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后向一体化的农产品资源整合文献综述

2022-02-05 20:42李雪莲
商展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供应链农户农产品

李雪莲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大理 671003)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广大农村发展指明方向[1]。我国广大乡村自然资源丰富,但资源转化效果并不明显,“靠山吃山”的传统价值经营模式根深蒂固,导致各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分散流失,农村资源价值增值效果不明显,产前、产中资源集中度不高,达不到“1+1>2”的物产资源转化效果,资源转化成果效用难以实现最大化。

乡村最具代表性的资源转化成果便是农产品。自然资源效能从田间地头通过人力资源赋能,实现多级产业赋能流转至市场,实现价值从自然原始形态到市场产品形态转变,完成价值增值兑现,一次资源转化(价值增值流转)对应一次农产品资源整合转化,最终以农产品的形态流向市场终端完成最终价值成果兑现。这一过程即为农产品供应链资源整合过程,供应链的形成意味着资源价值链的形成和进阶。供应链后向一体化是指将供应链职能环节集中,对中下游职能向上游职能整合前移形成一体化的过程,有利于资源向供应链前端集中利用,缩短供应链长度,减少供应链多主体博弈成本。

1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从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出发,对农产品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探讨。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前景、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同时,供应链资源价值流转分析主要集中在销售环节,核心集中在供应链下游经营模式及怎样拓宽、加速实现销路的价值转换。Grimsdell以英国某农产品公司的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指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应具备产品的规模化运作、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企业的动态的柔性生产、产品供应的连续性、产品的质量控制及与此相关的通信技术等6个基本条件[2]。Ferto等认为,农业属于高风险行业,而供应链组织模式的选择对农业供应链整体运作风险的大小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以匈牙利农业市场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供应链渠道模式的选择受交易成本影响显著,并提出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的纵向协调的供应链组织模式[3]。张学志等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为例,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最优运作模式及选择问题,指出核心企业对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核心企业的不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可以分为以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农产品配送中心和产供销一体化为基础的主体整合模型[4]。以上模型各有优劣,运用在不同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中。

实际上,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种、养殖资源价值整合利用效率不高,技术含量不高,利润空间小,竞争激烈,流转环节较多,停留在传统供产关系,供应链节点衔接不畅,不能有效实现集中化优势,无法充分打通上游输入通道,下游输出渠道难以实现供应链“一脉相承”的整合格局。价值在供应链反哺过程中层层递减,农户很难从价值链中分享收益。因此,从供应链上游出发,有效整合输入市场到中间市场资源价值,能有效促进整条供应链的“三流”(流量、流向、流速)效率问题,从而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2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后向一体化模式概述

2.1 后向一体化价值“共生”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要想保值,需要实现供应链各节点的有效对接,才能完成原有价值的流转。要想增值,除了原有价值资源之上的赋能,还需要强化各主体投入要素的效率,单位时间内拓宽供应链价值流转渠道,实现价值流转“规模效应”,实现各节点企业的渠道共生,创造价值剩余。刘从九针对我国现行的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组织重构的设想,希望通过组织重构实现以下目标:建立企业化批发市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现代化的供应链运作,良性竞争机制的营造[4]。

价值剩余需要各节点主体高效整合,实现供应链价值流转渠道共生,条件是以信息共享为前提,技术支撑为保障,实现高度价值融合。处于供应链起点的农户,虽然掌握一定生产资源,但很难主观性打破供应链信息、技术壁垒,因此很容易在供应链上被边缘化和排挤,从而被客观剥夺价值剩余。对此,农户的价值剩余的创造和归属逐渐被重视,类似基于农户的供应链前向一体化的各项价值“共生”整合改进模式逐渐提出。胡定寰认为,相比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户而言,超市可以更好地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而且政府对超市的监管成本远低于对传统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监管成本,因此,我国企业可以采用“超市+龙头企业+农户”的供应链价值共生模式,引导小规模农户进入超市供应链,加快普及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步伐,实现产前、产中前向一体化过渡[4]。卜梅兰指出,农产品种植是农产品价值链增值的根本,但目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因此迫切需要对传统农产品价值链进行管理和改造,转变农产品价值链驱动方式,以获得农产品价值增值,带动农民增收。结合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供应链一体化的作用,卜梅兰提出以价值链视角农产品一体化发展策略:(1)建立主导核心企业,有效进行供应链前端上下游的延伸管理,以增加价值。(2)以品牌整合整个农产品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3)建立农产品供应链长期有效的运营机制。(4)建立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分配机制[5]。

2.2 后向一体化价值满意度整合模式

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满意度主要指向供应链销售终端消费者市场,集中在消费者终端,而这样的满意度反馈机制受时间、空间、信息技术的制约,满意度反馈信息集中在生产商或销售商,由于源头性资源导致的问题很难解决,对供应链优化作用不明显。具体表现在:时间上,供产销—农产品体验—满意度反馈,整个过程经历了供应链价值流转时间、消费者体验时间、满意度形成和反馈时间,时间资源占用加大;空间上,虽然能够通过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适时传达满意度,但常将满意度评估结果运用于产销环节修正,供应链源头农户作业环节难以控制和优化;信息技术上,农户信息管理相关技术运用能力有限,掌握新技术、具备新知识的新生代农民规模有限,满意度评价体系很难运用于产前环节,隐匿在供应链上游的问题不易暴露。因此,以价值满意度为核心的前向一体化供应链整合很有必要,特别是以政府或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为主导的前向一体化整合,能从供应链内部建立评价体系,在价值流转中通过上下游节点主体满意度同步反馈、修正供应链资源整合,实现边流转边整合边反馈边修正,强化供应链内部优化,从而加持外部消费者满意度反馈作用,有效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形成供应链内部竞争环境,巩固供应链价值质量,促进价值剩余的形成。

李岩、傅泽田和刘雪阐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障碍:(1)农产品生产销售跨越三大产业,影响产业发展因素较为复杂;(2)流通过程不畅;(3)时效性滞后。提出了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发展多元化协调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实现供应链上信息有效传递,做好农产品物流管理等政策建议[6]。

陈小霖、冯俊文提出,供应链可以看成是农产品纵向生产过程中各个成员的垂直整合或者是战略联盟,农产品特殊的自然属性,以及产品的多品种与多品质性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各个单位从组织合作的角度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共同参与竞争,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7]。为此,进行供应链组织模式的创新是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内容。

2.3 后向一体化“生态价值网”资源整合模式

当今产业竞争,不仅是供应链效能的竞争,还是生态链、生态网构建的资源和技术垄断竞争。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农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然而广阔的乡村丰富资源需要有效整合,整合的根本在于农户。许多学者对供应链源头——农户的进入机制、信息共享进行了研究说明[8]。

农产品供应链源头根植于乡村,根植于拥有丰富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的乡村。要将农产品从源头赋能,需要有效整合当地优质、独特的物产资源,以物产资源作为核心价值,在核心价值上赋予附加价值,包括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价值、独具乡土气息的人文风俗价值、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手工技艺价值,构建多种资源文化的农产品综合体,打造具有乡村代表性的“名片式”农产品,构建以农产品供应链上游为核心的乡村价值生态网,将生产、加工前置到农村、农户,拓展供应链源头的资源价值网。

被誉为我国“白族扎染之乡”的云南大理周城,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大理最大的白族村,因各种技法图案的扎染制品闻名遐迩。当地逐渐依托扎染形成了融传统农业、民族文化、历史人文、古法技艺多价值元素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农产品供应链终端产品——扎染制品原始农作物价值形态为农作物——鱼腥草(俗称板蓝根),鱼腥草通过农户种植后,由当地独具扎染技艺的农户自行加工,运用传承300多年的技艺进行生产加工赋能,将布料扎花浸染工艺酿制的鱼腥草汁,从而形成各种图案的扎染制品。过程中结合当地人文风俗,搭建旅游文化“扎染”名片,将供应链以生态价值集成的形式将生产加工前向一体化至农户家中,每一家农户都是一个供应链前向一体化生态资源集合体,让农户既是种植者,又是生产加工者,更是文化营销者,从而让农户直接获益。

3 结语

农产品供应链资源价值整合是实现供应链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从源头上解决农户增收创收的有效方法。供应链价值资源整合需要以农户为核心,改变上游节点资源分散问题。以往农产品供应链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下游消费市场端,虽然一定意义上以消费者为主体集中下游资源优势,但对上游价值资源整合利用起不到直接作用。只有上游依托农村农户价值整合,实现中上游后向一体化优势,才能为中下游消费终端渠道整合带来本质上的价值整合与共享。基于农户的后向一体化资源赋能,是将农产品供应链进行资源整合前置,通过利益共同体构建“农户+X”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超市、龙头企业核心作用,缔结农产品供应链上游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创造剩余价值;通过畅通用户评价体系,将过去的消费者终端信息满意度评价迁移至整条供应链上的节点主体之间的互相评价,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打造相邻节点的满意度评价模块,多个模块串联形成信息库,共享于整条供应链,强化源头农户与下游企业的满意度评价,运用满意度评价体系建立前向一体化联盟体;通过打造生态价值产业综合体,对供应链职能主体进行前置,把产房、工作室前向迁移至农户或农村,充分调动当地资源价值为传统农产品赋能,推出集物质资源价值、人文价值、服务价值于一身的多资源价值农产品。下一步,笔者将从以上三种模式雏形入手,展开具体模型构建的研究,争取为振兴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供应链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