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开设《工程伦理》课程的内容设计分析

2022-02-05 16:46吴欣禹朱陈欣吴金国
建筑与预算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程伦理专业本科伦理

姜 楠,吴欣禹,朱陈欣,吴金国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近年来,各高校本科工程类专业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使土木工程教育接轨国内外行业发展。因此对本科生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势在必行。开设《工程伦理》课程,可以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构建一个工程伦理实践决策框架,最终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决策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目前,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开设《工程伦理》课程探索的论文数量极少。本研究以新发展阶段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在土木工程本科教育阶段的落实为契机,探索《工程伦理》课程的内容框架建设,研究课程开设特点等。

1 从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工程伦理》课程

《工程伦理》课程设计的第一个角度是从学科本身出发,设计通过学习引导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学生,做出有利于人民福祉的工程实践决策;课程设计的第二个角度是从工程职业的身份出发,通过掌握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规范、职业操守等开展从业服务工作。

1.1 从学科角度出发设计课程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的学生,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中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等,也包括对土木工程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使用,还要掌握勘测设计、施工、维修、加固等技术。土木工程活动对人类活动的“衣、食、住、行”等基础活动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设计、施工与服务对人类福祉有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对非人类的比如自然环境等产生影响。

从学科角度出发,设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主要关注土木工程项目实践中的伦理失范问题,即土木工程活动和生产中一类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具体来说包括土木工程选址问题、工程活动中施工现场纠纷问题,以及工程设计实践与绿色环保可持续等问题的矛盾等。只有解决这些矛盾,才能保证土木工程活动给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础活动带来积极作用。单一依靠学科融合、算法更新、提升学生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教育,不足以培养学生开展全面的工程决策和应对矛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是因为缺乏通过建筑设计、施工、居住使用等环节带来对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平等、正义等层面的关注与思考,它也缺少通过历史、人的生产力与创造力等评价尺度的衡量与调整。通过《工程伦理》课程,培养学生经由工程社会实践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福祉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在社会层面上做出包含伦理层面、道德层面的科学的工程决策和解决建筑行业新问题的土木工程建筑方案。

1.2 从土木工程职业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

土木工程项目相关设计与施工等是土木工程师的谋生手段。他们具有市场定价能力,土木工程师具有独立的教育培训体系。土木工程本科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专业的土木工程知识与技能,土木工程师在工作中有自主管理和决策权力,土木工程专业还具备特殊的行业品质控制系统,如工程认证、施工设计的国家及行业标准等。引导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规范,追求工程技术人员赞同的责任、权利以及工程中作为工程师期待的理想等,促进我们从土木工程职业的角度出发设计《工程伦理》课程。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05~2014年的10年中,我国新建各类房屋288.9亿m2,这样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无与伦比。但中国同期房屋建筑拆除的规模和速度,同样也是史无前例、无与伦比。有关研究显示,重庆市被拆除建筑的平均寿命为38年[1]。通过数据显示,建筑行业的发展数量和速度较快,行业效率较高,但是行业的发展质量有待提升。今天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学生将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时间节点及新发展阶段,学生们需要把握时机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从土木工程专业所属行业、职业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培养学生们具备规划的科学性、遵守职业规范避免建设低质量工程产品,在土木工程项目建设中结合技术-经济发展范式的变化,关注建筑工程项目从工业化走向数字化的新趋势。

2.课程内容设置及特点

《工程伦理》课程应紧密结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学生的判断能力进行内容设置,关注解决土木工程实践问题,关注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工程问题,关注对工程实践经验的科学统计与应用等内容。

2.1 课程内容设置

通过对《工程伦理》的理论学习和工程案例的实践分析,了解工程实践的经验,掌握建筑行业的各类伦理章程、职业道德、建筑设计与施工中的伦理冲突模型、工程师的风险范围与责任规范、了解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培养土木工程本科阶段学生识别工程实践要解决的经济生活事实问题、多渠道确认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困境、“贴标签”用专业术语描述工程实践中的问题特点、分析工程实践中伦理困境背后的伦理原则矛盾、在工程实践活动中设计解决伦理困境的中间路线和建设共同伦理框架。

《工程伦理》课程内容设置,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工程实践中哪些是允许的行为,哪些是不被允许的行为;其次,帮助学生辨别在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监测中预防潜在的新挑战和新风险,如预防因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的伦理问题、环境问题、公平与正义等问题;最后,激励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融合了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背景下,在工程中做出更多地以民众福祉为思考的科研、建设以及创新设计,并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关注环境管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可量化的工程效益与成本控制等。

2.2 课程设计特点

土木工程活动是人类社会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展示,它同所处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关具有历史性;它能够满足当时社会发展需求,能体现社会公平与效率,因此它也具备社会性。结合土木工程活动的特点。例如,通过禁止某些超越伦理或道德界限工程技术的使用、预防某些新材料新设备在施工使用中的风险、以及积极鼓励社会发展推崇的价值观应用在现实施工实践中等实现土木工程活动的历史性与社会性。

《工程伦理》同道德关系密切。伦理和道德的共同点是,两者都与传统习俗分不开,并且部分学者在研究伦理时也会包含道德问题的探索,道德还具体含有个人道德(私德)、社会公德以及职业道德等。在道德的基础上,伦理要进一步分辨具体行为在一定的社会习俗中是对还是错,伦理学还需要对道德规范进行反思,如对形成这样规范要求的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

《工程伦理》同科学技术关系密切。《工程伦理》中的工程同科学、技术的异同:“工程的建造过程,也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在工程中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实现其价值的过程”[2]工程同科学、技术关注的核心问题不同,工程关注具体建造的方式与方法来解决或缓解社会实践问题,技术关注创新或创造的抽象思维活动,科学关注表面现象背后规律等问题。工程是科学和技术发挥价值的舞台,针对具体社会实践开展的具体物质创造或建造,是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具体的物质创造或建造过程需要科学规律和技术创新创造来达成。工程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工程会实现很多目标,其中最核心的一般只有一个,土木工程最核心的社会实践目标,就是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各类工程建筑物,调动建筑行业各类资源,通过不断更新迭代的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完成建筑设计与建设,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增进人们福祉。

2.3 课程应从多个层面设计分析解决土木工程实践矛盾

从土木工程项目阶段设计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实践矛盾,包括前期研究阶段的伦理问题、设计阶段的伦理问题、招投标阶段的伦理问题、施工阶段的伦理问题、运营阶段的伦理问题。例如,结合911事件,世界结构工程师和科学家对高层建筑和机构设计的研究与探索,就属于前期研究阶段的伦理问题。

结合工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实践矛盾,包括道德风险相关的伦理问题,工程风险相关的伦理问题,环境相关的伦理问题,可持续性伦理的相关问题,工程外部相关的伦理问题,国际化相关的伦理问题。例如,花旗银行信息港的大楼设计中出现了工程风险,虽然风险还没有直接发生,但是结构设计师计算并预估到了风险,于是他们进行了全面修改。

根据工程要素分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实践矛盾,包括工程技术伦理问题,工程利益伦理问题,工程责任伦理问题,工程环境伦理问题。那么在课程中引入未来纽约将拒绝高层建筑的问题,就隶属于工程环境伦理问题。

3 结语

本文希望探索从学科和职业两个角度学习适用于土木工程行业的实践伦理知识,明确《工程伦理》自身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等特点,同道德、科学以及技术都有紧密联系,试图通过项目设计阶段、工程内容分类以及工程要素等特点设计课程框架。《工程伦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在新发展阶段不断完善的重要载体,它作为一门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能够引导学生能以民众福祉为基础开展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学习、施工实践,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

猜你喜欢
工程伦理专业本科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面向机械类专业本科职业应用教育的课程建设——以常州工学院为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匈牙利高校钢琴伴奏课程教学初探——以德布勒森大学音乐专业本科为例
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
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工科研究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研究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