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漆艺课程实践初探
——以华侨大学为例

2022-02-07 12:21袁景希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天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华侨大学大漆漆画

袁景希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当代中国漆画是由漆艺发展而来的,它的源头归属于古老的漆艺。传统漆器装饰美术是中国漆画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中国漆画和漆器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发展轨迹。探讨漆画的起源,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漆画艺术是古代漆艺在当代的一种新发展。如今漆画要在传统的程式化的精致工艺中有突破性的发展,就要在现代生活中提取有用的元素,并推敲形式法则,使漆画的艺术审美与漆艺的特性融为一体,从而使传统材料美焕发出现代造型之美。福建漆画在历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作品”的评比中,获奖数量最多,充分展现出了福建漆画的技术实力。

一、福建省高校漆艺发展状况

福建省高校中“漆艺”课程多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学科门类,并且只有少数几所学校有独立的漆画学科及规范的教学设施。课程类型上包括了选修课和必修课。但课程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系统的教学研究也没有质量保证。现今,大漆的应用更为广泛,从最初的工艺小品,到当下的力作迭出,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美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艺术传播、美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在漆画教学上却相对滞后。

目前,在福建省高校设置了漆画学科的院校主要有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闽江学院等,其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漆画专业开设于2006年,在国家级的展览中共计入选近400件作品,近90件获奖,8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1974年开设漆画专业方向,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最早开办,经过40多年的发展,漆艺系已形成完善的现代教育模式,在以往国家级的展览中有400多件作品入选,80多件获奖;福建师范大学漆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于2004年创立,2007年在原本的装饰专业漆画课基础上发展为美术学漆画专业,在国家级专业学术展览中获奖180余项等;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福州工艺美术学校,2002年工艺美术学校整体并入闽江学院成立美术学院,漆画是美术学院的特色专业,同时在国家级专业学术展览上也是屡获佳绩。

二、案例分析——以华侨大学漆艺课程为例

(一)漆艺课程特色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在漆艺课程设定上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福建漆画的学术高地优势,以华侨大学国际漆艺研究中心漆艺实验室为平台,开设漆艺方向中的《磨漆画》专业选修课程。

华侨大学不同于福建省其他高校,其教学模式在省内是独一无二的。《磨漆画》课程是美术学类的专业选修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天然大漆的绘画技能,了解髹漆、镶嵌、莳绘、变涂等漆画的基本技法,熟悉漆画的制作步骤,并能够进行漆画创作,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课程的第一部分是关于漆画的历史缘由,简要地介绍漆画的发展史,第二部分是漆画技法,第三部分是漆画的绘制程序,第四部分是漆画的创作,本课程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每个环节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每一部分都有所侧重,但均离不开材料、工具、技法、绘制程序对漆画创作的作用与价值。

(二)漆艺课程内容

《磨漆画》课程应用思政教育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中国传统大漆文化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这是该课程的一大亮点。在为学生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以及倡导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完成作品的创作,进而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教学成果

笔者的漆画作品《焰彩香江辉——归来》(如图1)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该画以香港回归祖国为题材,利用人群的高低层次、高楼大厦的穿插以及烟花进行了构图,在漆的局限性中打破常规,使作品更具特色。笔者思考如何应用漆艺来呈现烟花与喜庆的场景,在初步的线稿构思中,提取更能凸显画面与完善构图的素材,从如何表现画面精彩的角度去琢磨修改。漆艺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所运用的材质——大漆,此外它还可融合许多的镶嵌材质,如蛋壳、贝壳、金箔、银箔、锡箔、铝箔、铜箔、金属丝或者经筛选的玉石等,并结合其他装裱工艺进行髹漆研磨,从而使作品的质地、花纹、颜色达到独特的效果,而镶嵌材质的合理使用也可以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与立体感。一般应用漆创作都会采用涂、绘、勾、刻、填、雕、磨、镶、嵌多种手法,从而使作品达到亮、细、匀、艳、雅的表现效果。

图1 漆画《焰彩香江辉—归来》 袁景希/作

“学生走岀去,大师走进来。”笔者走访了闽南地区多位漆艺家后,体会到了闽南漆艺的独特魅力,并应用传统漆艺结合在校所学,经过各种尝试创作出漆画作品,创作理念从保守迈向开放,题材从狭隘迈向宽广多样,风格从效仿迈向个人创新,媒材从固守迈向包容,技法从“沿芜古法”迈向“无法而法”,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漆艺。

(四)实践创新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佟瑞聪在漆艺课程中接触到了大漆,这一次的相遇为他打开了新的艺术世界,大漆的“可塑性”和“延展性”让他十分惊喜。此后,该学生便跟着老师学习漆艺,并花了很多的时间去钻研技法,一头扎进了大漆的世界(如图2)。德化是我国主要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产基地,有“世界陶瓷之都”“中国陶瓷之乡”的美誉,德化陶瓷的颜色纯洁晶莹、制作精细、质地细密、造型生动。来到瓷都的佟瑞聪,一下子爱上了这种独特的“白”,他找到了大漆的另一种可能性(如图3、图4)。

图2 佟瑞聪髹饰工作中

图3 白瓷髹饰大漆成品

图4 白瓷髹饰大漆成品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后,佟瑞聪将工作室搬到了德化,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大漆+白瓷”的表现手法。他有一个大胆的创想,除了做好产品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想把复杂的工艺“做出来、摆出来”,让普通人了解到大漆这一古老的工艺。他自述道:“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从大漆的源头开始,从种一棵漆树开始,割漆、炼漆……亲自把控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做到对大漆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把漆艺制作过程打造成可体验、可赏玩的趣事。”

在德化,像佟瑞聪这样的年轻创业者不在少数,以匠心为自律标准并践行于实际,精进技艺,坚持做有态度的陶瓷艺术。

目前,佟瑞聪对白瓷髹饰大漆的工艺探讨还在起步阶段,由于其作品做工精美、质量上乘,所以市场需求量很大,但因为产出少,所以面临着产出难的问题,其中“用工难”是最大难题。佟瑞聪口述道:“为确保产品质量,工作室的人员都经过了严格训练,一个合格的人员从入门到上手再到熟练,一般要花2~3个月的时间来训练。”

三、结语

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当代已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不再完全受传统意识形态的禁锢。当代漆画的表达越来越开阔,人们也期待它的进一步开拓,它的生命力也愈加鲜活了,这也恰到好处地证明了现代漆艺的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艺术创造。中国漆艺是一种根植于东方且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和众多传统艺术门类一样,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时代大漆美学所涉及的传统人文维度,已经超出了传统漆艺的范围,在当代大漆艺术家各种美学语言探求与尝试的背后,“漆艺意识”成为他们引领大漆行业美学转型过程中的一份人文自觉。怎样在多元文化格局中丰富我国传统大漆的表现内容和手法,使其在当今的艺术发展潮流中呈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是我国当代传统漆艺创作者所面临的问题。现代漆画的艺术语言很丰富,相较于中国画,现代漆画的包容性更强一些,对视觉效果的强化也更加明显。同样是平面上的颜料,现代漆画更强调颜料的丰富性,而漆画颜色的鲜艳性、通透性、反射性等优点,更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漆画丰富的材料在视觉冲击力上更胜一筹,这是一个新的研究、新的发现。但也正是在无限而有趣的探索中,现代漆画艺术语言的表现更加丰富,可选择空间也更大。如镶嵌,以蛋壳、贝壳、金导线等材质进行镶嵌;堆灰,有人为造型和自然造型,还有厚度和纹理等各种表达。其中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又可更深层次地推敲,使得现代漆画更具艺术吸引力,更富有表现力与张力。

漆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关注。福建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下,已发展成为全国漆艺大省。早在20世纪初期,福建福州的漆器就闻名天下,出口量也日趋增长,从而推动了福建的漆艺发展,因此福州的漆艺产业成为政府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为了保护漆艺,政府也颁发了许多相应的政策。而漆艺从民间走向高校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如何推进学生对漆艺的认知以及创新,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华侨大学大漆漆画
重庆师范大学作品欣赏
李思思漆画作品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蒲美合作品选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
大漆大人大品格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作品选登
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庆建国六十周年暨《祖国与我》联欢晚会