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印发

2022-02-06 13:59马亮
中国合作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服务设施便民公共服务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完善的社会保障等充满期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这一部署,社区建设是重要一环。

近日,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围绕“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四个方面推动建设完整社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

什么是完整社区?

“完整”既包括对物质空间创造性设计,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更包括从社区共同意识、友邻关系、公共利益和需要出发,对社区精神和凝聚力的塑造。

“完整社区”是为群众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设施的生活单元,是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服务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社区。

具体来说,完整社区包括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以及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六大方面。《通知》指出,试点社区应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将配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完整社区的发展历史

2019年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提出了“完整社区”建设,并组织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020年

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从6大建设标准出发,规定了完整社区必备的20项“标配”。

2021年12月

住建部组织编制《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明确规定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的最新标准,指导各地统筹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工作。

为什么要建设完整社区?

首先,完整社区更新有利于弥补前期社区更新短板,建设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社区。

《通知》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切实发挥好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其次,建设完整社区能切实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打通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通知》要求各省级住建、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结合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统筹推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建设方法、创新建设模式、完善建设标准,以点带面提升完整社区覆盖率。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切实发挥好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试点任务

试点工作自2022年10月开始,为期2年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统筹若干个完整社区构建活力街区,配建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等设施,与15 分钟生活圈相衔接,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

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工作,加强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集中供热地区)、安防、停车及充电、慢行系统、无障碍和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完善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确保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

推进智能化服务

整合家政保洁、养老托育等社区到家服务,链接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

健全社区治理机制

对于涉及社区规模调整优化、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改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配置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链接阅读

完整社区试点,不只是建个食堂与养老院那么简单

马亮

近日,住建部和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城市选取3个—5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其中,试点任务包括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等几个方面。

2010年,吴良镛院士提出“完整社区”的概念,认为社区的内涵丰富,不只是住房空间。近些年,福建厦门、辽宁沈阳、上海等城市对完整社区进行了探索。今年年初,住建部办公厅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认为完整社区是居民生活、社会治理和城市结构的基本单元。

完整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必不可少的各类设施、空间和服务的居住社区,居民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具体来说,完整社区包括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以及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六大方面。

提高生活品质的关键承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而社区则是其关键承载。之所以推动完整社区建设,就在于当前不少城市的社区还不完整,在一些关键设施和核心功能方面甚至是残缺不全的。

比如,一些社区的容积率达不到要求,居住人口密度大,物业管理跟不上,同居民需求的差距较大。这同我国城镇化进程速度快和前期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也意味着社区有不少欠账和短板需要补。

试点建设完整社区,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将公共服务概念进一步延伸,不仅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还涉及非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完整社区特别强调“一老一幼”设施建设,通过丰富社区服务来满足居民需求。

以托儿所、幼儿园等为例,将为生育政策提供托举,引导更多育龄妇女生育,并加快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再以社区助餐为例,独居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吃饭问题突出,配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服务设施,对于老年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健身休闲、自习阅读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设施服务配备,也会为社区吸引更多年轻人,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

解决“最后一百米”问题

如果说建设一刻钟服务圈是“最后一公里”,那么建设完整社区则是“最后一百米”的问题,而二者之间也有很强的联动潜力。《通知》提出,要将邻近的完整社区统筹为活力街区,配建教育、养老、医疗设施,与15 分钟生活圈相衔接,使街道和社区两级公共服务衔接起来。

这意味着,作为最小治理单元的完整社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点连成线和由点及面,社区、街道、区域和城市组成多层次体系,实现各自分工和有序衔接,无缝隙地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

与此同时,完整社区建设的试点先行和示范带动,也需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并促进更多社区趋于完整。特别是要为不同区位、类型、规模和特征的小区设定灵活选项,使小区可以因地制宜和探索持续,避免“千社一面”。

新建社区和既有社区要采取不同建设模式,而商品房小区、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不同类型的社区也需要因地制宜和探索创新。比如,一些小区可以将若干项目实现设施共享,既避免了空间不足或浪费的问题,也有利于社区服务项目的集成、集约和高效利用。

服务设施和项目是否完整至关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确保服务质量和持续运营。完整社区既需要硬件投入,也需要软件增强,特别是在长效管理方面探索新路。住建、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实现“居民点菜,社区上菜,政府买单,企业参与”的多元协同格局。

此外,也要加强智慧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平台化发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各类设施和服务互联互通。将由此积累的居民行为数据汇聚应用,推动社区服务优化提升,从而形成完整社区的良性循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完整社区建设就是对这一要求的探索与实践。

而在这方面,近些年,北京市通过“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机制创新,切实解决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关键小事”,也为完整社区建设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总而言之,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不只是建个食堂、养老院那么简单,而是在一套合理、科学的方法论指引下建设社区,它不是单调的,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而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在建设完整社区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运用到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进而才能让社区治理体系更加精细化。而这,显然也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便民公共服务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便民公告栏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北京三山五园绿道综合服务设施系统调查探究
琼岛道班的便民点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