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2022-02-05 14:03苟明娇陶叶灵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计算机大学生

苟明娇,陶叶灵,王 维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前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汇集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提出和“互联网+”模式的推广为“三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民办高校大学生受自身、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在返乡创业中比公办高校大学生遭遇更多挑战,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丰富,逐渐成为创业大军的有生力量。在此背景下,正确引导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一是减轻就业压力;二是助力新农村建设。

1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价值与必要性探讨

1.1 双创时代需要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要求和总目标,坚持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在现代社会经济影响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不断成为“双创”的引擎,迫切需要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投入到互联网的创业行业中。创意农业、生态旅游、科技农业等新型农业大力发展,需在农业农村建设中融入人文要素和科技因素,带领传统农业走入互联网技术中,全面助力乡村建设[1]。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应更新创意思维,在利用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入高新技术,注重品牌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建设美丽乡村。

1.2 就业压力需要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缓解

计算机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驱动下迅速发展,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刚毕业的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不能较好胜任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互联网行业也对求职者提出了知识更新、项目经验、团队协作、诚信意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要求,但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应用能力都是非常欠缺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在以上方面更加表现出有心无力的状态,直接导致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在大城市“一职难求”,不断遭遇就业壁垒[2]。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需要计算机类专业人才,这也为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

1.3 教育改革需要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

传统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要想将新技术与新理论被运用到课堂之上,则需由专家学者通过专著出版来实现,过程较复杂,且时间漫长,新知识在更新过程中已变成旧知识。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感觉在学校所学的内容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不匹配,表现出不自信。因此,若将返乡创业的实践案例引入课堂,同时表明农村对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需求,将促进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让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专业教育在改革中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阶段熟悉并深入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明确用人单位在岗位上的实际要求,从而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机遇”维度分析

2.1 乡村环境信息化建设

最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助推“数字乡村”建设。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0年2月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了“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农村自然村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的宏伟规划。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虽然乡村治理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电子政务、信息交通等全覆盖,乡村治理体系也日益完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特别是数字邮政、网络消费的普及更让乡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乡村环境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重重困境,如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短缺等,这也正成为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机遇”之一,因此,民办高校应积极响应,充分发挥优势,正确引导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流入乡村,发挥创新创业才干,助推乡村振兴。

2.2 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产业振兴的助推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地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他们的新产品均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让传统的乡村产业在产品更新中得以升级。国内绿色农业也是依靠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来发展,农产品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充分将新技术和新产业相融合,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智慧旅游,促进乡村产业不断向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3]。计算机的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因此,民办高校在为培养该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上起着关键作用。

2.3 现代民办教育改革

2021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该《条例》积极回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新任务、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民办教育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民办高校在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中前进,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面临着起步晚、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他们希望留在城市谋求一份体面工作,但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4]。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能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助力新农村建设。民办高校在现代民办教育改革进程中为乡村振兴输送一批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用信息化手段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优秀毕业生到基层的实践也能倒逼民办高校专业教育的模式改革与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挑战”维度分析

3.1 返乡创业的意愿不强

尽管乡村信息化建设对人才需求较大,但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并不强烈,超过一半的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认为,大城市的信息化环境更适合计算机行业的创业与发展,大城市能给他们带来更多资源与发展机会,乡村反而存在许多阻碍因素。与城市优越资源相比,乡村的基础设施固然相对较落后,也没有大城市那么便捷,但导致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意愿不强的原因还与家庭有关,父母希望孩子能脱离农村,到城市去拼搏事业,当然还与社会舆论、学校引导氛围有关。

3.2 返乡创业的能力不足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民办高校传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一是在专业设置上,部分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专业方向尚未被纳入到专业建设体系中,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新兴产业的需求;二是在教学模式上,部分民办高校仅停留于“课堂讲授+实验室实训”,形式和内容均不能迎合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新趋势;三是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部分民办高校未充分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学生不能较好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到国家社会建设中[5]。以上因素直接导致了部分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缺乏返乡创业的能力。

3.3 返乡创业的政策吸引力不够

自2004年至今,党中央连续18年发布的一号文件,焦点都是“三农”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则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和国家正在倡导大学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乡村。但是国家和民办高校的政策并未对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产生较强吸引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主观性没有被激发。如某所民办高校将学生的薪酬、单位性质、专业对口度作为就业质量的评判标准;部分民办高校将科研项目仅作为服务社会的评判标准。以上行为均忽略了大学生对乡村的服务性,因此,大部分民办高校在倡导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上的配套政策还不够,未对立志下乡的计算机类专业优秀大学生给予政策优待。

4 引导乡村振兴战略下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策略选择

4.1 加强返乡创业的思想引导

2020年2月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毫无疑问,计算机、网络、软件应用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也将推动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在农村可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需尽最大努力将其纳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使命担当。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意愿不强的问题,民办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思想引导:一是尽早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二是突出文化育人的引领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三农情怀”;三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爱农”“兴农”教育[6]。

4.2 提升返乡创业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并不是单一的,是自我管理、技术创新、团队管理、市场把控等各项能力的综合体,同时也是一项综合素质[7]。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应该通过各项校园活动提升自身的自我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并能准确进行风险预判,在掌握专业基础和技能之外,将创新与市场充分结合;创业事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团队,而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往往缺乏这一关键能力,因此,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应重视培养自身的团队管理能力,用志同道合、沟通和谐的团队为乡村事业服务,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团队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创业过程与市场息息相关,需要从市场中获得商机,因此,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也需具备良好的市场把控能力,包括市场预判、市场开发和财务管理等能力[8]。

4.3 出台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程,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乡村振兴三步走”的实施规划:2020年,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设;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为了实现这个美好蓝图,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均要出台相应政策。一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教育、人社、农业等部门应从城乡规划的宏观角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例,充分给予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优待,最大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二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也应制定低息贷款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民办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服务地方乡村建设;三是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民办高校应积极、充分履行社会职责,将人才培养、专业规划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如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提供机房、实训设备等,给予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最大帮助。

5 结语

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民办高校应主动出击,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大浪潮,将新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社会服务的主攻方向,将社会服务与促进民办教育改革发展高度融合,做时代的担当者和使命的践行者,这也是民办高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计算机大学生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大学生之歌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