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绸伞工艺设计的传承发展

2022-02-07 12:21王维康
天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伞骨伞面西湖

陈 诺 王维康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一、概况

伞文化内涵广泛而深刻,它的形态、颜色,甚至它的汉字字形,都能激起人们无限的联想。正是在这种多样化的情绪中,形成了各地丰富多样的伞文化。西湖绸伞在20世纪30年代由都锦生组织创制成功,以江南水乡文化、西湖风光为主创元素,以杭州当地特有的淡竹制伞骨, 以杭州丝绸织成的经纬密度极高的绸缎作伞面,以专门设计的西湖风景图案为装饰。其设计造型浸透着西湖的自然与灵性,一经问世便受到民众的喜爱。西湖绸伞素有“撑开一把伞,收拢一支竹”的美誉。其造型轻盈、设计奇巧、制作精细、高雅美观,将中国独特的手工工艺与西湖美丽风景完美结合,既有使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特具江南艺术之神韵,一度享誉海内外。

二、西湖绸伞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中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西湖绸伞的生产和经营都处于分散状态,生产方式多为家庭作坊模式,受季节影响较大。1949年后,西湖绸伞分散经营的局面逐步得以改观。1960年,为提升西湖绸伞的质量,成立了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特设西湖绸伞研究室。开展新产品与高端绸伞的研发工作。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几度停产,1977年西湖绸伞恢复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开始实行标准化管理,在绸伞的规格尺寸、技术要求、验收规则等方面均做了明确规定,在1980年注册了“西湖”商标。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游客进入内地旅游,西湖绸伞受到青睐,出现了短暂的繁荣。20世纪90年代末期,西湖绸伞原材料价格攀升,加上受到外地粗制滥造冒牌西湖绸伞的冲击,西湖绸伞一度处于艰难徘徊、停滞不前的境地。2004年,杭州市政府颁发了《杭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西湖绸伞被确定为杭州市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保护品种和技艺。

(一)首创期的西湖绸伞

1932年,杭州都锦生丝织厂试制成功第一把西湖绸伞。初期的绸伞工艺还不是很成熟,伞的规格也不统一,伞骨从32根至46根不等,伞面刷花相对简单,题材也较单一。伞面设计之初,圆形、方形图案均有,但是颜色、格调、韵味都不够理想,后又改为人工绣花,但是图案稍显单调、呆板,丝绸与画面的虚与实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由于绸伞伞面没有图案纹饰,产品显得单调而缺乏特色。试制小组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刻版刷花西湖风景的方案为西湖绸伞伞面装饰的最佳选择(如图1)。

图1 20世纪30年代的西湖绸伞

(二)发展期的西湖绸伞

20世纪50年代,西湖绸伞的制作技艺得到较快发展,绸伞的规格和工艺都有较大改进。伞的制作工艺日益成熟,伞面刷花技艺有了很大提高,套版层次丰富,图案清晰。采用的竹根柄和宝葫芦渐变色伞头富有特色。伞绸改用更具半透明面料,花版由单套改为双套以上,图案从单色改为多色,并改进刷花方法,使得伞面图案更显鲜艳秀美。最为绝妙的是手绘西湖风景绸伞,在薄如蝉翼的乔其纱上设色山水、红梅,景色远近分明,技艺高超;在篾青上烙刻花鸟、人物图案,这是西湖绸伞装饰艺术的又一突破(如图2)。

图2 20世纪50年代的西湖绸伞

(三)成熟期的西湖绸伞

20世纪70年代,西湖绸伞加强了设计改造,对伞面装饰、头柄造型做了优化,将传统文化和绘画技巧融入“三花”技艺中。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湖绸伞开始采用点花、闪色、刷绘相结合的新工艺制作伞面图案,还采用蓝印花布、扎染布、萧山花边等试制伞面,使西湖绸伞伞面装饰技艺得以进一步突破(如图3)。

图3 成熟期的西湖绸伞

(四)滞缓期的西湖绸伞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西湖绸伞出现了一些特别形制的绸伞,大到直径180厘米,小到10厘米的皆有。不过随着杭州西湖伞厂的转产、合并,西湖绸伞的发展陷入滞缓期,仅在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和个体中维持小批量生产。虽然产量小,但是在继承成熟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这一时期的西湖绸伞在技艺和产品形制创新上仍有所进展。

(五)新时期的西湖绸伞

进入21世纪,社会需求多样化,西湖绸伞在面料的选择、图案的设计、头柄的造型等方面开展了进一步的创新,一批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绸伞相继出现,有纳米材料防雨伞、剪贴画伞、印章图伞、组合伞灯等。这些创新,是在保持西湖绸伞传统工艺和题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艺术语言对西湖绸伞传统之美的进一步诠释,是西湖绸伞发展传承的内在动力。例如,伞面采用丝绸喷绘技术,将江南烟雨风光轻柔淡雅地呈现在西湖绸伞上,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江南文化元素,再如,以传统文化京剧脸谱图案描绘于伞面的绸伞(如图4)。

图4 彩绘京剧八脸谱图西湖绸伞

三、西湖绸伞的特色

由一节竹化身为一把伞,由撑开时的一把伞变成收拢时的一支竹,在竹与伞、伞与竹之间魔幻般地转换变化,是西湖绸伞的魅力所在。西湖绸伞的精致和秀美,得益于杭嘉湖地区的特产:淡竹和丝绸。

(一)西湖绸伞的独特选材

1.伞骨制作主材

伞骨采用江南独特的淡竹制成。这种竹篾质细洁,色泽玉润,烈日曝晒也不会弯曲,是劈制绸伞伞骨的上等优材。将近白露时挑选竹龄在3年以上、色泽均匀、没有阴阳面和斑疤的淡竹,取其中段2至4节。由一节淡竹筒劈成32根或36根细条,另配骨撑,组成伞骨,张开时是圆形的伞,收拢时像一段圆竹。每根伞骨0.4厘米宽,若劈成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圆润,竹节平整。

2.伞面制作的主材

丝绸很早就被当作伞面材料,尤其是中唐以后,随着丝绸的普及,绸伞进一步流行。南宋临安是全国的制伞中心,市场上绸伞品类众多,有大小黄罗伞、清凉伞、红绿小伞和方伞等供顾客选择。及至近代,杭州西湖绸伞作为绸伞家族最靓丽的一支,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绸伞的突出代表。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小巧玲珑,风格典雅,伞头造型多借鉴西湖中的“三潭”,伞柄的造型除了注意艺术上的变化外,还要求手感舒适、线条流畅。同时,花线的穿制、伞扣的造型饶有民间风味,也烘托了绸伞的精美工艺,具有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

(二)西湖绸伞的独到工序

西湖绸伞制作精良,生产全过程有18 道工序,技术要求严格细致,其中擗青、上架、裁剪、糊边、伞面装饰、穿花线(如图5)、贴青等工序尤为关键。如穿花线,一把伞要在细密的缝隙中穿针走线,来回交叉编制网纹,共穿296针,工艺之精湛、制作之细腻,令人叹为观止。又如贴青,要求制作者将每支竹骨的青,一支不错地胶合到原配伞骨的绸面上,倘若伞面收拢又恢复成一支天然竹节。西湖绸伞之伞顶多以“三潭印月”的潭为造型,品位高雅,独具杭州韵味。

图5 穿花线

伞骨:西湖绸伞由竹变伞、由伞变成竹的关键,在于伞骨巧妙的工艺和造型上。这在世界制伞工艺中为首创,是西湖绸伞独具匠心的特色所在。由一支圆润的青竹劈成均匀的竹骨,然后将篾青与篾黄分离,柔美的丝绸夹制其间,再将篾青隔着丝绸对应贴在篾黄上,最后合拢起来又还原成一支竹节,别具韵味。伞骨制作包括擦竹、劈长骨、编挑、整形、劈青篾、铣槽、劈短骨、钻孔。

伞头、伞柄:西湖绸伞的伞头,以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石潭为造型蓝本,采用写实、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设计出众多的艺术造型,富有杭州韵味。伞柄设计遵循手感舒适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与伞头造型相匹配。早期的伞柄一般呈“瓶”状,表面髹漆,后扩展至浮雕、烙画等多种工艺。

伞面:西湖绸伞以江南丝绸为原料,体现了中国韵味,而融合了中式传统绘画、刺绣、刻版刷印技艺的伞面“三花”工艺则将西湖绸伞的艺术韵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美丽的西湖风景、传统的戏剧人物、可爱的蝶虫鸟鱼以不同的形式在西湖绸伞上延续着艺术生命,尽显江南人文意趣。伞面制作包括缝角、绷面、上架、剪绷边、穿花线、刷花、折伞、贴青、装杆、包头、装头、装柄、打钉口。

伞扣:即扣结,又称为葡萄籽,形状如小型中国结,两端类似旗袍上的阴阳扣。西湖绸伞创制初期,扣结不结实,后来竹振斐的夫人游静芝受中式盘扣的启发,发明此种西湖绸伞专用的伞扣,既美观又牢固。

四、西湖绸伞的现状

目前西湖绸伞都为小规模生产,在西湖绸伞的传承和保护上都遇到了难题。

技术人才缺乏:非遗传承关键在人的传承,现在很多西湖绸伞制伞的老师傅由于年龄较大已经不愿意制作西湖绸伞。如劈伞骨,虽然研制出半自动的机器来制作,但西湖绸伞中还是有很多道工序是必须由人工来完成的,如劈篾青,是一定要由人掌握力度的。现在劈篾青的老师傅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也在带徒弟,但效果不好,因为师父每天制作的数量要比徒弟高很多,质量上也好很多。现在年轻人也都不愿意做绸伞了,连老师傅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再加上绸伞生产的技艺要求高、难度大、周期长,年轻人不愿意学,导致后继乏人。

原材料缺乏:西湖绸伞选用的伞骨材料淡竹需3年以上树龄且尺寸规格,要求极为苛刻。西湖绸伞对淡竹的要求比较高,包括竹子生长的朝向、竹竿是不是笔直、竹节的长短等,所以每年的量不会很多,故适合的淡竹资源较少。这制约着西湖绸伞的产量。

场地限制:伞厂主要以生产现代伞为主,厂房有限,较为紧张,很难为西湖绸伞的生产专门排出 一块生产基地,所以没办法集中生产,只好分散生产,将部分步骤在外面加工,部分在厂里做。

外来冲击:正宗的西湖绸伞由于生产工艺及原料成本等原因使得售价相对较高,从旅游产品的角度来看,花大价钱意义不大,所以西湖绸伞逐渐被挤出旅游纪念品市场;从产品性质来看,西湖绸伞更偏重于工艺品范畴,欣赏价值大于使用价值,很难契合一般家用需求;而从工艺品收藏的角度来看,西湖绸伞相对陶瓷等其他工艺来说缺少升值空间,藏家收藏兴趣不大。西湖绸伞这种传统工艺品与现代的生活需求存在矛盾,现代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似乎缺少竞争力。

采取的措施:杭州天堂伞厂为保护西湖绸伞一切从零做起。首先拜访原来从事西湖绸伞制作的老师傅,并多次拜访说服其传授技艺;然后考察一些制作的原材料的采购地,并在尝试制伞过程中慢慢摸索出了挑选、采购原材料之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掌握制作的大概流程及技艺。并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手工活态馆聘专人进行西湖绸伞的表演。目前天堂伞厂制作西湖绸伞的员工大概有20多个。

为了提高产量,天堂伞厂对西湖绸伞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并制作了几台工序机器。例如,伞的上下槽工序进行半机械化生产,原来采用外加工,一个人每天只能做40个,现在制作采用半自动的机器后,每天可以制作500个,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人员成本。

五、结语

西湖绸伞原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设计以及工艺的施展中,彰显了西湖绸伞物质与精神、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竭力呈现西湖绸伞的丰富内涵,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西湖绸伞的了解。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伞的制造一方面借助更合理、更人性化和更具审美内涵的设计,另一方面依赖高效便捷的机械设备,从而在质量和产量上都实现了飞跃。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西湖绸伞将不断改写历史,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

猜你喜欢
伞骨伞面西湖
三种遮阳伞不防晒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小红伞
一键自动反向收起雨伞
郭彦星的诗
旧雨伞巧利用
当西湖遇上雪
太阳伞选购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