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研究

2022-02-06 12:25韩同同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播客音频广播

□韩同同

一、播客发展的历史背景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播客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本质依然是旧有的媒体形式借助互联网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回顾广播的发展历史,传统广播是指由地方各级广播行政主管部分负责管理,广播节目一般采用无线讯号(中波、短波、调频)传输,听众利用收音机被动地接受。网络广播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广播节目,通过网络化,传统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广,传播范围没有限制,由基站覆盖变成了全网传播,传播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听众从收音机用户扩展到智能电子设备户。

在此背景下,以播客、有声书、音乐直播、网络电台等音频媒体的全新样态兴起,以及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综合性互联网音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和制度化生产模式,进而带来了更加开放的互联网音频媒体生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听觉文化的重新回归。从呈现的节目形式上来看,互联网音频主要分为播客、有声书、网络电台三个形态。

播客作为网络广播主要类型之一,与传统广播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从播出媒介上来看,传统广播主要通过电台进行运营,播出主体主要为专业主持人,形式多以直播为主,听众大多通过收音机和车载广播收听,听众难以进行主动选择,有较强的时间限制。播客则是通过互联网承载的声音内容,参与主体日益多元,且不再局限于电台传播,只需通过手机、电脑或其他智能播放设备和网络就可以随时收听,不受时间限制。

作为听觉文化领域的创作风向,播客(Podcast一词音译)凭借其多场景适用性、多元化内容选取、与受众情感联结的构建等独特性,不仅颠覆了传统广播的媒介形态,更唤醒了受众的听觉需求,让声音的价值再度得以重视。除了荔枝FM等综合性网络音频平台,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音乐产品也上线播客专区,2018年开始,专门针对播客内容的产品开始增加,例如小宇宙、海盗电台等。

二、播客的特点

播客作为继传统广播电台之后的新兴广播形态,依托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将自身特性和众媒时代充分融合,具有覆盖面更广、音质清晰、传播速度快、用户自主性强等较为明显的网络广播特色,相较于其他媒介形态,播客所代表的声音媒介具有以下特性

(一)生产主体多元化。替代了传统广播的专业化制作模式,播客的制作门槛较低,具有高度开放性,人人都可以参与内容生产和创新,这一类“草根主播”大都出身各个行业,并乐于利用自身的专长,用自己的发声表述自身对于特定领域的看法,并借助平台与受众共鸣。多元化的“草根”主播团队,给喜马拉雅FM等声音内容服务平台带来了超七成的声音产品,并成为了制作声音内容的主力军。

(二)伴随性:占领碎片化生活场景。播客作为移动音频媒体的代表,伴随性优势不言而喻,这与传统广播的媒介特性一脉相承。音频比起图文、视频,在内容形式上陪伴性更强。所谓“伴随性”,一方面指人们在收听播客时可以边听边做其他事情,让其拥有对空间与环境的极高适配度,无须占用用户的眼睛和手,允许用户“分心”,这时的播客都是以“背景媒介”形式存在的。另一方面指播客能够私人化的贴身聆听,移动音乐媒体能够更有效满足行为的随机性,与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环境深度结合,比如乘坐公交的移动环境,这时的播客也就具备了“贴身媒介”的特性,提供恰到好处的陪伴。

(三)长尾效应强:周期长。在所有类型的播客节目中,有较强的主题性,但并非时效性的媒介方式,当观众圈粉了某一播客栏目后,往往会收听该栏目的往期节目,又或者产生了对某一内容重复收听的现象,保证了更长的传播周期。

(四)口语传播,高共情性。对话感是播客具有的一大优势。播客以声音为传播介质,不论是严肃认真的单人阐述形式,还是轻松诙谐的双人对话形式,或是围绕一个话题无限发散的多人访谈形式,与其他媒介相比,播客更接近于原始的口语传播。以口语的形式进行节目内容的编排,让播客更便于理解、便于收听,既拥有了最广泛的受众基础,又满足了当下的媒介使用习惯。除了传播形式带给受众的亲密感,如今热门播客在内容的选择上也一定遵循着贴近性原则,主要聚焦“身边事”与热门议题,在对话中体现打动人的细微之处,在情感归属层面,向听众提供情感陪伴,并能够获得听众的共情。

(五)丰富的内容类型。在群媒体时代,播客经过精细划分,形成垂直领域节目,可以直接抓住特定的目标听众。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不仅延续了传统广播的内容,而且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人人都是媒体的状况下,播客制作者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内容也日趋多样化。以喜马拉雅FM为例,随着网民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有针对性、符合个人爱好的播客节目越来越多样化,频道分类中涵盖人文、时尚生活、影视等多种类型,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页面中的排行榜板块选择最新或热门的产品。而在每种频道下的播客内容又涉及大类型下的方方面面,从聚焦前沿的时事热点到垂直领域知识分享,再到轻快温暖的情感陪伴型,受众更加广泛、多元。

三、播客节目的分类

(一)单人叙述形式。单人叙述节目往往仅主持人一人,根据准备好的文字稿件,对特定话题进行讲述,内容较为固定,其吸引力来自于内容本身。例如,《加州101》讲解美国社会文化和中东历史。《故事FM》《天才捕手FM》每期更换主持人,叙述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经历,小人物的故事。

(二)谈话类节目。主要以常驻主持人邀请专业领域的嘉宾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度访谈,具有垂直化和灵活性。例如,《忽左忽右》邀请各行各业的大佬嘉宾,分享自己的书、知识或经历。《东亚观察局》畅聊日韩有意思的时事新闻、社会文化,以及时事分析。《壮游者》主要是各行各业的嘉宾们畅聊自己的旅行、生活经历。《日谈公园》气氛轻松,聊天以娱乐向为主,主要聊影视、旅游和体育等。

(三)固定领域内容,形式不限。围绕相关领域话题而展开,节目形式不固定。例如,《太医来了》等在聊天中进行科普。《黑水公园》《反派影评》等讨论、点评电影电视剧。《兔子洞电台》主要聊各种桌游、“剧本杀”、“狼人杀”的内容。《声波飞行员》《九段琦谈》等主要针对爱听音乐的耳机音箱发烧友,聊音乐和器材。

四、播客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内容缺乏独创性。播客类型还是以人文及聊天访谈类居多,聚焦社会情感内容的访谈类播客,与聚焦人文社科类的播客之间存在着同质化现象,在传播内容的方式上缺乏独创性。

(二)市场定位不清晰。在新媒体融合时代产品的市场定位仍不清晰,亟待深入研究,因为大杂烩式的内容制作方式很难提高产品的价值质量。

(三)节目主体的非专业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和复杂性,使个别有心人利用播客内容制作低俗、色情的内容,两性情感播客内容,创作者具有一定的个人局限性,主要内容创作者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并且非专业性还很容易出现主播宣扬消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出现有违公序良俗的现象。由于目前大多数播客内容主要以社会热点事件的延伸探讨为主,这类播客作品往往作为代表主播的个人意见,使播客的舆论导向同时具有主观性和情绪化的特征。尤其对于价值观还没有定型的儿童来说,极易被播客作品中的主观情感所影响。主播群体专业性亟待提高。

(五)内容的不规范性。炒作编发低俗内容,发布一些不实信息、假新闻或涉及隐私的东西

(五)过度娱乐化日益严重。娱乐新闻、明星八卦,偏向娱乐化浅薄化、蹭流量蹭热度等内容规制,一味迎合听众需求。

五、完善监管机制的对策

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广泛性以及自由性,网络广播节目制作主体复杂、传播渠道多样,但是由于缺乏相应健全的监督、管理等机制,导致许多隐患节目不能及时查处,传播渠道的变化给广播节目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于我国网络广播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鉴于网络广播中出现问题的复杂性,信息透明度低,内容的不确定性高,无法通过搜索直接定位关键信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监管机制。

(一)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一方面,所有网络广播从业者应当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重视网络广播内容在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自己制作内容可能带来的影响,知悉因此而应当承担的责任。适时地加大对各类网络广播主体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技术服务培训等相关的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优化网络广播领域的行业风气。另外,应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受众的监督意识。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针对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兼顾准确性与操作性的网络广播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监管内容,确保网络广播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使执法部门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网络音频平台的违规行为要严厉查处、重拳出击,加大处罚力度,确保违规者以后遵纪守法,同时对其他开办者起到震慑作用。

(三)建立监管平台,提高监管水平。目前网络广播对于音频内容监管技术要求较高,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牵头开展相关技术的开发,为网络广播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作为网络环境的一部分,网络广播可以与其他新媒体内容监管体制进行融合,通过其他网络渠道合理预测与分析网络广播内容,提高监管效率。同时定期或不定期通知、提醒相关机构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其整改,有效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

(四)在内容监管方面,平台应做好“守门人”,建立完整有效的内容审核机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严格的自我监管内部制度体系,确保自身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都有措施、有方法,对用户上传的音频节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将一些低俗内容排除在外。

(五)调整监管队伍结构。网络广播属于新媒体范畴,制播与受众以年轻群体为主。相关监管部门要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年轻监管人员,加大对其的培训,使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政治素质。及时跟进监管内容,保证监管客观性,提升监管质量。

六、结语

播客具有主动性强、音质清晰的特点,因此不仅能扩大广播的影响和生存空间,还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在自身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完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方法持续优化播客内容,对未来网络广播的整体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猜你喜欢
播客音频广播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探析播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移动音频媒体发展的几个转变:对播客的再界定
美国播客的内容生产和变现分析研究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