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2-02-07 00:28刘世琛
财务与金融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司财务舞弊监管

刘世琛

资本证券市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在经济调控的宏观环境,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微观世界,都扮演着重要的资源配置者角色,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获取的各类信息的质量,其中财务信息最为重要。然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屡禁不止,财务舞弊、财务信息失真已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最近几年,康得新集团、康美药业、獐子岛事件等一系列财务造假案,不仅使上市公司自身遭受巨大的损失,还严重破坏了资源配置体系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已严重危害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对当前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严重冲击。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减少财务舞弊欺诈是当前社会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概念及内涵

国内外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虽有所不同,但都认为财务舞弊行为是对当前法律准则蓄意违背的非法行为,具有四大特点:①非法性。上市公司所进行的财务舞弊行为对国家、社会、个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是法律所不能容忍的;②隐蔽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需要利用各种手段逃避监管,非专业人员很难甄别;③蓄意性。作为财务信息披露主体的上市公司,故意虚假披露相关重要财务信息,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④危害性。财务舞弊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会对各方利益相关者造成巨大损失[1]。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危害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会向社会传递出公司发展经营状况良好的假象,从而吸引各方投资者的关注。当上市公司营造的虚假繁荣景象泡沫破灭之时,会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引起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因此,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不管是对其自身还是对社会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一)损害国家利益,影响宏观调控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进行社会公共建设投资,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各项信息。一旦上市公司出现财务舞弊行为,将使其披露的信息失真,而政府部门依据虚假信息所开展的各项投资活动,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都将失去其原有价值,从而导致宏观调控出现失误,影响正常经济活动,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2]。

(二)误导外部投资决策,损害多方利益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各项财务信息是外部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发展、经营状况最有效的依据。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前都会详细分析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并作为选择投资对象的依据。而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会使得其披露的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不仅会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告的使用,甚至还会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出现严重误判,最终给各方利益造成巨大损失。

(三)破坏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

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是企业成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性条件。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各项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在这种形势下,上市公司通过财务舞弊所营造的虚假繁荣泡沫一旦破灭,势必会造成资本市场的动荡,对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3]。

(四)危害上市公司自身发展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虽短时间内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虚假繁荣的景象,但也会将公司的财务危机隐藏在巨大的泡沫之中。一旦泡沫破灭,公司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特征

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监管制度越来越健全,监管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呈现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的特点。

(一)全流程,全链式舞弊

早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中,对现金流进行造假较为少见,而新形势下,频频出现现金流造假。不仅造假模式更为复杂,完全按照真实发生的业务全流程虚构经济业务,而且将虚假现金流纳入其中,造假手段涵盖全流程、全链条。造假所需要的全部合同文档、手续材料均按照真实、正规的业务流程进行伪造,购销发票、资金流转单据、收发货证明等材料一应俱全。

(二)以并购重组等复杂业务活动为基础,对报表进行粉饰

仅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中的个别项目进行财务造假已不能满足一些上市公司的需求。当前,不少上市公司通过与外部非关联企业进行合并重组的方式,利用复杂的业务活动增加监管部门的查处难度,以达到掩饰财务舞弊行为的目的。

(三)利用复杂金融工具以及涉外业务活动对财务数据进行操纵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套期保值等一系列复杂的金融工具操纵公司业绩,或与境外公司联手进行虚假商品交易,以增加监管部门的查处成本和查处难度,逃避监管,从而达到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操纵的目的。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

(一)对收入、费用进行操纵舞弊

对收入、费用进行操纵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用手段。上市公司对收入、费用进行操纵的常用方法有:①通过虚构交易客户的方式,虚钩销售交易往来,虚增经营收入;②以真实的交易客户为基础,虚增交易业务和交易数量,使公司披露的交易收入远大于真实的经营收入;③对商品销售进行不合理分割,将销售收入提前或延后确认;④通过“洗大澡”方式,将以后期间预期发生的损失集中在当期进行确认,以提高特定期间的经营业绩[4]。

(二)利用关联关系进行虚假业务活动

上市公司常常利用与关联企业之间的特殊控制关系,操纵交易价格进行内部交易,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当前,上市公司实施的关联交易舞弊行为主要包括:①将费用、负债等转移到关联企业,以达到虚增净利润的目的;②将关联企业资产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自己,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③以较低的价格租入关联企业的设备进行生产加工,再以较高的价格出售产品给关联企业,以达到转移利润的目的;④利用关联交易“输血”,将自身不良资产打包给关联企业托管,并收取高额托管费;或为关联企业管理优质资产,并收取较低的管理费[5]。

(三)利用复杂交易事项进行财务舞弊

由于并购重组、涉外交易、金融工具等业务活动较为复杂,因此常被上市公司用来实施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利用这些业务的复杂性,达到隐藏财务舞弊行为的目的。在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业务中,并购日期、交易事项、计量方式等成为了舞弊操纵的主要项目;在权益法并购交易中,由于购买方可以合并被购买方当期所产生的全部利润,因此合并日期的归属年份,以及具体的交易项目等都成为了舞弊操纵的对象;而涉外业务活动与金融工具等,由于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不仅取证难度大,而且取证成本费用高,因此常被上市公司用来实施财务舞弊行为。

(四)滥用会计政策,利用政策漏洞进行报表粉饰

会计准则是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但会计准则又有刚性和柔性之分。刚性的会计准则没有弹性,企业必须按照其要求不折不扣的执行;而柔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执行,但这为企业进行财务舞弊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滥用柔性会计准则,以达到舞弊操纵的目的。主要手段有:①以“谨慎性”为借口进行不恰当的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变更,对财务报表进行“洗大澡”处理,提前确认损失,以增加后期利润;②通过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期限来操纵当期会计利润;③利用存货、金融资产、递延所得税等资产项目减值准备计提规定中存在的漏洞,通过先计提后转回的方式进行利润操纵;④利用技术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界定的灵活性,通过随意变更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来操纵利润[6]。

(五)隐瞒重大交易事项,对风险因素披露不及时

财务信息有用的前提是保证其真实、完整,并及时披露,而一些上市公司往往会刻意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以降低不利因素对公司的影响。上市公司常对以下业务活动进行隐瞒或不及时披露:①未决诉讼等重大不确定事项;②委托担保等风险事项;③应计提的重大资产减值准备;④被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重要资产项目;⑤主要大股东的大额减持等不利因素。

(六)通过对现金流进行操纵舞弊

新形势下,部分上市公司通过操纵难度更高的“虚增现金流”方式,制造现金流活跃的假象,以满足投资者对经营性现金流的要求。当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时,外部投资者更希望看到企业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正;当企业处于成熟期,外部投资者更希望看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正。因此,上市公司主要通过操纵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三种方式对现金流进行操纵,主要手段有:①通过虚构业务活动的方式虚增经营活动现金流;②通过大量内部关联交易,以较低的成本呈现活跃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假象;③人为调整现金流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间的分配,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偏好[7]。

(七)地方政府变相扶持企业

对地方政府而言,一家上市公司所创造的经济收入、社会就业、财政税收等价值是巨大的,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可能会尽力确保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达到预期,如提供财政补助等一系列救助计划,这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提供了间接帮助。

(八)审计机构与上市公司联合舞弊

从当前曝光的财务舞弊案件中可以看出,一些提供审计服务的中介机构往往出于维持审计业务和高额收费的考虑,主动配合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如忽视上市公司伪造银行存款函证等舞弊行为,帮助上市公司掩饰财务舞弊行为,在收入、费用、关联方等事项的审计中未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职业怀疑,在风险测评和控制测试中存在重大缺陷,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等[8]。

五、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

从当前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可以发现,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动,且监管制度存在漏洞,就会有上市公司甘愿以身试法。新形势下,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控制和监管体系等内部原因,也有会计政策与制度漏洞等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内控控制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都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内部管理体系仍然受传统模式制约,内部控制体系的独立性不强,无法在新形势下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上市公司还存在“一股独大”的情况,大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能对董事会、监事会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得“内部人”遍布全公司,导致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

2.内外信息不对称

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内外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的内部高管与外部投资者所接触到的信息是明显不对等的,管理者处于相对有利地位,而外部投资者对于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无法考证其真实性,只能被动选择相信。因此,上市公司高管会倾向于利用内外之间的信息差进行财务舞弊,以谋求非法利益。

3. 高管业绩考评压力以及对舞弊后果认识不足

当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对管理层的考核都是以公司业绩为基础,并与公司股价挂钩。高管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因此常常不得不铤而走险,通过实施财务舞弊行为达到个人目的。此外,一些上市公司高管认为公司的业绩是最重要的,因此不顾财务舞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而实施财务舞弊行为[9]。

4.财务人员执业能力、专业素质欠缺

企业财务人员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期间等事项的确认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职业道德好的财务人员可以对上市公司舞弊行为起到监督作用。然而,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多与公司财务人员的违规操作相关。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缺乏、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等因素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创造了环境条件。

(二)外部原因

1.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增大

近年来,由于我国整体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经营杠杆居高不下,加上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低速发展阶段。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感受最为直接,经济整体的不景气已对企业造成了重大影响:①资金需求增大,融资却更为困难,使得很多企业通过财务造假吸引外部投资;②在当前信息时代,企业只有跟紧时代步伐,才能有生存的空间,而落后企业只能通过财务造假勉强维持生存;③经济下行使得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更加凸显,将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暴露出来,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当潮水退去之时,才能看见谁在裸泳。”

2.外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证监会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监管机构,在财务舞弊的识别、控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监管范围有限、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监管对象多、监管任务重,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并未被查处。同时,上市公司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地政府对其财务舞弊行为的监管力度也不够,再加上一些审计中介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协助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外部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监管单位对政策执行不力,助长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

3.会计政策存在漏洞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遵循的财务会计政策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或者漏洞,如:①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计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而历史成本的最大特点是面向过去,客观性和可靠性较强,但在新形势下,产品更新换代快,物价波动大,单靠历史成本很难真实衡量商品的实际价值,导致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资产价值与资产的市场价值相差较大;②现行会计准则中使用了很多定性的词汇,如“可能”、“很可能”、“极有可能”等,这些定性描述还需要财务人员依据自身经验来判断,这就给会计计量带来了较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③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基于已暴露出的问题来制定,缺少对未来经济业务的考虑,存在滞后性。

4.违法处罚力度较弱

目前,我国对于财务舞弊的监管主要以《会计法》为基础,其他相关法律为补充,整体上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较弱,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收益和成本严重失衡。

财务舞弊成本= 财务舞弊被发现的概率×财务舞弊被发现后受到的最严重处罚

财务舞弊所得收益= 虚增的利润×上市公司的市盈率-税收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通过财务舞弊所产生的收益远超处罚损失,这也是上市公司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六、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应对策略

(一)全方位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遏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应以独立性为基础,坚持全面、制衡、重要、合理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应设立专门的独立董事会,并由所有股东共同参与重大决策,避免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文化氛围,注重对公司高管、会计、审计等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在有效提升其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为防范财务舞弊行为奠定环境基础;全方位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涵盖公司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各个部门、各位员工。

(二)设置多元化绩效考评体系,大幅缓解管理层业绩压力

当前,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考评大多以公司的业务发展水平为基础,同时结合股权激励机制,这无形之中形成了管理层实施财务舞弊的关键动机。因此,需要加强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职业素质培训,加快完善公司管理层考评体系,多角度、全方位考核,将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结合起来,降低公司高管财务舞弊的动机。

(三)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

目前,相比于通过财务舞弊获取的收益而言,相关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仍然偏弱,这进一步助长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当道德不能对舞弊行为形成牵制时,就要通过法律武器提升舞弊行为的违法成本。一是加快修改现行法律规定,参照偷税、漏税行为的处罚标准,从严、从重、从快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惩处;二是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尽快建立高管人员舞弊行为处罚机制,以达到“不敢舞弊”的效果。

(四)强化外部监管体系的查处力度

外部监管体系包括政府部门的强制监管,以及社会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其他形式的监管,合理有效的外部监管是治理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关键。一是以证监会监管为基础,建立证券公司保荐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联合审核。当上市公司出现舞弊行为时,既要处罚上市公司负责人,也要对其保荐机构进行惩处;二是建立切实有效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对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监管,杜绝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联合舞弊事件的发生;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立监督举报奖励机制,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实施全方位严密监管。

(五)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大力压缩会计操纵空间

当前,会计准则体系不完善、规章制度滞后,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因此,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制度,是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一是将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基础逐步转变为以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等多种计量模式为主;二是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尽量减少需依赖主观判断的内容;三是成立紧急准则制定委员会,对没有准则依据的新兴经济业务,及时出台指导原则,避免因会计准则滞后造成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六)强化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早期识别能力

当前,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大多是在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后。此时,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已经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对财务舞弊的早期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进一步强化对财务数据异常上市公司的检查力度,要求被检查公司对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进行详细合理的说明;二是结合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上市公司的现金往来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控,用数据说话;三是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信用体系,对出现过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点监控。

猜你喜欢
公司财务舞弊监管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关于加强房地产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浅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其防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