址损坏,这些都亟待统一管理和保护。作为大冶乡村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大箕铺龙山读书社旧址”、1930 年6月彭德怀召开会议并宣布成立红八军的“殷祖马对圩村祠堂”、1926 年春建立中共万七门支部的“万七门党支部旧址”等,均存在房屋年久失修的问题。

(二)利用程度不高

一是从开发利用来看,革命遗址大多在山区,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有的遗址目前不具备开发条件,甚至因毁坏严重而无法开发利用。

二是从研究利用来看,大部分遗址虽然是大冶党史上发生过的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但对其内涵的深度挖掘和总结还不足。

三是从区域联动来看,现有红色资源开发仍以乡镇区域为界,未与周边阳新、咸宁、鄂州、黄冈等地联动开发。鄂东南苏区是湘鄂赣边区重要组成部分,鼎盛时期跨省涵盖30 多个县、近1000 万人口。目前,鄂东南各地专注于开发本地红色资源,缺乏对地区红色资源的系统整合,未能充分体现鄂东南苏区在湘鄂赣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与赣西北、湘东北苏区互为犄角的战略地位。

(三)联动效应不足

目前,大冶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原址修缮、原址保护的半原始状态,红色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大都由县级层面策划,乡镇层面还缺少主动规划意识。大冶文化旅游规划设计将红色资源纳入其中还不够充分,红色旅游特色线路开发不够。如何以殷祖镇为红色文化中心,串联起周边乡镇系列红色文化资源,理当成为整个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四)人才队伍缺乏

管理、策划、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大冶市尚缺乏一批既有开拓精神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在打造红色资源的文化传媒渠道方面,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没有培养、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来专门整合文化资源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五)保障措施有限

一是缺乏统筹管理。各地乡镇政府自行管理居多,而乡镇经费保障不足,导致对红色资源的管理、维护建设资金投入非常有限。

二是激励措施不足。对热心收集大冶红色文化资源的当地群众,没有专门奖补措施。如,鄂皖湘赣指挥部纪念馆的馆长明鹏是一个普通农民,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红色收藏和红色故事宣讲近20 年,虽有相关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经费帮助,但仍捉襟见肘。

(六)社会氛围不浓

有的单位主责意识不强,把修缮工作当作短期行为,过多依赖或委托第三方,并对第三方工作完成质量和时效缺乏监督。宣传氛围不浓,在城市重点宣传区域缺少红色文化内容,更多是矿冶青铜文化历史;投放渠道主要依靠电视、报纸、图书等传统媒介,内容缺乏创意、形式单一。宣传手段较为落后,利用微博、知乎、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营销不足,红色资源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够。

三、进一步挖掘大冶红色资源,助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对策建议

红色文化是地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除了在大冶范围内进一步深度解读红色历史,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发展过程中高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凸显红色文化伟大,从中汲取营养智慧,为城市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一)深入挖掘研究,提升红色资源软实力

一是摸清红色家底,夯实基础工程。通过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等,挖掘和征集大冶红色文物史料,将红色资源系统梳理,按照点、线、面来建立红色资源库。对现存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分类梳理,修缮开发保护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史迹。系统开展大冶红色资源的认定、定级、建账和建档工作,确保红色资源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记录档案、保管机构。健全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单位,厘清属地责任及主体责任;建设全市红色资源保护人才队伍,明确具体职责和直接责任;系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评估分析全市红色资源保护现状,制定正负面清单,明确保护及责任清单。定期公布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一批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对全市红色资源进行系统保护和长效管理,明确职责、严肃奖惩、确保安全、加强利用。

二是整合专业力量,加大红色资源研究力度。发挥革命旧址管理中心作用,牵头组建专题项目组,梳理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在大冶的主要足迹、事迹,整理红色史迹,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大冶”,重修《大冶革命史》、编写《大冶红色故事集》、出版《大冶市史市情读本》。搭建专家智库,加强红色资源研究阐释和学术交流,有组织地开展红色文脉的研究。开展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重点围绕党领导大冶人民在各个时期奋斗的足迹,邀请作家创作出版红色历史故事,充分展示大冶红色资源。以大冶这个生动的窗口和缩影来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

三是优化提质红色培训,推动红色资源资政育人。围绕红色资源开发本土课程和微课程,让内容更加鲜活,语言更加接地气,真正使红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党校要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通过集体备课、精品课比赛,提升市史市情课程质量。积极编撰开发红色教材,由党校牵头和档案、史志等部门合作,编写特色案例教材、新时代文明实践教材,在红色资源资政育人方面做出成效。

(二)硬件全面提质,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红色基地提档升级。依托乡村振兴契机,挖掘各地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拓展红色资源的使用率,催生红色文化再生动力。全面准确掌握红色文化遗址与民居的关系,尽可能做好产权置换,力争红色资源全部归属于政府所有。重建大冶工矿区、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及党组织相关建筑,建立林育英、程子华、彭德怀、何长工等纪念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提升档次,高标准打造大冶兵暴纪念馆和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充分整合利用红色革命史迹,打造一批红色主题公园、红色村庄、红色小镇。可将殷祖镇南山村建设成为全省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体验基地,对系列红色遗迹加大保护和展示力度,打造成为大冶红色旅游新名片。

二是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加强红色文物创意产品开发,促进红色资源创意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融合型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如,翻拍《兵暴》《掩不住的阳光》电视剧、电影,新拍《红三军团从大冶出发》《红十二军》《刘仁八农民大暴动》微电影。鼓励围绕红色题材开展文艺创作,打造一批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如,依托楚剧、黄梅戏、采茶戏资源,排演《纳军鞋》《大冶“刘胡兰”》等剧目。依托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专项比赛,引导青年设计特色文创产品,为优秀作品对接市场、政策、孵化、宣传等资源,支持文创产品落地。发挥根雕、布雕、刺绣、古建优势,开发相关红色文创产品。

三是开发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做好“红色+”“融合”文章。如,打造殷祖镇为中国古建之乡、红色旅游名镇、乡村振兴示范镇,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提升红色旅游的品质和综合竞争力。以“生态旅游景区+红色文化/爱国教育”模式为切入点,着力推动地方“绿色”+“红色”的休闲旅游发展。如,将刘仁八的龙凤山庄所在地的景区和临近景点连片建设,打造融合休闲旅游、农业观光、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

四是丰富红色文化展现形式。通过地方非遗文化来展现红色文化,如,用地方戏曲(楚剧或采茶戏)来传唱红色故事,用汉绣(刘小红刺绣)来描绘红色印记,用石雕(尹解元石雕)展示红色人物等,用地方艺术手法打造红色文化记忆景观,征集民间红色实物,充实各乡镇纪念馆或旧址的陈列内容。在城市的宣传片中加入特定红色文化篇章,结合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利用电视剧、电影等节选片段制作宣传片,还可引入高科技声光电技术,依托科技手段立体展现红色文化故事的生动感。

(三)加强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一是增强红色主题活动的“经常性”。以“清明祭”“七一党庆”等重大节日节点、涉旅展会、庆典为契机,精心组织主题鲜明且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纪念、学术研讨、旅游促销活动以及专题展览等,邀请传统媒体参与宣传报道,不断扩大红色资源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增强红色文化品牌效应。

二是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时代性”。综合运用新媒体,尤其是大冶发布、云上大冶、云上黄石等已建成的APP、两微一端等平台,增设红色专栏,定时定期推送文章,支持党校教师、民间专家等直播红色课程、录制地方党史微党课等,丰富红色研究教育的网络传播渠道。

三是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群众性”。举办红色文化摄影展、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群众性活动。编排红色情景剧,印发“红色大冶”口袋书,制作《大冶兵暴》等精品影片,开设文化讲堂,增强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每年除通过重要节日、时间节点来进行纪念和宣传之外,还应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以及广告宣传栏、文化墙等载体来开展日常宣传,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宣传保护红色文化,踊跃充当红色故事宣讲员。重视青少年的红色教育,通过故事再现展现英烈事迹,引起青少年思想上的共鸣,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